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節
這變更轄區,不僅僅涉及到工業發展的問題,還涉及到了地方財政的問題。 大楚帝國的稅收收上來后,可是有地方財政的一部分,人家蘇州府地方財政收入里的工業稅收,可都指望著這幾家大型工廠呢。 哪怕是工業部直屬的兵工廠,它也得交稅??! 這涉及到了地方發展,以及更關鍵的地方財政問題,根本沒辦法協調解決。 人家蘇州知府都放出話來,如果非要把他們蘇州工業區劃走,他就無顏面對蘇州百萬父老,只能一頭撞死在蘇州工業區的石碑上! 別以為人家是說狠話嚇人……如果帝國高層真的不顧蘇州地方的利益,直接把這片地方給劃走了,人家知府說不準是真的會一頭撞死…… 你以為這是工業不工業,發展不發展的問題,但實際上是清名問題! 一世清名這個詞,對于這年頭的文官而言,還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那些腦子里一根筋,讀書讀傻的官員們而言。 任上的蘇州知府,要是干出來把工業種子地區拱手送人的事,甭管什么理由,甭管什么大局不大局的,但是都得名望敗盡,對于一些腦子轉不過彎來的文人官員而言,那比殺了他還難受。 很多事情,明明做了能變的更好,但是卻不能做就是這么個道理。 最后,上頭只能是協調,不用非得把兩個工業區合并道一起,做好產業配合就行了。 所以,松江工業基地里的東邊,就被規劃為重工業,尤其是機械產業和造船業,這是為了后續能夠更好的和蘇州那邊海軍軍需為核心的蘇州工業區進行更好的配合。 松江工業基地被規劃完畢后,也開始進入了后續的土地平整,修建道路和碼頭的基礎建設時期。 但是那些心急的商人們,可不會等著偌大一個工業基地的基礎設施都搞好了后再入住。 尤其是那些民間資本們,那都是聞著利益的血腥味而來的,你讓他們再等好幾個月甚至更久才興建廠房之間的,那還不得黃花菜都涼了。 于是乎,官方這邊這才開始測量并進行初步的基礎設施施工呢,蘇秦紡織公司就迫不及待的自己拉來了一支好幾百人的工程隊,直接在批給他們的沿江地塊上開始修建小碼頭和廠房等設施呢。 反正他們紡織廠的廠房也簡單,對基礎設施要求不搞。只要有個小碼頭轉運貨物,然后弄一些廠房出來,再把機械設備運到安裝,然后立馬就能投入生產。 簡單的很! 蘇秦紡織公司必須盡快投入生產,獲得稅收上的優惠,然后才能夠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繼續保持領先,并且做大做強。 如今紡織市場紅火的很,但是同樣也競爭越來越激烈了。 都說了,只要把機制布生產出來賣出去,就能躺著賺錢……這前提是你得賣得出去??! 物廉價美的機制布又不是只有他們蘇秦一家,除了漢天紡織公司這個大型紡織公司外,更多的還是那些中小型,遍布各地的各種紡織工廠,更有無數以家庭為單位的小作坊。 如今新式織布機紡紗機也沒什么稀奇的了,帝國各地很多官辦的機械廠都能造出來,別說什么作坊了,就算是私人農戶,都能買上一架紡紗機或織布機,然后用著比過去數倍甚至十幾倍的效率紡紗或織布。 隔壁江北生的南通就出現了大量這種以家庭為單位的小作坊,他們把原來的舊機器換成了新式的機器,買上一架或兩架的紡紗機或織布機,然后用于紡紗或織布,最后把東西賣出去換錢。 那地方的棉紗產能和機制布的產量,比蘇秦紡織公司還要多得多! 這個時候,競爭自然也就來了。 不管是降低成本還是提高質量,都是很好的辦法。 松江工業基地,就是降低成本的好辦法! 所以哪怕是自掏腰包直接上去自行修建小碼頭,蘇秦紡織公司都樂意。 這提前一年半載投產,所節省的生產成本所帶來的低成本優勢將會是極大的,并且這種低成本優勢又會帶來更大的市場份額。 為了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蘇秦紡織公司愿意投資一大筆錢去干基礎設施建設……雖然這玩意,按照道理來說不用他們自己干,官方會興建各類基礎設施,他們到時候只要來建廠就行了。 甚至連廠房都不用自己建,官方會提前建好一批通用的廠房,到時候租賃廠房直接生產就可以了。 蘇秦紡織公司這么干,和他們最近一年里打的頭破血流的漢天紡織公司,渾然沒有工業部直屬官辦企業的高傲或不屑。 而是直接挽起褲腿直接下了爛泥地,同樣弄了一批人提前跑過去自行搞基礎設施! 漢天紡織公司能夠從一家之前定位于軍需被服用品供應商的軍需工廠,直接變成大楚帝國里最大的紡織公司,產品線涉及棉紡、毛紡、麻紡、絲紡四大類,擁有大小二十多家分廠,遍布長江流域,甚至都跑到廣州和天津去開分廠,整個公司的員工超過兩萬人。 靠的可不是什么官辦企業的背景,更不是什么官方資本的扶持! 而是他們一向來都沒把自己當場官辦企業看待! 嗯,實際上這家公司在工業部里,也的確是后娘養的,別指望能夠得到什么扶持了,畢竟軍用紡織品這些東西,并不是什么太有技術含量的東西,漢天紡織不行,人家軍需采購部門轉身就能從其他紡織工廠里找到一大堆的代替品。 而對這些沒什么技術含量,又可以隨意代替的行業,工業部一向來都沒啥興趣進行扶持的。 所以漢天紡織公司為了生存,才早早瞄準民用品市場,主動降低格調,放棄了官方資本的驕傲,他們公司里的高層管理,可是正兒八經的工業部所屬官員,有品級,并且品級還不算低的那種。 但是即便這樣,他們在市場上混的時候,都是放棄自己的官員身份融入市場當中去。 如此也讓漢天紡織公司,在市場上混的越來越好,公司越做越大,員工的福利待遇也是相當不錯,幾個公司高層管理,也是順利升官發財。 雖然工業部高層不太看重什么漢天紡織公司,更加看重的反而是整個紡織行業的發展,但是下頭的人把漢天紡織公司做起來了,解決大量就業問題,并且上繳大批的利潤以及稅收,總歸是做出了升級,不給他們升官說不過去。 所以,蘇秦紡織公司,在大楚帝國如今的工商業界里是屬于比較特殊的一員! 這對于剛從工業部紡織司調到漢天紡織公司來的聶思深來說,更是在上任的頭幾天里就深切感受到了這個工業部直屬紡織公司的不一樣! 聶思深是在漢天兵工廠起家的,當然了,他在漢天兵工廠干的并不是槍支火炮之類的,而是在附屬的木材廠里干。 因為干的不錯,后來調到了工業部里輕工業司里做事,后來紡織行業日益重要,從輕工業司里獨立出來為紡織司,他也就成為了紡織司里的一名中級官員。 這幾年的經歷他看過很多官辦企業,更別說他之前還待在國內頂級的漢天兵工廠里任職。 但是這個漢天紡織公司,給他的感覺是……丟臉! 就和現在這樣,聶思深在參加漢天紡織公司的高層會議,在會議上,漢天紡織公司的總督辦邵成剛,說話人模人樣,各種之乎者也,引經據典……但是在座的都是飽讀詩書之人,都是從科舉場上殺出來的! 你用詞在文雅,在座諸人都能聽出來聶思深在罵街! 如同街頭的潑婦一樣,時不時就罵幾句友商,尤其是蘇秦紡織公司更是被他詛咒了至少十幾次…… 聶思深還記得,這個邵成剛的一個兒子,取得就是蘇州秦家的女子,而想到這里,他就更能理解邵成剛為什么火氣這么大了。 據不明確消息,為了打擊蘇秦紡織公司這個最大競爭對手,邵成剛把自家三兒子,以往在多地都成功開拓了市場邵李璘,派往秦家的大本營蘇州去坐鎮當地的分公司,試圖直搗黃龍。 但是沒多久,這邵成剛的兒子就遞上來了辭呈,順帶還把秦家的女兒給帶了回來,不顧邵成剛的強烈反對都要結婚…… 剛成婚,這邵成剛的兒子就正式辭去了漢天紡織公司的職務,這一辭職,可不僅僅丟了工作,更是連官身都主動放棄了。 然后轉身就加入了漢天紡織公司死對頭的蘇秦紡織公司里,并且當了蘇秦紡織公司應天府分公司的負責人,然后帶著蘇秦紡織公司和漢天紡織公司在應天府這個最為重要的市場里打生打死,嚴重擠占了漢天紡織公司的市場份額。 堂堂漢天紡織公司總督辦的兒子,被公司高層寄予厚望,想要讓其直搗黃龍的蘇州分公司負責人,竟然被最大競爭對手的女兒給拐跑了…… 而且還反過來成為了敵人! 邵成剛都要被氣瘋了! 第518章 工業和戰爭 聶思深在漢天紡織公司里任職不過幾天時間,就深切感受到了這家官辦企業都不一樣。 往好聽了說就是接地氣,公司上下基本沒人把自己當成官辦企業,更沒有什么傲氣之類的,而是為了市場,為了利潤能夠拉下臉面在市場里進行競爭。 這一點,在其他的官辦企業,尤其是工業部直屬的那些中大型企業里很少能看見。 比如漢天機械公司,這家機械公司其實很大一部分業務也是靠著民用產品支撐起來的,其生產的各類紡織設備乃是國內各大紡織公司的最佳選擇,效率高,故障低,運營成本也低,而且最近又推出來了使用水動力的紡織設備,其效率比手工設備再一次得到了爆發式的提升。 只不過因為這些水動力紡織設備投入大,維護也不容易,需要大型工廠下大決心,然后才能夠砸錢投入進去,比如蘇秦紡織公司以及漢天紡織公司,那些中小紡織企業想要搞大規模的水動力紡織設備生產還是比較勉強的。 此外漢天機械廠的各類民用鐵制產品也非常暢銷,其大名鼎鼎的漢鍋,就是漢天機械廠的拳頭產品。 你可別以為區區一個鐵鍋不算什么,但是實際上這玩意卻是當代里銷量最大的幾種鐵制民用品。 這東西,是生活必需品。 其市場規模就和鋤頭鐮刀等農具一樣,屬于家家戶戶必備的東西。 而漢鍋以優異的質量,相對低廉的價格,在幾年前就把廣鍋以及其他傳統的鐵鍋的市場沖擊的七零八落,不僅僅在國內相當暢銷,而且還和布匹,絲綢,瓷器,茶葉等傳統優勢出口商品一樣,成為了大楚帝國的優勢出口商品,被大量商船運往扶桑,南洋等各地銷售。 此外還被商人們通過陸地運輸,銷往西域各地。 此外漢天機械廠利用其技術優勢和產能優勢,在其他領域里也是做的相當成功,不管是鋤頭還是鐮刀又或者是其他各類農具,炊具,工具等等,漢天機械廠的各類民用鐵制品都是相當的暢銷。 然而,這樣一家依靠民用品支撐起主要銷售額的官辦企業,依舊保持著其官辦企業的自傲,做生意歸做生意,但是絕對不會低聲下氣,更不會搞一些上不了臺面的東西。 漢天機械公司都是如此了,其他官辦企業就更不用說了。 怎么說呢,這些公司的管理人員就沒把自己當場商人,而依舊是把自己當場官員,既然是官員嘛,自然是和普通商人不一樣。 他們以優先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為核心,比如確保產能,確保質量,尤其是國防相關產業的那些工廠的負責人們,他們基本不去考慮什么市場問題,反正他們的生產出來的都是基本都是其他官辦工廠采購或者是直接供應軍隊。 所以,他們沒把自己當成商人,而是依舊以官員自居。 如此情況下,也就造成了大楚帝國的官辦企業,其實和普通的民間企業不一樣,這不是說好或者不好的問題,而是為了不同的目的以不同的手段去實現。 雖然說這些官辦企業基本存在官僚體系濃郁,和市場脫節等問題,但是你要知道,大楚帝國建立這些官辦企業,本來就不是為了賺錢啊…… 而是為了打下工業的基礎,提升工業的規模,從而為軍隊供應足夠多的槍炮彈藥。 而當上頭吩咐下來各種建設和生產任務的時候,這些官辦工廠的負責人基本也不用考慮什么經濟效益的問題,他們只需要考慮怎么把東西生產出來,把質量提升上去,哪怕虧本! 也正是因為這種體系,大楚帝國才能夠快速的搞出來大量的工廠,并且以一種不合理,甚至違背市場規律的方式強行推動工業化,并生產出來大量的槍炮彈藥。 如果純粹是商人的思維想……再給他們一百年也不可能搞出來這么大規模的槍炮彈藥的產能! 因為很多官辦工廠都是虧錢的! 你讓商人們去搞,人家是不會去搞的! 此外,就算想要搞,商人們也搞不了,因為投入太大! 即便想要搞,商人們也不愿意,因為收益太低,回本時間太長,他們沒這個耐心。 就和那些槍炮一樣,軍隊的需求量是非常龐大的,而且要的非常急,動不動就是好幾十萬件的訂單,并要求限時交付。 民辦企業自然也能夠投入巨資建設生產線,但是生產完了這一批訂單后呢? 你要知道戰爭是不會一直繼續的,遲早會結束的! 到時候軍隊的訂單大幅度減少,前期投入巨大的生產線就會出現產能空置的情況了,這樣也意味著收回成本遙遙無期! 所以很多事,其實沒辦法依靠民間資本去搞,因為民間資本天然逐利! 只能是依靠官辦資本去搞,因為官方資本不需要盈利,只需要完成上頭交代的任務。 對此,作為帝國主人的羅志學也很清楚! 他知道官辦企業的利弊,也清楚民間資本的利弊,所以他才會采取分化類的政策,比如讓官辦資本投資重工業為代表的一些企業;至于輕工業以及其他一些普通行業,比如說紡織則是給了政策后,就敞開了讓民間資本自己去折騰。 除了這些因素外,大楚帝國大量推行官辦企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強行拉動工業需求,進而推動技術進步,工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