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節
第369章 官紳不如從良人 隨著殿試放榜,大楚帝國的第二次科舉也就算是落下了帷幕,后續雖然還有一些雜事,比如召見各科一甲,還有為新科進士們舉辦一場恩榮宴等。 整體的儀式上,楚國和明朝以及其他朝代都有所不同,主要是簡化了不少。 畢竟科舉在傳統封建王朝看來可能很重要,但是在羅志學心中,這說完說白了就是一場公務員考試而已。 并且按照羅志學的規劃,以后是一年考一次,并且錄取的人數會越來越多,最后還會分各省考場等等,最終全面發展為符合大楚帝國需求的公務員考試。 到時候錄取的可不是幾百人了,而是數萬甚至數十萬了。 現在的科舉,雖然還是按照傳統制度在走,但是羅志學也不愿意一開始把格調搞的太高,導致后續不好變動。 因此羅志學就親自動手,省卻了不少的程序,以降低規格。 對于羅志學來說,這一次的科舉已經算是結束了,招錄的人才嘛,其實也沒多少。 實際上大楚帝國目前招募人才的途徑,并不是依靠科舉選撥的進士,這進士一年才幾百個,哪怕能力再強數量不夠也不行。 實際上,大楚帝國目前招募人才的途徑多種多樣,比如選用前明降官、降吏。 再比如各地方衙門,直接從社會上招募人員。 比如府級禮教部舉辦的選官,選拔的人員一律授予從九品,擔任基層的科員,還有省級巡撫衙門舉辦的選官,一經選中,授予正九品,同樣是擔任各科科員。 并且這種選官,并不看考生的功名,哪怕你是一介白丁也能去參加考試,而且要求也不是太高,基本董文識字,能讀寫公文懂得基本都算術的就差不多了。 還有則是專門面向有功名的選官,這個就是針對秀才和舉人的,也包括明時期有功名的人員。 針對這些人的選官,授予的品級會高一些,比如舉人選中的話,就會被授予從七品,秀才被選中的話,則是會授予從八品。 而且明確規定,不管是通過地方選官,還是通過京畿殿試后的官員,都一視同仁,不存在升遷的天花板。 實際上,大楚帝國里一大票中高級官員,全都是非正統進士出身的半吊子讀書人。 按照羅志學的規劃,等到后續發展起來了,后續大楚帝國的公務員選拔,就可以劃分為府考、省考、國考,三者考試并行,考生愿意參加那種就那種。 后續還可以通過對省考和國考進行學歷限定,比如說要??飘厴I或本科畢業之類的。 羅志學心中,已經對未來的科舉改革有了一整套的腹案,就等著格物各科推廣開來,為國真正的選拔人才了。 至于現在嘛,只能是先用著這些傳統讀書人出身的官員吧,好歹能讀寫,畢竟羅志學總不能找一群文盲幫著他治療國家啊。 科舉過后,孫啟年這個格物科探花就被授予了正七品的品級,然后根據他的在殿試的時候策論回答的是關于工業方面的題目,因此被安排到了工業部任職。 他的幾個好友有一個是進士科三甲,被安排到了江西巡撫衙門任職,還有兩個是格物科三甲,都是被安排到了楚北巡撫衙門任職。 不過正式分離任職之前,他們還會一起返鄉一趟。 還有根據家鄉路途遠近,新科官員們會有一個月到六個月不等的帶薪假期,以便回家享受中舉當官的榮光,然后才會正式踏上仕途生涯。 之所以入職前安排假期,這是因為這年頭交通不便利,而且為了防止官員在家鄉任職,導致出現地方勢力尾大不掉的情況,大楚帝國明確規定,地方衙門各員,正七品及以上者就要異地任職了。 其中正七品和從六品需要異府任職,離家需百里以上。 正六品以上者,需要異省任職,離家需三百里以上。 京畿各部任職,不在受限之列。 而他們四個人,都是正七品,按照規矩來說是異府任職就可以的,但是因為各省地方衙門都缺人的很,所以干脆就把這一次新科士子都安排到了地方,而安排的時候,也是根據他們所選作答的策論題目,適當的進行安排,爭取盡可能的專業對口。 他的三個好友,都是被分配到了遠離家鄉的地方任職。 而且考慮到他們還年輕,目前大楚帝國這邊的地方官員升遷的往往非??焖?,不用多久可能就要升到正六品以上。 到時候,他們也是別指望能回到江南省任職了。 回家,那更是一種奢望。 宦游人,當官后到致仕回家之前,能回家的機會是極少的,要么是路過,要么是奔喪,正常情況下,他們是回不來家的了。 所以,大楚帝國這邊才會給新科官員們一個假期,路途遠的新入官員們,更是獲得了六個月的假期。 哪怕是扣除往返路上一兩個月的時間,也還能陪家人一段時間。 孫啟年和三個好友這一次返鄉,依舊合資雇了一艘船一起返鄉。返鄉的時候,恰好方大家也說要去蘇州一趟,所以也就一起和他們一起走了。 只是去蘇州的時候,這一次孫啟年他們沒有看到一直跟在方大家身邊,把方大家當成搖錢樹一樣死命看著的那個老媽子。 一問,方大家才用一副喜悅的語氣道:“那個惡毒婦人被官差給抓了,哈哈,昨天就已經被斬首了,妾身還親自到場看了,那血飚的老高了……” 孫啟年他們剛開始聽著還有些發愣,但是等方大家稍微解釋了后才知道,原來那個老媽子收買了好幾個年輕美貌的小女孩,說是要教導成為新的花魁,結果沒兩天就被身穿黑色制服的官差找上門來,直接帶走了。 罪名是人口買賣罪,聽官差說,此等罪名在他們大楚乃十惡不赦,一經發現嚴懲不饒。 那老媽子,還以為在大楚治下,還是行明廷舊法呢,借著收養的名義買了幾個小女孩,然后就被逮住了。 而在大楚,販賣幼童者,罪加三等,于是乎那婦人就被一刀給砍了,還順帶被抄家了。 然而方大家又說,現在她已經是徹底恢復自由身了,說是朝廷前些時候頒發了一項律法,再一次明確了大楚帝國沒有任何民籍之分,沒有賤籍、匠籍、軍戶等等,所有人一律平等。 又明確頒法,廢除所有形式的奴籍,官方不承認任何形式的賣身契,對部分借著收養的名義蓄奴的,官方將會進行嚴厲打擊。 同時嚴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毆打、殺害等,如有發生,一律以非法囚禁、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等罪從重論處。 東家、養父母犯之,罪加一等! 之所以加上東家、養父母這一條,那是因為明廷的社會里,很多奴仆都是以養子女的身份而存在的。 還有東家,很多大戶人員以雇工的名義請了很多人,動不動就打來打去的當場奴婢使用。 對于這些情況,大楚帝國的法律都是嚴格禁止。 然后還再一次明確了一夫一妻制,貴族也好平民也好,只有一個合法妻子,其余的什么妾一律不承認。 畢竟華夏自古以來都是一夫一妻制。大楚帝國只是更進一步,直接在法律上刪除了妾這么一個概念,直接不承認這么一個東西。 當然,皇帝、太子、皇太孫不在受限之內,因為他們不受法律管轄,同時也不受法律保護…不屬于法律意義上的自然人。 同時傳統意義上的妾只是商品,而大楚帝國禁止人口買賣,因此買人納妾行為會觸凡人口買賣罪。 至于你有本事,同時友好邀請十個八個女人在你家里住,并發生某種關系,只有女方自愿,不涉及人口買賣,不存在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大楚法律也不管你… 不過出于保護弱勢群體,尤其是那些年老色衰的妾,大楚帝國又規定了,律法正式頒布之前的既定納妾事實給予部分承認,認定為事實婚姻。 女方愿意離婚者,男方不得阻攔,并判男方給予贍養費。 女方不愿意離婚者,則認定為事實婚姻。 她們之前所生子女,以及事實婚姻狀態下所生子女,和嫡子一樣擁有繼承權。 當然,這種事民不舉官不究……只要你有本事把女人哄得好好的,讓她甘愿當無名無分的外室/情人之類的也沒人攔著你。 但是,只要法律頒發前的既定事實婚姻女方來申訴離婚,法官都是會判離婚并強制判罰贍養費的。 這一系列法律的頒發,也意味著大楚帝國司法院在羅志學的指示下,已經把觸角深入到了民法中的婚姻法,同樣頒發的還有民法中的其他一系列法律。 最后還是工商法里的公司法,合同法等等,為工商業運行提供足夠的法律支撐。 隨著大楚帝國占據江南,大楚帝國的一系列法律也是深入到了江南各地。 作為秦淮女子的方大家,明顯就是感觸極深,和孫啟年他們說的時候,都是控制不住情緒,一會笑一會哭,末了,只見方大家一臉堅定的道:“從古至今,從來都沒有人看我們這些苦難人一眼,只有今上,看到了……” 然后咧嘴一笑:“所以奴家聽到財務部那邊的‘財務銀行’說是要出售國債,以募集資金抗擊明賊軍的時候,奴家直接把半數身價都拿出來購買國債了!” 財務銀行,乃是大楚帝國財務部,根據天子羅志學的指示所設立的官方銀行,也是大楚帝國目前為止僅有的一家官方銀行,從事儲蓄、放貸、兌換等金融業務。 其出售國債,也是財物銀行的一次小小的嘗試。 大楚帝國雖然現在財政很健康,也不算差錢,但是正值華夏統一關鍵時期,再多的錢也是不嫌多的啊,所以為了避免關鍵時刻不夠錢花,所以稅務部也好,財務部也好一直都是講在努力的開源節流。 這財務銀行發行的國債,就是湊集資金的方式之一。 只是財務銀行里負責推行國債的人也沒有想到,國債推出一個多月后,購買群體絕大部分都是女人。 嚴格上來說,是一群在秦淮河上工作的女人! 至于傳統上的有錢士紳們,除了少數在財務部里工作,利益相關的士紳官員們,你幾十兩,我幾百兩意思意思之外,其他人就當這個國債不存在了…… 以至于負責國債事務的財務銀行副行長仰天長嘆:官紳不如從良人! 第370章 區區紅粉骷髏 孫啟年和三個同鄉好友,一起和方大家坐船返回蘇州,途中自然也少不了飲酒作樂。 方大家也和來時一樣,對他們四人都是一視同仁,并沒有因為孫啟年是探花郎,就把他和其他三位好友區別對待。 至少這錢是收的同樣多! 只是這收費比來時的時候,就要少了不少。 方大家對此也是明言,這一方面是看在大家也算是熟人的份上,打個友情折扣。 另外一方面嘛,上一次收的錢,大部分還是進入了她養母的口袋里,她自己到手的也不過是少許而已。 但是現在,方大家可沒有什么捏著她賣身契的養母趴在她身上吸血了,這收到手的錢可都是自個的,所以相應的也降低了部分價格。 生意嘛,薄利多銷嘛,順便再拉個回頭客。 即便如此,她拿到手的錢也比以往多的多。 所以方大家也說,讓他們回到蘇州之后可以去找她,這以后她就不在秦淮那邊混了,當然也不打算從良回家什么的,而是在蘇州那邊一家畫舫里掛單。 她打小就被父母賣給了養母,這親生父母早就不知道那里去了。 她自己從小學的也都是秦淮河上混的那一套,你讓她玩琴棋書畫自然是很靠譜的,但是其他的謀生手段,很抱歉她也不會。 這雖然沒有了賤籍,也沒有了被人捏著的賣身契,但是考慮到以后的生活,她還是打算繼續從事這個行當。 之所以離開秦淮河,純粹是秦淮河那邊競爭太大,各種花魁天天都能冒出好幾個來,而且一個個因為沒有了賣身契,很多都是變成了自由人。 哪怕是還在某些畫舫掛單,但是也是來去自由,并且賺的比以前多了,一個個都特別積極,恨不得一天接十個八個恩科。 方大家說什么自己已經十八歲了,已經快年老色衰了,趁著還年輕去蘇州那邊掛單干幾年,積攢一些銀錢就退休。 孫啟年對方大家的邀請,并沒有什么興趣。 他本身就不好此道,對方大家也沒有什么特殊的感覺,而且這來回兩趟,都已經一起玩耍好多次了,說實話,一開始僅有的那點新鮮感也沒了。 所以抵達蘇州下船的時候,雖然嘴上敷衍著方大家后續有機會會去捧場之類的,但是卻已經打定注意:堅決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