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節
乙等師,其師級番號極多,目前已經達到了九十多個,分散部署在各地駐防,也有相當多一部分參與了北方的戰事,這些乙等師的規模不一,少的只有五六千人,中等的七八千,而多的也有一萬二三,比如在遼東配合主力部隊作戰的幾個乙等師,看似掛著乙等師的番號,但實際上兵力以及配屬的火炮沒比甲等師少多少。 這些乙等師的總兵力,加起來足足有六十萬人。 此外陸海軍以及近衛軍,都有京畿機構、軍校、各集團軍、軍、省守備司令部、各地新兵訓練營的各種機構司令部直屬人員等等。 這么算下來,大楚帝國的三軍,總兵力都超過了一百三十萬人。 這兵力對于已經沒有大規模戰爭爆發,同時還處于工業發展初期,大楚帝國而言,是有些少了。 而且這些兵力里,半數以上還是戰斗力不咋地,裝備不行的乙等師。 羅志學已經是準備著對現有的兵力進行整編,而整編的重點是乙等師。 甲等師和騎兵師暫時不用改,他們是帝國的核心戰力,不管是對內彈壓還是對外戰爭,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出于控制軍費的角度,還是需要把一部分沒有戰備任務的甲等師從戰備狀態改為常備狀態,從而減少輔助兵力人員縮減開支。 而乙等師,則是整改的重點! 目前大楚帝國里的乙等師,人數多,人員耗費也不少,但是裝備比較差導致所能發揮的戰斗力比較低。 這些乙等師里除了極少數在北方前線配合主力部隊作戰的乙等師外,大部分乙等師依舊裝備火繩槍,長矛,舊式的棉鐵甲,就連火炮也沒多少,一部分采用的還是早些年繳獲自明軍的一些鐵鑄火炮。 其他先不說,至少要把火繩槍改為燧發槍,換裝了燧發槍后,才能夠改為和甲等師一樣的編制啊,也能夠和甲等師更好的配合作戰啊。 而燧發槍的產量已經上來了,同時因為持續生產,攤薄了生產成本,同時工藝持續提升,尤其是核心零部件的彈簧生產工藝得到了比較大的突破,成本已經大幅度下降。 目前一支最新信號的二年式甲三型燧發槍,出廠價已經拉低到了八兩五錢銀子一支,這個價格對比以往直接下降了一半。 而隨著大部分甲等師已經陸續配屬燧發槍,后續的燧發槍產能也能夠用于給乙等師換裝了。 為此,在九月中旬的時候,羅志學召集了軍務院的一票高級將領們,商討乙等師改編問題。 在會議上,羅志學沒有和往常的御前會議一樣不怎么說話,只是聽著臣子們辯論,而是在一開始就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乙等師的改編,重點在于換裝燧發槍,并把編制改為和甲等師一樣的編制?!?/br> “要明確乙等師的任務,乙等師的任務,是駐防地方,保境安民,抵御外敵,必要時候通過補充兵員、騾馬、裝備,以配合甲等師實施機動作戰?!?/br> “乙等師的地方駐防上,要綜合考慮駐防地區的多方面情況,人口多一些的地方,戰略位置重要的地方,地方動蕩的地方要是當多安排,而人口少,戰略位置不重要,地方太平的地方則是可以適當少安排一些?!?/br> “乙等師的各師番號,原則上暫時不撤銷,當時各師兵力的人員適當增減!” “既要控制兵力數量,降低開支,也要確保戰斗力不降反升!” “任務很重,但是朕還是希望你們拿出十二分的精神來做好這件事!” 羅志學首先表態,其他的都是屬于常規意見,唯獨番號不撤銷這事上是比較特殊的。 而番號不撤銷這事,其實和裁軍什么的沒啥關系,不撤銷番號不代表兵力不縮減啊…… 乙等師的兵力本來就是很人性化的,一萬二三人兵力的是乙等師,四五千人的也是乙等師。 這些乙等師本來就是用來安置早期能力不足的將領軍官的,沒這么多編制安排不下來,按照羅志學的計劃是讓他們在乙等師里干幾年過渡一下,然后正常退出現役轉為預備役,免的引起人心動蕩。 等這一批人退的差不多了,那么就可以把通過合并,縮編等方式把乙等師的番號縮減下來,八十幾個乙等師的番號太多,怎么也得裁減二三十個乙等師番號才行。 羅志學敲定了大方向,軍務院很快就拿出了詳細的乙等師整編計劃,準備逐步對各乙等師進行換裝改編。 改編后的乙等師,在理論編制上,將會和甲等師保持一致,但是實際編制上,則是采取縮編,只保留部分的步兵以及技術性兵種的骨干兵力和少量騾馬。 以達到降低部分兵力,同時增加戰斗力的目的。 第571章 轉型 山東萊州府青島河口,港灣里不少沿岸的地方都在大興土木,港灣內停泊了眾多船只,其中相當多船只都是搭載了火炮的戰艦。 此地,即大楚帝國海軍最近兩年開始建設的青島海軍基地。 之前大楚帝國在北方的主要海軍基地是蓬萊港,不過此地的港灣不行,缺乏深水避風良港,因此又轉移到了威海衛港去。 大楚帝國海軍在威海衛港的為起點,在承順六年的時候發動了針對遼東半島的大規模登陸作戰,那個時候威海衛港也是迎來了巔峰,港灣內每天都有大量的軍需船只進出。 只不過等攻占了對面的遼東半島旅順港后,因為旅順港擁有極為優良的深水避風港口,因此帝國在北方海域作戰的海軍艦隊,逐步就轉移到了旅順港為主要基地,以就近支持遼東地區的作戰,包括一系列深入遼河、鴨綠江的作戰以及物資運輸行動。 這樣一來,威海衛逐漸也就變成了一個普通的中轉港口了。 而隨著去年遼東戰役獲勝后,,海軍在北方海域也沒啥太大的作用了,因此大量的戰艦開始撤出這一海域,一部分留在了旅順港,一部分留在了威海衛港。 還有一部分轉移到了高麗半島最南端的釜山港,用以控衛高麗半島的海防安全,打擊倭寇海盜,威懾對面的扶桑人,掩護東渡貿易的大楚帝國的商船安全。 最后一部分則是轉移到了山東南部沿海的青島。 青島這地方,本身就是天然的深水港,極為適合作為海軍基地使用,同時王南往北數百里,也沒有其他太好的大型港口可以作為大型軍事基地,因此海軍方面就準備重點發展青島港了。 如此一來,大楚帝國海軍在長江以北海域,就有了三個主要的海軍基地,分別負責不同的方向。 青島,主要面向黃海,屬于比較典型的遠洋艦隊,負責控衛大楚帝國廣闊的大部分北方海域,保護江北、山東的沿海安全,還可以就近支援江南沿海方向。 旅順,負責渤海海域以及部分黃海海域的作戰,負責保護山東北部沿海、河北沿海、遼東沿海的海岸線安全。 釜山,則是負責部分黃海、對馬海峽,鯨海(日本海)等海域,負責保護東海(高麗半島南部)、遼北?。?nbsp;高麗半島東北部)的沿海安全,同時直接負責扶桑的海上作戰事務。 除了這三大海軍基地外,還有若干中小海軍基地,比如海州、威海衛、蓬萊、天津、山海關、遼河口、鎮江(鴨綠江口丹東)、江華島(漢城)等。 這些中、小型海軍基地,要么是海軍戰艦的補給港口,要么是就近保護河流的出???,沿海的重要城池。 比如海州港,這就是屬于典型的補給港口。 比如江華島海軍基地,這個昔日李氏王朝的度假以及躲避災難的小島,直接被化為了軍事基地,里面不僅僅駐防了陸軍,還駐防了海軍的戰艦,其中的海軍艦隊就是保護漢城,同時封鎖漢江,避免潛在敵人,乃至海盜的船只直接沿江深入內陸。 大楚帝國海軍的基地還是比較多的,而且這些基地除了幾個特殊的大型海軍基地外,其實絕大部分也不是說都是單純的海軍基地,往往都是軍民共用。 比如天津港,這個港口目前可是大楚帝國在北方區域的第一大民用港口,覆蓋了整個北方區域呢,而海軍在天津港的所謂海軍基地,其實也就是劃了一片碼頭停泊戰艦,修建了若干營房倉庫而已。 同樣情況的還有遼河口。 但是青島以及旅順這兩大港口,目前來說就是比較純粹的海軍基地了,因為這些地方也沒啥商業往來,海軍不來建設大型基地的話,青島港還是一片荒蕪,只有些許小漁村而已。 后續隨著海軍在此地的開發,吸引更多的人在此地,陸地上的資源自然也會慢慢往這些地方聚集,到時候這兩大港口興許就可能變成和吳淞港一樣的大型軍民綜合港口了。 只是,這些事情要好多年以后了。 今天,處于開發建設當中的青島港,又迎來了數艘大型海船,這個時候能夠來這個港口的船只,自然是海軍的船只居多,民間的船只很少會跑過來的,這艘大型海船,掛著大楚帝國海軍的軍旗。 這支船隊里有兩艘海軍的護衛艦,還有八艘運輸艦,咋一看,似乎還以為是大楚帝國海軍的艦隊。 但是等船只靠岸后,走下碼頭的還不是海軍的將士,而是大片穿著灰色軍服的陸軍士兵。 許德林少將看著麾下大批將士們陸續登陸,臉色有些蒼白的他神情也是好看了下。 “總算是熬過來了,以后老子再也不坐船了,這船晃的,差點沒讓本官把上個月吃的飯都給吐出來!” 自從在遼河口上船后,第一天許德林還挺興奮乃至好奇的,畢竟這是他第一次率部乘坐海船進行遠距離機動,這種經驗可是之前從來都沒有過的。 但是真正上船后許德林就后悔了! 他不是沒坐過船,但是還真心沒做過這么難受的船! 許德林以前帶兵打仗的時候,也經常乘坐船只渡江過河,也乘坐過內河船只往來京杭大運河。 但是……真正坐上大海船出海后,許德林才知道以往自己的坐船經歷就是兒戲! 僅僅是一天時間,就讓許德林狂吐不止,等到第二天,整個人都是臉色蒼白的。 如果不是軍令在身,許德林早就下船重新踏上大地了,但是沒辦法,上頭調他的第十五師移防山東,哪怕是吐到起不了,也得讓人抬著過去。 軍令如山,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這一趟旅途,絕對是許德林從軍十幾年來最難受的一次。 不過現在總算是到了,當許德林下了船,上了岸的那一刻起,他感到了無比的踏實,臉色都好看了幾分。 當即吩咐了身旁的副官道:“催著點,讓將士們都早點下船,船上那真不是人呆的!” “也和海軍那邊做好交接,讓將士們早日進入營地休息!” 副官當即領命去催促了。 而一旁的第十五師參謀長包高飛也是一臉后怕的模樣:“之前聽二十三師那邊吹噓說他們能在坐船渡海后,直接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戰力不減,本來也不覺得有什么,但是經過這么一會總算是知道上頭為什么這么喜歡調二十三師執行跨海登陸作戰??!” “這不是喜歡,而是沒得選,能夠在跨海登陸還能保持戰斗力的,我們陸軍里現在也就一個二十三師了,這暈船太難受了!” “換成我們師來,坐船好幾天后再發起登陸作戰,恐怕大部分將士連站都站不穩!” 一旁的許德林道:“那是自然的,沒點本事,要不然二十三師怎么會成為上頭的寶貝啊,那里有戰功就把他們往那里調!” “早先北伐的時候,就把他們調去打山東,打遼東的時候又把他們調去打遼東半島,今年打遼北,又把他們船運到鴨綠江去玩登陸作戰,這一次次的都吃撐了!” “這往后要是打什么渡海登陸作戰,這二十三師還會是首選!” 此時,參謀長包高飛道:“大人,聽聞上頭也有意讓我們訓練登陸戰法?” 許德林此時露出一副期翼又無奈的神色道:“我也不太清楚,但是這事也很難說,上頭也沒個準話?!?/br> 許德林是想要自己的部隊也訓練登陸作戰的,畢竟東北那邊都打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就只剩下漠北、漠西等地方了,而那些地方的主要兵力不出意外將會是騎兵,步兵什么的很難有什么搶眼的表現。 再說了,西北乃至中原的甲等步兵師也不少,有什么戰事也輪不到他們第十五師。 畢竟他們第十五師等部隊已經在東北戰役里飽餐了一頓,大小將領們撈取了不少的戰功…… 這后續如果打西北了,肯定是西邊那邊的駐軍先上,然后是中原地區的一些兵力,至于他們這些先頭打了東北的兵力,就算是調到了西北參戰,那也只能老老實實的在后頭看戲,干一些維持后勤,充當戰略預備隊的事。 想要直接上前線搶rou吃,西北線的那些甲等師乃至戰備乙等師的將領們,能把許德林的嘴都給撕了。 即便軍務院的大佬們都不會這么干,他們也得盡可能的保持公平。 陸軍這鍋飯,還是需要保持一定的公平的,功勞得適當分潤,要不然你天天打仗撈取功勞,人家只能邊上看戲,誰都不服啊…… 所以,許德林的第十五師,后頭想要撈功勞就不太容易了。 東北那邊后續就是小打小鬧,就算再這么折騰也弄不到什么功勞。 西北那邊競爭太大,根本擠不進去。 而西南等地,那都是爛地方,帝國高層根本沒打南邊那些破爛地方的想法。 許德林琢磨來琢磨去,覺得后續如果還想要弄點仗打,把自己的軍銜在往上挪一挪,也就只能指望扶桑那邊不長眼或者是帝國在南洋擴張了。 而這些地方的擴張,都得跨海作戰,因此第十五師如果能夠進行渡海登陸作戰訓練,把自己轉型為兩棲作戰部隊,那么前途大大的有。只是吧……這暈船是在太難受! 許德林對此是心理感覺很復雜,一方面是想要轉型兩棲作戰,甚至為此都提前開始接觸并學習兩棲戰法,還去信去二十三師那邊請教各種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