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節
所以亞齊王國方面,很快就進行了戰爭準備。 不管大楚帝國想要干嘛,提前準備好總歸是沒錯的! 但是亞齊王國的準備還是遲了! 承順十五年五月十三日,趁著當地天氣好轉后,大楚帝國之第五師就是正式對亞齊王國在馬來半島地區的領地發起了全面進攻! 這個時候,亞齊王國甚至都還沒有來得及把第一批援兵送上馬來半島呢。 同一時間,大楚帝國在北甲西岸地區,也就是臨近印度洋的西印港派出的一支艦隊,也殺入了馬六甲海峽,開始封鎖馬六甲海峽西端地區,試圖封鎖攔截亞齊王國派往馬來半島的增援船只。 這支艦隊,乃是印度洋艦隊的下屬艦隊,實力不強,只有兩艘襄陽級巡洋艦以及六艘大冶級護衛艦而已,再就是臨時征召的四艘南洋貿易公司的武裝商船了。 這種艦隊雖然在大楚帝國海軍里不咋地,遇上了歐洲殖民者的艦隊也夠嗆,但是對付亞齊王國這種現代海軍力量的土著王國,還是比較靠譜的。 印度洋艦隊進入馬六甲海峽后,只用了幾天時間就擊沉了六艘亞齊王國的船只。 不過,戰爭這東西,有時候你還真的說不好。 而亞齊王國能夠在荷蘭人,葡萄牙人的虎視眈眈下,還能生存這么多年,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承順十五年五月二十四日,楚軍印度洋艦隊里執行封鎖任務的寧和號護衛艦,在追擊一艘亞齊王國的運輸艦時,冒險靠近了亞齊王國的海岸線后因為不熟水文而擱淺,緊接著遭到了亞齊王國至少三十多艘槳帆船的襲擊! 這些槳帆船,乃是東南亞土著國家海軍的主要海上力量,在大洋深處不行,但是在海峽內以及近海中還是相當靠譜的。 他們利用槳帆船的高機動性,更利用他們的絕對數量,冒死沖破了楚軍戰艦的火力攔截,最后直接貼上了楚軍的寧和號護衛艦,并登船開始rou搏。 寧河號的一百多名船員,不管是水手還是陸戰隊成員都奮力抵抗,依靠著優秀的燧發槍、盔甲進行反抗。 亞齊王國的土著一次又一次的試圖登船,但是都因為裝備上的差距以及戰斗力上的差距而被擊潰! 但是,寧河號因為擱淺無法撤離戰場,而那些土著們更是死了心都要拿下寧河號,給大楚帝國一個好看,或者試圖證明他們不是好欺負的! 所以,他們失敗了一次又一次,但是卻也頑強的沖擊了一次又一次! 這一戰,足足廝殺了三個多小時,從上午時分一直殺到下午時分。 寧河號的士兵們,從固守甲板再到退守船艙! 而亞寧王國土著則是繼續強攻,他們想要徹底的俘虜這艘在他們看來龐大無比的戰艦! 亞齊王國的土著士兵們,因為強攻而死傷的尸體染紅了周邊的海水,也讓甲板上沾染了無數的鮮血! 但是哪怕周邊的海水被染紅,這些土著們還是沒有放棄! 寧河號船員寡不敵眾之下,無奈之下只能退守船艙,最后堅持到了林光號護衛艦的到來! 隨著林光號護衛艦抵達,利用艦炮大量摧毀亞齊王國的槳帆船后,這才迫使亞齊王國放棄了繼續圍攻寧河號護衛艦,不過他們撤退之前,對寧河號進行了縱火,寧河號最后被焚毀嚴重。 此戰,寧河號船員死傷超過半數,陣亡/重傷五十七人,輕傷二十七人,船只遭到嚴重焚燒,幸存官兵們只能轉移到林光號護衛艦上。 而給大楚帝國海軍造成八十多人傷亡,損失一艘護衛艦的亞齊王國呢。 他們此戰死傷超過一千五百人以及二十多艘帆漿船。 他們傷亡這么大,主要還是因為他們看到寧河號擱淺后,在楚軍林光號護衛艦抵達之前,試圖完好的俘虜這艘護衛艦。 如此才發生了如此殘酷的rou搏戰。 要不然的話,人家亞齊王國完全可以早早的放火進行焚燒。 人家亞齊王國高層,也是想要玩一票大的,試圖通過完好的俘虜寧河號,全殲寧河號的船員,來提振國內士氣以及信心! 并向周邊國家或勢力彰顯自己的武力,甚至進一步向大楚帝國彰顯力量以及決心,迫使大楚帝國放棄吞并他們領地的打算。 怎么說呢,他們試圖通過這種殘酷的戰斗,告訴入侵的大楚帝國:你別來打我,不然我真的和你玩命,就算我死光了也不會讓你好過! 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 而帶上政治意圖的作戰,往往都非常的殘酷! 為了奪取寧河號,裝備不咋地,戰斗力也不咋地的亞齊王國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士兵們來強攻,然后又一批又批的死去…… 嗯,這種典型的消耗戰,人家亞齊王國也沒舍得把僅有的少數精銳往里填??! 架設著帆漿船以及其他小船圍攻寧河號,不采用火攻的話……基本上就跟在陸地上圍攻要塞差不多,除了用命去填,基本沒第二條路。 他們為了補充兵員,亞齊的土著甚至用小船不斷的從岸邊運輸候補兵力過來。 寧河號周邊的海水被染紅,飄浮的尸體密密麻麻……為了獲得作戰的空間,亞齊人甚至不得不一度中斷進攻,為的只是清理海面上漂浮的己方士兵尸體,以便有可供進攻的空間! 如此自殺進攻下,很多亞齊王國的士兵們,從激動再到恐懼,然后是絕望,最后是麻木。 打到最后,亞齊王國的那些負責進攻的士兵們,只是機械而麻木的去送死,為的只是消耗楚軍水兵的一粒子彈或者揮動武器的體能而已! 此戰,亞齊王國死傷超過一千五百余人! 而最終,他們也沒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既沒全殲楚軍寧河號的船員,也沒能俘虜寧河號護衛艦,沒能獲得他們最想要的政治加分。 哪怕給楚軍造成了八十多人的傷亡,這甚至是大楚帝國海軍在南洋區域歷次作戰里,最大的一次傷亡也沒用! 他們沒有俘虜寧河號,也沒能做到全殲寧河號的船員,而沒能做到這一點,那就意味著這一次戰役他們一無所得。 甚至到最后,還是楚軍自己為了避免寧河號護衛艦的殘破船體為敵所用,還在人員撤離后進行了二次縱火把寧河號徹底燒焚毀,連個殘渣都沒給亞齊王國留下! 寧河號戰役,這是一場對于雙方而言都是算得上失敗的戰斗,而這一場失敗的戰斗,卻也讓大楚帝國和亞齊王國之間的戰爭,從一開始就變得血腥而殘酷! 不僅僅是海軍方面在后續戰斗力變的更加的血腥,地面戰斗變的更加血腥! 第620章 荷蘭人的震驚 寧河號戰役的第二天,得知麾下寧河號護衛艦擱淺后遭到圍攻,并且敵軍還試圖完好俘虜寧河號給予己方羞辱的時候。 印度洋艦隊司令官溫宏達海軍少將,一邊罵寧河號的船長,已經在戰役中陣亡的王向榮中校是個大傻逼,那么大的馬六甲海峽,去那里不好,偏偏要跑去靠近亞齊王國首都大亞齊港近海岸,你不死誰死??! 然后又一邊罵亞齊土著給臉不要臉……老子給你臉都沒去襲擊你的港口,你竟然還敢襲擊我的戰艦! 總之,暴跳如雷的溫宏達海軍少將,第二天就帶著艦隊跑到了亞齊王國的一個沿海港口,對港口進行了毀滅性炮擊,并發射眾多榴彈炮,引發了港口城區的大火! 隨后,溫宏達海軍少將又率領艦隊襲擊了另外一座港口,如果不是亞齊人的首都大亞齊防備比較強,還有比較完善的岸防炮體系的話,溫宏達海軍少將都要帶著艦隊直接把人家首都給炮擊了。 不過經過這幾次襲擊港口作戰,倒是摧毀了一定的的亞齊王國的海上運輸力量,迫使亞齊王國減少了對馬來半島領地的增援力度。 至于完全封鎖……這是不可能的! 馬六甲海峽還是很寬敞的,楚海軍想要只靠著兩艘巡洋艦以及幾艘護衛艦就完成全面封鎖,這個可能性無限接近于零。 人家就算打不過,難不成還不能躲著你偷偷運輸啊,白天不行,難不成晚上還不行??? 也沒人規定他們亞齊王國派兵增援,非要在大白天,就在你楚軍艦隊的眼皮子底下進行不是…… 人家躲躲藏藏的進行運輸增援,對此楚軍印度洋艦隊也無可奈何。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更加無法影響大楚帝國在馬來半島上的一系列軍事行動! 因為承擔在馬來半島上第一輪攻勢的,其實不是什么海軍的艦隊,而是陸軍的第五步兵師! 海軍方面的行動嘛,用陸軍那邊將領的話來說就是:把兵力和物資送到北甲后,就沒你海軍啥事了,滾一邊去…… 運輸之前,陸軍方面其實對海軍態度還挺好的,三天兩頭就有陸軍將領跑去海軍將領那邊聯絡感情……畢竟這運輸還真的是要仰仗海軍那邊給面子。 但是吧,人員和物資一抵達北甲后,陸軍那邊又抖了起來……在北年港舉行陸海軍聯合作戰會議的時候,陸軍的人還當面嘲諷海軍那邊打了個大敗仗,還說什么如果不是救援及時,恐怕都要出現俘虜了,還說什么自從伏牛山時期開始,他們大楚帝國就沒成建制被敵軍殲滅過,更別提被俘虜了,你們海軍差點就開了先河。 氣的趕來開會的第一艦隊司令王奎恩海軍上將全程黑臉……會議剛結束,王奎恩海軍上將就以大楚帝國海軍南洋區域最高司令官的名義,直接把印度洋艦隊司令溫宏達海軍少將給撤職了,當然,高級將官的任命調動不好搞,印度洋艦隊那邊也需要一個高級指揮官,所以還是讓溫宏達海軍少將暫時署理印度洋艦隊,以戴罪立功云云…… 溫宏達海軍少將得知這消息后,又氣又無可奈何,除了一遍又一遍罵寧河號護衛艦上的指揮官們傻逼外,只能是哀嘆自己真雞兒倒霉,攤上這么一群傻子屬下。 這當官嘛,做錯事不要緊,怕的是讓上司丟面子……你溫宏達讓上頭的海軍大佬丟了面子,人家大佬可不就是要一巴掌扇過來嘛! 好在還有個戴罪立功的機會,這要是cao作的好,說不準撤職也就能變成恢復原職了。 總之,海軍在這一戰里,就挺倒霉的。 海軍那邊先不去說,重點是陸軍一見人員和物資都到了北甲,而且夠三五個月,省著用也沒什么大規模戰事的話,半年都不用補充物資后。 陸軍那邊就抖了起來……恢復了以往的能嘲諷海軍一百遍就絕對不嘲諷九十九遍的風格。 于是乎,在北年港召開的‘陸海聯合作戰會議’不歡而散,然后他們決定各干各的……陸軍負責馬來半島上的地面戰斗,海軍負責海上封鎖以及物資補充,還有登陸并攻占獅城以及馬六甲海峽東端的其他幾個島嶼。 至于是否要配合,到時候再說……反正現在是雙方都不想要看到對方的丑惡嘴臉。 在這種局勢下,大楚帝國陸軍第五步兵師也正式展開了大規模的行動! 陸軍第五步兵師,它是大楚帝國二十個戰備步兵師之一,也是大楚帝國陸軍里在西南方向里的主力部隊。 說王牌興許是過分了,畢竟該部隊的名氣其實也不大,遠不如第一師、第十師、第十一師這幾支王牌部隊的名聲大。 一說起第一師,哪怕是準格爾人都知道這是大楚帝國陸軍的頭號王牌部隊,這支部隊放在戰場上啥都不干,都能把敵人嚇的束手束腳,不敢輕舉妄動! 而第十師以及第十一師,那也是在戰場上建立了赫赫功勛的王牌部隊。 上述三個步兵師,也是大楚帝國實施陸軍戰備分級制度后,所設立的第一批戰備值班部隊,被部署在幾個戰略要地里,常年保持戰備值班狀態。 第一師目前部署在天津,第十師部署在洛陽,第十一師部署在長安。 光看這三個師的部署方向,你就會知道這幾個師的重要性。 而第五師嘛,這支部隊之所以混個了戰備師的名頭,純粹是因為當時云貴方向,就只有第五師這個主力部隊。 為了防備緬甸以及彈壓云貴當地土司等亂兵,陸軍也需要在這一方向保持一支戰備部隊。 于是乎,這個戰備師的待遇就給了第五師。 不過……哪怕第五師并不是真正的王牌部隊,但好歹也是戰備值班部隊,在云南也是能夠把緬甸人吊起來打的那種! 后來在瓊州島進行了半年的適應性訓練后被派往北甲地區,在北甲地區當地進行了半年以上的駐防后,如今已經基本適應了馬來半島的氣候等情況。 這適應當地,又有充足的后勤補給的情況下,第五師也是爆發出來了讓亞齊人,甚至讓其他周邊國家或勢力,更讓荷蘭人為之淚目的強悍戰斗力。 尤其是其強悍的攻堅能力,更是可以說無堅不摧來形容! 第五師發起進攻后,很快就遭遇了亞齊人第一個防備森嚴的城池:吉打! 這是一個位于馬六甲沿岸的港口城市,距離大楚帝國控制區只有幾十公里,而臨近大楚帝國北甲地區的首府,同時也是南洋巡撫駐地北年只有一百多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北年是北甲地區東海岸最重要港口,而吉打港,同樣也是北甲地區里最重要的西海岸港口。 大楚帝國方面早就想要拿下這個港口,然后和北年港建立一條陸地通道,可以在馬六甲海峽受到威脅的時候,為印度洋艦隊等兵力進行陸地上補給等。 補給線這東西,是必須保證絕對安全的,雖然馬六甲海峽也能通航,但是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畢竟這條海峽沒能掌控在大楚帝國手中,因此之前大楚帝國是直接在北甲地區建立了一條橫跨北甲東西兩岸的陸地運輸線預防萬一。 如果這條運輸線的西海岸終點能夠設立在吉打,那么就更加方便省事了,因為吉打有現成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