第655節
這些經濟農作物也好,糧食也好輸入到本土之后,都能夠極大的減輕本土的糧食供給壓力。 直接的糧食輸入自不必再說。 就算是經濟農作物的輸入,也能夠極大的緩解本土的糧食緊張。 因為經濟農作物這東西也是需要土地來耕種的,而隨著海外的廉價經濟農作物輸入到本土后,本土方面就不用占用大量的土地去種植經濟農作物,而是繼續種植糧食。 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棉花。 國內紡織業對棉花的需求是非常龐大的,之前的時候因為缺乏棉花進口來源,棉花只能依靠自產,并且推動棉花價格走高。 這就讓不少農戶們為了更多的收益種植棉花,而不是種植糧食。 如此一來,棉花產量多了,農戶收入多了,但是糧食產量卻是降低了,同樣的事情還會發生在生絲種植上。 一旦形成極大的規模,那么就會出現棉花吃人,生絲吃人的情況,大體上類似于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羊吃人。 這樣必然會造成本土糧食產量下降,人均糧食下降。 但是隨著海外貿易的興盛,大楚帝國開始大量從海外進口優質的廉價棉花之后,本土的棉花種植規模雖然還是越來越大,但是增長幅度卻是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同時海外輸入的棉花價格低廉,這讓一些魚米之鄉的地方種植的棉花成本過高而不劃算,進而重新種植糧食。 總體上,大量的廉價棉花進口,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國內棉花吃人的情況發生,避免了大量農田一股腦種植棉花而不是種植糧食。 由此可以看出大量的廉價進口各類經濟農作物的重要性,絲毫不亞于直接進口糧食。 當然了,為了避免國內的農民們收入出現不增反而減少的情況,大楚帝國在本土農業的扶持力度一直也沒有減少,各種水利設施的建設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針對農業生產工具企業的補貼和優惠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如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糧食的產量,同時降低了農民種植糧食的成本。 但是僅僅依靠這樣,其實還是不夠,依舊無法解決糧食問題。 要想解決糧食問題,還是需要大面積的可耕地,并且進行大規?;臋C械化種植。 這也是東北平原大開發的重要理由。 而趁著高壓蒸汽機發展的今天,大楚帝國也嘗試著推動機械化種植。 承順二十五年夏八月,遼北省松花江畔。 一片平原上滿是青綠色的稻田,這里是遼北省里最大的農場,嫡屬于遼華農業公司的遼安農場。 遼華農業公司租用了此地以及周邊地區大量土地,雇傭職業農民進行種植大豆、水稻、小麥以及其他農作物,同時放牧養殖了大量的牛、馬、雞鴨等牲口。 是一家同時具備種植、養殖、農畜產品加工的綜合性農產品企業,也是東北地區最大的農畜產品企業。 今年他們公司的農場水稻種植情況非常良好,不出意外就能夠迎來了水稻豐收……但是看著比去年擴大了百分之二十種植面積的稻田,后續收割也是一件麻煩事…… 因為他們沒有足夠多的工人進行收割! 東北地區本來人就少,大部分都還集中在遼東省那邊和東海省那邊……至于遼北省的人口很少的,總人口加起來也不到百萬。 而遼華農業公司這種大型的種植養殖企業,又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偏偏在遼北這地方里,外來移民們基本都有自己的土地,而且土地還不少,才不會給你的農場打工呢。 城市人口也不多,有也是那些企業們的員工。 遼華農業公司,長期都是受到了員工數量不足的困擾,尤其是在播種和收割這兩個環節里,對時限要求比較高,短時間內就需要大批的人手進行勞作。 之前的時候,他們都是依靠臨時抽調其他人員,比如養殖廠里的人員來幫忙,同時還到其他地方去臨時雇工的方式來解決人員短缺的問題。 但是今年,他們的水稻播種面積擴大了百分之二十,人手就更加短缺了。 現在大家日子都逐漸變好了,就業機會也多,還想要和以前一樣的價格請到足夠的臨時工不容易。 至于花多點錢,這說的容易,但是成本支出就會擴大……利潤就會降低。 遼華農業公司雖然也有遼東官方資本,并且占據了三成左右的股份,但人家是正兒八經的私營企業,人家是追求利潤的。 控制該公司的華家,昔日乃是華北地區的大糧食商……大楚帝國統一當地后,把糧食公司也推行到華北地區,雖然大楚帝國不實行糧食專營制度,但是大楚帝國糧食總公司就擺在那里……他們為了穩定糧價采取的定價無上限收糧,定價無上限放糧的政策,使得了普通糧食商行進行糧食倒賣的時候,利潤變的非常薄弱。 那個時候開始,不少糧行都是逐漸轉行的,有的該賣各種副食品去了,有的開始搞糧食精加工了。 比如精制面粉行業,其實相當多一份面粉加工企業,以前都是各種糧商……他們眼見倒賣糧食不賺錢后,就開始折騰糧食精加工,剛好也遇上工業化,各種技術突破,出現了大規模加工精面粉的機械設備,所以很多糧商就直接轉行當糧食加工商去了。 華家當初也是轉行當了糧食加工商,而且還越做越大,各種糧食加工都有所涉及,為了降低原材料,也就是各種糧食的采購成本,他們干脆自己跑到地廣人稀的遼東搞大型的農場種植糧食,順帶養馬養牛,雞鴨等牲口。 遼華農業公司,也是第一批跑到遼東搞大型農場的企業,遼東官方也是給了不少的扶持,比如用土地使用權作價占據股份,提供一定的擔保貸款,稅收方面也是給予了不小的優惠,盡可能的降低了企業的投入成本以及經驗成本。 如此,遼華農業公司就成為了遼東,乃至東北地區最大的糧食種植、畜牧業公司,擁有數十萬萬畝土地的超大型農場。 種植水稻,大豆為主,同時也種植玉米、牧草加工為飼料喂養牲口自用;還養殖有大量的馬匹以及牛群。 但是多年發展里,該公司卻是一直深受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困擾,這也是他們坐擁大量的土地,但是很多土地只能用來放牧的緣故,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勞動力耕種更多的土地。 哪怕是已經采用馬耕的方式進行種植,但是依舊勞動力很緊張。 今年的水稻擴大種植規模后,又是讓遼華農業公司傷透了腦筋……這么多的糧食該怎么收割??? 遼華農業公司協辦,華家大公子華天忠看著前頭一望無際的水稻田濃眉緊皺,自從他兩年前開始全權負責公司內的種植業務后,日子就沒好過,尤其是在播種以及收獲季的時候,那更是睡不好覺。 收成不好的不好受,收成好的時候也難受。 “看樣子今年又要加價請人了,人工貴一些就貴一些,錯過了收獲季損失更大!” 華天忠說話的時候,心里都是再滴血的,這么一加價請人,今年看似要大豐收,但是實際利潤恐怕連去年都比不上。 年初的時候播種季就花費額外成本請人,現在收獲的時候又有加價請人。 再加上糧種,肥料,日常照料等成本,今年增加播種面積都變成白忙乎了! 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人手短缺就只能加價請人了。 華天忠說完后,旁邊的一個中年人則是應聲道:“屬下這就安排下去!” 說罷,這中年人又道:“協辦,人手短缺的話,我們是不是可以用機械來代替人工進行收割?” “之前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人來推銷他們的設備,其中就有一種收割機,說是可以比馬耕節省更多的勞動力成本?!?/br> 華天忠道:“收割機?” 華天忠稍微思索了后道:“河口農業機械公司,是之前向我們供應脫粒機的公司吧?” 身旁的中年人道:“就是他們,我們現在用的脫粒機,就是他們公司生產的,還算比較好用,這些年也沒出過什么大問題!” “他們的脫粒機的確不錯,只是他們確定能夠用機械設備直接把糧食收割起來?” 身旁的中年人道:“他們介紹的時候倒是說的天花亂墜,說他們的蓄力搖擺收割機,只需要兩個人再加上兩匹馬,一天就能夠至少收割二十畝地?!?/br> “而且他們還在研發一種蒸汽機動力的聯合收割機,能夠收割的同時還進行脫離打包,這個效率更高呢!” “不過他們也只是說的好聽,屬下沒有見過實物,不敢輕言判斷真假!” 第711章 機械化農業的開端 傳統的農業生產,是一種勞動力密集產業,不管是種植水稻還是小麥這些主糧,還是說種植棉花,桑樹,甘蔗這些經濟農作物,都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的。 同時傳統農業的生產工具也不咋地,農村地區里連耕牛、役用馬都算不上太過充足,很多農民家庭的耕種只能全部依靠人工,使用牛馬等蓄力種植的都少。 饒是大楚帝國機械行業持續發展,鋤頭,鐮刀等生產工具有了極大的提升,但是本質上變化不大。 依靠得靠大量的農業勞動力進行生產。 這種問題,其實在關內諸省里其實問題不大,因為很多地方都是屬于人多地少,即便是人比較少,地比較多的地方,比如北方的幾個省份,那也只是相對而言。 這些地方里的農業生產,基本上沒有收到太大的勞動力緊缺的情況。 但是在東北的幾個省份里,這種情況就不一樣了,當地人少地多,尤其是遼北、黑水省這兩個地方,有著大片的待開發土地,但是總人口卻是不多。 哪怕采用馬耕進行耕種,人均糧食生產水平對比關內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依舊保守勞動力不足的困擾。 而普通的農戶家庭還沒什么直觀感受,因為他們的土地擁有量雖然也多,但是這個多只是對比關內而言,一般來說,單個家庭種植幾百畝地也就差不多了,就這,也只能采用馬耕這種粗放式經營的方式。 但是對于遼華農業公司這種超大型的農業種植公司而言,勞動力緊缺的問題就非常嚴重了。 這前頭一望無盡的水稻田,就是困擾著華天忠的難題! 依靠人工收割是非常費時費力的一件事,一個人每天撐死了也就收割幾畝地而已……但是遼華農業公司今年種植的水稻面積,可是超過了十萬畝。 而且糧食收割是有時限的,太早收割水稻還沒有完全成熟,太晚收割的話,糧食又會過熟而掉落。 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把這些糧食收割起來并脫粒,這可不是容易的事。 短時間內需要的勞動力是非常多的! 哪怕是遼華農業公司到處抽調人手也不夠,只能是高價臨時雇人。 如果能夠有一種機械收割機的話,那么情況就不一樣了。 華天忠根本就沒有多想,當即道:“找到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人,我要見他們,對了,如果他們帶了樣機的話,讓他們把樣機也帶上,空口無憑,能不能用,好不好用試一試就知道了!” 反正見一見人,看看設備也用不了多久的時間,但是萬一這個河口農業機械公司搞出來的什么聯合收割機真的能用呢,那可就解決了他們公司一大麻煩! 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人,人家就等著遼華農業公司的回信呢,來推銷的人根本就沒做,就在隔壁鎮子上住著。 因為遼華農業公司擁有遼北,乃至整個東北地區里最大的單一農場,比很多純官辦的農場規模都要大。 拿下遼華農業公司的訂單,對一個專門從事農業機械研發、生產的企業而言,至關重要。 這也是他們剛把收割機給研發成功,就迫不及待的找上門來主動推銷。 很快,遼華農業公司的協辦華天忠就見到了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人。 雙方見面的目的非常簡單而純粹,一個來推銷,一個希望得到一種農業機械設備,因此簡單的打招呼問候過后,就是直奔室外的空地上。 那里已經擺著好幾臺河口農業機械公司帶過來的設備了。 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代表上前介紹道:“今天我們帶過來的收割機有兩款,一款是蓄力搖臂收割機,cao作的時候只需要兩匹馬拖著前進,利用地動輪為動力為收割機提供動力,進而進行收割,收割好的水稻會通過傳送帶傳送下放,在地面上一捆一捆的擺好!” “后續只需要安排人手把這些水稻帶走脫粒機里進行脫粒即可!” “效率上,這樣的一臺雙馬型號的收割機,兩個人進行cao作,收割十畝地只需要四個小時!” “我們今年研發后,已經在多個小農場里進行過試驗,試驗數據只多不少!” “旁邊的這臺大家伙,則是我們根據搖臂收割機進行了深入研發,融合了脫粒機后,打造出來的收割、脫離一體的聯合收割機,采用二十匹馬進行拖拉,效率更高!” 華天忠看著前面的這個收割機,一邊看一邊聽,聽到這個數據后道:“這么說,表面上比人工收割至少提升了很多倍!” “不過如果算上馬匹的勞動力,恐怕效率還沒這么高吧!” 華天忠直接指出了問題所在,這種收割機,不管是單純的搖臂收割機還是聯合收割機看上去好,似乎收割效率比純人工提升了許多,但是這種設備還是需要馬匹拖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