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節
前頭還有部分騎兵以及數千步兵充當先鋒! 整個隊伍的長度足足有十多公里呢。 這樣的逃亡隊伍,速度是塊不到那里去的,別說楚軍的騎兵部隊能夠死死地咬住了,就算是后頭的步兵也是能夠追上來,并且持續拉近距離。 畢竟追擊的楚軍可不需要帶著大量沒有戰斗力的男女老少權貴,也不用攜帶工匠和大批的各種物資。 哪怕是攜帶有火炮和大批輜重,但是楚軍主力部隊的機動能力一向來都不錯,而且攜帶的都是野戰炮以及十八斤輕型榴彈炮,連臼炮都沒帶,彈藥糧草的運輸也有大量馬車隨軍運輸,后方也有后勤部組織的大量運輸團持續運輸。 所以前線追擊的楚軍部隊,完全能夠保證每天二十公里以上的行軍速度。 而這個速度,是前頭逃亡的孫傳庭所部無法比擬的。 眼看要被追上了,還沒等孫傳庭傳令了,前頭的隆興政權等文武官員就已經直接扔下了大批工匠以及大量輜重,來了一個輕裝撤離,和前頭的幾千兵馬匯合后,先一步往隴西而去。 后頭的孫傳庭看著被扔下的工匠和大批物資,最后嘆了口氣,只讓麾下士兵盡可能的攜帶更多的糧食,至于其余鐵料布匹等戰略物資以及老弱也沒去管了。 身后追兵只有不到一天的路程了,他們不可能繼續帶著這些累贅逃亡的。 只是孫傳庭也擔心,這樣輕裝逃亡,甚至連糧食都沒帶多少逃亡,即便是逃到了隴西恐怕要不了多久也會陷入缺糧危機。 到時候,哪怕是他們想要出塞逃亡西域都跑不了,因為會活生生的餓死在路上! 而孫傳庭更加擔心,即便是他們扔下了老弱和輜重逃亡,也不一定能夠跑的了。 實際上也的確如此! 率軍西進追擊的黃丁權,豈能讓孫傳庭和隆興帝一路順利西逃? 不把這支西明殘部干掉,后續還不知道要惹出多少麻煩來呢。 四月六日,黃丁權率領萬余人,經過連續三天的強行軍后,終于是在鳳翔府岐山下追上了殿后的孫傳庭所部。 為了逼對方停下逃跑的步伐,黃丁權讓已經疲憊不堪的兩個騎兵旅直接就沖了上去,迫使敵軍列陣迎戰。 遭到騎兵沖擊的孫傳庭所部,不得不停下逃亡的步伐,開始列陣迎戰。很快,就有一股同樣跑了一路,人困馬乏的孫傳庭麾下騎兵部隊出擊攔截楚軍騎兵。 兩支都沒剩下多少體能的騎兵部隊,直接在荒野上打了起來,但是戰況并不激烈,甚至連大規模的集團沖鋒都沒有。 因為這兩支騎兵部隊,大多戰馬的體能都嚴重不足了。 這些戰馬如今別說沖鋒了,連馱著騎兵小跑都很勉強了,所以雙方的戰斗除了零星的騎馬廝殺外,更多的還是謹慎的游走,或者干脆下馬步戰。 趁著雙方騎兵對抗之際,黃丁權親自率領第二十四師萬余步兵和野戰炮部隊對敵軍發動了進攻。 眾多的野戰炮,被騾馬緊急拖拉著上前,炮組成員直接小跑上前,然后就地展開火炮,并把炮口對準了前方匆忙列陣的孫傳庭所部開火。 同樣的,孫傳庭所部僅剩下的十多門野戰炮也是展開并開火還擊。 雙方的野戰炮開始各自轟擊了起來。 隆隆炮聲中,第二十四步兵師的遂發火槍手們,開始以營為單位,列出了一個個縱隊開始向戰場中心挺進。 等靠近戰場后,這些縱隊迅速展開為橫隊! 而這些橫隊,和以往明軍所熟悉的楚軍方陣不一樣! 他們之中沒有長矛手,而是清一色的火槍手! 他們的陣型也沒有六排,而是只有看起來很單薄,似乎一個沖擊就能夠沖破的三排陣列。 隨后,這些楚軍火槍手們在軍樂隊的鼓聲中,一步一步向前! 偶爾有明軍打出來的炮彈落入楚軍的火槍手陣列之中,受傷若干楚軍的火槍手,但是這些零星的殺傷對于戰場上人數上萬的楚軍火槍手而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反倒是楚軍攜帶的數十門大小野戰炮,給予了對面明軍更大的傷亡! 對面的明軍列出的陣列要更加密集一些,基本都是六排甚至八排的大方陣,而實心炮彈在打擊這種擁有所謂戰略縱深的厚方陣,效果一向來都非常的好。 不過對面的明軍,主力也是孫傳庭苦心編練多年的新秦軍,并且也和楚軍交手多次,對于承受炮擊這種事還是比較有抵抗能力的。 單純依靠炮擊的話,想要直接摧毀上萬明軍那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當楚軍的步兵上前后,一切都變的很簡單了。 位于戰場右翼的第九十六步兵團麾下的第一營最先接近敵人,很快就把雙方的距離從開始的數百米拉近到了一百八十米左右。 這個時候,第九十六步兵團第一營的步兵們,陸續停下步伐開始進行整隊并裝填! 等裝填完畢后繼續前進,當距離拉近到一百三四米的時候,對面的明軍陣列里的火槍手們已經是忍不住自行開火了。 零散的槍聲響起,但是對面的楚軍步兵卻是沒幾個倒下。 “該死,他們還沒上來,這么遠打不中,不準開火!”有明軍的軍官策馬制止麾下士兵毫無意義的遠距離開槍。 而看到這一幕,領軍上前的一個楚軍少校卻是露出微笑! 然后繼續帶著麾下的部隊列陣上前! 當上前到大約八十米的距離后,領頭的這個少校軍官這才下令:“止步,準備開火!” 他麾下的步兵營的士兵們齊齊停下步伐,緊接著隊列中的第一排士兵就舉起了火槍! “開火!” 隨著軍官的一聲令下,第一排的火槍手打出了戰場上的第一波步兵攻擊! 緊接著是第二排、第三排。 三排火槍手輪流裝填并開火,而隨著這個步兵營火槍手們持續開火,密集的火力之下對面的明軍陣列的士兵們陸續倒下! 盡管他們之中的火繩槍手也在開火還擊,但是雙方的火力密度完全無法相提并論。 對面的明軍兵力其實不少,足足有六百多人,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楚軍舊式甲等師的編制,大約有兩百多人的火繩槍手和同等數量的長矛手組成,再加上部分刀盾手。 明軍里的各種新標軍,包括新秦軍里的步兵部隊,幾乎都是原樣照抄楚軍的舊式甲等師編制,除了稱呼外,其他半點都不帶改的。 而這種編制里的火槍手只有兩百多人,并且這兩百多人還分成六列橫隊,這也就意味著最前排的火槍手只有三十多人。 而他們對面的楚軍第九十六步兵團下屬第一營,在和他們同樣的戰術寬度下,第一排火槍手足足有兩百五十多人。 雙方的火力密度,幾乎有七八倍不止! 第485章 孫傳庭之死 這種情況下,哪怕不考慮火槍質量,士兵們的射擊水平,士氣這些東西,單純比較火力密度,對面的明軍步兵方陣都是必敗的結果! 而這,這也是大楚帝國陸軍在燧發槍量產后,毫不猶豫的全面裝備燧發槍,建設新式甲等師的緣故,哪怕這個時候的燧發槍一支都要十多兩銀子,成本幾乎是火繩槍的三四倍。 動不動就好幾倍的火力密度,這在戰場上足以形成巨大的戰術優勢。 而這一點,同樣體現在今天的戰斗當中! 雙方不過是進行了三輪的對射而已,對面的明軍陣列就已經倒下了接近百人,而楚軍這邊倒下的士兵卻是只有區區十人不到。 如此巨大的戰損比,直接讓對面的這個明軍陣列嚇傻了! 領頭的明軍將領根本不知道該怎么辦,繼續對射?恐怕不用多久就要被對面全部射殺。 而且對射的話,己方的大量長矛手也就沒什么用了。 主動沖上去打rou搏戰? 想法是好的,但是他們還能沖上去嗎? 沖不了! 當傷亡上百的時候,這個只有六百多人的方陣就已經徹底崩潰了,領頭的明軍軍官還沒有來得及下令發動沖鋒呢,他們就已經徹底崩潰了! 殘余的五百人扔下了火槍以及長矛,頭也不回的朝著戰場后方潰逃。 一個明軍步兵方陣的潰逃,這只是今天這場戰斗的開始而已! 隨著楚軍更多的步兵持續列隊上前,一個接著一個明軍的步兵方陣被打崩潰,他們也嘗試過主動沖上去打rou搏戰,但是楚軍的線列隊形火力實在太密集,往往還沒有沖上去就死傷慘重了。 剩下能夠沖上去的殘兵,往往也需要面臨對面的密集線列的刺刀林! 偶爾的少數突破也影響不了整個戰局! 而隨著持續的傷亡以及潰敗,更多的明軍方陣開始潰逃甚至就地投降! 孫傳庭雖然讓部下進行頑抗,但是他們的軍心士氣早已經跌倒了谷底,能夠抵抗到現在,而不是一開始就投降,這已經是孫傳庭治軍有方了。 實際上如果不是孫傳庭的個人威望比較高,同時對軍隊的控制也比較強,這支明軍估計在逃亡路上就已經直接崩潰了。 如今再一次遭到楚軍追擊猛攻,很多跑了一路已經不想再跑,更不想跟著孫傳庭去隴西。 更因為今天這一場戰斗,怎么看都是必輸的局面,于是乎很多將領眼看局勢無法扭轉后很干脆的投降了。 而一些有心抵抗的明軍,也是遭到了幾乎毀滅性的打擊! 第二十四師麾下的步兵們,以營、哨為單位,列出了一條條三列甚至兩列的步兵陣列。 他們在后方數十門野戰炮的掩護下,形成了緊密,幾乎肩并肩的隊形,用手中的燧發槍橫掃著整個戰場。 看著前方左翼崩潰,右翼大部投降,中軍也是全面崩潰后! 孫傳庭沒有露出絕望或者惱怒之類的表情,而是一臉的平靜,只見他深吸了口氣,然后拔出了腰間的長劍,對著身后的百余將領或親衛道: “眾將士,隨我殺賊!” 緊接著,他一夾馬腹率先沖了出去,而他的正前方,是上萬列出嚴密隊形的楚軍士兵! 他身后的百余親衛以及少數將領看到這一幕,當即有十余人追了上去,但是更多的人卻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其中一人道:“一切都結束了!” 孫傳庭也沒有管身后那些沒有跟著上來的親兵或將領,而是帶著十多個跟上來的人朝著對面的楚軍陣列沖了過去。 對面的一個楚軍步兵隊列,看著前頭明軍殘部沖出來十多個騎馬的明軍,可沒心思管這是什么人,當即領頭的營長大聲道:“開火!” 隨著持續的槍聲響起,這十多個人陸續中槍跌落下馬! 孫傳庭同樣也不例外,身中多槍的他跌落下馬,躺在地上的他依舊睜開了雙眼看著天空! 他的視線里,萬里晴空無云! 大楚帝國承順五年,西明隆興元年四月初六,陜西鳳陽府岐山下,晴。 大明王朝崇禎朝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太子少保、三邊總督、總督五省軍務;西明隆興朝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太子太傅,總督五省軍務孫傳庭戰死沙場! 大明王朝,失去了它最后一位國之柱石,也徹底迎來了它的覆滅。 僅僅三天后,楚軍就追上了一路狂奔西逃的隆興政權萬余人的隊伍,隆興帝在數百親衛下倉皇而逃,其余人等或降或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