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節
尤其是鐵路建設的上游核心產業,也就是鋼鐵產業。 受到造船業和鐵路行業兩大耗鐵大行業的龐大需求,大楚帝國的鋼鐵產業在承順二十年里的鋼鐵產量比承順二十三年的時候直接翻了一倍還多,并且還有大量的煉鋼廠和設施正在加速施工當中,大楚帝國的鋼鐵產量,正在以一種極為驚人的速度膨脹著。 在以往的時候大楚帝國的鋼鐵產量雖然也每年都有增速,并且增速也很大,但是從來沒有和最近兩年一樣,出現過如此夸張的膨脹式發展,并且市場對鋼鐵的需求似乎永無止境一樣,生產出來再多的鋼鐵都是瞬間被市場消耗掉。 以至于出現了鋼鐵產量大幅度增加了,但是鋼鐵的價值卻是比一年前還有所增加。 因為鋼鐵產量雖然增加了,但是市場的需求增加的更多! 鐵路行業和造船行業,這兩個行業全都是吞噬鋼鐵的大戶,就目前大楚帝國的鋼鐵產量而言,再翻個幾倍的產量,它們也能夠消耗掉。 更不要說大楚帝國的造船業里,還在持續進行技術更新,不少造船廠,包括軍方在內,在艦用高壓蒸汽機投入使用后,已經開始嘗試著設計全鋼鐵的船只了。 民用船只不說,且說海軍方面,艦政部已經開始著手設計一種全鋼鐵純蒸汽動力的鐵甲艦。 設計構想就是采用全鐵戰艦,獲得全面的防護能力,然后靠著這種強大的防護能力直接抵近敵人的海防、河防炮臺進行炮擊,摧毀敵人的炮臺,掩護后方的艦隊。 主要使用場景將會是敵國的近海、內河區域。 可想而知,這種全鐵戰艦戰斗力如何先不去說,但是肯定會耗費大量的鋼鐵。 目前的鐵肋木殼船,就已經需要消耗大量的鋼鐵用來造船了,如果采用全鐵造船的話,那么鋼鐵的消耗量還會翻倍增加。 鐵路和造船行業的急速發展,直接導致了鋼鐵行業的供不應求。 而除了鋼鐵行業外,這兩大行業的爆炸式發展,還導致了重型機械加工、精密機械加工等行業的快速發展。 比如為造船業提供各類船用承重熟鐵零部件,也就是各種船肋、龍骨、橫梁等主要零部件的重要廠商:鎮江重型機械公司。 他們的產能在最近兩三年里持續攀升,但是依舊供不應求。 同樣從事這個行業的還有漢天重型機械公司、天津重型機械公司、番禺重型機械公司、松江重型機械公司等國內的其他具備加工大型鐵制零部件能力的重型機械公司,他們也都是出現了產量迅速增加,以滿足市場的龐大需求的情況。 而廣州機械公司、當涂機械公司、天津機械公司這三家國內主要的蒸汽機生產廠商可是鉚足了勁生產各類高壓蒸汽機。 然而雖然產量一年比一年高,但依舊供不應求,因為這些高壓蒸汽機的技術含量還是非常高的,產量依舊比較有限 這些單機馬力大到數百匹馬力,小到數匹馬力的高壓蒸汽機,不客氣的說代表了當代大楚帝國的最高工業實力,堪稱大楚帝國的工業之花。 如果用后世人的目光去看這些蒸汽機,哪怕就是一個個傻大粗,性能也垃圾的要死,但就是這些蒸汽機,其加工精度、材料冶煉技術等對于當代的大楚帝國而言,都是屬于最頂級的挑戰。 國內為什么只有三家蒸汽機廠商能夠生產高壓蒸汽機啊,這都不是什么專利問題,而是純粹的生產能力問題。 要想生產這種高壓蒸汽機,首先你的材料要過關,不是什么亂七八糟的鐵料弄上去,都能夠充當氣缸材料的。 而加工就更不用說了,想要把這么一個大的氣缸加工出來,并且保證超高的精度,這可不是什么尋常廠商能夠做到的。 目前來說,具備這種加工能力的只有三大蒸汽機廠商再加上幾家生產大型火炮的火炮工廠。 值得一提,軍方就是用火炮工廠,根據廣州機械公司的限定專利授權來加工小型高壓蒸汽機的氣缸和活塞,然后組裝為軍用的小型蒸汽機。 雖然用兵工廠來造高壓蒸汽機這種高技術產物,有些專業不對口,以至于搞出來的小型蒸汽機技術性能不咋地,成本也極為高昂,但是作為特殊時期的應急產物,這些小型的高壓蒸汽機還是被安裝到了一批小型蒸汽輪船上。 目前在西伯利亞的庫爾兵工廠所生產小型的蒸汽輪船,滿載排水量也不過幾十噸,但是承擔了一部分西比利亞河運網絡的運輸職能,在勒拿河以及葉尼塞河、鄂畢河這三大西伯利亞的主要河流上,已經能夠看見這些機帆并用的小型蒸汽輪船的身影了。嗯,楚軍的在西伯利亞使用的第一批蒸汽輪船,并不是作為戰艦使用的,而是作為運輸船只乃至拖船使用的。 最經??匆姷膱鼍熬褪?,一艘蒸汽輪船冒著白煙,拖帶著后頭好幾艘甚至十幾艘風帆運輸船只航行。 有時候這種場景會把沿途的一些土著們嚇個半死……用著外人聽不懂的語言高呼各種魔鬼之類的土著詞匯。 嗯,包括俄羅斯人! 當大楚帝國在承順二十四年春天,首次在鄂畢河投入使用蒸汽輪船的時候,就把對面的俄羅斯人給嚇傻了…… 他們怎么也無法想象一艘船只不掛風帆,也沒有纖夫的情況,竟然還能逆流而上……自己逆流而上也就算了,這后面還拖著好幾艘船! 這些還信仰上帝的俄羅斯人,直接被嚇傻了,然后高呼魔鬼……轉身就跑,往后好幾個月里,這一批俄羅斯人都不敢再來sao擾大楚帝國在鄂畢河沿岸上的據點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蒸汽輪船在鄂畢河上的運用,算是徹底打消了俄羅斯人重返鄂畢河上的打算。 鄂畢河干流,在承順二十四年里徹底的,全面的落入了大楚帝國的手中,后續大楚帝國陸軍和俄羅斯人的持續交戰,將會從鄂畢河干流區域轉移到更西邊的部分鄂畢河西岸支流,乃至烏拉爾山脈上。 其中最為重要的地點,當屬鄂畢河支流圖拉河畔的秋明。 自從俄羅斯人在西伯利亞三大河流域里持續敗退,乃至連鄂畢河流域的幾座主要城池也丟了后,俄羅斯人只能退守烏拉爾山脈,并在烏拉爾山脈以東的秋明駐防重兵! 秋明已經成為了扼制楚國人繼續西進的橋頭堡,這里一旦丟了,那么楚國人不用多久就能夠兵臨烏拉爾山脈了……一旦讓楚國人越過烏拉爾山脈,那完蛋了…… 西伯利亞地區,如果說對目前的俄羅斯人來說只是一片地廣人稀的殖民地,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實際價值的話,那么烏拉爾山脈以西的東歐地區,這地方可是俄羅斯人的核心腹地了。 一旦讓大楚帝國殺入了這片地區,他們都可以準備衛國戰爭了…… 因此當西伯利亞地區丟失,楚軍兵臨秋明之后,俄羅斯人大為驚恐,開始朝著秋明以及其他烏拉爾山脈上的重要地區派遣大量的兵力。 不是在西伯利亞地區的那種幾百幾千人,而是幾萬幾萬的派遣軍隊過來。 光是一個秋明,就愣是派過來了超過三萬人駐防,而其他的前線城池也是大量兵力,俄羅斯人為了保衛烏拉爾山脈,保衛他們自己的核心國土,在整個東線派遣了超過五萬士兵。 值得注意的是,這五萬士兵已經是俄羅斯人里的正規軍,不是之前在西比利亞地區的那種殖民雇傭兵了。 同時在秋明地區里,他們已經能夠比較方便的得到烏拉爾山脈以西地區的各種物資補給,不用和在西伯利亞地區作戰的時候一樣,不管是人員還是物資的補給運輸都非常的麻煩。 反過來,楚軍在鄂畢河流域上的運輸補給倒是變的非常的麻煩! 距離,成為了大楚帝國陸軍的最大敵人! 因為在距離俄羅斯人最近,處于西線最前沿的托博城(托博爾斯克)里的楚軍,距離后方最近的一個兵工廠,即額爾齊斯河上游的和通小型兵工廠,已經足足有一千多公里…… 而和通兵工廠的規模其實非常小,連伊寧兵工廠的三分之一產量都還沒有,更不要說和中原腹地的那些大型兵工廠相提并論了。 其他的不說,光是為了給拓博城以及鄂畢河流域其他的駐軍提供武器彈藥的補給,就已經讓楚軍耗時耗力了。 這也是自從去年控制了鄂畢河干流后,哪怕前頭的秋明距離拓博城也沒多遠,并且兩地之間還有河流相互連接,但是楚軍也沒有對秋明城發動大規模進攻的原因。 不是不想打,而是沒彈藥打……就如今的這點后勤補給量守住拓博城倒是沒什么問題,但是進攻的話就不太行了。 畢竟秋明的俄羅斯人也不是幾百幾千,而是好幾萬呢,按照楚軍一貫以來的火力優勢打法。 要攻打這樣有大量兵力和火炮駐防的堅固城池,這沒有大幾萬兵力,再拉上去幾百門火炮,準備幾十門重型攻城炮是不可能的事。 至于用士兵的命去拼……開什么蠻夷玩笑,楚軍什么時候淪落到要靠士兵的犧牲來獲得戰爭的勝利了? 丟不起那臉! 再說了,打下秋明也沒啥實際好處啊,大楚帝國的疆域已經足夠大量,后頭的廣闊西伯利亞地區都還談不上全面的實際控制呢,繼續西進拿下烏拉爾山脈其實也很難進行實際控制。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如今大楚帝國國內正處于工商業爆炸發展的時期,輪船和火車的出現并大規模使用讓國內的工商業經濟開始騰飛,如今國內上下都一門心思發展工業搞錢呢,哪有心思關注幾千公里外,對帝國也沒啥實際威脅的俄羅斯人啊…… 再說了,就算要打,也可以等到西北鐵路開通以后,兵力和物資可以源源不斷的通過西北鐵路送達烏拉爾山脈的時候再打也不遲啊。 烏拉爾山脈和東歐平原,它就在那里,又跑不了…… 如此諸多情況下,其實帝國高層已經是沒有讓大軍繼續西進的想法了,依托鄂畢河先守住,然后回過頭來把西比利亞來個完全本土化,把當地殘留的各種亂七八糟的土著給融合了再說。 至于鄂畢河以西地區,過幾年在看看。 但是大楚帝國高層不想打了,人家俄羅斯人不知道啊……大楚帝國又沒派人去找他們和談之類的。 俄羅斯人還以為大楚帝國要持續西進,就和當年的蒙古人西征一樣,想要直接殺到歐洲去呢。 為此最近一年來擔驚受怕,并持續向東增派兵力,這也影響到俄羅斯人在歐洲地區的戰略布局。 歐洲那邊的國家們一打聽俄羅斯人為什么戰略重心轉移了后,然后又發現荷蘭人和葡萄牙人乃至西班牙人和大楚帝國持續多年的海上貿易以及殖民爭端情況。 于是乎,部分歐洲國家,比如法蘭西,奧地利,丹麥,瑞典等國家發現,原本和自己八輩子打不著的大楚帝國,已經開始實際影響到了歐洲局勢了。 第707章 恐慌的歐洲 歐洲各國里,其實相當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有大楚帝國這么一個國家,就算是知道東方古國,但是也不知道這個東方古國已經改朝換代了。 在古代里信息的封閉性,遠超后世人的想象。 一些和大楚帝國沒有直接接觸的國家,比如法蘭西王國,神圣羅馬帝國里的一大堆選侯國,包括奧地利大公國、后世人很熟悉的普魯士等、匈牙利王國、波蘭立陶宛聯邦、蘇格蘭王國等等諸多歐洲國家,哪怕是其國家高層也不太清楚大楚帝國,頂多就是從荷蘭,西班牙,葡萄牙、俄羅斯人等和大楚帝國有比較多接觸的國家里聽聞過大楚帝國的名字。 但是對于大楚帝國的具體情況如何,他們也是道聽途說,知道的并不清楚。 至于那些中小貴族乃至普通人,他們就更不清楚了,很多人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在之前里,對大楚帝國有比較深了解的國家,應當屬于荷蘭。 因為荷蘭人和大楚帝國的接觸時間最久,并且貿易往來非常大,并且荷蘭人的商船還頻繁前往大楚帝國本土的廣州等港口進行貿易。 因此荷蘭人通過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渠道,對大楚帝國的了解是比較多的,哪怕是大楚帝國剛出來不久的蒸汽輪船,他們也是早早就見過了。 嗯,雖然他們依舊無法理解蒸汽輪船…… 此外,已經和大楚帝國交戰多年的俄羅斯人,對大楚帝國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這種了解更多的是局限在陸軍方面。 俄羅斯人和大楚帝國的接觸基本都是在西伯利亞,雙方為了爭奪西伯利亞大打出手,但是這個過程里,俄羅斯人所能夠接觸到的只是大楚帝國的陸軍以及少量海軍內河艦隊而已。 除了相互之間打仗外,其他的接觸幾乎為零…… 值得一提的是,大楚帝國到目前為止,沒有派遣國任何的外交使者出訪俄羅斯,也沒有向俄羅斯遞交過任何的外交文件,提出過任何的外交要求…… 而俄羅斯人多次請求派遣使者前往和談,試圖就西伯利亞的歸屬問題進行談判,但是大楚帝國方面從來沒有接受過談判請求。 帝國高層的想法很簡單,我仗打的好好的,談個屁…… 因此雙方的外交交流幾乎為零……站在俄羅斯人的角度來看就是:楚國人就是一群瘋子,本來好端端的就打過來了,而且還跟瘋狗一樣從勒拿河流域一路追殺到鄂畢河流域,現在還奔著烏拉爾山脈過來。 如此情況下,哪怕俄羅斯人和大楚帝國開戰好多年了,但實際上俄羅斯人對大楚帝國的了解依舊非常有限,只知道對面楚國人的陸軍非常強悍,槍炮非常多,并且大規模使用燧發槍。 俄羅斯人對大楚帝國的軍事力量,尤其是陸軍方面的力量比較了解,但是對于大楚帝國的其他事務,了解的還不如荷蘭人多呢。 除了荷蘭人以及俄羅斯人外,其他幾個和大楚帝國有所貿易往來的國家,對大楚帝國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不過了解的依舊不多,尤其是對目前的大楚帝國了解的不多,比如葡萄牙人他們對大楚帝國的印象基本都還停留在十多年前。 西班牙就更少了,西班牙人雖然和大楚帝國的貿易非常多,但實際上西班牙人的商船隊從來都沒有去過大楚帝國本土,之前的時候雙方的貿易一直都是在呂宋群島的馬尼拉進行。 呂宋群島被出售給大楚帝國后,雙方的貿易地點依舊是呂宋群島的馬尼拉。 而英格蘭人,丹麥等幾個歐洲國家的東印度公司的商船隊,早期的時候還能去大楚帝國本土的廣州,但是后來隨著大楚帝國開辟新加坡后,并全面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后,為了確保南洋的整體安全,避免海盜侵襲,避免歐洲殖民者跑到南洋地區來繼續搞殖民或和土著進行貿易。 好吧,其實就是為了壟斷整個南洋地區的貿易。 大楚帝國直接封鎖了馬六甲海峽,任何外國船只都不允許通過馬六甲海峽東端進入南洋。 要想和大楚帝國進行貿易,只能是選擇在馬六甲里進行。 而新加坡的話,這個地方不是貿易港口,而是屬于大楚帝國在南洋地區的行政和軍事中心,不是對外開放的貿易港口。 對外開放的港口是傳統的貿易港口馬六甲。 如此一來,后面除了荷蘭人直接走巽他海峽進入南洋,西班牙人橫跨太平洋進入呂宋群島外,就沒有第三個歐洲國家的船只能夠進入南洋地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