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節
早幾年的明軍可不是這么玩的,尤其是當初的盧象升,還跟楚軍來了一次堂堂正正的奔襲作戰呢。 結果一敗涂地。 正是因為盧象升在野戰中的慘敗,導致了明軍應對楚軍的時候,越來越保守,越打越像個縮頭烏龜,各種防御措施比遼東那邊對抗東擄還要過分…… 以宋祖舜構筑的揚州防御體系而言,其實已經相當完善了,除了楚軍這么個變態外,哪怕是三十年戰爭里的歐洲同行們跑過來也只能干瞪眼…… 歐洲同行們的各種三磅團屬炮以及六磅,九磅,十二磅的野戰炮,對于這種防御體系基本沒卵用,而且打了老半天興許連一個守軍的人影都沒見著…… 但是你以為守軍都已經完蛋的時候沖上去,人家守軍立馬掏出各種亂七八糟的火炮躲在壕溝堡壘里進行反擊了。 但是,一味的被動防守可是擋不住楚軍的猛攻的。 畢竟羅志學又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他可沒有被這個時代里的各種習以為常的觀念給束縛住。 比如當其他人還在推崇著實心炮彈的強大動能威力時,羅志學的目光卻始終瞄準在了榴彈上。 皇家理工學院那邊的榴彈研究組,已經足足有一百多個研究人員,他們一天到晚都在琢磨著該如何讓長身管火炮發射榴彈。 而該項目組是羅志學親自抽調研究人員成立的,各種經費充分保障,可謂是要人給人,要錢給錢,他們要做的就是搞出來一種能夠讓長身管火炮也能使用的榴彈。 如今榴彈研究組那邊已經有了初步眉目了,他們搞出來了新的點火思路。 現在的榴彈發射的時候,是需要炮手直接在炮彈的火繩上點火,但是現在,他們琢磨著如何利用火炮發射時所產生的高溫來點燃引火繩…… 這樣就可以避免一個如今楚軍里的臼炮部隊非常大的困擾和麻煩,那就是因為因為采用火繩引信,每一次把炮彈打出去之前都要炮手先點燃火繩……這一步驟是非常危險的,楚軍里經常有臼炮炮手因為cao作失誤而導致的炸膛等事故,由此產生的死傷可不是個小數目…… 所以如今榴彈研究組的思路就是,既然炮手提前點燃太危險,那么就改用發射藥產生的高溫來點燃引火繩,這樣就避免了提前炸膛,炮彈剛出膛直接爆炸等各種風險。 只是這樣一來,采用舊式的外露引火繩作為引信也不太行了,還得找一種更加靠譜的引信,最近他們正在搞木制引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總體來說,榴彈各方面的研究的還算順利,不過因為時間倉促,也沒有什么前例可以參考,哪怕大方向已經有了,但是具體的細節還需要反復的雕琢。 至少江北戰役時期,羅志學是看不到新式榴彈生產并服役了。 —— 堅定不移的推動榴彈的發展,這是羅志學利用個人的先知所采取的方向,在羅志學看來,任何抵抗在絕對的爆炸面前,那都是渣渣……至于實心炮彈,那玩意就是一大鐵疙瘩,能砸死幾個人啊……而且這玩意現在只能直瞄攻擊,對付單薄的城墻防御工事還行,但是對付那些厚實城墻甚至是實心棱堡這種防御體系,實心炮彈卵用都沒有…… 而榴彈嘛,現在是現在這種最原始的臼炮雖然各方面還差了點,但是這種差,主要是體現在精度差、射程近、耗費大這些方面。 至于威力,那絕對是杠杠的! 楚軍的為了讓臼炮的開花彈爆炸后威力更好,都采用了預制破片彈殼呢,而且裝藥也是多得很。 楚軍里三種口徑的臼炮里,十八斤臼炮、二十四斤臼炮、四十八斤臼炮,這最多的可不是十八斤臼炮,而是四十八斤臼炮…… 哪怕裝藥還是黑火藥……但是別看不起黑火藥啊,威力也是很大的好吧……十九世紀里無數赫赫有名的戰爭都是用黑火藥打的,比如拿皮侖戰爭,克里米亞戰爭,普法戰爭,普奧戰爭,美國南北內戰,中英兩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日海軍炮彈用苦味酸,陸軍用黑火藥)等;哪怕是到了二十世紀的日俄戰爭里,雙方陸軍炮彈以及俄海軍炮彈的裝藥,還是用的黑火藥呢…… 只有到了一戰時期,tnt才成為了陸海軍炮彈裝藥的主流,黑火藥逐漸被拋棄,而這個拋棄過程持續了幾十年…… 哪怕是到了二戰時期,一部分國家或勢力的軍隊依舊使用黑火藥作為炮彈裝藥。 而楚軍這邊的黑火藥,比例可是羅志學根據后世的道聽途說親自提出來,絕對是最科學的比例,同時采取機械生產制作。 這搞出來的黑火藥威力,甚至比十八世紀,十九世紀里很多國家的黑火藥威力還要更大一些…… 而這種黑火藥裝藥的炮彈,經過楚軍的大量臼炮朝著揚州城外的明軍陣地發射過去,進而掀起陣陣爆炸的時候。 對面的明軍里,一部分當初從和州戰役里成功撤出來的江北新標軍士兵,再一次體會到了這種讓人近乎絕望的猛烈炮擊。 至于那些沒有經過和州戰役的江北新標軍的新兵們,則是一個個心驚膽顫的在炮擊中懾懾發抖。 至于那些衛所兵們,宋祖舜根本就沒有把他們派往城外堡壘這種核心防御地點,不是嫌棄他們戰斗力太差,而是怕他們遭到楚軍猛烈炮擊后,直接就炸營潰逃了。 他們這一逃跑,很容易引起連鎖反應的。 所以宋祖舜寧愿在城外的堡壘工事里部署自己的嫡系主力,也不愿意讓這些衛所兵們到最危險的前線去…… 而宋祖舜麾下的江北新標軍,老兵不少,新兵也經過了一定的訓練,最重要的是他們的防炮工事還是做的不錯的。 一個個躲在防炮工事里,也能夠比較好的抗擊楚軍的炮擊。 但是奈何楚軍的打過來的炮彈實在太多,而且很多還是四十八斤的臼炮。 四十八斤的臼炮炮彈,威力可是相當大的,哪怕是沒有直接命中,但是爆炸后產生的巨大沖擊破也能摧毀不少的頂蓋工事,甚至直接震死工事里面的明軍士兵。 如果有炮彈剛好落入坑道里爆炸,那么死傷就更加慘重了。 猛烈的炮擊足足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兩個多小時后,楚軍的一群穿著厚甲,提著上了刺刀的火槍,或拿著刀盾的突擊隊士兵這才逐步通過交通壕靠近道百米外。 緊接著,隨著前線軍官的一聲令下,這支嫡屬于第四師的突擊隊就是朝著揚州東郊堡壘發動了突襲。 他們在炮擊剛停下,并朝著后方延伸炮擊的時候,就直接快步沖上去…… 他們爭取在明軍守軍反應過來就沖上去廝殺! 江北新標軍方面,的確是差點沒反應過來,但是只是差點而已,他們一看炮擊已經停下,而外頭冒出來一大片穿著灰色軍服的楚賊沖上來的時候,當即就一個個從防炮工事里鉆出來,那些炮手們正在cao控各種短袍試圖進行炮擊,火槍手們也開始開槍。 然而,楚軍的突擊部隊既然是沖出來了,自然是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 這個準備不是他們,而是炮兵部隊…… 這不,當明軍的大批人手從防炮工事里鉆出來試圖還擊的時候,楚軍那邊一批早已經準備妥當,并冒進靠近部署的臼炮也直接開火了。 頓時,數十枚臼炮炮彈就飛向了天空,劃出了一道道彎曲的曲線,最后落向東郊堡壘! 第423章 好學生宋祖舜 砰砰的爆炸聲持續響起的時候,東郊堡壘里剛從防炮工事里跑出來,準備進行還擊,攔截楚軍步兵的明軍士兵,頓時死傷一片,至少有上百人倒在了這一次的火炮襲擊當中,剛組織起來的反擊兵力頓時就有了潰散的跡象。 看到這一幕,后方觀戰的宋祖舜臉色黑的可怕! 這些該死的楚賊,竟然如此狡猾,竟然還殺了在一個回馬槍! 而且這些該死的楚賊竟然也不怕誤傷他們自己的士兵…… 要知道,這些臼炮炮彈在爆炸的時候,距離楚賊自身的突擊隊士兵最近也就那么五六十米而已。 這點距離,對于臼炮這種渣精度的火炮而言,炮手開炮的時候稍微手一抖,這炮彈就能落在楚軍突擊隊的士兵當中…… 在宋祖舜的陰沉臉色中,楚軍第四師的突擊隊已經是沖到了東郊堡壘前方,他們并沒有直接沖上去rou搏廝殺,而是一個個又扔出來了一片黑乎乎的手榴彈! 很不巧……對面的明軍也扔出來了一片黑乎乎的手榴彈…… 這一幕,讓后方觀戰的羅志學看了都是忍不住皺眉! 尼瑪,這個宋祖舜啥都學…… 學自己搞大雙輪的野戰炮,大口徑短管火繩槍也就算了,連手榴彈都學…… 咋不見你學我搞臼炮啊…… 如果宋祖舜能聽見羅志學的呼聲,恐怕是要呵呵一笑,這手榴彈簡單的很,就一鐵殼子加條火繩而已,而且用來充當防御作戰還挺好用的。 但是臼炮,老子腦子犯抽了才搞那破玩意,有這錢,我多造幾門兩斤半,五斤野戰炮他不香嗎。 宋祖舜打的可是防御作戰……對于宋祖舜而言,防御作戰里其實臼炮雖然也有點用處,但是遠不如滑膛實心火炮性價比高。 臼炮,在當代就是進攻者的利器。 然而對于防御作戰而言,臼炮雖然有些用處但是也不算太大,并且耗費極大。 綜合和野戰火炮對比起來,臼炮的性價比其實非常低,因此對于宋祖舜而言,如其搞一堆用起來死貴的臼炮,遠不如多弄幾門野戰炮來的實在。 環境以及所面臨的敵人的不同,是會導致一直軍隊的建軍思路截然不同的。 楚軍和明軍幾乎就是兩個極端,明軍一門心思搞各種防御作戰,因此他們搞出來了各種防炮體系,并且直到如今也沒有完全拋棄各類短管火炮。 嗯,在防御作戰里,這些短管散彈炮其實還是有些用處的,好歹也能打個兩三百米呢,一炮散彈打出去,如果能夠準確命中進攻方的步兵密集隊形,立馬就能擊倒一大片。 此外,這些短管散彈炮也比較輕,同時造價低廉,甚至幾十兩銀子都能搞一門了,而且最關鍵的是,這玩意屬于面殺傷,所以根本不用考慮射擊精度問題,所以對炮手的要求也非常低,只要懂得裝填基本的瞄準就能拉出去當炮手用了。 不像是那些新式的也野戰炮一樣,因為實心炮彈是點殺傷,同時射程又動不動就幾百米的,對射擊精度要求比較高,如此對炮手的要求自然也就非常高的。 所以當代對于明軍而言,其實打造這些野戰炮并沒有什么太大的難題,人家連身管更長的大口徑紅夷火炮都能鑄造,打造口徑更小,倍徑更小的野戰炮自然也就更沒什么問題了。 頂多就是打造出來的火炮質量稍微差一些,容易炸膛…… 然而,他們是真的能夠搞出來這些野戰炮的。 但是,對于炮手乃至更高級別的炮兵指揮官他們就沒什么太好的辦法了。 當代的炮手訓練其實很麻煩的,哪怕是楚軍的火炮在出廠的時候,都已經制定了射表,炮手們完全可以根據射表進行射擊,同時各種距離測量以及射擊諸元的計算和調整,也會有上頭的炮兵軍官來負責。 但是,普通負責裝填的炮手可以按部就班的進行cao作,但是炮長的話,好歹多少要知道一些基本的幾何知識和計算能力啊。 要不然的話,當頂頭上司炮兵軍官傷亡,無法提供各種距離測量和設計諸元的計算的時候,難不成你還要抓瞎不成。 最后,炮手尤其是炮長不可避免需要進行大量的實彈訓練,這樣才能夠掌握精準的炮術。 這年頭的火炮要想打得準,除了需要進行一定的計算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甚至是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炮長的經驗…… 打過眾多實彈的炮長,擁有豐富的經驗之下,根本就不用那么麻煩的各種計算,目視之下一看彈著點,然后稍微調整后就能夠準確命中目標了。 如果是經驗不足的炮長,哪怕反復調整,打了老半天也打不中目標。 而實彈訓練是需要消耗火炮的身管壽命,以及更重要的是需要消耗發射藥的。 一門鐵鑄造的火炮,身管壽命也就那么三四百發,質量差一些的可能還更少一些,如果你訓練的時候就打了幾十上百發,那么這門火炮的身管壽命也就少了不少了。而發射藥這玩意就更不用說了,就一個字:貴! 因為火藥的昂貴,別說炮兵實彈訓練了,就算步兵的實彈訓練也是得怎么省怎么來。 土豪如楚軍,士兵們在新兵訓練營期間,打過的實彈訓練也就那么五十發而已……偶同部隊非作戰期間的實彈訓練,一個月能有十發就不錯了。 至于火炮……每一次實彈訓練那都是精打細算,以個位數為單位進行訓練的。 楚軍這邊都這樣了,明軍那邊就更不用說了,加大槍炮裝備規模后,他們連作戰用的彈藥都非常有限,難以保障,更別說用來搞大規模的實彈訓練的。 頂多就是象征性的打幾發炮彈聽個響,再多那是不可能的了。 如此訓練出來的炮手,其素質自然是堪憂的。 如果說炮手都還能勉強湊合著用,然而炮兵軍官這一點還要更加的麻煩。 這年頭別看只是玩的滑膛前裝炮,但是對炮兵軍官的要求可是一點也不低。 楚軍的陸軍軍官學堂進行招生的時候,對炮兵學員要求是最高的,因為炮兵軍官需要學習一大串的數學幾何等知識。 即便這樣,楚軍培養出來的這些炮兵軍官,其實大多也只是個半吊子,很多人哪怕畢業服役了后,也是得繼續自學各種數學知識。 楚軍搞出來的都是一群半吊子,而明軍那邊的炮兵軍官的水平更是不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