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節
如果一直在后方維持后勤線,中規中矩的情況下,他頂多是讓自己累積一些資歷,但是也別指望能夠在戰役過后直接晉升。 但是在前線,還直接參與作戰計劃可就不一樣了。 對此,邊黎明準將很期待! 邊黎明準將帶著第一百零八師一路東進,不用兩天就抵達了塔山城外! 看著前頭如同烏龜殼一樣的塔山堡壘,邊黎明準將稍微琢磨了一番就放下心來:憑借他這個第一百零八師的實力,短時間內是絕對啃不下這種堅城的。 他的第一百零八師,雖然作為邊地里少數存在的幾個具備機動作戰能力的乙等師,也是換用了燧發槍,并效仿甲等師采用了新式編制。 不過乙等師的新式編制和甲等師的新式編制有所不同。 甲等師是下設三步兵團、一炮兵團、一騎兵團、一輜重團、一工兵營、一輕步兵營等編制。 并且是盡可能的做到滿編制。 而今年年初才開始陸續采用新式編制,并具備機動作戰能力的幾個乙等師,才是采用縮編的編制。 第一百零八師,下設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營、一個騎兵營、一個工兵哨,而上述還在還是理論編制。 實際上炮兵營里只有八門兩斤半野戰火炮,騎兵營里只有區區百來騎半吊子的騎兵,工兵哨也只是理論上的,只有幾十個木匠鐵匠之流,說是工兵,更不說是維修兵…… 三個步兵團里也不滿編…… 每個步兵團里其實只有兩個半步兵營……兩個滿編步兵營加上一個只有三個哨的半營,同時也缺乏團屬直接兵力。 甲等師里的步兵團,往往直接配屬四門兩斤半野戰炮、四門九斤輕型榴彈炮。 但是乙等師的步兵團,只有兩門九斤輕型榴彈炮。 這種乙等師,其實就是嚴重縮水的甲等師,兵力要少很多! 全師加起來,也就萬人上下! 這也是為什么都是師長,但是邊黎明這個師長只是個準將的緣故,因為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兵力數量的機動乙等師,在楚軍看來只是兵力多一點,但是火力嚴重弱化的混成旅而已。 配屬準將很正常! 這樣的第一百零八師,哪怕是加上了少量炮兵和騎兵加強,但是也別指望著能夠攻克塔山。 根據軍情司提供的情報,塔山作為東擄人整個錦州防線的一部分,和后方的錦州城、松山、杏山三城形成了一個整體。 塔山是作為整個防線的最前沿而存在的。 東擄人在此地部署了不少于萬人兵力,并且有相當數量的火炮作戰。 同時還能隨時得到來自后方的杏山城的兵力支援。 同時此地地形開闊,敵軍的騎兵也很容易就殺過來。 如此情況下,他的第一百零八師根本就別指望著能夠拿下塔山。 而這……也正是楚軍高層想要的! 如果單純只是想要拿下塔山,根本用不著他的第一百零八師過來,隨便一個甲等師過來,再加上重炮部隊的支援,騎兵部隊的掩護,不用幾天功夫就能夠打下塔山。 但是等楚軍打完塔山,估計對面的東擄人也跑的差不多了…… 而讓第一百零八師去打,就能營造出來一種楚軍攻城能力也不過爾爾的假象,算是示敵以弱。 帶著這種心態,邊黎明準將很放松! 抵達了塔山城外后,按部就班的讓麾下將士構筑營地,構筑胸墻和壕溝,示敵以弱是沒錯,但是也別讓對方來個襲擊,然后導致己方潰敗啊…… 一零八師搞這些的時候,前頭塔山里的東擄人也的確是恐慌不已……生怕對面的東擄下一秒就拉出幾百門火炮,然后把塔山炸成一片廢墟。 之前從寧遠城討回來的東擄潰兵可是說過的,楚蠻子的槍炮犀利無比,攻城打起來驚天動地…… 這種話雖然聽著很夸張,但是無風不起浪,即便是有所夸張,但是楚蠻子槍炮犀利是事實。 所以,作為塔山守軍,他們也特別擔心承受這種程度的炮擊。 很快……他們也感受到了楚蠻子的炮擊……然后,挨過一陣炮擊后他們卻是感覺怪怪的…… 你說楚蠻子炮擊不犀利吧,也不喜愛那個……對面拉出來了十幾門長管火炮,又拉出來了好些小短袍,也的確是打出來了不少能爆炸的開花彈,也給城內守軍造成了少量的傷亡。 但是……就這? 提心吊膽了好幾天后的塔山東路守軍,那可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來死守塔山的,嗯,當然了,不排除也有很多人是想著萬一楚蠻子槍炮真有那么犀利,直接掉頭跑路。 然而真正經過了楚蠻子的第一天進攻后……他們竟然是生產了楚蠻子也不過爾爾的想法! 是我的錯覺?還是說對面的楚蠻子言過其實? 一時間,不少東擄將領都是給整迷糊了! 難道是前頭慘敗的潰兵為了逃避罪責,故意夸大了楚蠻子的的真正實力? 把對手吹上天,進而掩蓋自己的無能? 他們不知道,也搞不清楚,但是相應的戰報還是發送到了錦州。 只不過直到現在,皇太極依舊昏迷不醒,如今在錦州主持事務的乃是多爾袞就和豪格。 之前多爾袞一度趁著皇太極昏迷的時候,提前動手鏟除豪格的勢力,想要奪取東擄大權。 但是豪格回來的夠快,而且還是帶著三千大軍殺回來的,再加上豪格作為皇太極長子,本身就具有極高的威望以及人脈勢力。 很多人原本看似歸順了多爾袞的東擄文武官員,一看豪格回來了,立馬跳反到了豪格那邊去。 為了爭奪權力,多爾袞和豪格雙方進行了數次爭斗……雙方一度發生了小規模的火拼。 如果不是大敵當前,恐怕他們都要直接爆發大規模的內戰了。 但是恰逢中前所前線慘敗,前屯衛守軍潰敗,為了避免內亂而導致全面失敗,他們雙方人馬不得不捏著鼻子繼續合作。 由此,如今的東擄政權形成了極為詭異的場面,皇太極持續昏迷不醒,多爾袞和豪格則是一邊爭權奪利一邊合作對抗楚軍。 而塔山守軍的戰報送到了錦州之后,又引起了雙方的巨大分歧! 多爾袞放下塔山送來的戰報,瞇著眼道:“這楚蠻子看來也沒有傳聞的一樣可怕嘛,都說他們火炮犀利,但也不是不能打!” 此時,多爾袞手底下的幾個將領也是你一言我一語,附和著多爾袞的話。 “就是,要我說啊,之前把楚蠻子吹的太過了,火炮我們也不是沒有,甚至都不少,但是光靠這些火炮就想要攻城略地還是差了些?!?/br> “甚至開花彈我們也搞了一些,也搞了一些沖天炮,那東西聽起來厲害,但實際上用起來限制太多,耗費火藥不說,而且炸開來的時候,很多也就聽個響?!?/br> “只要城墻堅固,再適當布置一些防炮的壕溝堡壘,就足以抵消炮擊!” “攻城戰,靠的還是披甲將士的勇武,我聽聞楚蠻子里有突擊隊,其突擊隊都身披重甲,專用于攻堅破城,昔日明蠻子的堅城被楚蠻子連接拿下,就是因為擋不住他們的突擊隊!” “但是我們不一樣,論披甲重步兵,舍我其誰!” “明蠻子那些軟腳蝦,恐怕看見楚蠻子的突擊隊上來都直接崩潰了,要是換成我八旗勇士,定然能讓這些楚蠻子的突擊隊有來無回!” ”不錯,我八旗以重甲起家,這重甲搏殺乃是我們的拿手本事,他們楚蠻子才幾年啊,就那點半吊子的突擊重甲,豈能和我們相提并論,只要把城防做好,避免因為粗心大意被他們的火炮大量殺傷,那么等楚蠻子的突擊隊殺上來后,定然能讓他們好看!” 聽著對面一群人,把話題都轉移到了重甲廝殺上,豪格卻是冷哼一聲:“此言差矣,楚蠻子之前打中前所的時候,我雖然沒有靠近親眼所見,但是那地動山搖的炮聲是做不了假!”“如此密集犀利的炮擊,可不是人力所能抵抗的?!?/br> 多爾袞看了他一眼,當即道:“人乃血rou之軀,自然是擋不住炮彈的,但是我們卻是可以做好防炮措施避免被炮彈所傷!” “只要能避免被敵軍炮彈所傷,抗住他們的炮擊,那么他們想要攻占我們的城池,就只能派重甲突擊隊上來,而重甲近身廝殺是我們的強項!” “更不要說,我大清還有數萬精騎,雖然之前中前所失利了,但那是指揮上出現了差錯,這一次本王親自指揮騎兵,斷然不會出差錯的!” 多爾袞一番話,說的豪格臉色發黑。 多爾袞拿著廣寧中前所戰敗說事,現在更是把中前所北郊騎兵戰役的失敗,全數推到了他豪格身上,認為是他指揮有錯。 想要反駁,但是一時間卻是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畢竟中前所戰役失敗,他豪格的確是難辭其咎,尤其是騎兵戰役里豪格更是親自指揮的,結果卻是一敗涂地。 如果不是剛好皇太極昏迷不醒了,估計他豪格都要被皇太極直接一擼到底,連王爵估計都保不住了。 強行爭辯沒意義,豪格只能轉移話題:“依我看,定然是楚蠻子的主力還沒有上來,這不過是一支楚蠻子的前鋒兵力,打的只是試探進攻罷了!” “戰報所云,塔山守軍只不過遭到了楚蠻子數十門火炮轟擊而已,而且還都是小炮居多,而據我所知,楚蠻子內有炮數百,其中大炮更是有上百之多!” “一旦等楚蠻子主力殺到,塔山可就危險了!” 多爾袞這倒是沒有反駁他,反而是表示了同意:“這話倒是有理,楚蠻子的火炮多是出了名的,定然不止這幾十門炮,后頭肯定還有更多的火炮會陸續抵達,塔山那邊繼續頑抗死守意義不大?!?/br> “塔山距離錦州還是遠了些,增援也好,反擊也好都比較麻煩!” “如今在塔山那邊也試探過了,不如把塔山的兵力撤回到杏山!” “杏山和松山以及錦州可以互為三角之勢,相互之間可以支援,如果楚蠻子派遣主力強攻杏山,那么我們就可以從錦州和松山出兵,直接進攻敵軍側翼!” “即便楚蠻子先圍困杏山,然后派遣兵力繞過杏山進攻錦州或松山,我們也能夠分散敵軍兵力,然后分頭殲滅之!” “以杏山為堡壘,擋住楚蠻子的攻勢,錦州和松山為后援,如此可保錦州不失!” “只要錦州不失,楚蠻子就不能突破遼西走廊,深入后方的遼河區域?!?/br> 豪格聽罷想要反駁什么……畢竟他怎么看多爾袞是怎么不爽,總想著挑刺! 然而如今大敵當前,加上多爾袞說的把塔山兵力撤下來,重新布防到杏山也符合他的想法。 當即道:“如此可行!” “日前,有多名前明蠻子來投,他們之前都是前明新新標軍的將領,曾經和楚蠻子交過手的,善于城防修筑,我讓他們去主持修筑防炮工事!” “在修筑防炮工事上,還是前明的新標軍比較拿手!” 多爾袞看見豪格服軟,并且還支持他的意見,當即露出了笑容:“如此大善,早就聽聽聞明新標軍擅守城,有他們加入最好!” 多爾袞和豪格這兩個話事人達成了協議后,東擄方面也開始了積極行動。 錦州、松山、杏山三地的東擄守軍,帶著一大票各種強行征召來的民夫青壯大規模加固三城的城防工事。 而這一次他們修筑城防工事,因為有了一批明新標軍出身的殘兵敗將的加入,整體的防御工事修筑變的規范了起來。 他們不僅僅加固城墻,而且還在城墻上堆疊了大量的環形沙包工事,還在城墻外挖掘壕溝、胸墻。這些壕溝往往還有防炮洞,用來防御開花彈的炮擊。 在距離城墻外一兩百米的地方修筑城外堡壘,這些堡壘通過壕溝和城墻腳下相連,戰時城頭上的援兵可以通過吊籃,長梯等進出,以進行快速增援或撤退。 整個防御工事的體系,幾乎和當初明軍的城防工事如出一轍。 只不過時間短暫,一時間想要把防御工事都修筑起來也不容易,匆忙修筑起來的防御工事也談不上多結實。 而周邊活動的楚軍的情報人員,看到東擄人開始修筑大量以往沒有的防炮工事事,可就認定了東擄方便肯定出現了轉變。 同時軍情司等幾個情報部門還相互合作,對東擄人的城防工事轉變進行了調查,最后發現了一批投奔東路人的前明新標軍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