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節
他也是屬于早期從龍的將領了,不過并不是從士兵一步一步爬起來,而是陸軍軍官學堂第二期的軍官。 他本來就董文識字的,當初在楚北家鄉從龍后先是當了軍中文書,沒多久就被安排前往軍官學堂進行學習。 學習結束后,按部就班被授予中尉軍銜擔任團參謀、哨長、營長等職務,期間立功頗多得到了上頭的重視。 去年被調回參謀部任職作戰參謀,同時學習新式線列戰術進行培養。 學習結束后,被調往新組建的第二十四師擔任第九十八步兵團的副團長,晉中校軍銜,并以副團長的身份代理團長職務。 而等到第九十八步兵團編成后,他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九十八步兵團的團長,并被晉升為陸軍上校軍銜。 因為調往新編部隊里任職,往往需要花費好幾個月進行訓練,期間也不會有作戰任務,這對于正處于統一戰爭期間,并且是大擴張時期的楚軍來說,在后方練兵對于很多有能力也有野心的將領來說并不是個好選擇。 但是為了讓新編部隊盡快完成訓練,形成戰斗力,又不能缺乏這些有能力的軍官,為了解決這些矛盾,楚軍在編練新部隊的時候,往往會調任一些有能力的軍官任命為副職,只以副職署理正職的事務,等編成后就會順理成章的把副職轉正,然后再晉升一級。 為的就是讓這些有能力,一心想要上前線立功升遷的軍官們能夠安下心來訓練新編部隊,尤其是那幾支新式甲等師。 新式甲等師的編練工作,對于去年乃至今年的楚軍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此情況下,唐元澤這個在陸軍里算是年輕有為的中級軍官,才能夠遠離前線長達一年時間里,還能夠保持比較快速的晉升。 但是,唐元澤的野心比尋常軍官還要更大一些! 當上了上校團長,還是新式甲等師的主力步兵團的團長后,他自然也就把目光瞄準到了更高一級的準將軍銜。 在如今規模龐大的楚軍里,也只有準將以上級別的將官們,才能夠稱之為高級將領了,校官,那只是中層軍官而已。 陸軍準將,在陸軍內部里,一般是舊式甲等師的旅長、副師長,參謀長,新式甲等師里沒有旅長這個職務,因此就只有副師長和參謀長。 再有就是一些獨立的炮兵旅、騎兵旅等部隊的旅長也是準將軍銜,還有一部分獨立守備部隊,比如目前駐防大員島上的守備部隊,其指揮官就是一個準將。 而楚軍陸軍里的另外一大體系,也就是乙等師里,他們現在也和新式甲等師一樣,只有副師長和參謀長是準將軍銜,沒有旅長這個職務。 其實去年剛開始的那幾個乙等師是設立了旅級編制的,所有編制一律效仿舊式甲等師。 但是這些乙等師往往需要分別駐防地方,也很少有戰斗任務,沒有需要也沒有必要集結為旅級部隊,同時設立兩個旅級編制后會導致高級將官數量過多,指揮層級過多等問題。 最后考慮到未來的換裝燧發槍,新式編制的整編問題,也是為了進一步壓縮軍費。 陸軍方面干脆把后來的乙等師編制,通通改為一師三團制,全面取消旅一級編制。 早期的幾個兩旅四團制的乙等師也是被改革為一師三團制。 因此到了現在,楚軍里的所有乙等師,都是一師三團制,但是乙等師因為還是采用舊式裝備和戰術以及編制,因此乙等師的兵力也就只有大幾千人而已。 畢竟舊式編制下的一個步兵營,也就六百多兵力,一個團也才兩千左右,而新式編制下,一個步兵營九百多兵力,一個團的兵力能夠達到三千多人,這兩者的差距可大的很。 而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在大楚帝國陸軍里,成為了準將,才能夠說自己是一個將軍,陸軍內的一個高級將領。 因為準將的肩章,也是帶金星的。 少將則是佩戴兩枚金星,中將三枚,上將四枚。 唐元澤現在的希望就是能夠在打完這一場西線戰役后,自己能夠換上黃底金星的肩章,成為真正的將軍。 但是要想成為將官,躋身高級將領中的一員,戰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這一次打這條三號通道就必須打的漂亮。不是贏,而且是要贏的漂亮。 人家上頭都把寶貴無比的十八斤輕型榴彈炮都給你一股腦派過來了,新式榴彈隨便你用,如此情況下拿下三號通道,那只他唐元澤的本質工作。 打贏了正常,打不贏是失職。 打贏的前提下,還得打的漂亮,這樣才能夠在履歷上加分。 所以唐元澤上校自從得知自己要攻克三號通道的任務后,就多次跑到這邊來瞭望查看對面的地形,然后帶著一票的軍官以及團參謀們執行了完善的進攻計劃。 要進攻敵軍,可不是幾千人一窩蜂沖上去就能打贏的,對面的明軍可不傻,而且人家也有大小火炮以及火槍,再不濟弓箭也有不少啊。 面對依托地形,構筑了堡壘壕溝,擁有眾多火器進行防守作戰的敵軍,想要拿下這地方,尤其是盡可能減少傷亡的情況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現在,唐元澤等軍官們的前期工作也是得到了初步的回報,他們在戰斗之前制定了詳細的炮擊計劃,精心選擇并構筑了炮兵陣地,確保讓己方的十二門十八斤輕型榴彈炮發揮出來應該有的作用。 而這十二門的十八斤輕型榴彈炮,也沒有讓他失望! 這些火炮分別部署在了三個地方,而且其炮兵陣地都是精心挑選的,距離前線在三四百米左右,射界良好,而且還有反斜坡。 這可是榴彈炮,同時為了攻擊躲在戰壕內的敵軍,因此發射的時候采用比較大仰角,以確保獲得比較彎曲的彈道,讓炮彈落入敵人壕溝之中爆炸。 同時反斜坡,又能躲避敵軍的短管以及小口徑野戰炮的直瞄反擊火力。 最重要的是,這些榴彈炮的射速,幾乎能夠和野戰炮發射實心炮彈相當,不會和臼炮那樣,開一炮非常麻煩,前后折騰很久,射速慢的能讓人著急。 精度上也是非常高,遠遠不是那些臼炮所能相提并論的。 這種在射速和精度上,和野戰炮差不多的榴彈炮,在威力上卻是大得多。 一百五十毫米口徑的新式榴彈,彈重八點二公斤,內部裝藥可不是個小數目,這爆炸起來威力可不小。 縱然不如四十八斤榴彈那么變態,但是準確命中敵人陣地的話,也是能輕易殺傷一片人的。 精準而密集的一百五十毫米榴彈,持續落入扼守三號通道的明軍陣地里,不僅僅壓制了他們的反擊火力,更是造成了他們的大量死傷。 就在這個時候,大量楚軍的步兵,端著已經上了刺刀,并且提前裝填好了子彈的燧發槍,同時穿著火槍手專用的輕型半身甲從各處陣地里朝著前方的明軍陣地發起了沖鋒。 步兵們沖鋒之際,該團自身所有以及友軍增援而來,一共八門的兩斤半野戰炮也是齊齊朝著前方的守軍目標開火。 這些兩斤半野戰炮的射速比尋?;鹚庍€要更快,采用定裝發射藥的這種火炮,基本能夠做到一分鐘兩發的速射。 同時也沒有采用華而不實的六十五毫米口徑新式榴彈炮,而是直接采用實心炮彈進行炮擊。 強大的炮火壓制下,對面躲在壕溝里的明軍士兵一度想要cao控火炮進行反擊,但是很快就因為傷亡慘重而被退卻。 楚軍的步兵沖鋒在付出了數十人的傷亡后,成功的越過了數百米的距離,并攀登了上百米距離的陡坡,順利攻占了守軍在外圍的壕溝防御陣地。 緊接著,楚軍第九十八步兵團再接再厲,在強大炮兵火力的掩護下持續發起進攻,陸續攻占了多個堡壘,最終把戰線推進到了扼守三號通道的大型堡壘前方。 只要拿下這個大型堡壘,那么楚軍就能夠徹底的撬開這這一條被楚軍命名為三號通道的山谷小路。 盡管這條小路目前只能徒步通行,彎曲陡峭,但是主要能夠控制這條小路,那么后方早就準備妥當的工兵部隊以及上萬民夫立即就會進入其中整修道路,不用多久這條山間小道,就會被擴寬為一條足以通行馬車的大路。 更重要的是,占據了三號通道后,楚軍就能以這個方向為突破口,順勢占領三號通道和潼關城之間的山地,再把大量火炮搬運到其中的幾座山頭上,直接居高臨下對潼關城進行炮擊。 等到那個時候,潼關城不敢說唾手可得,但是強攻起來也會容易得多。 第481章 這潼關,要守不住了! 此時的三號通道大型堡壘,其頂部的建筑物早已經化為一片廢墟,楚軍的大量五斤和九斤野戰炮持續對這個堡壘進行炮擊,把該堡壘的頂部建筑幾乎打了個稀巴爛,連帶著上頭部署的好幾門長管火炮都被摧毀。。 不過,上半部分被摧毀,不代表這種堡壘被徹底打爆了。 這種明軍構筑的土壘堡壘有一點很惡心,它幾乎是實心的……你用實心炮彈打的話,哪怕是十四斤重炮發射的實心炮彈,對這種堡壘也沒啥用……嗯,和你直接用火炮對準一座小山進行轟擊沒啥區別。 用臼炮倒是效果有一些,但是以往的臼炮射速太慢,精度太差,明軍可以依托防炮洞以及壕溝先躲著,等你臼炮炮擊過后,步兵要上來了再爬出來作戰。 所以以往的時候,楚軍攻打這種堡壘,往往都需要反反復復動用大量火炮,一點一點的磨,等磨得差不多了,再出動突擊隊進行強攻。 但是這一次卻是不一樣了。 當楚軍的步兵沖鋒之前,十八斤榴彈的炮擊就沒有停下來過…… 持續不斷的炮彈不斷落在明軍陣地上,讓他們連鉆出防炮洞的勇氣都沒有! 一直等到楚軍的步兵差不多要沖上來了,楚軍的新式榴彈炮,這才開始延伸炮火…… 不是停下炮擊,而是延伸炮火。 等那些被炸的灰頭土臉的明軍反應過來,準備爬出來迎戰的時候,發現對面的楚兵已經只有數十米了。 區區幾十米的距離,對于沖鋒的士兵而言可沒多遠,更別說這年頭也沒什么機槍之類的,能夠一掃一大片。 甚至在這個距離了,火槍也好,弓箭也好甚至那些短管火炮都不管用了,因為射速太慢,彈藥投射量有效,這點火力能殺傷幾個人,但是你擋不住灰壓壓一大群楚軍士兵。 這種時候,最有效的辦法其實是守軍主動沖出戰壕,然后發起反沖鋒,和楚軍直接打近距離的rou搏戰。 甚至都不用列陣,也沒時間讓你慢慢列陣。 畢竟對面沖過來的楚軍也是散兵隊形沖過來的,根本就沒有列陣! 攻堅戰和原野上的會戰不一樣,不可能給你慢吞吞列陣然后再沖擊敵人陣地的,等你列陣慢吞吞走過來,早被人家的槍炮弓箭放倒一大片了。 所以楚軍也不會固執的搞什么列陣進攻,而是直接發起散兵沖鋒。 因此對于守軍而言,想要守住陣地,在極其有限的時間里就需要組織反沖鋒,直接把進攻部隊的沖鋒勢頭給擋下來。 然而這種反沖鋒,是需要勇氣的,更需要組織的。 對面的那些明軍從頭到尾,都被炸的心驚膽戰甚至傻眼了,那里還有什么軍心士氣搞這種反沖鋒的。 也不能怪他們,別說普通士兵了,就算是明軍的將領們,也是被楚軍的密集炮火給打的失去了所有的方寸。 這一場戰斗,從頭到尾都和他們自己預料的不一樣! 對面的楚賊,根本就沒有用漫山遍野的士兵發起強行的沖擊,他們甚至都沒有動用重甲步兵這些單位。 從頭到尾,都是火炮炸炸炸,炸的他們心臟都要蹦出來了。 并且戰斗的迅速也遠遠超過他們的預料。 楚軍第九十八團發起炮擊開始到現在,其實也就半個多小時而已,就短短的一個多小時里,楚軍利用強大的炮火逐一掩護步兵攻占了所有的外圍陣地,并強勢推進到了主堡壘這里。 這么短的時間里,他們甚至都來不及向潼關城求援! 這會潼關城里的孫傳庭,也就剛知道三號通道這邊遭到楚軍猛攻,外圍陣地連接丟失,但暫時還不知道具體三號堡壘已經遭到直接攻擊,并且楚軍已經發動了總攻。 三號通道和潼關城之間,看似直線距離只有一千米左右,但中間隔著的是大山,孫傳庭可看不到三號通道這邊的戰況,孫傳庭需要傳令兵的持續通報,才能夠了解三號通道平這邊的情況。 實際上就算是孫傳庭第一時間知道了三號通道的危局,并打算派兵增援,也是趕不上了。 兵力調動是需要時間的,那么緊急出動也是需要一定的準備時間的,同時中間隔著一千米左右的山地呢,這雖然后方有著道路連接通行,但是這些道路其實也都是一些小路,可沒什么平坦大道。 而楚軍那邊,可不會慢吞吞的等著敵軍的援兵過來,他們的攻擊迅速而凌厲,炮火準備過后立即就發動了步兵沖鋒,對面的明軍早后已經慌了神,有就地抵抗的,有轉身逃跑的,也有想著反擊的,還有直接投降的,結果是一千多人的明軍殘部亂成一鍋粥。中午一點左右,楚軍第九十八步兵團的第一營,成功攻占了三號通道的大型堡壘! 一千多駐防該堡壘的明軍,數百逃亡,死傷兩百余,剩下的盡數投降。 第九十八步兵團攻占該堡壘后,傷亡比較小的第二營以及之前作為預備隊的第三營繼續沿著小道向西挺進,他們需要緊急占領整條小道,然后一路殺到潼關城背后去,切斷潼關城和后方的聯系,同時也是切斷潼關城和南邊諸多大型堡壘駐軍的聯系。 而之前承擔了主攻任務,傷亡比較大的第一營則是則是留在堡壘內休整,同時負責看管足足有八九百人的戰俘,維持后方安全,同時也承擔著整個團戰略預備隊的任務。 當九十八團繼續行動的時候,同屬第二十五師的第九十九團也是加強了攻勢,該團下屬的第二營,直接從三號通道向北出發,沿著小道發起進攻。 他們的目標很簡單,攻占潼關城南邊的幾座射界良好的山地,以供炮兵部隊居高臨下炮擊潼關城所用。 而后方的足足三個的工兵營,加起來兩千多人的工兵部隊,也是攜帶著各種專業的挖掘乃至爆破工具開始進場,準備對三號通道以及從三號通道向北延伸的小道進行緊急爆破、挖掘,以便后續的火炮乃至彈藥車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