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節
如此情況下,大楚帝國自然不允許他們帶著錢糧跑路了。 這要是被他們都帶著逃走了,其他城池里的官員士紳們也都有樣學樣,在楚軍殺到之前都一股腦帶著錢糧炮了,回頭楚軍找誰要錢糧去? 難不成還要找那些苦哈哈的普通老百姓要錢糧??? 那些苦哈哈們有沒幾個銅板,大楚帝國的稅務部甚至都懶得對他們下手,因為忙乎大半天后,最后這收上來的稅連他們稅務官員的薪資都還不夠的……純粹就是虧本買賣。 而作為替帝國撈錢的機構,稅務部一向來不做虧本買賣。 這收錢的如果還搞到虧錢了,那還了得,幾十萬嗷嗷叫的大軍吃什么,喝什么? 所以,楚軍不允許這些官員士紳們帶著錢財跑路! 人跑可以,楚軍都懶得管你,但是你要帶著錢糧跑那就不行了。 如此情況下,第一騎兵旅一馬當先,日夜兼程,充分發揮了一騎雙馬的機動能力優勢,只用了區區兩天時間就殺到了南城城內。 然后在城內一片驚慌之中,直接封鎖了南昌城。 為了避免有人通過水路,也就是贛江跑路,王瞎子都把自家的騎兵炮給拉到了江邊,臨時充當江防炮臺用,但凡發現船只試圖離開南昌城的碼頭,直接開火。 第一騎兵旅先行南下封鎖了南昌城后,后頭的第七師這才慢吞吞的趕過來并準備攻城事宜。 —— 就當楚軍在贛北地區攻城略地的時候,在北直隸里,洪承疇也終于是和東擄遇上了。 洪承疇率軍一路狂奔,終于是在八月中旬抵達了北直隸保定一帶,而這個時候,實際上洪承疇帶來的兵力也只有一部分而已。 洪承疇率軍北上,名義上統帥的兵力是有四萬多人的。 但是很多兵力都還在后頭呢。 尤其是吳三桂所部,一路上走的慢吞吞的,現在都還在北直隸最南端的大名府一帶呢,按照吳三桂這一路上的行事,估計在東擄退走前,是別指望看見他真正的率兵抵達保定、順天一帶了。 倒是左良玉派出來的幾千人比較有良心,雖然不怎么聽洪承疇的話,但好說好歹也是跟著來了。 此外還有其他幾個總兵,副總兵們率領的各部明軍,因為駐地由遠有近,消息傳遞速度,行軍速度等諸多問題,暫時都還在后頭,洪承疇只是讓他們火速帶兵趕到保定和自己匯合。至于具體什么時候,那就是個未知數了,很多哪怕一路順利增援,估計也得九月份以后才能抵達。 目前真正跟著洪承疇抵達保定的,只有他直屬本部標兵一萬以及左良玉所部五千余人,加起來估計也就一萬五千多人的規模。 然而即便是只有一萬五千人的明軍抵達,也是給了明廷極大的信心,至少崇禎和一群內閣大佬們終于是不用天天提心吊打的了。 要知道過去一兩個月里,入關后的東擄可是猖獗的很! 七月份的時候,東擄在阿濟格的率領下,先是攻克昌平,然后連接攻克定興、安肅、寶坻、東安、雄縣、順義、容城、文安諸縣,幾乎是把京師周邊的城池通通都打了一遍…… 東擄所過之處,當地駐防的明軍要么望風而逃,要么抵抗被殺,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就連總兵曹丕昌都是當了俘虜。 東擄劫掠人口牲畜多達十余萬! 如此猖獗的東擄,自然是讓明廷君臣恐慌無比,以至于最近一兩個月里,明廷京畿方面甚至都顧不上南邊圍剿流賊、楚賊的戰事,直接把洪承疇等各部中原明軍抽調北上。 實際上,也不只有洪承疇接到了調兵增援的圣旨,就連王家禎也是接到了調兵北援的圣旨,只是距離太遠,而且那個時候楚軍已經東進,王家禎已經沒辦法抽調援兵北上而已,只能是就近讓河南方向,鳳陽方向派兵增援。 崇禎在東擄的鐵蹄之下,擔驚受怕了一個多月后,看見洪承疇終于率兵抵達保定,短短三天內,連發十二道圣旨催促洪承疇出兵迎戰東擄。 最多的一天,崇禎一口氣給他下了八道圣旨……因為圣旨下發的過于密集,以至于來傳旨的欽差都是帶著好幾道圣旨一起過來宣讀的! 這讀完一道圣旨,還沒等接旨的洪承疇等人緩口氣,人家欽差又是拿出了一道圣旨宣讀…… 在如此重壓之下,奔波了一路的洪承疇所部在簡單休整了兩天后,在抵達保定的第三天就再一次開拔,前往驅逐東擄去了。 洪承疇率領一萬多大軍持續北上,正在劫掠的東擄也是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阿濟格見這一次入關收獲已經頗多,加上洪承疇為首的南方明軍援兵,還有山海關一線的明軍也陸續出兵,這繼續在北直隸待下去的話恐怕會遭遇不測。 尤其是他們入關后劫掠甚多,而要把這些人口,牲畜以及大量的錢糧物資運輸出塞也是不容易的。 當即決定收攏各部兵馬,準備出關! 阿濟格打算走了,也是讓很多陸續增援過來的明軍將領們松了口氣! 雖然他們因為崇禎的命令,不得不增援過來,但是他們真心沒膽子和東擄交戰啊,這能固守幾個堅城要塞就不錯了,這跑出去和東擄玩野戰,那是死得不夠快。 即便是洪承疇,人家也沒想著上趕著去非要和東擄打一場。 東擄既然主動退走,他也樂得輕松,跟在東擄后頭收復失地就挺好的。 不用苦戰,功勞也有了。 但是洪承疇等明廷將領們不想打,只想把東擄禮送出境,甚至恨不得幫東擄運輸那些俘獲的人口、牲畜以及眾多錢糧物資。 然而人家東擄將領阿濟格卻是有些想法。 這一路入關作戰,對于阿濟格率領的東擄大軍而言沒有任何的挑戰性,看似勝仗打了一場又一場,但實際上最終也沒能殺傷多少明軍。 因為明軍基本在東擄殺到之前就已經跑路了……根本就不給東擄機會。 如今嘛,自己即將率軍退出關外了,所以阿濟格也就想著干脆搞個伏擊,殺個回馬槍,搞一波明軍,為自己的功勞簿上再添加濃厚的一筆。 阿濟格把周邊的及支明軍挨個看了遍,最后把目光投向了洪承疇所部。 這洪承疇所部是中原明軍,而中原地區的明軍之拉跨,他們東擄人都知道,這要是打洪承疇比打山海關跑過來的關寧軍要容易的多,風險小。 阿濟格的想法很簡單:逮著一支弱雞明軍殺個回馬槍,撈一波功勞就出關。 于是乎,在一個風和麗日的大晴天里,阿濟格安頓好了其他各部東擄,讓他們繼續押送戰利品前往長城的時候,他自己則是悄然率領上萬東擄兵突然殺了個回馬槍,直接殺到了洪承疇所部陣前。 這把洪承疇嚇了個半死,差點沒忍住來了個單騎獨走…… 半天后想起自己的大軍里還帶著二十幾門的野戰炮,這才心中稍微安定下來。 然后…… 阿濟格就看到了洪承疇所部拉出來了二十幾門的野戰炮對著他的大軍開始轟擊! 看著這一幕,阿濟格都忍不住爆出一句粗口,不過東擄語丑陋難聽,不好直接描述、翻譯,倒是用音譯西語可以勉強形容:瑪德法克! “這些南蠻子竟然把紅夷大炮帶出來的,而且還這么多!” 第332章 崇禎募捐 阿濟格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紅夷大炮他知道,更知道明軍里裝備了不少的紅夷大炮,關外眾多城頭上的紅夷大炮更是他們東擄人的大敵。 如果不是這些紅夷大炮,他們早就拿下關外眾多城池,包括錦州這等戰略要地了。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東擄對紅夷大炮也是極為重視,崇禎四年的時候就嘗試過用俘虜的工匠仿制打造了紅夷大炮,還正兒八經的取名為‘天佑助威大炮’,并設立了‘烏真超哈’,即炮兵部隊,并參與了大凌河之戰。 前幾年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等一批明軍將領,陸續率軍投誠東擄后,又給東擄帶去了多門紅夷大炮以及一批制造紅夷大炮的工匠,使得東擄制造紅夷大炮的步伐也是上了快車道。 這讓東擄如今在作戰的時候,已經多有采用紅夷大炮助戰。 阿濟格作為東擄里的高級將領,甚至這一次出關作戰,他們也是攜帶了多門紅夷大炮的。 只不過這一次出關因為路途遙遠,而且他們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去攻克那些堅城,只是很單純的為了劫掠人口牲畜錢糧,遇上防守強悍的城池也不會頭鐵的非得去打…… 直接去鄉野劫掠它不香嗎? 因此他們攜帶的紅夷大炮也不算多,更多的還是為了預防萬一。 至于現在,這些紅夷大炮都還在中軍之中,他阿濟格可沒帶著這些沉重,機動不便的紅夷大炮來打這么一場回馬槍。 真帶著紅夷大炮過來,等火炮抵達,對面的明軍早就腳底抹油跑了。 只是他沒有想到,對面的這些明軍竟然一口氣拿出來了二十幾門的紅夷大炮。 雖然這些火炮看上去都挺小的,看重量撐死了也就幾百斤,和他們東擄里廣泛使用的兩三千斤的紅夷大炮不太一樣。 但是這依舊是貨真價實的紅夷大炮啊。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明軍是怎么把這么多的紅夷大炮拉著到處跑的? 拉著到處炮也就算了,他們東擄的紅夷大炮也是采用了大雙輪炮架,動用眾多騾馬也能拉著進行行軍,頂多就是速度緩慢一些而已。 但是,這些明軍把紅夷大炮拉出來后,直接就擺出來,都不用進行額外的加固,直接裝填并炮擊是什么鬼? 這還是火炮嗎? 就算是鳥銃也沒這么方便吧。 怪不得阿濟格對洪承疇所部的二十多門野戰炮有著疑惑,他們東擄人使用紅夷大炮的歷史也就那么幾年而已,雖然采用了雙輪炮架加強了紅夷大炮的機動能力。 但是東擄裝備的紅夷大炮,其實和明軍的紅夷大炮也沒什么區別,都是屬于非常典型的長管加農炮。 而這種火炮,本來就是安裝在戰艦上或城頭上的,根本就適合用于野戰。 哪怕是東擄換用了雙輪炮架,但是這種炮架也非常原始,作戰的時候可沒辦法和楚軍搞出來的新式炮架一樣,把前導車和火炮分離后,直接就可以進行裝填并開火。 在阿濟格的震驚中,對面的明軍炮手陸續炮擊,打的前頭沖上去的一支東擄騎兵還在幾百米外就死傷不小,被迫提前進行轉向了。 接下來阿濟格不死心,還想要進行進攻,而洪承疇所部那邊雖然有野戰炮助戰,但是說實話,這些明軍的炮手素質不咋地,命中的準頭非常有限,再加上以兩斤半野戰炮為主,在遠距離上炮擊威力有限,難以覆蓋整個戰場。 最關鍵的是,東擄兵力不少,而且殺回馬槍的東擄里還有數千騎兵。 這些騎兵們的短途機動速度相當驚人,一面進攻受阻后,會迅速換一個方向繼續進行試探進攻,擁有幾乎絕對的戰術主動權。 一旦靠近后就會迅速采用騎弓拋射弓箭! 同時會有部分精銳東擄披甲戰兵上前,推著盾車殺上來。 上前到一定距離后,就會直接彎弓射箭,打的對面的明軍步兵是苦不堪言。 雙方激戰小半天后,阿濟格看見己方傷亡已經有兩百余人,又得知山海關那邊過來的一支明軍,而且還是關寧鐵騎包抄到了西北邊,距離自家中軍很近的時候,猶豫了片刻,當即道:“撤!” 這支洪承疇所摔的中原明軍比預料之中的難搞,尤其是他們的那些小紅夷火炮打起來又快又狠。 東擄的兩百多傷亡,大半都是被明軍里的這些小紅夷火炮所殺傷。 盡管之前的激戰里,東擄也殺傷了至少大幾百的明軍,在戰損比上占據了幾乎絕對的優勢,但是想要徹底的啃下這一支明軍恐怕也不容易,并且也需要更多的時間。 如今中軍側翼受到了關寧騎兵的威脅,也容不得阿濟格在這里多耽誤時間了,他需要迅速返回并增援中軍,免的中軍被關寧騎兵所襲擊。 只是臨走的時候,阿濟格看著對面明軍陣列中的那些小紅夷火炮露出了惋惜的神情。 不管是直覺還是實戰都告訴他,這種小紅夷火炮和以往明軍使用的紅夷火炮,也和自家使用的紅夷火炮不一樣。 但不是說威力更大,而是更加適合野戰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