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節
因此,大楚帝國只要出價適合,他們是會賣呂宋群島的。 他們如今的主要訴求就是,趁著雙方關系還不錯,還沒鬧翻臉的時候,盡可能的把呂宋群島賣出更高的價格。 只要錢到位,啥都好說……錢不到位,他們就死皮賴臉拖著! 反正只要態度好一些,別把拒絕的口氣說的太硬,給帝國那邊留下一些面子,帝國方面看在雙方貿易數額不小,而且對方態度也誠懇的情況下,也不會隨便翻臉。 不得不說,西班牙人的打算還真的是獲得了成功,之前帝國雖然想要呂宋群島,但是也不是太迫切,自然不肯出太多的錢,同時也沒說到隨便和西班牙人翻臉的程度。 等到現在,隨著海軍方面提出了三大規劃,開始重視呂宋群島之后,帝國方面開價自然也會更加豪氣一些……畢竟之前雙方談判的時候,爭論的差價也不過一百多萬楚元而已。 西班牙人想要作家三百萬楚元……大楚帝國方面直接把價格打了個對折,只愿意出一百五十萬。 如今這個情況下,多花個一百五十萬楚元,就能夠順利拿下呂宋群島,而且還能夠得到西班牙人的全程配合拿下呂宋群島,還能夠得到西班牙人長期經營呂宋群島所獲得的諸多土著的情報資料,為后續帝國繼續剿滅鎮壓當地土著也是有極大好處的。 光是節省下來的軍費,就不止一百五十萬楚元了。 除了扶桑以及呂宋群島外,生存空間規劃里的南洋擴張以及美洲擴張倒是容易一些,按部就班效仿馬六甲模式擴張就行,先占領土地,然后驅逐土著,組織官方移民進行耕種。 唯一限制帝國的,不是軍事問題,而是經濟問題,組織官方移民開支可不小,移民們路上要花錢,到了海外領地屯墾也要花錢。 這些錢,基本都要靠帝國官方來支持,至于民眾自己掏錢……人家要是有錢那里會去報名參加官方移民啊……畢竟報名官方移民的話,分配的地方好壞純看運氣。 而自由移民的話,其實總數不多,有人家也傾向于去東北那一片平原地方,或者是馬六甲半島這種帝國已經開發多年,算是比較成熟的地方安家落戶。 誰會跟你去剛開發的地方,和當地土著、蚊蟲玩命??! 帝國的官方組織的官方移民,那都是窮的叮當響的群體……所有移民開支基本都要官方承擔。 也只有他們,才愿意去普通人不愿意去的地方安家落戶。 所以第二項規劃,主要限制的是經濟因素,而這方面就沒有太好的速成辦法了,只能是慢慢來,一年移民一點,慢慢累積就是了。 當開了頭,新領地建設起來后,自然會逐步吸引自費移民,那么海外領地也就算是盤活了,進入穩定發展階段,不用官方大費周章了。 所以,第二階段需要的是時間! 而第三階段的普通殖民擴張,這個其實對帝國的促進作用更大,畢竟這種模式只用考慮怎么更好的掠奪當地經濟利益滿足自身,完全不用考慮什么吞并啊,移民等亂七八糟的問題。 只要軍隊足夠強悍,那么就能源源不斷地從殖民地、從土著國家里獲得經濟利益。 而這對帝國的經濟發展,對民眾生活質量的提升更有好處。 因為這相當于有一大堆土著們辛苦干活供養著大楚帝國的子民! 這可比直接吞并他們,把他們變成帝國子民好得多! 羅志學對單純的海外擴張其實興趣不大……單純的開疆擴土已經無法給他帶來什么心理上的成就感了……要說開疆擴土的面積,偌大一個西伯利亞夠大了吧……但是對于羅志學來說其實也就那樣。 羅志學本人對西伯利亞的重視其實很一般,如果不是為了徹底解決北方邊患問題,他甚至都懶得派兵去打什么俄羅斯人…… 打仗多花錢??!有這錢他他還不如把國內的工業經濟搞好一些,改善民生,何苦把錢糧扔進西伯利亞這個大冰原上,和俄羅斯人死磕??! 單純開疆擴土什么的,其實也沒多大的意義。 在他心里,大楚帝國的領土不需要遍布全球……大楚帝國需要的是讓帝國子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過上好日子才是王道,其他都是扯淡! 怎么過上更好的日子? 人要吃飯的,這飯怎么來?一方面是深挖內部資源,另外一方面就是擴大外來資源。 內部不去說,且說外部資源的獲取,要怎么廉價獲得海外資源,自然要靠殖民,撬開土著國家的市場??! 讓別人去種田,去挖礦,去種棉花,然后帝國用微不足道的工業產品,或者未來干脆就是一張紙片掠奪他們的勞動果實豈不是更美滋滋…… 這也是目前帝國的海外擴張里正在做的事! 否則的話,把土著都殺掉,把土地都搶過來,以后帝國子民跟誰對比幸福生活去? 辛福是需要對比的。 別人吃不飽,你能吃飽,這就是幸福。 別人吃青菜蘿卜咸菜干,你山珍海味大魚大rou,這就是幸福。 別人身處戰亂之中朝不保夕,你所在一片祥和穩定,這就是幸福。 帝國把土著都滅掉了,以后帝國子民和誰對比去?和國內富豪中上階層對比?…這要是內部對比多了,可是很容易動搖統治根基的。 因為普通帝國子民們和國內的上層群體對比起來,就會發現自己過的特別苦逼…… 所以,不能讓他們和國內上層對比,得轉移他們的視線,讓帝國中低層民眾和其他人進行對比,繼而獲得優越感,幸福感。 這年頭,什么群體能讓帝國底層民眾,哪怕是個窮光蛋對比之后依舊能獲得優越感? 自然是海外的那些土著??! 這不僅僅是來自文明上的優越感,還有來之于國家實力之間的優越感! 羅志學要做的就是,哪怕讓帝國本土的一個無家可歸,朝不保夕的流浪漢,面對土著的時候依舊有優越感。 比如說,昔日他不過是大楚帝國本土里的一名吃不飽穿不暖,連母豬都看不上的流浪漢。 但是當他乘船飄揚過海到了海外其他土著的國家里,立馬就能搖身一變成為作威作福的文明人。 當地土著,甚至連土著的權貴們都得小心翼翼伺候著他,好吃好喝的都端上來,甚至把妻女都送到床上給他暖床。 這帝國子民對比之后,有了優越感,有了幸福感,這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其實工業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后,這個時候想要長治久安,得適當的轉移民眾的視線……要不然他們就會直接內部折騰起來。 原時空里的英國佬就把這一套搞的很不錯。 維多利亞時期的所有英國人生活的很好嗎?怎么可能……維多利亞時代除了強悍的皇家海軍外,貴族宴會之外,還有骯臟不堪的貧民窯,妓女,平均壽命連封建時代都不如的童工以及紡織女工! 但是人家英國兩三百年來都沒有什么內部動蕩,甚至一說起來自己的國家還特別的自豪。 為什么? 因為當時的英國人是世界老大,獨一檔的超級強國。 他們在全球擁有大量的殖民地可供吸血,持續不斷的改善本土民眾的生活質量。 而且還有著一大堆野蠻落后的各國土著讓英國人彰顯優越感! 所以,當其他國家都陸續爆發什么革命之類的時候,人家英國佬穩坐釣魚臺,安穩著呢。 二戰后的美國人差不多也是這套路,通過收割全球經濟利益來維持國內民眾的優渥生活。 各國的水深火熱也能讓底層美國人看了為美國而自豪……但是深入了去看,美國內各種底層社區也多不勝數,這些底層社區的民眾生活也好不到那里去。 但是這并不影響他們內心的自豪,面向其他國家民眾時的優越感。 老子過得再差,那也是世界頭號強國,超級大國的國民,天生就高你一等! 差不多就是這意思吧。 羅志學最近這些年也在琢磨著這些問題,所以,他沒想過單純擴張多少領土,或者說把土著都干掉的想法。 好歹得留著點混的不咋地的土著讓帝國子民彰顯優越感啊……不能全干掉了。 因此普通,以掠奪經濟為主要模式的殖民擴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直接吞并領土,融合移民以及普通殖民擴張同步進行,這是海軍三大規劃里的基本思路。 也符合了羅志學的想法! 因此在仔細研究了海軍提出來的三大海外擴張規劃后,羅志學陸續召見帝國的重臣們,聽取他們對這三大規劃的看法。 眾多大臣們對三大規劃的總體思路都沒什么意見,反正都是擴張而已,而且這種海外的擴張其實也不用花什么錢。 不像是在西域、西伯利亞地區進行擴張一樣,敵人要么是全民皆兵個游牧民族,要么就是作戰區域地廣人稀,距離還動不動就大幾百上千公里,最惡心的是還是從中原到這些地方,連一條江河都沒有,只能依賴最原始的馬車地面運輸。 而海外擴張的話,敵人普遍都不強,不管是扶桑還是東南亞諸土著國家,乃至那些歐洲殖民者們,他們的軍事力量對于大楚帝國而言其實都不咋地。 此外補給因為可以用船只運輸,看似距離遙遠麻煩,但是對比西伯利亞地區那種動不動就一兩千公里的地面補給距離,能夠用船只運輸解決的補給麻煩那都不是麻煩。 不外乎就是搞多點船,多派幾次船隊過去而已,哪怕海軍自己搞不定,這不是還有一大票的武裝商船乃至普通商船嘛。 唯一需要顧慮的就是大規模的對外擴張,可能會引起荷蘭,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群起而攻之。 比如在印度,如今歐洲各國以及大楚帝國,為了爭奪印度的殖民地可是三天兩頭都在打仗,大楚帝國的西洋貿易公司在印度可是忙得很,昨天剛鎮壓了某個印度土著王國,今天就要和歐洲殖民者干架。 在美洲,則是可能會引起西班牙人的極大警惕乃至敵對,因為目前大楚帝國在美洲的主要擴張方向是在北美洲西海岸,在后世舊金山、西雅圖等地建立了若干沿海殖民據點。 而舊金山南邊,就是西班牙人所控制的墨西哥,并且西班牙人也在持續向北擴張。 大楚帝國在北美洲的持續擴張將會和西班牙直接對上。 不過大楚帝國高層對此也不是很擔心……對外擴張,海外殖民肯定是有競爭的嘛! 大不了到時候就干一架! 而在海軍上,大楚帝國的高層對海軍方面還是很有信心的。 用部分人的話來說就是:每年這么多錢砸下去,如果海軍還是打不過區區土著蠻夷,那么還要海軍何用,還不如全扔進太平洋里喂鯊魚! 海軍方面也多次表態,一旦有海上戰斗,他們海軍絕對是有信心干掉一切敵人的,不管是那些土著的舢板小船,還是說歐洲同行海軍的風帆大艦隊,他們都有充足的信心擊敗他們。 海軍之所以有這個信心…… 沒別的,大楚帝國海軍就是人多船多。 因為大楚帝國海軍背后有一個強悍的工業帝國作為支撐,只要不是天天被擊沉一大票戰艦,大楚帝國海軍的將士們就算戰術能力再差,耗都能把他們給耗死。 更別說大楚帝國海軍已經批量服役了不少鐵肋木殼船,現在又開始建造并服役帶有蒸汽動力的機帆船了。 在各方面上來看,大楚帝國海軍都已經事實上成長為全球第一海軍,至少從裝備以及人員數量上是如此,稍有欠缺的也只是航海作戰的經驗了。 不過大楚帝國海軍仗著充足的經費,三天兩頭搞遠洋訓練,實彈巡林,只要有錢,將士們的技戰術水平也是能夠迅速提升上去的。 目前來說,大楚帝國海軍在西太平洋、東印度洋即東南亞半島沿岸海域擁有絕對的戰略戰術優勢。 在這些海域里,大楚帝國擁有足夠多的海軍基地,可以就近部署大量艦隊,同時也可以隨時增援。 本土沿海就不說了,光是南洋以及孟加拉灣區域等,大楚帝國就擁有金蘭灣、曼谷、北甲、新加坡、馬六甲、吉打、韋島、達貢、吉大港等諸多中、大型港口。 其中的新加坡港更是大楚帝國在南洋區域的核心超大型軍港。 此外還有眾多可以停泊戰艦,為戰艦提供尋常物資補給、簡單維修的普通港口,這些港口可就多了,不僅僅局限于大楚帝國直接控制的海外領地,一些大楚帝國所控制的藩屬國、傀儡國的港口也可以使用的。 依托眾多的南洋半島以及各島嶼上的港口,大楚帝國海軍可以在這片海域里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