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節
這陶瓷產業也是大有可為的。 除了這幾種特產外,縣內的豐富竹木資源也不能浪費了,可以搞一搞木材加工產業和竹器產業,木材可以搞搞家具什么的,再不濟也可以輸出木料啊。 和平位于粵北山區,啥都不多,就是山多樹多。 而竹林也不少,可以搞一搞竹器加工業,比如什么竹席竹椅什么的。 依托本地的資源、特產進一步發展經濟農作物種植以及簡單加工產業,這是王圖定下來的初步發展計劃。 至于說搞什么大工業,搞高技術產品之類的,王圖想都沒想過……當地缺乏便利的交通,也缺乏當地市場,更沒什么資金和技術人才,搞這些所謂的高技術產業是很扯淡的事。 也沒有任何的配套。 傻子才會跑到偏僻山區里搞個什么先進技術工廠! 就算搞出來了,也競爭不過其他地方啊,不說和廣州那些大城市競爭,就算是同在惠州府的幾個沿海地區乃至東江下游的幾個縣鎮也拼不過啊。 說起來,其實目前大楚帝國的惠州府經濟發展的還算是不錯的。 大楚帝國治下的惠州府非常大的,北至粵北山區和江西接壤,南至海豐抵達大海,西邊直接和廣州府接壤,東邊和潮州府接壤。 其中的東江下游區域以及沿海區域里得益于廣州那邊的工業大發展,也是發展起來了初步的工商業。 同時惠州府的農業其實也還可以,早些年的時候在省巡撫衙署的支持下,大力開發燈塔盆地,這片盆地也是廣東境內目前主要的糧食產區,其生產的糧食不僅僅能夠滿足當地自身所需,并且還通過東江往南邊的廣州輸送。 只不過越往北就越窮…… 而最北邊的和平就是最窮的那個! 但是也正是因為此地最窮,王圖才會來! 想要弄到足夠亮眼的政績,其實在條件本身就比較好的地方其實更難,因為人家本來就發展的挺好的,你做好了只是錦上添花,但是一旦你在當地折騰壞了,讓當地經濟發展停滯甚至倒退,那么分分鐘就要被貶到西伯利亞或南洋去了…… 同時王圖也是有自知之明,他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就算一般,而能夠動用的資源也不是無限的,那幾個前輩們看在同是秘書處出身的情況下會有所幫襯,但是幫襯力度也會是有限的。 畢竟王圖現在只是一個正六品的縣令而已,品級太低,還上不來臺面。 人家肯進行些許投資,那就是看在他未來潛力的份上。 因此他所能動用的資源也是有限的。 而這些有限的資源如果投放到經濟發達的地方,那屁用都沒有……但是如果投放在和平這種一窮二白的地方里,那么所能夠發揮出來的作用就會非常大。 同時這窮地方還有一個不算好處的好處,那就是人口其實不多,滿打滿算也就五六萬人口,這點人口還不如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地區的一個鎮。 但是人口少也有人口少的好處! 隨便搞點經濟種植,就能夠迅速提升當地民眾的人均農業收入。 隨便發展點工商業就能夠解決相當大比例的閑散青壯年的就業。 隨便增加個百八十萬工業產值,那么人均產值就能夠迅速飆漲。 回頭這報告送上去后,上頭一看就會認為:王圖這小子可以嘛,短短兩三年竟然和當地民眾收入提升了好幾倍,人均工業產值提升了好幾倍…… 別的地方經濟增福都是用個位數百分點的,他這經濟增福用幾十個百分點甚至翻倍增加。 這政績不就來了嘛! 能動用資源有限的王圖,這才會選擇這么一個看似一窮二白的山區縣。 他的目標很純粹,就是為了政績來的。 至于環境艱苦什么的,再苦也苦不到他這個縣令老爺,再說他雖然為官的薪資收入不算高,但是他家里不窮啊…… 王家雖然不是什么權貴之家,但也是浙北杭州里的傳統士紳之家,王父前明舉人出身,不過并沒有在前明出仕為官,王師進入浙北后招攬當地士子,王父和其他不少在家鄉的讀書人一樣選擇了投奔新朝。 為官十多年。當過多地知縣、知府,最后在承順十九年的時候,在山西參政任上病重致仕。 按照承順十三年后改革的最新官制,省巡撫衙門里的左右參政、左右參議合并為參政,定位從三品,此外少數重要知府可特請加銜為參政,授從三品。 改制后的省巡撫衙門,巡撫統轄全局兼管人事,布政使主管工商經濟民生事,多位參政則具體分管其他事務,或財務或司法或吏務或禮教,具體分管事務沒有定例,由巡撫協商后進行指定。 整個格局其實是效仿了大楚帝國最頂級的御書房制度,即布政使以及參政各自分管一部分事務,協助巡撫管理全省。 王圖他爹,致仕前已經混進了一省行政決策圈了,雖然只是低配版的參政,還不是布政使更不是巡撫。 但是不管怎么說,作為從三品參政,那已經是大楚帝國里的高官序列了。 如此王家,自然不是什么平常人家,家業不敢說多,但是維持王家人體面生活那是綽綽有余。 哪怕是王圖到了偏僻山區上任,別看他來的時候只是一身普通便裝,也只帶了個文書……但實際上那是為了顧忌影響而已。 當上任了后,尤其是他預估自己未來好幾年都會在這片大山里奮斗的時候,已經是開始安排了起來。 后續會有一批他的仆從也會陸續抵達。 一起來的還會有他的幾個紅顏知己。 嗯,大楚帝國嚴禁一夫多妻制,也禁制重婚,納妾娶姨太太什么的那是絕對不允許的,但是也沒誰規定不能帶著紅顏知己一起住吧…… 只要你情我愿,不對外公布彼此夫妻,一口咬定就是紅顏知己,只是偶爾睡一起。 這頂多是道德問題,法律也管不了你! 當然了,法律管不了你,然而王圖身為官員,如果搞個太過分,被人彈劾一句:色欲上頭,影響惡劣,那么也別指望升官了,別說升官了,不被免職就不錯了。 所以,這幾個紅顏知己都沒有在當初和王圖一起過來,而是會在后頭悄悄過來,就算到了地方后也不會公開樓面。 生活要享受不能過的太苦,但是也要注意不能有什么負面影響免的影響仕途。 把生活事務安排妥當后,王圖繼續埋頭工作,三天兩頭就去地方視察,不是找適合種植油茶的地方,就是去看適合籌建各種工廠的地方。 一片忙碌中,一批受王圖邀請,從廣州那邊過來考察的團隊也乘坐了柳河航運公司蒸汽客輪抵達了和平。 其中一個錦服中年男子,此人看著河道兩岸的丘陵山地,前方那簡陋的小碼頭以及碼頭邊上破破爛爛的矮小房屋。 再想到之前看到的關于此地的諸多資料,不由得再一次皺起眉頭。 在這地方投資,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啊,如果不是受人所托他這輩子應該都不會來這種破地方。 但是現在,他卻是要來這里投資,這讓他有種拿錢往水里砸的心痛感覺! 看樣子,投資一事還是要再慎重考慮,就算是還人情,但是也不能真的拿錢往水里砸??! 第693章 投資商到來 宋阿林,很老土的一個名字,因為他老爹就是個大字不識的農民,不僅僅是他爹,就算是他祖上三代那都是大字不識的農民。 實際上他都沒有取過什么大名,當年王師進入廣東的時候,他去參軍,招兵的人問他叫什么,他就直接用來父母從小叫的小名阿林,那負責招兵的人顯然也沒心思多管,直接就把宋阿林給填了上去。 這一登記過后,宋阿林也就成為了他的正式大名。 他在軍隊服役了好幾年,在承順九年的時候以上士軍銜退役,在軍隊的時候他還用功學習,通過了高等小學的考試,獲得了高小文憑。 本來以他退役時候的軍銜,再加上早些年對退役將士也比較有優待,當然這也是因為帝國前期在基層也大量缺乏有一定基礎文化,同時對帝國有高度認同感的基層官員。 因此當時他如果選擇轉業安排的話,是能夠被分配到老家的公職的,高了不敢說,但是一個巡警肯定是有的,如此這輩子也不算愁了。 但是宋阿林卻是個有想法的人,他沒有選擇接受安排,而是拿著更高的退役安置金,再加上他服役多年來積攢下來的軍餉還有戰利品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這種情況其實也很普遍,很多帝國里的中小商人們其實都是退役軍人拿著退役安置金以及多年積累創業的。 畢竟之前也好,現在也好,帝國各地都是一片熱火朝天,早些年的時候更是隨便干點啥都是大把賺錢。 連在大城市里擺個攤賣早點,那都能發家致富。 別說不接受轉業拿安置金去創業了,就算是很多偏僻地區里的低級官員們,因為在仕途上看不到什么希望,而且地方窮這些低級官員們的薪資也低,又三天兩頭聽聞誰誰在外頭闖蕩發了財,所以很多人都是忍不住直接辭去公職不敢,然后去創業的! 這種風潮在最近十年里非常流行。 這主要是因為大楚帝國開啟工業化,發財機會真的特別多。 不說直接投資工業本身,就算是因為工業化本身所帶來的城市化,這些快速發展起來的城市突然增加了這么多的城市人口,這些城市人口的消費能力也是相當不錯的。 圍繞這些新增城市人口,讓當地的房地產業,食品產業,普通服務行業等等都是發展,而這些行業又能容納更多的就業人口。 這一環扣一環,導致了一個個工業城市良性發展。 其中蘊藏的發財機會可是太多太多了。 宋阿林就是先跑到廣州,抓住了廣州早期工業化,城市化的機遇! 他一開始從事的行業也不復雜,就是搞了個副食品店鋪而已,主打的是各類的副食品以及香菇木耳等各類干貨。 他有個相交甚好的戰友之前退役后,就在家里的支持下搞副食品行業,能夠帶著宋阿林入行。 靠著廣州早期工業化,城市化的浪潮的東風,宋阿林的副食品生意做的很不錯,畢竟城市里的人口越來越多,而這些人里所需要吃的除了正常的米面青菜rou食外,自然也少不了便宜實惠的副食品。 后來他的副食品生意做的越來越大,雇傭了不少人,開設了好多個分店,并且逐步向上游靠攏,開始做各類副食品的批發商。 又賺了不少后,找到了機會直接收購了幾家副食品加工廠,開始向食品加工轉型。 前年的時候,他把手底下的工廠以及渠道、零售等業務進行了整合,成立了東林食品公司。 這個時候的東臨食品,已經算是一家中型的食品加工企業了,還兼有一定的渠道業務以及零售業務,年營業額可以達到五六十萬楚元。 這規模在食品加工行業里也不算小了。 不過宋阿林可不會止于目前的規模,他一直在努力擴大業務,除了擴大現有產品線的產銷規模外,他還想要尋找新的產品。 而茶葉加工就是他所看重的一大類別。 茶葉雖然不算食品,但實際上販賣茶葉也是他的老本行,他的副食品批發業務里,茶葉就是一大類產品。 不過廣東這邊并沒有什么大規模并且上等的產業產地,多數茶葉還是福建和浙江那邊采購過來的。 剛好這個時候,之前在業務上有所聯絡,準確的說是他有所求的一個大佬通過人傳話過來,說是粵北那邊有個地方很適合種植茶葉,也有扶持發展茶葉加工業的決心,問他有沒有興趣去看一看。 說是詢問他有沒有興趣,但是大佬發話……宋阿林不管有沒有興趣都得走一趟。 出發之前也有了心里準備,不管情況好壞,多少都得投一點,不然面子上過不去。 畢竟這人情,總歸是要還的! 再說了,他好不容易搭上西洋貿易公司高層的這條線,把自家的各種副食品送進了西洋貿易公司的采購體系里,總不能前腳剛求了人,后腳就把人踢開了。 要不然的話,以后也別指望能夠進入西洋貿易公司的采購供應體系了。 西洋貿易公司作為大楚帝國僅有的兩家武裝貿易公司之一,擁有對印度地區壟斷貿易權的壟斷性貿易公司,它就是大楚帝國的各類共商品進入印度乃至西洋北非甚至歐洲市場的唯一渠道商。 不管是普通商品還是武器,都得通過西洋貿易公司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