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節
山東濟南府里的一個小村莊里,呂天成奮力的在田間揮動著鋤頭,縱然他是個外人眼中的讀書人,但是農家出身的他平日里除了讀書外,照樣卷起褲腿,扛著鋤頭下地干活,而且他還是家里的頂梁柱勞動力呢。 不僅僅呂天成在田里忙著,他的枯瘦的老父親和只有十二歲的小妹,一樣在田間里勞作著。 就連他早已經失蹤,不知道死在了那里的大哥留下的兒子,雖然只有五歲多,但是已經是在田間里幫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對于這個時代的農家而言,每一個人每一天,都得為了吃飽飯而拼命干活。 哪怕是以前被家里視為讀書種子,有望考取功名的呂天成也不例外。 但是他們在田間里忙著的時候,卻是沒有和以往那樣一副麻木的模樣,而是雖然累得汗流浹背,但是忙完后在田頭坐在一起喝水的時候,卻是臉上帶著笑容,說說笑笑。 呂父喝了口水后,對著田頭道:“等會我們加把勁,今天就把這塊地的活給干完,然后明天開始干東邊的那塊地!”呂天成也是忘記了以往所謂讀書人的體面,而是和老父親一樣直接坐在了田頭上的一塊石頭上,拿著竹筒喝了口水后道:“今天晚一點回去,做完了再回去?!?/br> 一旁的小妹則是接話道:“晚一點就晚一點,現在都是給自己的田干活,累一些也值了!” 呂父卻是一擺臉:“現在還不算是咱們家的地呢,還要再交上十五年的款子才算是真正算是我們家的地!” 小妹卻是道:“可是這地契上已經寫了爹您的名字呢?!?/br> 呂天成聽罷,則是一臉嘆道:“古往今來,除了我大楚外,何曾有過此等善政??!” 呂天成感嘆之余,也是不由得回想起來了最近在他們家鄉一帶鬧的紛紛揚揚的官田分期購田政策。 楚軍殺到山東之后,也帶來了大楚帝國的諸多政策,其中就有一系列的土地政策。 其中影響最大的有二,一是廢除所有苛捐雜稅,只征收統一農業稅,而這個農業稅,只對土地所有人征收,對地不對人。 其二,官方把大量抄沒的官田,繼續平價佃租給原租種人,無人耕種的則是招募無地,少地農民進行耕種。 這個是常規政策,不用細說。 其三,這也是近期引起最大轟動的一點,那就是官方準許租種人分期付款購買這些土地,價格很低,并且可以分十五年甚至二十年付款。 然而有一些’聰明人‘就發現,分期購買土地的每年支付的分期付款,再加上統一農業稅,這兩者的總額,雖然比租種官田的租金稍微高那么一點點,但是基本也和租種地主土地的租金差不多。 于是乎,很多佃租官田的農民們,紛紛直接選擇了分期購買官田,成為了自耕農。 他們雖然壓力比本來就有土地的自耕農稍微大一點點,但是依舊要比舊時代里的純佃戶們過的更好。 同時官府還在用各種手段逼迫大地主出售土地,禁制地主擁有大量的土地……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農業稅階梯稅率了。 擁有的土地數量越多,農業稅也就越高,最后無利可圖甚至虧本。 這些地主出售的土地一部分被其他農民直接消化,然后還有一部分則是被官府分期付款購買,然后又被官府轉手賣給那些農民。 大楚帝國治下的農村地區,原本大量集中到少數地主手中的土地,正在重新分散到眾多農民手中,初步緩解了原本已經非常激烈的土地集中矛盾。 呂家,就是大楚帝國土地政策下的受益人! 大楚帝國的土地政策,對于呂家這樣的農家而言是善政,但是對于那些大地主而言可就是妥妥的苛政了。 汝之善政,彼之苛政! 這也是楚軍在新占領區里,推行行政策的時候往往都是非常迅速而且激進。 就是因為他們知道會引起巨大的反彈,所以才想要在軍隊或武裝稅警還在當地的時候,直接快刀斬亂麻,強行推動各種政策,免的事后搞起來麻煩的要死。 大楚帝國的各種政策,相對于前明而言,可不僅僅是改良那么簡單,而是幾乎推到重來,并且會嚴重損害到士紳,尤其是傳統士紳,尤其是大地主的利益。 而這種利益損害,注定會引來大規模的流血沖突乃至掀起大規模叛亂的,而這就需要軍隊的彈壓了。 不過軍隊在當地停留的時間也比較有限,哪怕是武裝稅警也不會在某一個地方長時間保持大量的兵力。 所以,大楚帝國每攻占一個地方,行政機構就會迫不及待的迅速施展眾多的政策,不會說先慢慢穩住局勢,然后再慢慢來的。 要不然,你以為大楚帝國每到一個地方,都拉過去好幾千甚至上萬武裝稅警是干啥用的……不會真以為是收稅的吧…… 人家是去抄家的…… 楚軍在新占領區里的前期的施政手段很簡單的,來來去去就是那么兩招: 先用軍隊以‘清剿頑抗之敵,前明余孽’的名義,先殺一批抄一批; 然后武裝稅警以‘武裝抗稅’‘偷稅漏稅’的名義再殺一批抄一批; 基本這兩個流程走完,當地的書香門第也好,地主豪族也好,基本都得乖乖趴著,大楚說啥就是啥…… 什么,他們竟然還想和大楚官府對著干? 稅務部很樂意把上面的第二個流程重復一遍…… 第460章 承順四年的秋天 當以雷霆之勢壓住地方后,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各種政策一股腦全部頒發出去,基本也沒誰頭鐵敢反對的了。 當然,大楚帝國這么搞,也不是沒搞出來什么風浪,比如鹽務,因為大楚帝國是鹽務國營,不準私人從事鹽務。 而之前明王朝時期的那些鹽商們,尤其是揚州、淮安為主,兼帶江北其他地區的鹽商們可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繼續偷偷摸摸從事鹽業生意,甚至勾結各種匪徒、流賊、明潰兵等搞武裝走私。 一些大鹽商,手底下甚至能拉出好幾千號武裝鹽販子出來……一度形成了叛亂之勢,波及多個府縣。 羅志學在這個秋夏之所以坐鎮淮安,除了居中指揮中原、山東以及北直隸等地區的大軍外,也是為了坐鎮彈壓江北地區的內亂。 為了一口氣解決江北地區的隱患,羅志學直接調動了四個甲等師以及三個乙等師,還有一萬多武裝稅警,在江北地區展開了拉網式清剿,出動的兵力雖然在兵員素質以及裝備水平不如北伐各師,但是數量上卻是一點都不少。 通過拉網式的清剿,累計擊斃非法武裝人員四萬三千余人,查獲非法臟銀以及其他各類資產四千余萬兩。 嗯,軍方這一次的清剿非法武裝的大作戰,不僅僅把江北地區的非法鹽商清剿一空,順帶還把江北地區的眾多土匪、流賊、地主武裝清剿了個干凈。 承順四年的秋天,長江北岸寂靜無聲,而那,是盛世繁華到來前的寧靜! 看完軍方呈報上來的江北剿匪作戰的報告,羅志學把手中的筆在數萬被抓捕的非法武裝人員的報告上圈了一圈,隨即在旁邊用紅筆批示:“帝國初立,應以仁善治國撫民,罪不至死者,應當其避免無謂的監禁,著送往各礦勞動,使其為國朝基業添磚加瓦?!?/br> 這些非法武裝人員,可不是什么敵對軍隊的軍人! 可享受不到大楚帝國給予投降軍人的戰俘待遇,這些人如今都是罪犯……燒殺劫掠,謀逆等各種罪名。 對這些人,按律或判死刑,或監禁若干年,或流放。 不過目前大楚帝國判處流放的比較少,大多都是判處監禁,而這個監禁可不是說你天天躺在牢房里睡覺,張開嘴巴就有得吃。 大楚帝國可不養閑人,哪怕是駐防地方上的軍隊都要自行屯墾楊豬羊牛雞鴨以減輕軍費的壓力。 這些囚犯們自然是需要進行各種勞動的。 一般也都是一些重體力勞動,比如修橋鋪路,挖礦之類的,也需要種田養活自己。 如今在江北地區逮捕的這些非法武裝人員,比尋常囚犯要更加的危險,因此需要更加封閉并且監管更加嚴格的地方進行勞動,各種礦山就很適合。 批閱完這份江北清剿非法武裝的報告后,羅志學又拿起了空白的紙,隨手寫下了新的指示,著陸軍、武裝稅警等武裝力量執法力量,對國內極有控制區的各種土匪、流賊、非法武裝等進行一輪新的清剿打擊。 不僅僅要在河南、山東、河北三省新光復區域進行全面的、高強度的肅清作戰。 也要在其他各省進行清剿作戰,鞏固清剿成果,確保不遺漏,不錯過任何一個漏網之魚。 巡警部要加強基層力量,在接受地方原有衙役,就地招收良家子為巡警的同時,擬定接受一批軍方退役軍官、士兵,以加強對地方上的控制力。 羅志學要求各地巡警,要確保對轄區里的每一個村的情況都要深入了解并掌控。 同時要求軍方各地乙等師部隊,大力配合各地巡警機構的行動。 羅志學對帝國治下的各種亂七八糟的非法武裝,甭管是土匪還是流賊,又或者是結寨自保的普通武裝,地主武裝都很不爽。 這些披著各種名目的非法武裝,往往就是地方治安惡化的源頭。 很多地方,尤其是新占領區里,隨便一個地主豪紳或者鄉間惡霸,隨便帶著幾個人就能燒殺劫掠。 羅志學可不希望看到這種情況,因此他對帝國內部的治安還是非常重視的,而第一步,就是要清剿各種非法武裝。 當各種非法武裝清剿的差不多的時候,那么就要加大力度全面鏟除各類借著行業,幫派等名目的涉黑性質團伙。 總之,在華夏大地上,只能有一家暴力組織,那就是大楚王朝! 其他的,甭管是某些組織還是私人,都是要嚴厲打擊并剿滅的。 批閱完眾多的奏折,又做出了多道指示后,羅志學才算是把今天的奏章報告處理完。 伸了伸腰,轉頭看向窗外,這會已經是華燈初上的時間了,夜風從窗外進入已經讓羅志學感受到了涼意。 這都深秋了,是時候返回金陵城了。 羅志學這一次離開金陵城,是三月份,那個時候他親自帶著大軍增援揚州,并展開了揚州戰役,隨后他一路帶著攻克淮安城。隨后他就一直坐鎮在淮安城里居中指揮前線各軍。 算算時間,他都已經是出來了半年之久了,是時候返回金陵城了。 自己長時間離開金陵城,雖然很多事情依舊能夠進行處理,畢竟羅志學北上,除了他自己外,可是帶了足足上千人的文官團隊,所有京畿機構都有派人隨駕,參務大臣,協辦大臣也是大多隨駕,還有部分則是留守金陵城。 如此情況下,很多事情,尤其是大事要事也是能夠進行處理,但是總歸是沒那么順暢,一些小事,不急的事就會被擠壓下來。 所以羅志學也不可能長時間的離開金陵城。 次日,羅志學正式給隨駕的幾個參務大臣,協辦大臣,讓他們準備返京事宜。 隨著江北剿匪作戰的圓滿結束,隨著北伐戰役的順利展開,明廷的覆滅,同時北方的幾條戰線戰事歸于平靜,羅志學也就沒必要繼續作戰在淮安里遙控各方大軍了。 再說了,如今的大楚帝國可是六線作戰,正在進行軍事行動可不僅僅只有北方,在西線以及西南,乃至那邊的大海上都打著呢…… 在亂世中崛起的大楚帝國,可謂是一路打過來了,那么是都把明廷給干翻了,但是戰爭對于大楚帝國而言依舊沒有結束。 在東北方向,有東擄這個大敵,東擄對于前明而言是心腹大患,而對于大楚帝國而言也是一個強勁的對手,尤其是東擄人降服了蒙古后,其騎兵優勢太大了。 在北方,準確的說是宣府、大同一帶往北還有中原王朝的傳統敵人:草原游牧民族。 甭管這些人叫韃靼人還是什么瓦剌人,反正都是中原王朝的敵人。 在山西,左良玉盤踞其中,楚軍正在和他們干架。 在陜甘地區,則屬孫傳庭所部,楚軍也在和他們干架。 在四川,則是有秦良玉等當地土司兵力。 在云貴也有當地眾多土司兵力。 除了上述陸地的敵人外,最近大楚帝國在南邊的大海上也和蠻夷各國在干架…… 羅志學環繞四顧,全都是敵人…… 所以,羅志學也不能老是待在淮安,得回去金陵城主持大局了。 進入十月后,羅志學正式帶著一票文武官員以及第二近衛師啟程返回金陵城,在返回金陵城的途中,陸續聽聞了兩個消息。 第一個消息左良玉,匯同山西當地官員,山西太原擁立潞王朱常淓為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