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節
這不僅僅是羅志學推動的結果,其實技術人員的待遇高,也是帝國推動工業發展的過程里所帶來的必然附加作用。 大楚帝國正處于工業大發展的階段,這么多的工廠建立起來后,所需要的各種技術人員的數量是非常龐大的,但現實里,大楚帝國的教育體系根本就來不及培養出足夠多的技術人員。 這也就導致了廟多和尚少的情況,為了爭奪技術人才,企業會自行加大技術人員的待遇,以獲得人才爭奪的優勢。 技術人才的供不應求,這導致了技術人才的收入提升。 同時官方對技術人員的重視,尤其是皇家理工學院以及各家官方研究機構里,技術人員都清一色授予官身,也是讓這些技術人員獲得了較高的社會地位。 此外很多官方的行政機構里,官員們也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不是理工科出身的官員很難獲得晉升的,不對,甚至是沒有相應的技術能力,你連進都進不去這些部門。 大楚帝國的科舉考試里,往往都是按需分配,吏務部那邊是不可能把一個沒有技術背景的新進官員分配到技術關聯非常大的機構里任職的。 此外,如今社會上不少的技術人才自行創業,然后賺大錢的例子,最典型的應當屬于羅華造船廠了,這家造船廠就是一群造船行業的工程師們成立的,然后引入了資本進行投資。 如今羅華造船廠的創始人團隊,一個個都是身家巨萬,全是富豪! 在當代大楚帝國里,技術人才不管是從政還是做技術,乃至經商,都有著非常大的優勢。 要地位有地位,要錢有錢,這就是目前大楚帝國里技術人員的現狀。 如此也就激發了更多的年輕學子們,積極投身到理工科的學習當中去,為了出人頭地。 而這也是羅志學想要看到的效果。 一個國家想要發展,尤其是發展工業,沒有足夠多的技術人才怎么行。 結束了皇家理工學院的蒸汽機項目視察后,羅志學按照慣例又去看了其他幾個研究項目的,不過這些研究項目基本都沒有什么太大的突破性進展,但是羅志學還是勉勵了一些做出來了成績的科研人員,激勵他們繼續努力,為帝國的科學技術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從皇家理工學院回來之后,羅志學在次日就召開了一些工業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員主要就是財務部、工業部等部門的官員們。 會議的主題很簡單,如何把如今已經具備了初步實用價值的蒸汽機推廣出去,并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盡管羅志學已經有了腹案,不過他還是想要聽聽手下這些官員們的想法,同時也需要這些官員們完善各方面的細節。 在會議上,這些官員們經過討論后,提出來方案和羅志學之前預估的方案也差不多,都是準備以礦務企業;遠離河流,但是又有著動力需求的企業為切入點,開始蒸汽機的商業化使用。 而在生產制造上,工業部方面擬定讓國內三家到五家,具有較多富裕資金,擁有豐厚技術能力的工廠,同時不同地區的來進行工業化量產。 多家工廠同時展開,可以激發一定的良性競爭,而有了競爭才有動力 但是不同區域,同時廠商限制在五家以下,也能夠有效的避免惡性競爭。 既然保持良性競爭,又要避免惡性競爭,這是工業部多年發展工業的經驗之談,也是他們走過不少彎路后總結出來的經驗。 在國防領域以及重工業領域里都有體現,效果還不錯。 最為典型的就是鋼鐵行業! 早期的時候,大楚帝國的鋼鐵行業基本都是大冶鋼鐵公司一家壟斷,因為缺乏外部的商業競爭,大冶鋼鐵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的技術提升是非常慢的,鋼鐵價格也一直在高位運行。 后來有了當涂鋼鐵公司后,鋼鐵行業的內部競爭逐漸加大,等到了大楚帝國工業部又投資建設了一批中大型鋼鐵公司,尤其是遼東那邊的遼東鋼鐵公司大規模投產后,鋼鐵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 這種發展不僅僅是單純的產量增加,而是鋼鐵價格的持續下降,生產效率的持續提升,技術不斷提升。 同時,這種競爭又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因為大型鋼鐵廠的距離都比較遠,而這年頭的運輸成本也比較高,這也等于是給了這些鋼鐵廠一個基本盤,確保不會在競爭中遭到太大的損失而倒閉之類的。 最終,大楚帝國工業部,培育出來了若干大型鋼鐵公司,其中的大冶鋼鐵公司更是在后期里積極研發新技術,最終實現了大冶煉鋼法的工業化量產,一舉解決了大楚帝國最迫切的鋼材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問題! 第638章 蒸汽時代的開啟 如今大冶鋼鐵公司不僅僅自身率先大量生產軟鋼獲得豐厚的利潤,而且為了顧全大局,他們在工業部的牽頭下,把大冶煉鋼法的技術專利授權給了其他鋼鐵公司,但是這專利授權是要收錢的,而且價格不菲,為此他們獲得了豐厚的專利收入。 而這,也更激發其他鋼鐵公司鉆研新技術的決心以及信心。 沒辦法,在大冶煉鋼法上,他們雖然獲得了專利授權,但是從獲得專利再到購入設備,完成生產線改造等,少說也得一兩年,然后生產還得不斷的調試,穩定生產恐怕都得三五年后了。 這三五年時間,人家大冶鋼鐵公司都吃的滿嘴油了。 自己不賺錢,反而看著競爭對手大把賺錢,這要有多難受就有難受。 雖然這些鋼鐵企業都是官辦企業,利潤不是唯一衡量這些鋼鐵企業負責人的政績的標準,但利潤所帶來的產量,技術先進,為國防以及工業發展帶來的促進作用,解決就業等等,卻是衡量政績的重要標準啊。 據傳大冶鋼鐵公司的總辦,今年就要調回京畿工業部了,到時候最少也是一個實權的正三品司長,再混兩年甚至都有成為侍郎級別的高官。 大家都是當官的,誰不想升官??! 而這種心態所帶來的競爭就很重要了。 在引導麾下企業良性競爭上,工業部的官員們還是很有經驗的,也打算在蒸汽機行業里這么搞。 最終會議敲定,初步擬定讓三家官辦機械公司來進行蒸汽機的工業化量產工作。 分別是當涂機械公司、廣州機械公司、天津機械公司 這三家企業,都是工業部下屬的大型機械公司,屬于有雄厚技術,也有雄厚資金的企業,此外這三家企業分別位于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北方環渤海地區,地理距離比較遠,考慮到運輸成本的原因,彼此間在前期也不會產生太大的惡性競爭。 如此也能夠更好的覆蓋南方、中部以及北方三大區域。 一旦搞出來,工業部就會牽頭讓有需要的煤礦等礦場以及有需求的企業采購試用。 不過工業部也只會牽頭讓有需要的企業試用一二,也不會強迫企業大規模使用蒸汽機的,這不現實。 同時為了扶持蒸汽機行業,對蒸汽機的生產以及使用的企業給予一定的企業稅收減免,降低蒸汽機的生產以及使用成本,減輕企業的負擔。 通過這一連串的措施,工業部方面預估,明年的時候大楚帝國就能夠有少量的蒸汽機投入實際生產應用當中,然后逐年提升蒸汽機的生產以及應用。 爭取在五年后,蒸汽機的實際應用規模達到一千臺,并從礦山、缺乏河流的企業里,擴展到沿河建設的傳統企業當中,以逐步取代水動力機械。 會議上敲定了初步的方案后,后續工業部以及其他部門將會繼續溝通,完善蒸汽機的扶持推廣發展計劃。 而這一項計劃,不可避免的也需要帝國財政支出不少的資金,畢竟扶持的資金主要還是通過稅收優惠的方式進行發放,但是這少收錢和直接掏錢其實區別也不大,初步預估的第一批補貼資金,就會達到兩百萬楚元,后續看情況再逐步追加。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補貼優惠政策就是,對蒸汽機生產企業長期減免各項稅收,整個優惠政策對比其他的技術類型的企業的優惠政策,要翻了一倍。 免稅時間直接從普通新技術企業的三年,拉長到了五年。 半稅時間也從兩年延長到了五年。 普通新技術企業的稅收減免政策,一般都是三免兩半稅,而蒸汽機行業被特批了五免五半稅。 光是這一點,就是極大的利好政策,能夠極大的減輕即將進入蒸汽機生產行業的企業的資金壓力,從而讓他們在技術研發,生產上投入更多的資金,以持續降低蒸汽機的生產成本,提升蒸汽機的性能,最終讓蒸汽機能夠進入普通工廠,成為大楚帝國工業發展真正的動力引擎! 就在帝國高層制定了相應的扶持蒸汽機發展的政策時,工業界的行動其實還要更早一些,尤其是礦務企業,他們在得到了蒸汽機可堪使用的消息虎,很快就展開了相應的行動。 最先行動的是池州煤礦公司,這是一家在大楚帝國的一大票礦務企業里不算很出名的礦務公司,而且這還不是官辦企業,而是屬于一家純民間資本的企業。 由池州當地的士紳大家族安家投資建設,其出產煤炭的數量也不多,主要供應與下游的當涂工業區里的各大企業,尤其是當涂鋼鐵廠就是他們的主要客戶。 類似池州煤礦公司這樣的中小型礦務公司,實際上還有很多。 鋼鐵行業的繁榮以及民間蜂窩煤的興起和廣泛使用,使得了市場上對煤炭的需求急劇增加,官方資本雖然投資建設了一大批煤礦公司,比如江西萍鄉煤礦、安廬淮南煤礦還有河北灤州煤礦、遼東的幾個大煤礦,還有海外領地里的安南廣寧煤礦等等,但是煤炭依舊供不應求。 同時大楚帝國里并沒有限制民間資本進入礦務行業,別說礦務行業了,就算是鋼鐵行業也不做限制,你有錢你就可以搞。 而相對于鋼鐵,冶煉等行業對技術要求高,投資大不一樣,小礦山的投資是可控的,技術要求也不算搞,反正這年頭都是手工挖煤,可遠遠沒到機械挖煤的程度。 這也導致了華夏大地里眾多的煤炭公司,其中相當多一部分的小型煤礦公司都是民間資本所投資并運營的。 池州煤礦公司就是這樣的一家小型礦務公司,他們運營著池州府內的一座小型煤礦山,并且還在臨近的幾個府縣也擁有若干小煤礦。 整體市值不高,但是利潤卻是不低,畢竟這年頭煤炭生意還是很賺錢的。 小型礦務行業和造船行業以及中小型機械行業,是國內民間資本進軍重工業的最佳領域,其他行業都太適合民間資本進入,投資太大,回報周期太長。 池州煤礦公司的總辦安松華得知了皇家理工學院那邊搞出來了蒸汽機后,就想要弄幾臺蒸汽機回來,用以旗下煤礦里的抽水所用。 池州煤礦公司的幾座煤礦,都是需要挖掘的礦井,而且都有滲水……他們為了排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效果還不咋地。 而且抽水能力不行的話,煤礦挖掘作業就難以大規模展開,同時很多煤炭也挖不出來。 這煤炭挖不出來,損失的都是錢啊。 而安松華也是一個有膽魄,對新鮮事務接受能力也比較強的人,當初就是他說服了老父親以及幾個叔伯們,拿出了大筆資金競拍到了這幾座煤礦的開采權,從而進入了煤礦行業。 就是預料到了煤炭的需求會急劇增加,煤炭市場一片向好的場景。 現在,他看見了蒸汽機后,也想要搞蒸汽機用來抽水。 為此,他在得知了當涂機械公司獲得了蒸汽機的專利授權,并準備生產蒸汽機后,第一時間就親自找上門去準備下訂單了。 而當涂機械公司對池州礦務公司的訂單也比較重視,這好歹是第一個主動找上門來的礦務公司。 至于其他的,要么消息不夠靈通還不知道,要不就是暫時還想要觀望一二。 畢竟蒸汽機這東西是新東西,不用問都知道價格肯定非常昂貴,而且維護使用的成本也不會低,總體風險比較大。 但是池州煤礦公司卻是直接找上門來,這就相當于送來了啟動訂單。 要知道,這個時候當涂機械公司連生產蒸汽機的流程都還沒有搞清楚,廠房還沒影呢…… 為了表示對第一個客戶的尊重,當涂機械公司當場就表示,可以給池州煤礦公司的五臺蒸汽機訂單打八折優惠,并且承諾提供免費的cao作培訓、為期至少三年的免費技術支持以及三年內的核心零部件的保修服務。 保修,這玩意在當代工業里可不常見,一般只會出現在一些特殊行業里,比如說價格昂貴的大型設備,尤其是水動力機械設備的一些核心零部件上,才會出現保修服務。 至于普通商品,乃至是一些普通的機械設備,這年頭流行的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至于售后服務是不可能的。 壞了要么你自己修,要么請我修……至于免費給你修,想得美…… 但是對于蒸汽機這種新東西而言,可以預見的是實際使用后故障會非常多,這要是不提供維修上的保障,估計也沒什么人購買了,再加上蒸汽機本來就是屬于價格昂貴的大型機械設備,所以當涂機械公司才決定付出額外的成本提供一定的保修服務。 當涂機械公司按照皇家理工學院給出的試驗樣機(瓦特型),按照每一樣零部件的生產成本以及自身的綜合組裝成本等全部加起來,預估一臺十六馬力的蒸汽機,制造成本恐怕就要三四千楚元,哪怕不賺錢都要賣四千楚元以上,每匹的最低售價至少要兩百五十楚元。 這個成本可是相當高……要知道很多小工廠的總資產都沒有四千楚元呢! 而一臺可以提供穩定提供十六匹馬力的水動力設備,機械本身的成本以及安裝成本,甚至加上引水渠等成本,綜合下來大概八百楚元左右。 每匹成本在五十楚元左右。 而在一些地形便利,比如說不用挖掘引水渠,水動力資源充分的地方里架設水動力設備,綜合成本還要更低一些,每匹的成本可以降低到二三十楚元。 這也是這年頭的工廠都喜歡在河邊,尤其是水動力充沛的地方建設工廠的緣故。 以目前蒸汽機的制造成本以及高昂的售價,這么貴的東西想要推廣使用,其實很困難的。更別提后頭的維持使用成本也同樣不低。 雖然水動力設備的維護成本也挺高的,但是也沒蒸汽機成本高??! 簡單來說,目前的紡織工廠使用蒸汽機生產的話,哪怕蒸汽機本身免費送給他用,紡織工廠都能虧到姥姥家……工業部內部會議里討論過,以紡織行業的情況來看,想要使用大規模使用蒸汽機,并且還有利可圖,樂觀估計也是十年后的事。 在這之前,蒸汽機是別指望進入紡織行業或者是其他類似對生產成本控制極為嚴格的行業了。 池州煤礦公司出于自身的迫切需求訂購蒸汽機,這只是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