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節
當然了,雖然文官那邊說的好聽,說什么軍方愛打誰就打誰,但是最終決定權依舊掌握在金陵中央方面。 因此實際上,軍方的軍事行動還是要遵從帝國的整體戰略的。 而帝國的總體海外擴張戰略就是,先把扶桑和呂宋群島的事先搞定,打造絕對防御圈嘛。 此外先搞定呂宋問題,也可以避免在美洲進行擴張的時候,和西班牙人發生劇烈矛盾了,然后西班牙人就不把呂宋群島賣給大楚帝國了,到時候雖然也能打下來,但是多少要花錢,并且也很難完好的接受西班牙人在呂宋群島的眾多據點以及土著方面的信息。 所以,得在美洲進行大規模擴張之前,先把呂宋群島給買下來。 而軍方那邊嘛,則是先進行全面的大規模準備,尤其是海軍那邊要先建造一批蒸汽船只,并把一些戰艦進行改裝,安裝蒸汽機。 同時搞一搞海外據點什么的。 然后還有準備大量的運輸船只,搞海外擴張光有戰艦是不行的,還得有大量的運輸艦以運輸兵員、移民以及各種戰略補給物資。 要不然孤零零一支戰艦艦隊跑過去,補給都不好搞,就算打下來了據點也很難長期守住。 同時也要先把扶桑那邊收拾了,不是直接吞并,而是先弄幾片海外領地之類的,然后繼續對扶桑進行滲透控制,先把水搞混了再說。 為日后的全面吞并進行準備。 如此情況下,文武雙方也就分頭開始了計劃。 文官那邊讓禮教部的藩務司找到了西班牙人,重啟新一輪的呂宋群島轉讓事宜的談判。 而軍方那邊則是準備在扶桑開片…… 不過預計規模不會很大,帝國都不打算派太多的戰艦過去,隨便派了四艘戰艦,帶著一票巡洋艦,護衛艦就過去了。 隨行的還有幾千陸戰隊。 海軍的任務很簡單,先在扶桑那邊弄個落腳點,然后以這個落腳點作為基地對扶桑進行全面的掌控和滲透。 不過這些軍事行動都是小事,真正的戰爭準備反而海軍自身的裝備改進準備。 海軍一口氣給各大造船廠下了三十多艘各類軍用運輸艦的訂單,這些運輸艦都是千噸起步的機帆船只。 同時又向廣州機械公司以及廣州機械公司和羅華造船廠,松江海軍造船廠等造船廠合資成立的江南聯合動力公司、天津機械公司、當涂機械公司等國內各家具備生產高壓蒸汽機的廠商下了大批各型號蒸汽機的訂單。 一方面是用于擬定中的大批機帆船的建造所用,不過更多的還是準備用于對現有純風帆軍艦的蒸汽化改造。 改造這些風帆船只,也不是奢望這些改造后的船只能夠用蒸汽機進行遠洋航行,而是作為一種備用動力使用。 能夠在作戰的時候,為戰艦提供額外的動力加快速度,或搶占t字頭,增強戰艦的機動能力。 這也是目前技術水平下的蒸汽機所能夠給海軍所帶來的最大好處。 至于靠著蒸汽機進行遠洋航行,說實話不太靠譜……搞不好就拋錨在大海上了。 而支撐起來大楚帝國海軍如此大規模的建造新機帆船以及改裝機帆船的計劃,這還是因為國內生產高壓蒸汽機的廠商已經有四家之多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天津機械公司那邊是自行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成為了國內第二家研發出來高壓蒸汽機,并且繞過了廣州機械公司一系列獨有專利的廠商外,其他的江南聯合動力,當涂機械公司都是用的廣州機械公司的限量限時專利授權。 并且連裝機對象都是被限死了。 對此,江南聯合公司公司倒是無所謂,他們本身就是幾個造船廠和廣州機械公司方面戰略合作的產物,這個戰略合作,純粹是為了繞過廣州機械公司和廣州造船廠簽訂的那份很坑爹的預購以及優先采購協議…… 嚴格來說,這個工廠其實就是廣州機械公司下屬一個控股的生產基地而已。 但是當涂機械公司接受的廣州機械公司的專利授權,就是屬于被迫無奈之下的選擇。 隨著廣州機械公司的高壓蒸汽機快速搶占市場,而天津機械公司那邊又成功研發出來了高壓蒸汽機后,國內三大蒸汽機廠商,就只剩下當涂機械公司還搞不出來……為此他們都急死了。 他們本來是準備繼續埋頭研發的。 但是海軍方面以及兩大武裝貿易公司還有各大航運企業,對高壓蒸汽機的需求非常的龐大,廣州機械公司和天津機械公司的產能都不夠。 因此在他們的牽頭之下,廣州機械公司和當涂機械公司達成了技術授權專利,準許當涂機械公司限時限量的利用這些專利授權生產合同規定的高壓蒸汽機。 對此,當涂機械公司其實是不愿意的! 技術授權又賺不了幾個錢,用的還是別人家的技術標準,等專利授權一結束自己還不能用……還會不影響自家正在研發的高壓蒸汽機的投產。 但是人家上頭擺明了說要更多的高壓蒸汽機,你們那么大個工廠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先當個代工廠先生產一段時間廣州機械公司的蒸汽機,等你們自己的高壓蒸汽機搞出來了,也可以正好順勢生產自己的高壓蒸汽機嘛! 對此,雖然內心不愿意,但是當涂機械公司也只能妥協。 第687章 就是它,立刻買它 對于雙方的技術授權合作,廣州機械公司對此自然是沒什么意見,因為授權費用的緣故,大頭的利潤都將會歸屬廣州機械公司。 這種模式純粹就是把當涂機械公司當場的生產基地用了,短期內擴大自身的產能,搶在其他廠家搞出來高壓蒸汽機技術、提升高壓蒸汽機產能之前先狠狠的撈一筆。 而當涂機械公司雖然不情不愿,但是一方面是上頭催著要更多的高壓蒸汽機,他們作為官辦企業,總歸是還需要承擔一些責任的。 另外一方面,他們也只能是自我安穩,說可以通過這種技術授權合作驗證并提升自己生產高壓蒸汽機的技術能力。 這樣等他們自己的高壓蒸汽機弄出來,并且繞過了廣州機械公司以及天津機械公司的專利后,也就能把生產線進行調整后直接生產自家的高壓蒸汽機了 如此,才形成了國內三大蒸汽機廠商都具備了高壓蒸汽機生產能力的局面,讓帝國內的高壓蒸汽機產能一下子就提升了上來,以供應國內需求量非常龐大的艦用蒸汽機市場。 這樣海軍那邊,才能夠動不動就幾十臺上百臺蒸汽機訂單的下。 就當國內蒸汽機產業蒸蒸日上,海軍方面開始大規模新服役或改裝機帆船的時候,金陵城郊外的槍械研究所里,一場槍械試驗正在舉行著。 十幾個技術人員正看著前方進行測試槍支的人員。 三個年輕的近衛軍士兵們,各自拿著樣式略有不同的槍支正在進行不斷的裝填、射擊。 只不過這三個近衛軍士兵進行裝填射擊的時候,會在擊發機構里裝填一粒黃銅色的小帽子,擊發的時候也沒有燧石…… 這是一款不需要燧石的滑膛槍! 清脆的槍聲不斷的響起,而身后的十幾個技術人員則是越看越高興。 這是他們槍械研究所里最近這幾年的最大項目:火帽擊發槍! 大楚帝國研究火槍,在正式立國就已經開始了,早年就開始生產火繩槍,而火繩槍在國內正規軍的服役時間是承順十年,在民兵里的正式服役時間則是一直持續到了承順十六年左右,并且實際上在眾多海外地區里,依舊會有不少民兵或普通青壯私底下繼續使用火繩槍。 而大楚帝國的火繩槍生產,更是從來都沒有停過,只不過大概承順十年左右開始,所生產的火繩槍基本都是用于出口了。 火繩槍可是大楚帝國的拳頭出口商品,在海外土著國家里很受歡迎的,大楚帝國控制下的不少藩屬國,不少軍隊都是成建制裝備大楚帝國的出口版火繩槍呢。 而燧發槍的研究以及生產時間則是更漫長,承順二年式正式研發成功,并開始小規模生產,期間出現了眾多的燧發槍型號,而產能規模也越來越大,并最終全面取代了火繩槍,成為了帝國軍警以及民兵們的制式裝備。 其最新型號,也就是十三年式遂發步槍以及其后續改進各型號,到目前為止依舊還在持續改進并生產,乃至帝國軍方的現役主力步槍。 十三年式系列燧發槍,其性能遠遠超過了歐洲同行們搞出來的燧發槍,這種性能差距都不是一點半點,而是天差地別,尤其是在全天候擊發率上。 不客氣的說,楚軍的十三年式一系列燧發槍,在性能上領先了歐洲的燧發槍兩代以上。 然而即便是遠遠超過了歐洲同行們的燧發槍,但是大楚帝國軍械部的官員們依舊沒有滿足,在承順十八年的時候就已經提出了所謂的新一代步槍研發計劃,并計劃采用皇家理工學院化學系那邊的教授們新發明出來的雷酸汞作為擊發材料以取代燧石。 不過當時進展不大,主要是雷酸汞穩定性太差,腐蝕性也非常強,這對于穩定性要非常高要求的軍用裝備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后續幾年里,他們一直都是在琢磨著如何安全、穩定、高效的把雷酸汞應用起來。 直到了承順二十一年的時候,火藥研究所里成功的搞出來了銅制火帽,這才讓新式步槍的研發走上了快車道。 槍械研究所這邊設計了新槍支,新的擊發機構,經過了一系列的測試改進后,最終搞出來了如今正在測試的樣槍。 而實際測試的結果也是讓他們大為振奮。 測試過程里,其他什么射擊精度、威力之類的不重要,反正都是滑膛槍,好也好不到那里去,差也差不到那里去。 他們真正關注的是擊發率! 陸軍軍械部方面當初敲定新槍的研發項目時,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要大幅度的提高新槍的擊發率,至少要比現有的十三年式燧發槍的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擊發率高一截。 同時還要求控制成本之類的,畢竟不能搞出來用不起的步槍不是。 大楚帝國的制式步槍,那都是少則數十萬,多則上百萬的生產的,對成本很敏感的,貴一兩塊錢,那最后算下來就要多出一兩百萬……如果貴個十塊八塊,那么就是大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額外支出。 因此軍方對步槍這種大量生產的制式裝備的成本,一向來都壓的很死。 這也是軍方搞火帽擊發步槍的直接原因,因為他們經過前期的技術論證后,認為這東西只要搞出來,那么就可以和十三年式系列步槍無縫改裝。 而且改裝成本不高,只需要把槍機換掉就行了,其他的都不用改動。 這樣,軍方也就能夠用更加便宜的價格,來獲得一款擊發率更高的步槍,而不是說非要直接新生產大量的步槍。 現在的問題是,現在的測試新步槍能有多高的擊發率。 漫長的測試完畢后,眾人連忙把測試數據進行統計,最終的出來了非常驚人的結果:擊發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甚至更準確的說,在一百發實彈測試里,只啞火了一次。 這個擊發率,對于燧發槍而言簡直是劃時代的打擊! 要知道即便是最新式的十三年式改進型遂發步槍,其擊發率也只能做到百分之八十五,這還是試驗狀態……如果是實戰的話,其實能有百分之八十就很不錯了。 實戰中,楚軍十三年式系列燧發槍,基本上打個五六發就會啞火一發……當然,這比火繩槍百分之七十幾的擊發率還是要強得多,更不是歐洲那些早期燧發槍能相提并論的。 但是這采用火帽擊發后,擊發率一下子就提升到了百分之九十九……這個結果直接震驚了技術研發人員,更是震驚了陸軍軍械部的官員。 尤其是陸軍軍械部的官員,他們是知道雷酸汞很不錯,不僅僅擊發率高,而且沒有煙塵,火光小。 射擊起來也沒有延遲,燧發槍擊發的時候因為需要經過碎燧石-引火藥-發射藥三個步驟,擊發從扣下扳機開始道子彈出膛,會有一個延遲時間,但是采用雷酸汞的話,因為沒有引火藥這個步驟,所以能夠做到扣下扳機就能立即擊發。 他們也是看到了這么多好處,這才早早就開始研發雷酸汞為擊發方式的步槍的,但是他們依舊沒有想到,采用火帽擊發之后,擊發率能夠高到百分之九十九的程度。 這一次試驗,直接震動了陸軍高層……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個高擊發率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哪怕不考慮其他條件,作戰的時候火力密度也能提升至少百分之二十以上…… 嗯,把燧發槍的那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啞彈去掉,就能憑空多出來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火力。 更不用說實戰中,還能帶來更多的好處了。 比如說火帽擊發因為沒什么煙塵,士兵甚至都可以直接瞄準開槍,而不是和以往一樣開槍的時候會閉眼或轉頭,這樣命中率肯定會有所提升。 第二天,就有一票陸軍高層將領跑到了槍械研究所,都想要親自看一看火帽擊發槍的實彈測試。 于是乎,一場漫長的實彈測試再一次開始了……還是那三支洋槍,每一支槍都足足打出去了三百發子彈,因為測試太多,連測試士兵都換了幾批呢。 這滑膛槍的后坐力也挺大的,開槍次數一多士兵也不好受! 而且反復裝填也累。 測試完畢后,最終的擊發率統計一出來比昨天的統計還要更高一些,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九點五! 此時那些陸軍將領們都冒出了同樣的想法……是它,就是它…… 立馬下訂單,現在就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