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節
結果被陳星凱給噴了回來:“臉面能當軍費?” ”你們陸軍要是能把軍費降低到五百萬以下,我保證收稅的時候客客氣氣的,絕對不傷士紳們一根汗毛?!?/br> 緊接著陳星凱在某一次參務院內部會議里,對著一群文武要員狂噴:“一群王八蛋,吃著用著老子收的錢糧,反過來就說我稅務部吃相太難看?”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們稅務部收上來的錢糧都自己花光了呢!” “要吃香好看?你傻人家士紳都不傻,不殺一個人頭滾滾,你指望他們乖乖掏錢?” “江南士紳何其多,交稅的可沒幾個,比湖廣的形勢要嚴峻的多,我們要是不在金陵城打一個樣板,鎮住那些士紳,你指望江南這么多士紳都老老實實交稅?” “還是說每年再額外撥給我們稅務部一年幾百萬經費,讓我們稅務部再招募十幾萬稅務人員挨個調查所有大戶再收稅?” 這話一出,其他部門的頭頭腦腦們就都閉嘴了,至于陸軍那邊,更是一句屁話都沒敢放了? 算了,反正花錢的是我們,挨罵的又不是我們,他們稅務部愛這么滴就這么滴吧! 而陛下羅志學呢,雖然三天兩頭就收到一堆彈劾稅務部的奏章,但是一般都直接留中不發,直接當沒看見。 遇上幾個說的比較狠的,直接罰封,如果是部門頭腦,直接扣下部門經費…… 一個個都沒眼力見的…… 稅務部要是不這么兇殘,那還收個屁的稅啊。 這收不上稅,撈不到錢,你連俸祿都沒有…… 還說什么手段溫和…… 溫和也行,但是收稅成本卻是會大幅度增加,這更加得不償失。 征稅,是有成本的。 而以目前大楚帝國的技術能力,其征稅的工作效率其實很低的,饒是大楚帝國稅務部的工作人員已經非常多了,但是想要全面覆蓋也是不可能的事。 更多的時候,其實稅務部那邊收稅,還是讓士紳大戶們進行主動申報,對有問題的士紳才會進行深入的調查。 想要讓士紳們自行申報納稅,這難度可不是一般的高。 沒有強而有力的手段,是不可能辦到的事。 所以,稅務部從一開始,就走上了手段極度強硬的方式,給外界傳遞一個信息:偷稅漏稅抗稅的成本非常大,大到滅族的那種…… 說白了,稅務部不外乎就是殺雞儆猴,舉著血淋淋的刀恐嚇士紳:都老老實實交稅,要不然就抄你家,滅你族。 —— 陸軍先是進行了肅清作戰,稅務部又拉網式抄了一遍家后,城內除了事先就投誠大楚的部分權貴人員,比如李元魁等人外。 其余權貴被一網打盡,無一家遺漏,什么國公,侯爺,伯爵,再有什么高級文武官員包括那些太監們,要么死,要么被扔進了戰俘營,后續等待他們的就是當涂那邊的鐵礦山了。大楚工業部在當涂一帶初步勘察后,認定此地的鐵礦儲量極大,而且礦石還不錯,加上又靠近長江邊便于運輸,因此已經在當涂設立了當涂礦務局,當涂煉鐵廠,以開采鐵礦,煉制鋼鐵。 礦山新開,對于免費的戰俘需求量自然是非常大的。 除了這些權貴們,那些普通的士紳大戶們要么因為頑抗,要么窩藏明賊要犯,要么偷稅漏稅,也是被清理了十之五六。 當然了,那些老老實實,不搞事,又規規矩矩納稅,讓稅務部的人找不到借口的士紳們,大楚帝國稅務部的人雖然覺得很可惜,但是也不會亂來平白無故就把他們給抄家了。 大楚帝國,還是一個很講規矩的國家。 只要你不亂來,那么大可放心在大楚帝國治下生活,而且對于普通人而言,還可以生活的更好。 大楚帝國入主金陵城后,因為大規模的征用拆遷,雖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內民眾的生活,但是同樣的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 大楚帝國可不會和傳統封建王朝那樣進行強制征召民夫,讓民眾服徭役,而是都采用雇傭的方式。 畢竟大楚帝國連對待流民們,都是采用以工代賑,給流民提供一份工作,更不用說對于普通民眾了。 大興土木之下,也是讓城內諸多底層民眾獲得了工作機會,增加了收入,確保了戰亂后的生活需求。 同時隨著大量大楚帝國的文武官員以及將士,還有大量的工匠以及他們的家屬們陸續搬遷到金陵城內,也是補充了因為大量明廷權貴士紳階層的消亡而萎縮的消費市場。 上層權貴們的替換變化,乃至到普通人都是被補償差遣進行遷移后,如今金陵城的內城區,其實已經沒有多少普通人了。 整個內城區如今有大幾萬人口,相當多一部分是駐兵,剩下的都是陸續遷移過來的大楚帝國的官員以及他們的家眷。 倒是外郭城區的人員不減反增,大概有個二十來萬人左右。 如今外郭城區徹底封開封禁后,金陵城就以rou眼可見的速度恢復了繁華。 作為大楚帝國的新經濟中心,大量大楚帝國控制下區內的人員以及物資,不斷朝著金陵城匯集。 尤其是目前大楚帝國已經全面控制了泛江南地區,大量江南地區,浙北地區,皖南地區,贛北地區以及湖廣地區的錢糧,不斷的朝著金陵城匯集。 這迅速恢復了金陵城的經濟活力。 而且匯集到金陵城的不僅僅有大批錢糧物資,還有大量讀書人。 準確的說,是心向大楚帝國的讀書人。 因為大楚帝國即將在金陵城舉行會試! 自從前年,也就是崇禎八年開始,承順元年開始。 大楚帝國在控制了楚北地區后就開始了自己的科舉,當初在楚北地區的時候舉行的科舉范圍自然不會很大,來參加的士子也不多,并且在制度上也不算完善。 等到第二年,也就是承順二年的時候,大楚帝國這才開始大規模的完善科舉制度。 為了避免動蕩,大楚帝國在科舉制度上還是施行傳統的科舉制度,設立了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以及殿試各等級的考試。 但是為了錄取羅志學真正想要獲得的人才,大楚帝國并沒有和明朝中后期那種,只重視進士科,無視了明經,明算等科目。 內容上初設進士科、法務科、格物科三個主要科目。 進士科自然是效仿傳統的進士科,也是士子們主要報考的科目。 法務科,其實就是明法科,主要靠律法,為司法體系選拔人才,選中后入巡警部、司法院、督察院、審判院等部門工作。 格物科,綜合了明算科里的算術,再加上基本的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等各種知識。 初設這三個科目,考生們可自行選擇并報考,只要考中都授予相應的功名并選拔為官。 不過因為傳統的緣故,絕大部分士子報考的還是進士科。 羅志學對此也沒有進行太大的干涉,畢竟傳統士子的觀念改變需要時間,再加上各項理科知識的普及也需要時間,而你不可能連相應的教材,學院都沒有,就直接讓學生考物理化學不是。 羅志學就是打算先設立了名目,然后再逐步加大理科方面的權重,比如重用格物科出身的士子,最終扭轉整個社會的風氣。 讀書人嘛,很現實的,學什么能當官,能出人頭地他們就學什么。 唐宋學詩詞能當官,他們就學詩詞。 明學八股時文能當官,他們就學八股時文。 后世各學科成績都要好才能考中重點,所以他們就埋首各科學。 所以羅志學根本不需要長篇大論,勸說士子們學理科,他只需要重用理科出身的人才就行了,后面那些士子們不用任何人勸說,自己就能打破腦袋去學理科。 承順二年,大楚帝國在己方控制區里,主要是楚北以及楚南地區里展開了各級科舉開試。 部分地區因為時間來不及,時間上也不是統一舉辦,比如在安廬巡撫治下的池州府等地區,去年十月份才開始陸續舉辦縣試、府試,十二月直接舉辦當年鄉試。 而江南巡撫地區,則是還要更晚一些,十二月才陸續展開密集的縣試和府試,最后進行院試。 至于江南巡撫轄區的鄉試,現在還結束呢,一共錄取了三百多個新科舉人。 而浙江那邊還要更晚一些,因為時間緊迫,預計要到二月份才能完成當地的鄉試,后續這些新科舉子,要馬不停蹄的立即趕往金陵城參加會試。 為了更好的招攬人才,大楚帝國也準許偽明時期的秀才,舉人直接參加鄉試或會試。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雖然江南巡撫轄區是大楚帝國最后實際控制的地區,但是報名參加預定三月份舉辦的會試的舉子,卻是最多的,達到了一千多人。 其中大楚帝國自行錄取的新科舉人,其實只有三百多人而已,剩下的五六百人,全都是明廷個時期的舉人。 雖然會試要在三月份的時候會試才會開始舉辦,但是已經有不少士子們啟程前往金陵城備考了。 蘇州府的孫啟年就是其中之一。 不僅僅是他,還有幾個同年同鄉也準備和他一起出發。 當他們帶著期望準備踏上前往金陵城的船只時,已經是忘記了只是在兩個月前,他們討論時局的時候還左一句楚賊,右一句羅逆呢! 第361章 孫啟年科舉 蘇州城外碼頭,一身讀書人打扮的孫啟年踏上了早就等候在此地的一艘船,后頭還有個書童跟著。 在船上,三個同樣讀書人打扮,年齡不一的人則是面帶笑容等著他了。 孫啟年剛上船,就道:“真是對不住,臨走前家有瑣事,小弟來晚了?!?/br> 對面居中一身錦衣打扮,年約三十的中年男子則是朗聲道:“川宇兄言重了,我們也不過剛到,這前腳到,你后腳就來了,怎么算晚?!?/br> “來來,這江邊風大,我們進去說話!” 其他兩人也是各自打著招呼。 隨即,這四人就齊齊進入了船艙內,各自的書童、隨從們自然是帶著包裹等物到了后方的船艙。 等眾人在船艙落座后,自然會下人奉上熱茶,糕點等物,孫啟年剛喝了杯熱茶卻聽比邊的錦衣男子帶著一絲傲然道:“我已經和方大家那邊說好了,我們將會和方大家同行前往金陵?!?/br> 這話一出,邊上的一個身形略微矮小的年輕男子聽罷,卻是呼吸都有些急促了:“宋兄,前些時候在寒梅樓掛單的方大家?” 宋章臺呵呵一笑:“正是!” 當即另外一人也是面露喜色道:“沒想到,我們此番進京,竟然還能和方大家同行!” “小弟之前早有聽聞,方大家善琴更善詩詞,昔日小弟前往京師秦淮的時候,亦曾想登門拜訪,奈何囊中羞澀無緣一見!” 聽著眾人說起這方大家,孫啟年卻是沒多大的興趣。 不過一章臺女罷了,他對這些沒多大興趣,連逢場作戲的心思都欠奉。 所以當三個好友興致勃勃說著那什么方大家的時候,孫啟年卻已經看似發呆,實際上已經是開始思索著這一次的金陵會試了。 他出身于一個不高不低的家庭里,孫家有薄田數百畝,還有一家綢緞莊,一家車馬行。 大富大貴說不上,但是也不愁吃喝。 他和很多讀書人一樣,自幼啟蒙讀書,年少時候就前往蘇州的一家大書院讀書,十九歲就考中了秀才。 不過在后續的鄉試里連接失手,兩科沒中后,他都已經二十多歲了。 而參加了兩次鄉試也是真正讓他明白了,在江南這地方想要考中舉人,難度超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