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節
長得太丑人家不要…… 所以,大楚帝國里的軍官們基本都不丑……再加上身材和制服優勢,顏值還能再多加好幾分。 同時這些帥哥們,要么是學霸,要么是家庭優渥,甚至兩者兼備。 在大楚帝國里要當軍官,就要先報考陸軍軍官學?;蚝\娷姽賹W?;蚧始臆娦#ńl軍,招生極少),要報考上述三所軍校,得擁有高等中學學歷。 而這年頭能夠上得起高等中學的年輕學子,除了部分一路拿獎學金過來的學霸外,大部分人其實家庭都差不到那里去。 大楚帝國的高中學費還是挺貴的…… 很多家庭普通,學習也不是特別頂尖,拿不到獎學金的學生,往往會在上了初中后就去報考中等職業學校,以學習某種專業技能后方便就業。 不過就算是中專,在大楚帝國里其學歷也等同于高中,也能夠參加省級科舉的。 實際上,大楚帝國里最近五六年來,新進入官場的年輕一代基層官員里,相當多一部分都是中?;蚋咧谐錾怼?/br> 這倒不是說大楚帝國不想要招收更多大學生官員,而是大學生,包括大專生的總數量太少! 哪怕是施行教育改革這么多年,各種大學也建立起來了幾十所了,但是大楚帝國的大學生數量依舊很有限,并且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分流到了到了科研、教育序列了。 就算入仕的大學士官員,大多也直接走省級甚至京畿機構入仕,人家考不中一甲,但是考個三甲還是可以的,就算考不中會試,人家也可以跑去參加省級鄉試,入仕后直接從省級衙門里做起,用不著跑到府縣基層起步。 ———— 萬炳林就是屬于家庭不錯,個子也高,顏值也能打的軍官群體,他年少的時候學習成績還算不錯,所以才得以入讀陸軍軍官學校。 從軍后運氣不錯,被分配到了南方地區里服役,先后參加過緬甸戰役,南洋一系列的擴張戰役,多次立下巨大戰功,因此其晉升速度也遠遠超過了一票同齡人。 當他的一票同學們還是校官的時候,他已經是在今年順利跨過了準將的門檻,成為了陸軍少將,并且還一上來就擔任第十四師這個甲等戰備師的師長。 上頭對他還是很看重的! 讓他當這個第十四師的師長,就是想要讓王炳林拿下巴達維亞城乃至整個爪哇島。 畢竟萬炳林是陸軍里年輕一代將領里最熟悉熱帶叢林作戰的少數幾個人之一,而且軍銜也適合,任職履歷也適合。 這是萬炳林能夠越過一大票人,出任第十四師這個甲等戰備師師長的重要原因。 陸軍里準將和少將一大堆,但是熟悉熱帶叢林作戰,并且過往戰功資歷也能拿得出手的人,那可沒真幾個! 萬炳林很清楚這一次領兵作戰對自己的未來從軍生涯很重要,一切順風順水的話,那么一切都好說,再過個幾年他甚至都有把握更進一步。 如果作戰不利,那么后果可就不太好了,屬于典型的邁了大步子扯著蛋,往后恐怕都無法翻身。。 大楚帝國陸軍里的內部競爭是非常殘酷的,尤其是將官之間的競爭。 一個將軍如果在前線打了敗仗,那些明顯違法軍機軍令上軍事法庭的不說,只說看似沒啥違反軍紀的,只是單純打敗仗的基本也會被勒令退役轉入預備隊,情節輕一些的可能會被調入地方守備部隊養老。 基本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 因為陸軍里實權位置就這么點,甲等戰備師師長的位置更不多,你上了人家就上不去……你上去了如果干的不行,打了敗仗后還想要第二次機會?做夢呢! 后頭還有一大堆同樣是才華橫溢的天之驕子等著上位呢,上頭不可能給你第二次機會的。 就一次機會,能干就干,干不了滾蛋! 萬炳林也很清楚,自己只有一次機會! 成則穩定下來,再積累多幾年資歷和帶兵經驗,然后就可以運作去京畿任職,最好是在參謀部里謀取一個職務。 在京畿里熬幾年后,也就可以謀圖更進一步了。 敗……這輩子的軍事生涯基本也就算結束了! 上頭的大佬們,是不會容忍一支甲等戰備師打任何性質的敗仗的。 誰要是敢帶著一個甲等師打敗仗,大佬們就敢讓誰永世不得翻身! 到時候最好的結果就是調往地方守備部隊養老……萬炳林到時候說他寧愿給自己來一槍,也不愿意去地方守備養老! 他萬炳林身為陸軍里最為出色的年輕一代將領之一,他丟不起那臉! 所以,他不會讓自己至于那種情況,一旦戰敗,他就沒打算回國,直接在前線自殺算了,實在是無顏面對家鄉父老。 這一戰,對于大楚帝國而言,興許只是一場小規模的對外擴張戰事,但是對于萬炳林陸軍少將這個軍中新秀而已,這不僅僅是一場上位之戰,還是一場生死之戰。 關乎自己的前途未來甚至性命,萬炳林自然是謹慎再謹慎,哪怕是率軍抵達了巴達維亞城下后,他也沒有任何浪戰的想法,而是扎扎實實的修筑工事駐防起來等待援軍。 他要做足準備,以獅子搏兔的姿態對巴達維亞城發起進攻! 所以,他還要等自己麾下的第二批部隊以及從國內增援過來的第十三重型炮兵團。 第十三重型炮兵團里,乃是典型的攻城專用的炮兵團,轄有二十多門兩百毫米的重型短管榴彈炮。 手里沒個二十幾門兩百毫米以上的大家伙,萬炳林是絕對不會貿然攻城的。 杜絕任何意外,不給荷蘭人任何希望! 這就是萬炳林的打算! 而萬炳林陸軍少將的晉升,讓海面上飄著的一群海軍將領很不爽……一開始萬炳林說要在三十多公里外登陸,讓海軍等他們幾天。 海軍等了,一大票戰艦在巴達維亞港口外無所事事漂了五六天。 這萬炳林好不容易抵達城下了,海軍還以為他要開始進攻了,沒想到還是說要等第二批援軍抵達后才開始行動。 雖然第二批援軍已經開始登陸了,但是這些援軍可沒那么快到位呢。 尤其是那二十多門兩百毫米口徑的攻城重炮,現在雖然已經登陸了,但是移動速度跟蝸牛一樣在地上慢慢爬著,估計還要好多天才能夠抵達巴達維亞城下了。 如此,海軍將領們掐指一算:得,這些陸軍土鱉們至少還得十天半個月才能夠對巴達維亞城發動總攻。 海軍哪有這閑工夫陪他們等下去啊,于是乎留下一部分戰艦繼續封鎖,又拍了一部分小艦隊搭載著陸戰隊跑去東邊的香料群島去了。 巴達維亞城這邊讓陸軍打,他們海軍陸戰隊去打香料群島去了。 第702章 海外八大巡撫 香料群島,也就是馬魯古群島,這片地方在十七世紀的現在,就是寶藏之地,尤其是對于歐洲人來說。 荷蘭人壟斷了香料群島的貿易后,每年從中賺取的利潤可是個天文數字。 但是這片盛產香料黃金的群島,其實嚴格上來說并不是說整個群島都盛產香料,而是其中的少數幾個島嶼盛產不同的香料。 德那地和蒂多雷是丁香的主要產地,安汶與班達群島是rou桂和rou豆蔻。 而丁香、rou桂、rou豆蔻就是這個時代里最為珍貴的擊中香料,至于同樣屬于香料的還有胡椒,不過胡椒在東南亞地區里有著比較廣泛的分布,之前大楚帝國控制下的馬來半島就有不少的出產。 因此胡椒的產量也不像丁香、rou桂、rou豆蔻一樣那么稀少,同時價格也遠不如后三者那么高昂。 自從十六世紀末荷蘭人逐步進入并控制馬魯古群島后,這個地方就成為了荷蘭人的主要財源。 他們把馬魯古群島出產的香料的對外輸出群島進行了嚴格的封鎖控制,以便實施壟斷,甚至都嚴禁這些香料植物的外流。 最終實現了超高的利潤。 但是這一切到了承順二十三年的秋天里,一切都化為了泡影。 因為大楚帝國來了! 其實大楚帝國高層對什么香料貿易沒什么興趣的,哪怕每年都要花費不少的資金進口香料,但是香料這東西對于大楚帝國而言,就和其他進口的海外特產一樣,屬于可有可無的產物。 大楚帝國高層對香料貿易的重視程度很有限,相對來說,大楚帝國高層反而更加重視印度半島地區的優質長絨棉花。 為了在這些地方獲得穩定的棉花來源,西洋貿易公司在最近四五年里打過的千人規模以上的戰斗都至少有十幾次了,同時還在積極開拓西亞地區,尤其是埃及地區的棉花進口。 因為棉花是大楚帝國紡織工業的重要工業原料,而國內雖然自產的棉花數量也在日益增多,但是卻是再多都不夠用,同時國內的棉花質量和進口的長絨棉多少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棉花也是分種類的,有些的纖維短一些,有些的纖維則是長一些,而纖維長的棉花使用機械紡紗織布的時候更有優勢,不單單更加容易加工,紡織出來的布匹質量也更加優秀。 在不管是在當代還是在后世,埃及地區的長絨棉都是最頂級的品種。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埃及長絨棉的原產地就是在印度半島……之所以這種棉花被稱之為埃及棉,那是因為埃及那邊大規模推廣種植并廣泛出口,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因此如今印度半島那邊的棉花里,也是存在著質量非常優秀的長絨棉的,而這些長絨棉就是大楚帝國紡織工業的重要進口原料。 棉花進口,也是大楚帝國目前里最大的進口物資,每年進口數量非常龐大的。 為了國內紡織工業的持續高速發展,大楚帝國一邊積極引進各種優質棉花在國內的推廣種植,并在部分地區,尤其是吐魯番省里這個適合種植棉花的地方種植長絨棉外,也在海外積極維持棉花進口的穩定以及數量。 相對比之前,香料在大楚帝國的工業體系里其實沒啥用,就算是最近新冒出來的各種日用化工品,也就是肥皂香皂等產品,也不是需要用到進口的這些香料的。 進口的香料大多基本都是被當成食物調料而使用。 對于工業上不需要,同時也不算是民生上不可或缺的東西,大楚帝國高層一般都不怎么搭理。 現在之所以和荷蘭人干上,想要奪取香料群島,目的倒不是說為了香料群島出產的香料本身,而是為了把荷蘭人趕出去。 南洋是大楚帝國的南洋! 這個大楚帝國的后花園里,帝國高層是絕對不允許一個歐洲殖民國家在這里礙眼的。 甚至可以說,哪怕是荷蘭人占據的不是香料群島,而是一片不毛之地,大楚帝國依舊會發動戰爭把他們給驅逐出去。 獨占南洋,把南洋打造為自家的后花園,這才是大楚帝國高層的主要目的。 至于直接控制一兩種土特產什么的,其實不重要。 從這一點來說,荷蘭人的敗亡是早已經注定。 大楚帝國海軍南洋艦隊第一特遣艦隊,派出去的分艦隊很快就抵達了馬魯古群島,并對荷蘭人在當地的多個殖民據點進行了進攻。 這些殖民據點可沒有巴達維亞城那么龐大,駐防的兵力也不過,也沒有什么規模龐大,防御堅固的沿海炮臺。 因此分艦隊的行動非常順利,多艘戰艦沖上去靠近港口直接用榴彈對港口進行大規模的覆蓋炮擊,再派遣陸戰隊上岸攻打據點,這么一套下來基本都能拿下。 如果還不行,大不了就把一票艦炮直接拉上岸去,抵近炮擊,耗費多幾天時間也同樣能夠拿下。 如此情況下,巴達維亞城還沒有失手,但是荷蘭人在馬魯古群島的統治卻是被迅速瓦解。 只不過這一切,巴達維亞城內的荷蘭人守軍不知道就是了。 如今楚軍把巴達維亞成包圍的跟鐵通一樣,城內的荷蘭人沒辦法突圍,也沒有辦法獲得來自外界的增援乃至消息,只能是被動的龜縮在城內頑抗。 但是這種頑抗其實也沒有持續多久,因為當萬炳林陸軍少將準備妥當后,在海軍看來慢吞吞,已經嚴重拖延的進攻終于是展開了。 第十三重炮團的二十多門兩百毫米的短管榴彈炮,開始發出巨響,朝著城內投射分量十足的炮彈。 還有眾多一百七十毫米的攻城炮和一百五十毫米的輕型榴彈炮同樣也加入了炮擊的作戰序列。 這樣一來,光是大口徑榴彈炮就足足有六十多門,這些榴彈炮所發射的榴彈,在巴達維亞城的各處城防工事里不斷的爆炸著,偶爾還會有炮彈飛越城頭落在城內的普通區域里,部分爆炸還引發了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