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節
至于說四十八斤榴彈炮,這玩意就無法用于常規野戰了,這東西口徑太大,重量也太沉,只能用于攻城作戰。 除了上述三個大口徑常規榴彈炮的研發項目外,軍械部還要求研發一種更輕的榴彈炮,用于作為營級支援火力,要求重量更輕,可以拆分馱運。 這就是九斤輕型榴彈炮了。 這款火炮直接從十八斤輕型榴彈炮簡化而來,首次配屬給了北方戰線,準確的說是進行整編換裝的第二十師,目前來說這東西其實還沒有參加過實戰呢。 如今送到云南戰場上來,一方面是為了實戰檢驗這種火炮的實用性以及可靠性,為后續的大規模裝備應用提供支持。 另外一方面是因為這款火炮真的很輕! 挽馬直接拖拉,火炮加炮架加車輪,再加上前導車,附屬彈藥箱的行列重量,也才三百多公斤…… 其行列重量都沒五斤野戰炮的炮管重…… 輕便的重量注定了這種火炮不僅僅可以充當營團級支援火力,更加適合在山區里作戰。 在十八斤輕型榴彈炮產量有限,各部隊又迫切需求的情況下,陸軍高層干脆把一批新的九斤輕型榴彈炮送到了云貴戰場,以補充前線火力。 第五師,也就順理成章的獲得了第一批九斤輕型榴彈炮。 第一批足足有十六門,可以編成四個哨。 第五師直接給每個團都配了一個,并投入了戰斗。 而且為了進一步磨合,并尋找更加的山地作戰的戰術,第十八步兵團的這四門九斤輕型榴彈炮,也被直接加強給了甘欣榮少校的第三營。 第十八步兵團一共三個營,目前只有第三營完成了整編換裝,另外兩個營,一個營已經停止作戰任務,在后方十多公里外的一個小城里進行整編換裝,估計換裝時間最少也需要一個半月以上。 還有另外一個營,目前則是比較分散部署在幾個后勤運輸節點里,充當戰略預備隊的同時維護后勤線。 因此第十八步兵團里真正能集結起來,參與比較大規模一線戰斗的也就只有第三營而已。 得到了四門九斤輕型榴彈炮的加強后,雖然上頭也已經下達了新任務給他,讓他去二十多公里外的一個小鎮支援隔壁第十九團的友軍。 但是甘欣榮并沒有著急帶著部隊趕過去,而是找了上頭申請休整補充時間。 一方面是之前的邊關戰斗力,看似只打了一個小時,但是彈藥消耗比較大,清一色采用燧發槍的步兵營,足足有八百多支燧發槍呢,密集射擊之下子彈的消耗量相對于采用火繩槍的部隊多了十倍不止。 哪怕士兵隨身攜帶的彈藥還有不少,但是甘欣榮一向來都是個很謹慎的人,這萬一執行新任務的時候,彈藥消耗量非常大呢,這打著打著子彈沒有了,豈不是要完蛋…… 再加上之前的持續機動糧草消耗也比較大,也需要補充一批士兵吃的糧食以及騾馬吃的精飼料。 這彈藥和糧草如果沒有帶足就上前線,他怕出現意外。 在大山里補給可不容易,現在走了,鬼知道后勤部隊什么時候能夠把補給給送上來。 除了需要等后勤部隊上來進行補充外,他也是想要趁著這短暫的幾天時間熟悉加強給自己的這四門九斤輕型榴彈炮。 雖然之前他也得到過十八斤輕型榴彈炮的作戰配合,但是十八斤輕型榴彈炮直接嫡屬于戰役司令部所轄,輪不到他指手畫腳,打完邊關戰斗后,這四門十八斤輕型榴彈炮就被調走了。整個云南方向一共才十二門十八斤輕型榴彈炮呢,很多地方都等著它們。 然而這四門九斤輕型榴彈炮,卻是直接配屬給第十八步兵團的,而他的第三營作為第十八軍步兵團里僅剩下的主力部隊,不出意外的話,這四門九斤輕型榴彈炮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會直接加強給他的第三營作戰。 如此情況下,自然也就很有必要進行熟悉清楚了。 不僅僅要搞清楚這四門火炮的各項性能,各種優缺點,還要讓手底下的步兵們熟悉這種火炮。 這樣打起來才能更加容易配合。 步炮協同,這可是楚軍里很重要的一項科目,不管是野戰還是攻堅作戰里,步炮協同都是非常重要的。 甘欣榮打報告,申請了三天的休整時間。 利用這三天時間,他等到了后勤補給隊,補充了子彈和彈藥以及其他一批物資,還獲得了一批新運輸過來九斤新式榴彈。 同時這三天時間里,他親自帶著步兵和九斤輕型榴彈炮進行了幾次的實彈配合訓練。 三天休整結束后,甘欣榮帶著第三營以及加強給他的兩門兩斤半兩斤半野戰炮、四門九斤輕型榴彈炮以及一個輜重哨,全軍超過千人奔赴前線。 上千人的一個營級戰斗部隊,這也是新式編制里的重要特征。 營、團兩級編制,要比舊式編制更大,兵力更多,火力更充足。 帶著部隊出發的甘欣榮,花了足足兩天時間才抵達預定的小鎮和友軍第十九步兵團麾下的一個營進行了匯合。 之所以只有曲線十多公里,直線更是只隔著兩座山頭,不過三四公里而已的路也走了兩天,倒不是遭遇了敵人拖延了形成,純粹是在深山密林里行軍速度非常慢。 這里的道路幾乎無法讓馬車通行,都是一些小山路,甘欣榮的部隊里的六門火炮也好,各種彈藥糧草也好,全都是依靠騾馬進行馱運的。 也好在楚軍在南方各地省份,尤其是在四川,楚南以及云貴當地,搜刮到了不少的西南馬,要不然還真的無法組織起來這種大規模的前線馱運呢。 西南馬,這算是一個統稱,泛指在西南各省里矮小馬種,其中比較出名的則是滇馬。 這些西南馬雖然身形矮小不適合作為騎兵乘騎用馬,但是耐力比較不錯……唉,其實耐力不耐力什么的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大楚帝國目前就只能大批量的獲得西南馬,不用你也得用! 因此楚軍之前就大量使用西南馬作為役用馬,很多炮兵部隊里的挽馬,都是西南馬,雖然力氣小了點,但是一匹西南馬挽力不夠,那就再加一匹……總歸是比沒有強。 然而等大軍進入了云貴山地作戰,西南馬里就體現出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優點。 這種馬匹,能良好的適應高原地形! 很多人估計還不知道,云貴地區其實是高原,也就是云貴高原,尋常馬種是不太適應這種高原地形的。 高原嘛,除了紫外線強,更重要的是缺氧! 而當地的西南馬能夠完美是適應當地的地形,因此楚軍在云貴戰役里,西南馬是非常重要的后勤運輸工具。 火炮、彈藥、糧草等各種物資運輸都離不開它們的身影。 就連騎兵部隊也是大量使用西南馬。 這一次甘欣榮少校率軍西進增援友軍,也是攜帶了大量的西南馬的,如此才能夠順利的攜帶火炮以及大批輜重,通過山間小道翻過兩座大山,彎彎繞繞后抵達目的地:金沽峽。 這個名字,既是當地一條漫長峽谷的名稱,也是峽谷東端小鎮的名字。 第十九步兵團下屬的第一營,已經在八天前攻占了這個小鎮,后續他們本來打算直接通過金沽峽谷的,但是偵察兵卻是發現敵人在峽谷中間暗中修建了好幾座堡壘,甚至還部署有短炮。 敵人的堡壘選擇的地形非常的巧妙,既可以用短炮封鎖峽谷地步的通道,還能避免遭到楚軍直瞄火力的炮擊。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他們沒有選擇強攻,而是請求了后方更多友軍兵力以及曲射火力的增援。 上頭則是把兩座山頭外的第三營派了過來增援他們。 而更讓他們驚喜的是,第三營竟然還帶來了四門九斤輕型榴彈炮。 第495章 謹慎的甘欣榮 甘欣榮少校帶著第三營抵達金沽峽鎮的時候,沒有匆匆忙忙的就拉著友軍一起對金沽峽谷發起進攻,而是和友軍的幾個軍官連續商議了好幾次,并詳細的聽取了他們之前的一些偵查情報。 隨即他又派遣了自己麾下的偵查兵前往偵查,再一次明確了敵軍的兵力部署。 “根據偵查情報,敵軍在峽谷兩側都修筑有堡壘,這些堡壘所處的位置非常的巧妙,可以有效阻擋直瞄火力的攻擊,想要有效攻擊這幾座堡壘,只能用臼炮或者榴彈炮?!?/br> “敵軍的這四五座堡壘,都不算太大,以石頭巨木為主要材料,目測能夠各自部署四十五人的兵力?!?/br> “堡壘的外圍,還有壕溝,胸墻,同時還有一些木樁,距馬,圍欄等障礙物,如果步兵直接發動進攻的話,會遇到比較大的阻礙!” “最關鍵的是,峽谷兩側很陡峭,如果我們從底部往上佯攻的話難度會非常大!” “敵軍總兵力在四百人到五百人之間,已經發現有十門的輕型短管舊炮,新式火繩槍沒有發現多少,舊式火門槍數量不清楚,敵軍主要裝備弓箭,刀劍長矛等冷兵器為主?!?/br> “整體來說,雖然敵軍缺乏遠程火力,火器也比較少,看樣子,他們是準備依托特殊的地形打近距離戰斗,以發揮他們的短管火炮和弓箭火力?!?/br> 甘欣榮少校對著一副剛制作出來的簡單軍事地圖繼續道:“綜合上述情況,我建議先派遣部分步兵,提前爬上峽谷兩側,避免靠近后的佯攻威脅?!?/br> “我之前派偵察兵去試過,峽谷兩邊雖然沒有道路,而且山勢陡峭,但是整體地形還是勉強可以徒步攀登通行的?!?/br> “到時候直接讓將士攜帶砍刀鋤頭工兵鏟等工具,臨時開辟兩條可供步兵以及兩斤半野戰炮通行的通道出來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br> “等兩側的步兵機動到位后,到時候就可以居高臨下發揮燧發槍的密集火力,并且掩護兩斤半野戰炮上山?!?/br> “同時在山谷里再用九斤輕型榴彈炮以及十八斤臼炮進行炮擊,雙管齊下之下,足以壓制敵軍的還擊火力,火力支援下,我們就能夠把兩斤半野戰炮直接拉上去山腰,靠近部署,直接炮擊他們的各類防御工事,等撬開他們的防御工事,到時候剩下的事就可以交給擲彈兵了?!?/br> 聽到甘欣榮少校這么說,一旁的第十九步兵團第一營的營長王永少校心中暗道:直接在荒山野林里開路,然后把火炮拉到半山腰去……這種事估計也就只有這個甘欣榮才能夠想出來并且真的去做吧。 他之前也聽上頭說過,隔壁團的甘欣榮用兵非常的謹慎,今日一看,果然如此。 這要是換成他自己,他可不會和甘欣榮這樣大費周章,而是會選擇直接發起強攻,直接利用己方強大的火力碾碎敵人的頑抗。 他才不信對面能夠阻擋己方的強勢進攻呢,說不準己方一個沖鋒,對面就崩潰了。 過去這種事,他可是見識過很多次了。 畢竟如今金沽峽這邊,己方可是有著一個混成營再加上一個舊式步兵營,總兵力超過一千六百人。 而對面的西明軍呢,不過四五百兵力,并且也不是什么新標軍,甚至連精銳的募兵都不是只不過是一群地方衛所兵而已。 火炮上,己方擁有足足四門的兩斤半野戰炮以及四門九斤輕型榴彈炮,兩門十八斤臼炮;對面別說長管火炮了,就算是將軍炮,佛郎機這些威力比較大的舊炮也沒有,只有這么幾門幾十斤的舊式短管散彈炮。 步兵火力上,己方擁有兩百多條元年式火繩槍,八九百條二年式燧發槍,至于對面,新式火繩槍沒有,甚至連鳥銃都沒有,只有零星的火門槍,他們的步兵遠程火力只有弓箭,而且弓箭手也沒多少,撐死了也就幾十個而已。 冷兵器和盔甲上,己方的一線戰斗步兵全員披甲,你甭管是什么全身重甲還是半身甲又或者是輕型家,反正是全員披甲,而對面的西明軍呢,也就那些領導的軍官以及他們的親兵披甲,四五百人里撐死了也就百人左右披甲。 從兵力、火力、防護能力等各種情況來看,己方都擁有絕對的優勢,既然擁有絕對的優勢,那么還折騰啥啊,直接碾壓過去就是了。 這也是很多楚軍將領們打仗的方式! 和甘欣榮這樣小心翼翼的將領,戰前各種細節準備都要準備好,甚至還盡可能的爭取更大優勢的將領,其實并不多! 但是第一營的王永少校也沒有反對甘欣榮的計劃,甚至他也表態支持了。 他自己懶的搞這些,不代表不讓甘欣榮搞。 這要是打起來傷亡小一些,順利一些他也很樂意??! 各種戰前準備妥當后,這一千多楚軍也開始行動了,一邊是派出兵力堵在峽谷,仿制里面的明軍沖出來襲擊,一邊又派出大量步兵攜帶砍刀,鋸子,鋤頭,鏟子等各類工具準備從兩側的陡峭山坡密林里直接開辟一條可供步兵徒步前進的通道來。開辟通道的過程很簡單,也很容易! 這些密集的山林,陡峭的山坡看似阻擋了人類的腳步,但那是人類懶得搭理它! 等人類帶著各種工具上去的時候,密林分分鐘就被砍倒了……陡峭的山坡也被直接挖出來了帶有階梯的登陸通道,為了方便行走,修路的士兵還在道路兩側時不時的打下一些木樁欄桿呢。 也就一天功夫,楚軍就在兩側分別修出來了一條通道。 期間對面的明軍似乎也發現了楚軍的意圖,嘗試派遣步兵出來偷襲,但是楚軍也是防著他們這一手,提前派遣了一批擲彈兵部隊埋伏在密林里,同時還動用臼炮對敵軍營地進行了炮擊。 正面又派遣了步兵做出攻擊姿態,吸引對方的注意力。 這一來一往,己方一個人沒死傷,對面倒是死傷了七八個。 畢竟對面的明軍本來兵力少,裝備渣,依靠特殊地形進行防御作戰還行,如果跑出來主動反擊,那基本都是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