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節
如今陸續已經編寫成《步兵cao典》、《炮兵cao典》、《騎兵cao典》、《輜重cao典》、《戰術應用》。 這五本由保鄉軍實際戰爭經驗總結出來的書籍,就是目前保鄉軍隨營學堂里最核心的教材了。 主要講的還是各類新式戰術的應用,比如新式戰術里的步兵方陣該怎么搞,炮兵該怎么布置,騎兵該如何配合等等。 再就是對各大保鄉軍自己的戰例進行分析,學習。 尤其是趙莊戰役、三袁莊戰役、裕州戰役這三場大規模野戰。 這些戰役保鄉軍都有詳細的文字記錄資料,各軍官的戰報、回憶等等,每一場戰役的資料匯總起來寫的書,那都能有幾十厘米厚,能夠讓軍官們全面的了解保鄉軍是怎么打仗的。 總體來說,隨營學堂里接受培訓的軍官們,學習的還是保鄉軍自家的戰斗方式為主,并且他們既是學習者,同樣也是各類教材的總結編寫者,不算純粹的學生。 目前這一批人已經陸續結束學習,其中一部分被重用,比如這一次擔任第八步兵旅營長的三個人,都是隨營學堂進修的學生。 還有一部分則是直接留校擔任教官。 也就是說,其實到了現在,保鄉軍隨營學堂里才有正式的教官。 后續羅志學將會從全軍范圍內,再挑選有基礎文化的優秀低級軍官、士官作為隨營學堂的學生進行學習。 而這一批學生,將會成為隨營軍事學堂的第一批正式學生,初定學制為理論學習三個月,實習三個月,一共半年。 這一次就不是讓他們保留職務,平日帶兵,只能擠出時間來兼職學習了,而是進行全日制學習。 為了加速學習過程,從早學到晚,不會有任何空閑時間。 該批學生,羅志學暫定為一百人,內部選人。 至于對外招生,估計這年頭也沒啥讀書人會跑來保鄉軍當兵,就算他們要從賊,基本也都是奔著當文官去的。 極少有傳統讀書人會跑來從軍的,哪怕是當軍官很多人也不樂意。 所以只能是內部招生。 同時考慮到目前各軍官人手緊缺,也不可能把太多中低級軍官都抽調過來學習,因此羅志學決定除了半年的正式班外。 還會設立短期,只有一個月的兼職進修班。 專門讓各部隊里輪換派遣中低級軍官過來學習,一個月輪換一批,爭取通過分批次的輪換學習,讓更多的中低級軍官能夠接受系統性的學習。 而和培養軍官相對應的,還有覆蓋全軍范圍,針對軍官的高階掃盲教育。 畢竟保鄉軍里的各級軍官們文化水平是真的差,很多人都是大字不識的。 而要學習各類新式戰術,沒有基本的文化水平可不行。 這連教材都看不懂,還學個啥…… 因此,在他們學習之前,還得對他們進行掃盲教育,學習基本的讀書寫字,算學等。 結束了第八步兵旅的視察,以及后續的任命后,羅志學正式召見了軍政部等各位相關將領,指示把隨營軍事學堂,改稱為‘襄陽軍官學堂’。 并開設第一期正式班以及進修班。 而前腳剛結束了軍官學堂的事務,后腳羅志學就召見了吏務部、禮教部、工業部等政務官員,要求在禮教部下設立一所專門培訓各類文官人才的學堂,稱之為‘襄陽政務學堂’。 要求該學堂對保鄉軍內現任的中低級官員進行培訓,可設立時間不等的正式班,進修班,分批次對現有官員進行培訓。 同時也正是對外招生,經過相關的政務培訓后安排到各衙門任職。 安排好這事后,羅志學沒停,而是繼續道:“除了這政務學堂外,再設立一家理工學堂?!?/br> “這個理工學堂從全境范圍內挑選聰明伶俐的少年為學子,專學算學、幾何、機械等格物學科?!?/br> “一應待遇從優,凡入學者立授正七品!” 這話一出,郭全書等人卻是露出了疑惑甚至不理解的神情。 第200章 科技才是王道 羅志學還在繼續道:“優等升學者還可再晉升品級,學有所成后優先安排到各部、各衙門任職?!?/br> “該學堂的學子,以其品級安排薪餉、食宿等待遇,規格照比各部!” “各縣衙門有舉薦學子入讀該學堂之責,并納入教化考評,舉薦入學多者,以教化功優先晉升?!?/br> 聽到羅志學一連串的話,郭全書等幾個人都是呆住了。 這是招學生? 怎么覺得比招募官員規格還高??! 讀書有錢拿不奇怪,秀才里成績比較好的廩生就能從官府手里領取錢糧以補貼生活。 但是讀書就給品級? 更關鍵的是,還是給一群小屁孩頭銜?而且還是正七品起步? 怎么聽怎么扯淡! 如今的保鄉軍可不是草臺班子了,而是一個文武以及相關人員十幾萬人的軍政集團。 這個龐大集團里,其實大部分還是低級的士兵或科員。 而普通的科員,一般也就從九品、正九品而已。 正七品在保鄉軍體系里,那是一鎮之長知鎮的品級了,放在縣衙里也是各科科長的頭銜。 這品級在保鄉軍體系里,已經算是中層官員了。 相對比品級,薪資待遇就不算什么了。 說實話,郭全書完全無法理解羅志學為什么要給這么高的待遇。 難道大將軍是想要通過待遇來收買那些傳統讀書人,尤其是有功名的童生,秀才? 帶著疑惑的郭全書問道:“如此的話,這入讀學子需要功名嗎?” 羅志學看了他一眼,就知道郭全書想歪了,不過他還沒有詳細說呢,郭全書想歪也正常。 當即多解釋了兩句:“此理工學堂的學子專學算學、幾何、機械等格物學科,學有所成后為我保鄉軍造機械、造槍炮、造彈藥所用?!? “軍械乃我保鄉軍霸業根基所在,必須高度重視?!?/br> 這話一出,郭全書他們也就放下了疑惑,原來是為了軍械事。 但是吧,他們還是覺得怪怪的,搞軍械嘛,不就是一群工匠嗎,給工錢就行了,犯不著還給品級吧? 而且待遇還這么高。 羅志學也不沒閑心去猜測手下們的想法,而是繼續道:“但是,入讀學子必須是真正的聰明伶俐之輩?!?/br> “嗯,此外不能太大,但是也不能太小,必須要有生活自理能力?!?/br> 末了,羅志學還加了句:“到時候我會親自對他們進行教學!” 羅志學的這一番cao作,說白了就是想要培養一批技術人才。 想要在這個時代里獲得科技人才,直接招攬是不太可能的,保鄉軍那么多人里,也就一個袁高峰讀過比較多的理科書籍,而且即便是袁高峰,其實也一知半解,很多東西他也不懂。 想要科技人才,只能是自己培養。 而且必須是羅志學親自教學,其他人無法勝任。 但是羅志學覺得哪怕是直接親自講學,想要獲得效果也很難,因為哪怕是羅志學自己的知識儲備,也只是后世普通人的水準。 大部分東西他也只知道一個大概,但是你讓他詳細說個所以然來,其實他也說不出來。 現代學科分類太多,不是從事該專業的人其實所知道的都非常有限。 更何況羅志學時間也有限,說是親自教學呢,但實際上也不可能真的天天待在學堂里給一群小屁孩上課,更多時候還是需要這些學生們自學。 如此情況下,對學生的要求就非常高了。 為什么要給出正七品的待遇,就是為了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擴大挑選的范圍,進而選出來一批真正的聰明人。 羅志學要的是一群少年天才,而不是普通人。 而給天才們一個正七品的待遇不算高,完全可以接受。 隨后,羅志學又和郭全書他們商討了一番該學堂的事務后,就讓他們出去了。 這一次回到襄陽城,羅志學趁著有空閑時間,是打算一口氣把軍、政、科這三大領域里的教育事務全部敲定,免的后續率軍南下后又拖延下來。 畢竟懂得新式戰法的軍官、大量合格的施政人才、能夠研發新式武器的技術人才。 這三個領域里的人才都是目前保鄉軍體系里非常緊缺的,而最為科技體系最缺。 將領和軍官都還能勉強用現在的人湊合,但是科技人才沒辦法湊合…… ———— 另外一邊,從大將軍府里出來后的郭全書也是琢磨著。 看大將軍府的態度,明顯進重視理工學堂啊,自己是不是要讓自家的大侄子去報考這個理工學堂呢? 自己的大侄子今年十二歲,自幼聰明伶俐,悟性極佳,如果是時代沒啥變化的話,過兩三年就要下場參加縣試了。 但是隨著他郭全書投賊后,整個郭家也被綁上了保鄉軍這條賊船。 他郭全書當著吏務部部長,他大哥也是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加入保鄉軍,如今擔任唐縣縣丞。 而郭家的下一輩,自然也不可能去參加什么明廷的科舉了。今天大將軍說起這個理工學堂,郭全書從這話里話外都能感受到羅志學對這個理工學堂的高度重視。 甚至比政務學堂還要更加重視。 要不然,哪能給入學的學子正七品待遇啊。 嗯,回頭就給大哥去信,讓大侄子來襄陽一趟報考這個理工學堂,如果真能考進去,說不準不用幾年,品級就能超過他爹…… 郭全書都有這個想法了,而其他得知消息的人也陸續起了心思,尤其是家中有適齡子弟的人更是琢磨著是不是讓自家子弟去試一試。 好歹是個正七品呢。 而家中沒有適齡子弟的人,也琢磨著認識的周圍人有沒有適合的人選,尤其是各縣縣令們知道這消息后,就開始打聽自己治下有什么天才之類的。 因為舉薦學子入讀理工學堂,已經變成了政治任務,成功舉薦治下學子入讀該學堂,就可以作為教化之功。 相反,如果沒有成功舉薦治下學子入學,雖然明面上沒有任何懲罰之類的,但是恐怕大將軍會不高興…… 大將軍不高興了,你還指望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