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節
但問題是,有錢你也造不出來更多的蜈蚣船了啊。 這還是蜈蚣船,而大型內河戰艦的話,這個就更難了,大楚帝國迄今為止,都沒有造出來哪怕一艘的上百噸級別的大型內河戰艦,那玩意不好造。 戰艦這種主裝備無法速成,同時海軍的人員也沒辦法速成。 楚軍海軍成立時間也就一年多而已,并且這一年多時間來進行了快速擴張,而他們自身其實根本就沒辦法短時間內培養出來這么多的合格水兵。 為了搜刮水手,楚軍海軍那都是葷腥不忌,民間的水手、船老大,明軍水師投誠拖來的水手,船長之類的通通都要。 饒是如此,海軍方面也沒有足夠多的熟練水手和軍官。 如今的大楚帝國海軍,其實就是一群半吊子的水手和軍官,再加上二十多艘蜈蚣船,六艘繳獲或改裝的大型戰艦為核心,再加上一堆亂七八糟,大部分還是民船改裝來的戰艦所形成的半吊子內河艦隊。 楚軍海軍之前打湖口明軍水師,配合陸軍打安慶方面的明軍水師都還好,因為敵軍水師處于絕對劣勢地位,海軍方面雖然自身指揮作戰也是不咋地,但是純粹用數量壓也能壓贏。 但是到了金陵城這邊后,情況就不一樣了。 金陵城外,駐防的明軍水師,都是從沿海各衛所抽調過來的,其中更有鄭芝龍所部。 之前幾次試探的時候,海軍發現敵軍實力有點強,所以沒敢打過去! 前天的時候,海軍那邊終于下了決心說是要打一場進攻戰,調遣了大幾十艘戰艦壓出去,結果遭到了明軍水師攔截,死活打不過去…… 其中的掛著鄭芝龍所部旗幟的船隊,更是在大勝關江防炮臺的配合下,把楚軍海軍下屬的一支分艦隊毒打…… 海軍當場被擊沉兩艘戰船,被俘虜了四艘戰艦,人員死傷大幾百人。 海軍遭到了成軍以來的第一次慘敗,這讓大楚帝國高層對海軍非常不滿。 嗯,打了敗仗,死傷幾百人什么的人家也不在乎,楚軍天天在打仗,這死傷了將士多了去,同時陸軍別看各種大戰都是獲勝,但實際上也有很多中小規模的戰斗力吃虧甚至戰敗的。 傳動那邊的第四守備師,為啥一直龜縮在巴東,沒能攻占巫山,可不就是因為連續好幾次在秦良玉為首的川兵手底下吃虧了嘛。 大楚帝國高層真正在意的是,海軍沒能從江面上封鎖金陵城,進而讓金陵城里的諸多達官貴人們攜帶了大量錢財渡江出逃。 用參務大臣,稅務部尚書陳星凱的話來說就是:“那都是錢??!” 第347章 統治的基礎 大楚帝國的很多政策乃至戰略決策,其實都不被外人所理解。 尤其是大楚帝國在稅收上的一系列高壓政策。 從古至今,內外各國,從來都沒有那個王朝和大楚帝國這樣如此重視稅收工作的。 為了收稅,大楚帝國不僅僅設立了稅務部這么一個人數遠超其他行政機構的龐大機構,甚至這個稅務部下屬都還會自己的武裝力量。 而稅務部尚書陳星凱,更是入值參務院,成為參務大臣,位列大楚帝國最頂級的數名官員之一。 同時大楚帝國又制定了及其高壓的稅收政策,面對偷稅漏稅的行為,動不動就是抄家滅族,并且把武裝抗稅的行為直接定義為謀逆。 大楚帝國如此重視稅收,這讓很多人無法理解,尤其是一些擁有傳統觀念的人,他們認為要施行仁政,要用感化之類的,當然這只是極少數,更多的還是因為不愿意交稅而反對。 而大楚帝國之所以在稅收上保持高壓,為了收稅不惜建立了規模龐大的稅務機構,設立了專門的稅務武裝,目的很簡單,很純粹,就是為了錢。 而要這么多錢干嘛? 以后不敢說,但是現在,大楚帝國弄這么多錢的目的就一個:用于軍費。 當初羅志學設立大規模的稅務機構,直接目標就是為了搜刮資金充當軍費。 所以哪怕內部對稅務機構都有著極大的反對意見,但是羅志學依舊堅定不移的推動了大稅務部的發展策略。 同樣的,大楚帝國在攻克了眾多城池后,第一件事也是搜刮資金。 除了常規的收稅外,也會抄沒大量敵對、頑抗士紳的家財。 而這一系列的手段,甭管用了什么理由,但是目的依舊只有一個,為了獲得足夠的資金以維持戰爭。 所以,哪怕是外人,尤其是那些士紳地主們說大楚帝國殘暴無比,士紳家庭出身的大量傳統讀書人們天天叫嚷著偽楚殘暴。 但是,大楚帝國依舊堅定不移的采取抄沒政策。 獲得資金以維持戰爭,這是大楚帝國一系列眾多內政政策的直接動因。 只不過,在這個過程里,還會出現一些附帶的好處,對于普通民眾而言極其重要的好處。 那就是財富的再分配! 通過大規模的抄沒,大楚帝國官方掌控了大量的耕地,而這些耕地將會被廉價讓無地以及少地農民進行租種,同時在這個過程里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民間的佃租。 統一的農業稅,極大程度上減輕了底層農民們的負擔,讓底層農民獲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間。 而嚴苛的稅收政策,這也是社會財富再分配的重要措施,因為大楚帝國的稅務政策,出于收稅成本,性價比方面的考慮,往往更喜歡對中上層的人收稅,尤其是那些士紳地主們。 而從這些中上層的人收稅后,這些資金除了用于軍費以及直接行政花費外,還有相當多一部分會用于地方基礎設施建設,以工代賑等等,而這都是有利于底層農民的。 此外還有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大量的財富通過稅收被征收后,然后不管大楚帝國是通過軍費還是說行政費用花出去,那么都會重新進入經濟循環,而這種經濟循環將會給民眾們帶來工作機會,賺錢的機會。 比如用于軍費,士兵們拿了薪餉后,要吃喝拉睡啊,而他們吃的糧食什么的,都是農民種出來的,部分物資也是工廠里生產出來的,所以到最后,肯定有一部分資金流入到農民、工人、手工業者的手上。 大楚帝國的稅收政策以及其他諸多內政措施,雖然第一目標依舊還是為了支持戰爭,維持統治。 但是這些政策具體實行的過程里,導致了這些良性的結果出現,而這也就更讓羅志學堅定不移的采取高壓稅收政策,以工代賑等眾多措施了。 而這反過來,又進一步加大了底層農民和工廠工人,手工業地等底層民眾對帝國,對羅志學的好感以及支持。 不管什么時代,底層的人總是很淳樸的。 誰能讓他們吃飽飯,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他們就支持誰。 這種支持,在楚北黃州府治下的偏僻小山村安陽村里就體現了非常明顯。 因為前線東進大戰持續爆發的緣故,前線的楚軍,主要是第八師在持續北上合肥一線作戰后,因為失去了便利的河運補給通道,大批北上的物資補給只能通過陸地運輸補給。 陸地運輸比較困難,再加上天氣已經轉冷,當地甚至開始下雪了,導致物資運輸情況進一步惡化。 為了給第八師等北線作戰的部隊運輸物資,后勤部臨時在靠近前線的黃州府黃梅縣一帶緊急募集青壯,以編入后勤部所屬的運輸團,為前線大軍搶運物資。 當楚軍后勤部的官員來都安陽村募集青壯以運輸物資的時候,當地的青壯踴躍參與,不單單圓滿的完成了募集任務,而且都還超額完成了。 其中固然有部分人是為了應募運輸團之后可以吃飯的緣故,但是這也少不了以往楚軍給他們帶來的良好生活,讓他們看到了生存的希望后所作出的一種回報。 他們就是很單純的覺得,生活在楚軍治下有奔頭,并且不想回到明朝統治的時期,所以聽到說前線大軍打仗的時候需要人手運輸物資,盡管天寒地凍的,盡管沒有工錢,人家只是管飯而已,但是這些青壯們依舊很樂意去。至于說為什么不直接參軍,以戰斗的方式支持楚軍。 你想參加人家也不要你啊…… 目前楚軍的武裝力量,主力師部隊其實人數不多,因為人數有限,對于士兵的挑選其實也很嚴格的,很多青壯想要去應募還不一定能選上呢。 至于守備軍……前頭的明軍降兵越來越多,為了避免這些降兵禍害地方,楚軍不得不持續設立新的守備軍,如今守備軍的規模都已經達到了十四個師了,并且大多都滿員。 楚軍那邊一直都是在持續對守備軍進行裁汰呢,那里還會從民間招募青壯加入守備軍啊。 所以,民間青壯想要加入楚軍,為大楚帝國效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大楚帝國的兵,不是你想當就能當的。 在大量民夫組成的運輸團的努力下,后勤部一口氣為第八師、第五守備師等在北線作戰的兵力,送去了大批的糧草,彈藥以及冬裝等大批物資,有效的緩解了第八師等部隊的物資短缺情況。 身在金陵城外的羅志學,接到了后勤部方面的報告后,微微沉思了后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古人誠不欺我?!?/br> 羅志學摸著良心說,其實他并沒有特地的為改善民眾的生活而做出太多的東西,他做出的很多政策措施,其出發點并不是真的為了讓民眾過上好日子之類假大空的口號。 羅志學的出發點很簡單的。 早期就是為了撈錢獲得軍費,后來則是一定程度上注意了維持己方控制區的穩定統治上。 說白了,羅志學就是為了自己的統治能夠更加穩定,所以才會折騰出來眾多的政策,而這些政策,其實不僅僅局限于一些民生政策,比如說參務大臣的設立,比如軍務院的設立等等,還有還多很多呢。 然而這些政策附帶了一些有利于民生的好處,不過其實也好的有限。 至少大楚帝國治下,餓肚子的人依舊多了去…… 然而即便是這樣,僅僅是這么一點點的好處,就讓當地民眾們在大冷天里,冒著風雪為前線大軍運輸物資! 這些底層的民眾,其實很容易滿足的! 羅志學看過報告,沉思了許久。 嗯,不是什么感動之類的,作為一個上位者,當了一年多皇帝的羅志學不存在這么低級的情感。 他看到的是:底層民眾的要求相對比士紳地主,市民等階層的要求更低,更容易滿足,并且在施政上也有較大可行性。 如果自己稍微進行一定政策的傾斜,那么就能獲得億萬底層民眾,尤其是農民們的支持。 而一旦獲得了廣泛的底層民眾支持,那么自己就能徹底奠定帝國真正的統治基礎。 畢竟單純依靠軍事力量維持統治很不靠譜,存在著巨大的風險,猶如沙灘上的堡壘,一漲潮就完蛋了。 羅志學還得在軍事力量之外,再給自己的帝國找一條統治的根基。 而甭管是地主還是新型資本家等上層,羅志學覺得不靠譜或者說沒那個必要。 因為他們都存在著軟弱性,并且缺乏對抗武力的能力。 對于這些人數只是極少數的士紳地主、資本家之類的,他們乖乖聽話還好,不聽話就一炮轟過去就完事了,羅志學沒必要和他們妥協。 嗯,現在楚軍就是這么干的,在新占領區里玩抄家滅族,楚軍可從來都不手軟的,更加不在乎什么地主士紳們的想法。 總之就是要么乖乖交稅,要么抄家滅族,就算是要逃跑到明王朝那邊去,你也得把家產留下! 不過底層民眾,尤其是農民們不一樣。 他們人數更多,而且更加容易滿足,拉攏他們性價比更高,這用的好了,那么就能夠成為帝國真正的統治根基。 嗯,底層人人數太多,一旦反抗起來鎮壓也太麻煩,殺也不是,不殺也不是…… 陜西那邊的流賊就是典型的例子,明挺殺了一批有一批,但是一直殺不完…… 而且羅志學覺得,就算真反抗了也不能真殺完,真殺完了他統治誰去? 現在,他已經是暗自敲定注意了:農民! 羅志學有了決定后,很快就是把手底下的幾個文官找了過來! 羅志學自然不會直接跟他們說搞什么統治基礎這些東西,而是談論一些更加直觀的施政措施。 比如說解決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問題,比如解決佃租過高的問題,再比如就是該如何防止土地進一步兼并,該如何想辦法讓那些地主們,把手中的大量土地出讓。 而這些措施一條條說起來都是屬于非常宏大的題目,簡單的一場會議自然是無法解決其中任何一個問題的,今天羅志學把這些人找過來,只是給他們透露個口風,讓他們知道:朕很關心底層農民的生存狀況,你們也該重視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