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節
這兵部尚書的人選都還難產呢,現在又要推選南京總督,這是要鬧哪樣??? 真當威望高又會帶兵,還能鎮住下頭一群巡撫,總兵的總督是大白菜,隨便選啊…… 這要是隨便選個人糊弄過去,指不定要壞事,到時候江南可就徹底完蛋了。 而且吧,今年上半年已經讓一個兵部尚書自殺了,又干掉了一個西南總督楊嗣昌,又把洪承疇調到了北線,換上去了一個孫傳庭當三邊總督。 現在又把南京總督王家禎給干掉…… 這就等于是短短幾個月里,崇禎把負責圍剿楚賊的三大總督,挨個換了一邊。 不僅僅是總督,實際上下頭的巡撫、兵備道監軍換的更多,一年下來,基本能把周邊各省的負責軍事事務的高級文官挨個換一遍。 但是總督、巡撫這種實際統帥大軍打仗的高級地方文官換的如此頻繁,可是會嚴重損害前線將士的軍心士氣,更會嚴重影響到各項軍事政策的延續性。 畢竟每個高級文官的剿賊理念以及建軍理念多少都有些不一樣。 這個喜歡玩野戰,那個喜歡玩守城,那個喜歡搞新標軍,那個喜歡傳統戰兵搭配火炮。 人嘛,都這樣,多少會有點自己的想法。 但是高層換的如此頻繁,這個巡撫折騰幾個月滾蛋了,下一個巡撫又折騰幾個月滾蛋了,最后折騰來折騰去,屁事也沒干成,只留下一大堆的爛攤子。 現在逮捕王家禎,就是會弄出一大堆爛攤子出來! 很多人都已經可以想到這么一個場景了:逮捕王家禎的圣旨送到金陵城,王家禎前腳被錦衣衛逮捕押回京師候審,后腳楚軍就殺進金陵城。 這么折騰下去,江南怕是要完蛋,明王朝恐怕也要完蛋。 以至于京師里有一些官員們,開始很認真的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 這天下,是不是可以姓羅? 姓羅后,自己的利益得失又如何? 嗯,歷史上一大票明廷文武官員們,在李自成帶兵殺向京師的時候,也是很認真的考慮過這個問題,最后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最初了決定:放棄崇禎,轉投李自成。 但是他們沒想到看起來聲勢浩大的李自成會在山海關外敗的干凈利落的,最后被東擄入關撿了便宜。 但是這不要緊,他們一轉身又投降了……這一次,他們跪的是他們昔日鄙夷的蠻夷! ——— 崇禎帶著火氣,一紙圣旨干掉了王家禎后,倒也是知道南京總督關系重大,不可一日無人,在加上朝臣們也知道罷免王家禎已經不避免,當務之急還是得立即任命一個新的南京總督,最后一部分就提議讓南京兵部尚書范景文總督南直隸,江西,河南等地軍務。 說起來這個范景文,這人怎么說呢,正兒八經的東林黨,喜黨爭,善黨爭! 早年就因為黨爭失敗被一腳提出了朝堂,過了好幾年才被重新啟用,被啟用后又繼續和魏忠賢等人干架,又是被壓的死死的。 一直到崇禎繼位,他才重新迎來了春天,嗯,就和大多東林黨人一樣升官就跟做火箭一樣。 崇禎元年升太常少卿,崇禎二年升僉都御史,巡撫河南。當年東擄繞道蒙古入關,他率河南官兵勤王,仗沒打過,但是沒多久依舊靠著這個資歷,在崇禎三年獲晉兵部左侍郎,治兵通州。 可惜他爹不爭氣,兩年后身子骨沒挺住去世了,隨即范景文被迫辭官守喪。 等到喪期過了,京師的權力中樞已經沒他什么事了……這里頭自然也少不了黨爭,只不過這一次他沒贏,變成了失敗者。 最后被一腳提到了南京,擔任南京右都御史,后來折騰了一番后變成南京兵部尚書,但是已經算是離開了權力中樞了。 畢竟誰都知道京師才是權力核心。 南京,那不過是陪都,里頭的尚書或侍郎,要么是養老的,要么是爭斗失敗被人一腳踢過來的。 不過范景文能夠好幾次被干掉,然后又被起復,這人脈關系以及自身斗爭能力自然是不錯的。 所以,就有了大臣推舉此人接任南京總督,說范景文剛好就在金陵城,而且以前也當過巡撫,在通州也練過兵,有過帶兵經驗,在南京任職也有幾年,熟悉南方情況云云。 資歷和能力以及經驗都很適合。 崇禎一看,也是想起了這人在崇禎二年的時候帶兵勤王,又在通州練過兵,覺得這人還是知兵的,再加上短時間內也的確是找不太其他更適合的人了,因此也就順水推舟讓此人擔任南京總督了。 因此正式下旨讓南京兵書尚書范景文總督南直隸、江西、河南、浙江等地軍務。 只是吧……很多人對范景文上位卻是有著擔憂。 范景文玩黨爭是一把好手,但是帶兵打仗這種事吧,別看他帶兵勤過王,也去通州練過兵,但是人家真心沒正兒八經帶兵打過仗…… 作為對比,其他的幾個前任或現任總督多多少少都是帶兵打過仗。 前任南京總督王家禎,人家之前好歹也是當過甘肅巡撫,帶兵打過仗,而且戰功還不小,曾率兵斬首好幾百級呢。 此人他還當過戶部左侍郎,掌管過錢糧事務。 兩者結合起來,其實王家禎還是挺適合當個總督,統籌大軍的,當初閣臣大佬們讓他來當這個南京總督,就是綜合考慮過他的任職經歷和能力。 更前任的陳必謙,雖然是言官出身,當河南巡撫以及總督東線各省軍務的時候,看似沒做出啥成績,但實際上陳必謙已經算是在有限的條件里干的很不錯了。 至少在他的主持下,左良玉雖然跋扈,但依舊老老實實的守住葉縣等地區,沒讓楚賊殺入中原一步。 同時陳必謙也是竭力維持著汝州南部、汝寧府等多條戰線不失。 其中固然有楚軍戰略方向不在這些方向的緣故,但是也離不開陳必謙統籌大局啊。 要是這些地方的明軍實力不咋地,楚軍隨便派點兵力殺過來就能攻城略地的話,楚軍也不介意多打下幾個地盤啊。 又比如前總理五省軍務楊嗣昌,這人玩戰略的,能力還不錯,在明廷這么多知兵的督撫里,戰略規劃能力應該算得上是首屈一指了。 明廷現在編練的新標軍就是他最先折騰出來的,并且還提出來一系列完善的剿賊戰略,雖然他的圍堵戰略失敗了,但是好歹人家正兒八經的制定過戰略。 再前任的湖廣巡撫,總理五省軍務的唐暉,人家也是實打實的帶兵和流賊干過很多仗,崇禎六年,七年那段時間里,他也是和盧象升等人一起參與了圍剿楚北流賊戰役的。 只是后來遇上楚賊就悲劇了! 但是遇上楚賊戰敗也不算什么,連盧象升都戰敗身死了,他唐暉戰敗也很正常。 不是他唐暉能力不行,而是楚賊太強! 更何況,后續明軍效仿楚賊利用壕溝,堡壘工事進行守城的這一套新式守城的戰術,也是唐暉最先弄出來并應用的。 還有洪承疇,這人沒的說,就是能帶兵打仗,之前干的各路流賊死去活來,雖然和楚賊沒怎么打過,但是跑到北直隸去后,和東擄干了一架,雖然損兵折將,但也算是打出了信心。 畢竟那可是正兒八經的野戰里擋住了東擄的進攻,并且雙方兵力還差不多,東擄又有大批騎兵的情況下,這對明軍來說非常不容易。 再有孫傳庭,這人更離譜,當陜西巡撫沒幾個月就逮住了高迎祥,現在當三邊總督也沒多久,就已經徹底掌控了當地局勢,其麾下新標軍都奔著突破萬人規模去了。 縱觀這些總督,經驗能力有好有差,但是不管怎么說,基本都是能帶兵上陣的,再不濟也是能坐鎮后方統籌大軍的。 但是范景文,很多人對他沒信心! 第342章 十月金陵 當罷免并逮捕王家禎的圣旨,連同任命范景文為南京總督的圣旨抵達金陵城時,楚軍剛剛攻克太平府蕪湖,距離金陵城不過百余公里。 一群金陵城里的文臣武將問他怎么辦? 范景文言:“團結一心,堅守待援?!?/br> 而面對屬下的一連串問題,如:賊兵勢大,城內守軍不過兩萬,長炮不過十余位,面對楚賊強攻該如何堅守? 援兵幾何?從何處來?何時抵達? 城內軍民數十萬,一旦賊軍圍城,糧草不足當如何? 范景文面對這些問題,卻也是沒有絲毫辦法! 守城?談何容易,城內守軍不過萬余,而且大多還是老少殘弱,之前城內有的一部分精兵其實都已經調往九江防線并折損了,其中就包括了應天巡撫麾下的三千新標軍。 如今城內兵力只有兩萬余人,其中新標軍不過是應天巡撫又新招募并訓練的兩千人。 火炮也不多,因為之前支援九江防線的緣故,王家禎把很多火炮,尤其是堪用的紅夷大炮,乃至將軍炮,佛郎機等火炮都送到了九江防線,而金陵城頭上的留守火炮,紅夷火炮不過十多門,其余兩百斤以上的將軍炮,佛郎機也不過二三十門。 而城防體系就更不用說了,金陵城太大,光是城墻周長就有好幾十里呢,城區面積又大,這么大的地方根本無法和其他城池一樣構筑完善的堡壘防御工事。 因為工程量太大,根本不可能完全覆蓋,只能是選擇性的在部分區域加固防御工事,但是人家楚賊又不傻,金陵城那么大,人家完全可以繞過明軍重兵布防的地方選擇薄弱點發起進攻的。 兵力不足,火炮不多,城防工事有不咋地。 范景文根本就看不到能夠守住城池的希望! 至于援兵? 周邊府縣的兵力雖然還有一些,但是也都不多,并且江南承平日久,昔日縱橫沿海的倭寇現在也比較少了,畢竟鄭芝龍都已經被招撫當了明廷的官了,江浙沿海一些的海盜襲擾現象大大減少。 至于現在的流賊還是東擄,距離江南可都還遠著呢。 如此情況下,當地自然也不可能保持太多的精兵,而僅有的兵力也陸續被調往西線和楚軍作戰。 之前為了部署九江防線,江南這一片的不少兵力,包括應天巡撫麾下新標軍都調到了九江。 九江失陷的消息傳到后,王家禎緊急從周邊地區抽調了不少援兵增援湖口、安慶府、池州府等前線。 等湖口也完蛋后,王家禎又組織了第三次增援。 這前后,王家禎幾乎把江南的眾多僅有能打的兵力,甚至連帶一部分浙江的兵力都調到了西線,數量加起來至少也超過五萬人,包括了大幾千的新標軍呢。 但是這些前往西線的江南兵力,都是一去不回。 如今整個江南地區剩下的兵力都不多了。 王家禎在安慶失陷后,又緊急從周邊抽調了最后一批生力軍駐防金陵城。 如今,整個江南,其實除了金陵城這邊還有兩萬多兵力外,其他地方的兵力都不多了。 范景文想要從江南乃至浙江地區抽調援兵都不太可能,因為根本沒戰兵給他抽調了,頂多就是臨時征召民夫而已。 但是明軍和楚軍的多次實戰中已經證明了,別說民夫了,就算是普通衛所兵對上楚軍都是沒什么用,甚至連消耗楚賊彈藥都消耗不了多少。 江南地區沒什么援兵了,江北地區倒是還有一些生力軍,比如鳳陽巡撫,漕運總督等督撫麾下的兵力,還有王家禎之前編練的江北新標軍。 前任南京總督王家禎編練的新標軍因為時間短暫,兵力只有四五千人,并且裝備嚴重缺乏。 但是,江北地區的明軍現在也都很忙,并且大多自身難保。 之前江北地區的明軍,比如鳳陽巡撫麾下的兵力,江北新標軍等兵力,都是根據王家禎的命令,試圖試圖增援安慶城,但是還沒到呢,安慶城就被楚軍攻克了。 隨后楚軍第一騎兵旅也是在安慶渡江,并配合楚軍第二軍繼續向東發起進攻,先后攻占了潛山、桐城、廬江、無為州等地。 現在正在第二軍一部北上廬州府的合肥一帶,一部分則是繼續東進和州。 如今鳳陽巡撫以及其他部分江北兵力,正在合肥一帶試圖扼制楚軍第八師等兵力的北上。 而江北新標軍之前則是受命和當地明軍一起駐防和州,試圖阻擋楚軍第四師的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