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節
如此,大楚帝國俘虜的第一個具有重要分量的高級明廷文官出現了! 江西巡撫解學龍! 雖然此人本官也就是的正四品的僉都御史而已,但是此人才是江西地面上的最大的大佬,其他從二品的布政使,正三品的按察使等人都是遠不如解學龍重用。 不僅僅俘虜了解學龍,還俘虜了南昌城內的另外一個重量級文官:按察副使黃興文。 不對,說是俘虜其實不對,因為黃興文在看到楚賊士兵殺上門后,先是想要翻墻出逃,但是發現整個府邸都被包圍,已經沒辦法逃走之后。 這人轉身就大步出來,然后對著一群殺過來的楚軍士兵說他早已經仰慕大楚天子多時,日盼夜盼就盼著大楚王師過來。 如今王師終于到了,他黃興文也終于能摒棄墮落腐朽的朱明朝廷,轉而為當今真正的圣君楚天子效忠了。 又說什么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今華夏九州處于動蕩之中,內憂外困,他黃興文不才,卻也愿意為陛下貢獻微薄之力,以求王師早日舉兵伐明,重塑華夏九鼎。 那一番慷慨激昂的話,把對面那一群楚軍士兵都給說愣了! 第335章 解學龍的效忠書 攻克南昌,這在大楚帝國內部并沒有造成什么太大的意外,畢竟這是早在預料之內的事。 哪怕南昌乃是江西省治,但是也無法掩飾其城防稀松,駐兵稀少的事實。 之前王家禎以及史可法等明廷東線上的高級督撫們,為了打造九江防線,把楚軍擋在九江之外,基本上是搜刮了安廬巡撫、九江巡撫、連帶著部分應天巡撫、南贛巡撫等周邊地區的絕大部分兵力。 要不然也不可能在九江防線上匯集將近五萬兵力啊。 然而這么一來,也就意味著后方的南昌、撫州、瑞州、臨江等城池也就不太可能有多少兵力駐防了。 如此情況下,當楚軍在九江一線,通過攻克九江府治德化殲滅了明軍三萬余人,德安郊外戰役、德安攻城戰兩場戰役下來,又殲滅了明軍大約七八千人。 這也意味著,明廷部署在九江防線上的兵力已經被殲滅了大部分,只剩下萬人不到的兵力駐防湖口 同樣也意味著偌大的江西中北部地區,徹底向楚軍敞開了大門。 畢竟后方的哪怕是南昌這種省城也就只有兩三千兵力駐防,再加上兩千左右從德安潰逃南下的兵力而已。所有老弱病殘加潰兵們一起,也不過五千之數。 至于其他城池的守軍就更少了,至于新標軍之流更是一個沒有。 哪怕楚軍只是派了一個新成軍,尚不滿編的第七師在第一騎兵旅的配合下南下,甚至都沒有配給專門用于攻城的獨立臼炮團,南下攻打德安以及南昌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實戰也是證明了這一點。 第七師用著幾乎不可阻擋的態勢拿下了德安后,又在南昌城內策反明軍的配合下,迅速拿下了南昌城。 所謂的南昌戰役,看似前面有好幾天的封鎖以及準備,但實際爆發戰斗的時間只持續了大概一個上午。 入城的楚軍第七師,只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就全面控制了南昌城,并確保了城內諸多官方倉庫以及民間糧行倉庫的安全,沒有引起大火焚燒。 拿下南昌城后,第七師主力卻是沒有在南昌城停留多久,而是把當地的防務移交給了后續感到的第十一守備師之第二十二守備旅后,繼續和第一騎兵旅配合南下。 后續第七師以及第一騎兵旅的任務還很重,他們要繼續橫掃江西北部以及中部地區的諸多府縣。 這些府縣雖然都沒什么明軍主力了,但是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兵力駐防,一兩千人駐防的城池還是不少的。 而對付這些駐防兵力不多的城池,南下的楚軍主力部隊第七師也是很干脆的分兵了,以兩個步兵旅為核心,搭配了騎兵和炮兵以及輜重等部隊,形成了兩個各自五千多人的混成旅戰斗支隊分兵南下。 一部,既第十三旅沿著贛江直撲豐城,后續該部將會沿著贛江繼續南下,攻打臨江府、吉安府等地區,最后一路殺向贛州府。 一部,即第十四旅則是偏向東南方向先是殺向進賢,隨后攻打撫州府、建昌府、后續不出意外的話,該部將會轉道朝著東北方向沙區,進攻廣信府、饒州府等地,最后陳兵于湖口,配合第一師等部隊發起渡江作戰。 當然,前提是第一師等部隊遲遲沒能發起渡江作戰。 畢竟第十四旅想要一路南征北戰,最終打到湖口去,哪怕是會有第一騎兵旅的配合,但是難度也不小,最關鍵的是所需要的時間不會少。 想要等到第十四旅完成諸多任務,最后出兵湖口,那估計都得一兩個月以后了。 而第一師等部隊,是等不了這么久的。 楚軍東進的時間還是比較緊迫的,至少要爭取在冬天到來至少拿下安寢,最好是能夠直接拿下金陵城。 如此也就注定了楚軍是不可能在湖口浪費一兩個月時間的。、 至于說是不是可以讓第七師這支南下兵力先不橫掃江西中部以及北部地區,而是直接繞過鄱陽湖,直接殺到湖口去。 從軍事上來說這個決策是可以的。 但是在經濟上卻是得不償失的。 不要忘記,楚軍東進的直接原因,往大了說是統一華夏之類的,但是往小了說,楚軍東進的目標很簡單并且純粹。 那就是殺入贛北、江南,搶占當地的錢糧以避免財政破產! 所以攻破九江,殺入贛北之后,楚軍的第一目標并不是殲滅多少明軍,攻克多少城池,而是趁著明軍那邊反應過來之前,嗯,那些權貴士紳大戶們帶著錢糧跑路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江西北部以及南部地區,尤其是那些水運發達,良田甚多的贛江水系地區。 而這,也是第七師最重要的戰略任務。 不客氣的說,后續楚軍東進所需要的錢糧,可都等著第七師攻城略地收取錢糧呢。 所以,第七師不可能說放任這么多錢糧不去搶占,反而是執行純粹的軍事任務,直接殺到湖口去的。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政治,是經濟的延續。 畢竟戰爭本質上是一種利益之爭。 至于純粹因為意氣之爭的戰爭,那是極少數,大部分戰爭都是因為利益之爭。 何為利益? 錢糧! 而錢糧的背后,代表的是國力,代表的是民眾能不能吃飽飯,代表的是資本家們能不能賺錢,代表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楚軍的東進,其直接驅動就是利益,是錢糧。 第七師南下后展開橫掃,而后方的一個守備師,也就是第十一守備師在完成整編后,陸續南下并配合第七師以及第一騎兵旅進行橫掃。 基本模式就是第一騎兵旅的精銳騎兵部隊率先殺過去,進行封鎖,堵住敵人的逃跑路線,然后第七師的主力步兵和炮兵們跟上來攻城。 打下來后,第十一師守備師的兵力,則是跟進然后負責后續的肅清作戰,彈壓駐防。 同時守備軍也需要負責維持南下部隊的后勤線安全。 所以,南下作戰的部隊,也不僅僅是一個第七師和第一騎兵旅,還有一個第十一守備師呢。 并且第十一守備師在南下過程里,因為持續接受降兵,規模逐步擴大。 德安戰役過后,當時不過八千人左右的第十一守備師就從中接受了挑選出來的大約三千人降兵。 南昌戰役后,第十一守備師又接受了經過挑選后的降兵兩千人。 此時,第十一守備師的規模已經膨脹到了一萬兩千人左右。 但是這還沒玩,很快隨著第七師在江西各州府持續進行作戰行動,大批俘虜被整編,并挑選出來合格的降兵。 很快,第十一守備師的規模已經擴充到了一萬五千人以上,甚至為了安排這么多的降兵,都不得不成立了一個臨時性的補充旅。 這么多兵力的守備師自然是不行的。 楚軍的守備師,乃是一師兩旅,再加上一個野戰炮兵營,輜重團,工兵營,騎兵營的年制。 弄三個旅不正常,所以很快軍務院就下達了命令,第十一守備師補充旅獨立出來,擴編為第十二守備旅,后續江西各部作戰所接受的各部降兵,將會陸續補充進入該師。 如此,大楚帝國陸軍方面在江西南下方面的作戰兵力,就達到了一個主力師,兩個守備師以及一個騎兵旅的番號。 基于南下兵力不少,同時楚軍里長期都面臨著主力部隊和守備部隊混合作戰,但是又存在著主力部隊頻繁調動,而守備軍往往長期駐防某一地的情況。 羅志學開始了對守備軍的指揮體系進行了一定的變動。 如此,也就導致了江西守備司令部的出現。 江西守備司令部,負責統轄江西境內各守備軍,并負責征兵、軍民等諸多文職類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江西守備司令部,只轄第七守備師、第十一守備師以及第十二守備師三個守備師。 同樣在江西作戰的其他主力部隊,不歸屬這個守備司令部指揮。 但是為了讓守備軍能夠更好的配合主力部隊作戰,江西守備司令部的司令,由第七師師長黃祥斌少將兼任。 此外,不僅僅是在江西,同樣的在其他幾個地方也統一設立了守備司令部。 暫時有河南守備司令部,這個其實就是之前的北路軍司令部,以在當南陽府作戰的第一守備師為主。 陜西守備司令部,這個就是之前的西路軍司令部,以在關中府一帶作戰的第二守備師為主 四川守備司令部,這是倒是屬于新設立的部隊,以之前在川東作戰的守備軍第四守備師為主。 又設立楚北守備司令部,轄第五守備師等。 設立楚南守備司令部,轄第六守備師、第八守備師、第九守備師。 而漢天府,也就是京畿因為地位特殊,不設守備司令部,繼續由京畿衛戍司令部分管募兵,軍民等各項文職職務,而京畿衛戍司令部名義上,還轄有近衛軍。 如此,大楚帝國已經是在完全或部分控制的省,也就是設立了各巡撫的省里,都設立了守備司令部,并明確了守備司令部具有征兵,軍民等諸多任務。 由此構成了的體系比較完善的地方部隊指揮體系。而值得注意的是,大楚帝國陸軍里的各主力部隊,依舊不歸屬各守備司令部所轄。 甭管是那幾個暫編混成團,還是各主力師,乃至其他一些獨立主力部隊,還是說近衛軍,通通都是不歸屬守備司令部指揮,而是由軍務院直轄。 羅志學通過守備司令部的設立,也算是再一次明確了主力師和守備師之間的區別。 一個是主力野戰部隊,一個是地方守備部隊。 不同的任務,不同的資源分配。 畢竟楚軍里的各守備軍,其實最開始只是為了安頓數量龐大的戰俘,順帶把里頭的一些能打仗的戰兵挑選出來為自己所用。 但是真心沒指望過靠著這些守備軍打仗。 而實際上這些守備軍的戰斗力也不咋地,用他們來對付明軍里的營哨兵那是可以的,但是用來對付明軍里的新標軍就明顯不夠看了。 如果說后續北上了,和東擄對上的話,這些守備軍也是送死當炮灰的命。 所以,在羅志學的心中,這些守備軍只是一時之計,先用著。 等戰斗任務不緊張的時候,或者是某支守備軍的駐地變成了后方腹地,沒什么戰斗任務之后。 那么這些守備軍就應該進行進一步的精簡,那真正堪用的精銳挑選出來進行整編為主力部隊,守備師的素質雖然差了點,但是挑挑揀揀,一個師縮編為一個主力部隊編制的混成團勉強也可以。 這樣一個主力編制和裝備的混成團,可比一個守備師戰斗力強多了。 而挑選剩下的守備軍將士,安排去屯田自力更生,以節省軍費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