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節
“預計的六月份產能,不提補充各作戰部隊損耗,就算全部用來裝備新部隊,也只能裝備兩個營和一個炮兵哨?!?/br> “我們恐怕是……” 第147章 建制設縣 聽到袁高峰的話,羅志學微微皺眉:“這樣算下來,等到七月份的時候,至少還有一個旅一個炮兵哨缺乏裝備?” 袁高峰想要提醒羅志學,步兵可不止缺一個旅,而是至少缺一個旅又一個營! 但是看著羅志學的皺眉,他很自覺的閉上了嘴巴。 但是很快他又聽羅志學道:“既然李青店那邊產能到了極限,那么襄陽這邊的軍械作坊呢?” “之前不是說已經接管了襄陽府管理的官府軍械作坊嗎?這部分產能填上空缺嗎?” 袁高峰道:“我們的確是接管襄陽城里的軍械作坊,但是這個作坊還完全停留在原始的純手工打造階段,產量極小,想要真正的讓這個作坊大量生產我軍軍械,恐怕還要投入大手筆的人力物力進行改建?!?/br> “這種改建所需的花費,和重新建一座新兵工廠也差不多了,并且城內作坊遠離河流,也沒辦法就地建造各類水力設備?!?/br> 羅志學繼續問道:“工匠呢?” 袁高峰道:“工匠倒是有一些,雖然因為戰亂有些工匠失散了,不過我們接管作坊后按照名冊一一找過去,目前已經收攏了大約一百多個工匠?!?/br> 羅志學道:“既然有了工匠,那么事情就簡單了,直接抽調營造、機械等各類工匠打造各類機械設備,再從襄陽以及周邊地區征召各類工匠,我們直接在襄陽城打造一個兵工廠?!?/br> “等工廠造好了,再從李青店兵工廠抽調資深工匠南下指導本地工匠進行生產?!?/br> “后續我們要以襄陽兵工廠為主要產能,所以新兵工廠的設計產能要適當放寬,不過也不要一口吃成胖子,分批來,先進行第一期工程,一切以盡快生產為要?!?/br> 李青店還是過于偏僻了,雖然對比之前的松山村已經好很多,但是依舊屬于偏僻之地,交通遠遠稱不上便利。 同時保鄉軍制造軍械的大量原料,基本都是從南方運輸過來的,運輸到襄陽城可比運輸到李青店更加容易。 隨著保鄉軍逐步南下,并且控制襄陽城后,在襄陽城建立兵工廠也是屬于應有之舉。 說到這里的時候,羅志學看向袁高峰:“現在是五月初五,而我給你一個月的時間進行襄陽兵工廠的建設,期間期間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但是不敢如何,六月五日,不,再給多你五天時間,等到六月十日的時候該廠必須投產,而且第一期設計產能不得低于李青店兵工廠現有產能?!?/br> “不管如何,到七月份的時候,第七和第八旅都必須獲得他們的裝備并形成戰斗力?!?/br> “你能做到嗎?” 袁高峰聽罷后,沒有第一時間說話,而是深吸了口氣后道:“屬下必定完成任務?!?/br> 羅志學都已經把話說死了,又說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袁高峰卻是沒有第二條路。 他只能是硬著頭皮,并且是打包票要完成任務。 但是真正的想要完成這個任務難度會非常大,比當初建設李青店兵工廠的時候還要難得多。 這個難度不在于工廠本身的建設。 只建設廠房的話,在錢糧充足的情況下,他完全可以在本地征召大量工匠以及青壯進行建設,一百個人不行那么就一千人,一千人不行那就一萬人! 只要人夠多,哪怕是一個月時間他也敢把兵工廠的各類廠房給修起來。 而機械設備的話問題其實也不算大,工業處下屬的機械廠有大量熟練的工匠,并且已經在之前的兵工廠建設當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各種水力、蓄力加工設備他們都能搞。 而很多設備的普通零部件加工并沒有什么技術難度,在工匠的指導下,普通工人都能夠完成。 因此工廠本身的建設,問題不大。 他有信心在一個月內搞好。 真正的問題在于后續的生產。 軍械生產可不是有了廠房,有了設備就能夠搞出來的,尤其是保鄉軍的軍械生產采取的還是分拆工序的流水線式生產,生產工藝和傳統生產有著極大的區別。 同時保鄉軍對軍械的質量要求一向來都比較高。 要想順利投產,工業處還需要前期培訓大量的熟練工人,哪怕是流水線是工人也得先進行培訓啊,要不然都不會cao作各類機械設備,那還怎么玩。 而技術人員就更加難解決了。 保鄉軍里的各條軍械生產線的運轉,是建立在一批中高級技術骨干人員的基礎上的。 而這些技術人員一部分是從舊式工匠里再學習轉化而來,一部分是從普通有悟性,努力學習的普通工人里培訓提拔而來。但是不管那一種,其實培養都不容易。 后續襄陽兵工廠要想投產,保守估計至少也要有十名以上的高級工匠,一百名以上的中級、初級工匠。 嗯,基本上就是現在李青店兵工廠里的工匠人數相當。 但是袁高峰總不能直接把李青店兵工廠里的這些技術人員一股腦抽調走了不是,這樣一來,李青店兵工廠也就只能停工了…… 而解決辦法暫時只有一個,那就是加大力度培養,爭取一個月內培養出來這一百多個工匠出來。 從各類傳統工匠里選人進行學習,培養,從李青店兵工廠里的普通工人里選拔人員進行學習培訓,以充當未來襄陽兵工廠的初級工匠。 同時對李青店兵工廠里現有的部分初級、中級工匠進行更高階的培訓,未來充當襄陽兵工廠的中級、高級工匠。 袁高峰腦子里想著各種辦法的時候,羅志學那邊卻是已經略過了擴軍和軍械的話題,而是和邊上的吏務處處長郭全書商討起來了后續在南陽府、襄陽府設立各行政機構的事了。 這事討論的時間比較久,而且暫時也和軍方沒啥關系,所以羅志學干脆讓他們先出去,只留下了吏務處郭全書以及其他幾個內政官員。 郭全書拿出來了自己早就準備好的計劃書:“南下路上的時候,屬下就已經根據大將軍的指示,開始制定我軍控制境內縣級衙門的計劃?!?/br> “為了避免轄區混亂,我們的初步計劃是,各縣、州級的轄區沿用明廷時期的轄區?!?/br> “在南陽府,已經處于我軍控制內,或控制了部分地區的地方,預定設南召縣、南陽縣、鎮平縣、新野縣、鄧州、裕州、唐縣?!?/br> “另有內鄉、淅川、泌陽、舞陽、葉縣五地暫未涉足,等后續我軍陸續推進控制后,也會同步跟進設立縣衙門?!?/br> “襄陽府這邊,目前尚未控制其他太多地區,所以預計只設南陽縣、樊城縣兩縣,等后續大軍推進到其他各縣后,再跟進設立各縣?!?/br> “各縣、府隸州下設各鎮,鎮由以往各鄉改建而來,鎮治所可選在部分集市、大村里,以南召縣為例子,預計下設大小十二個鎮,每個鎮下再設各村,如李青店鎮,下設大小一共九個村?!?/br> “由此形成完整的縣、鎮、村三級行政機構,使得我保鄉軍的觸角能延伸到各村,加大對各地區的掌控力度?!?/br> 郭全書的這一篇縣、鎮、村的三級行政機構計劃,并沒有什么特殊的,之前保鄉軍就已經這么搞了,只不過之前地盤小,只有村和鄉兩級而已,上頭的縣沒有。 現在呢,最大的變化其實就是設立了縣一級機構。 郭全書翻著計劃書繼續道:“在各級衙門的機構設置上,我們根據之前的鄉衙門所出現的一些問題,也參考了我們大將軍府內的機構,根據大將軍您的指示,初步制定了各級衙門所屬機構,先行試用,后續發現問題不適合了我們再進行調整?!?/br> “目前初步擬定的計劃是,各村設正九品村長一人,從九品稅務官一人” “各鎮設正七品知鎮一人,從七品協鎮一人,設有鎮務科、農商科、財務科、巡檢科、稅務站,各科長為正八品,稅務站站長為從七品?!?/br> “各縣設正六品知縣一人、從六品縣丞一人、從六品主簿一人,在縣級別以上,我們將會按照現有大將軍的機構進行設置,暫時預設農林科、工商科、巡檢科、財務科、吏務科、綜務科、稅務局,各科長為正七品、副科長為從七品。稅務局局長為從六品、副局長正七品?!?/br> “各基層科員,以職務、年限授予從九品到正八品不等?!?/br> “如此一來,就能夠和大將軍您吩咐下來的那樣,但凡衙門里除去馬夫、廚子、侍者等雇傭人員外,其余正式科員以上一律為官身,并照常晉升,全面取消舊式官吏之分?!?/br> “后續如果我們還設立各府衙門的話,也會按照這個章程去來,府下設各處?!?/br> “此外按照大將軍您的指示,各地稅務官、稅務站、稅務局不歸屬各級行政衙門統轄,而是由征糧處直轄?!?/br> 郭全書只是簡單說了一番這一次的機構設置而已,實際上這一次改動鄉鎮機構,設立縣、州機構,并為后續的府機構打定基礎,涉及到的東西方方面面,可以說是非常多的。 郭全書只是概要說了少許,而實際文件足足有好幾本,加起來至少一百多頁之多,上頭全都是蠅頭小楷,密密麻麻的字看著羅志學都頭暈。 不過就算頭暈,羅志學也是詳細看了下來,這些內容基本上都是郭全書基本按照羅志學的想法去設置的。 而羅志學的想法又是根據后世的經驗去設置的。 所以就弄出來了一個對于當代明朝而言,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和傳統官職有極大的區別的官制來。 而設立了縣以下的官制,同時也意味著羅志學已經打算正式建制了。 哪怕羅志學沒有稱王稱帝,繼續掛著大將軍這個名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保鄉軍這么一個體系實際上已經建制了。 第148章 沒有退路的郭全書 保鄉軍建制,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在伏牛山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那個時候羅志學就已經設立各鄉、各村機構,把保鄉軍的統治觸角直接深入到了各村內。 而等到保鄉軍南下李青店后,也就是在發起趙莊戰役之前。 保鄉軍體系內已經是有十來個個鄉了,其控制區從地理面積來已經不止一個縣了,轄區內的常住人口已經有近萬戶了。 等到發起趙莊戰役后,短短十多天時間里,保鄉軍的控制區隨著一連串的軍事勝利,如同吹氣球一樣迅速膨脹了起來。 如此一來,為了有效統治迅速擴大的控制區,設立縣級機構也就成為了必然。 如果不是還沒有全面控制南陽盆地,羅志學都想要一步到位,直接設立府機構了。 好歹有個南陽府和襄陽府不是! 只是現在保鄉軍連南陽府都還沒能完全控制,襄陽府也只是控制了區區兩縣之地,設立府級機構還早了點。 而這一系列設立縣、鎮、村的舉措,毫無疑問就是正兒八經的建制。 而這也是保鄉軍和其他義軍區別最大的地方。 你別看高迎祥他們鬧的這么大,一個個稱王稱霸,各種王的名頭不要錢一樣亂扣,但是實際上他們連個地盤都沒有,根本就沒有設立各級統治機構。 流賊和坐寇的區別就在這里了。 流賊再怎么玩,那都是無根浮萍,遲早完蛋。 只要擁有了地盤,掌控了地方的坐寇,如果運氣好,實力也夠,一步一步發展壯大的話,分分鐘就從坐寇變成割據勢力,再變成君臨天下。 這兩者,根本沒法比。 這一點,羅志學很清楚,郭全書也同樣清楚。 郭全書根據羅志學的指示,制定上述各類機構計劃的時候,內心是惶恐帶著忐忑不安的。 他非常清楚一旦保鄉軍公然豎起各縣衙門的旗號來,明王朝肯定是會跟保鄉軍不死不休的。 甚至明廷那邊都有可能先把高迎祥他們扔到一邊,直接調動大軍來圍剿保鄉軍。 因為高迎祥他們撐死了也就破壞地方,帶著官兵到處跑而已。 而保鄉軍,這是直接奔著搶朱明王朝的天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