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節
襄陽城的護城河比其他大城的護城河更寬,更深! 其護城河寬可達一兩百米呢,直接引入了漢水的江水,如果要強攻襄陽城,僅僅是如何跨越護城河就是個大問題。 早先羅志學制定了南下戰略后,就已經開始做準備了。 早期是以商貿處的商隊為掩護派遣探子搜集各種情況,后續正式南下后,參謀處情報科的人陸續南下襄陽城,并設立了襄陽城情報站。 宋啟忠就是襄陽城情報站的站長,明面上的身份是來自南陽府的一個商人,從事糧食、布匹等生意。 之前是持續收集各類情報,尤其是襄陽城里的城防部署,城內兵力等情報。 而如今,他們襄陽情報站將會迎來最終的任務:配合即將南下的大軍奪取襄陽城! 一旦成功,他宋啟忠升官是百分百的。 羅志學昨天召見他的時候,已經親自許諾,一旦配合拿下襄陽城,他就是新任的情報科科長。 宋啟忠想著這些的時候,李東紹也是心事重重。 李東紹并不是情報科的人,但他也不是尋常野戰部隊里的人,而是羅志學直屬的親兵營里的副營長之一。 之所以說是副營長之一,那是因為親兵營比較特殊,擁有三個副營長。 羅志學之前設立各旅編制的時候,順勢把直屬的親兵隊直接擴充為親兵營。 這個親兵營的編制比尋常步兵營更大,足足有上千號人的額定編制。 除了正常步兵營里轄有的兩個火槍哨,兩個長矛哨,一個刀盾隊,一個步炮隊外,還編有一個騎兵哨,一個輜重哨,一個重步兵哨,一個野戰炮兵隊的編制。 說是一個營呢,但實際上就是一個小號的混成旅編制,各種步兵和步炮兵、騎兵、野戰炮兵都有,是可以獨立負責一個方向作戰事務的諸兵種合成部隊。 因為規模更大,同時親兵營的地位也更加特殊,因此親兵營里的副營長都是有三個之多。 李東紹就是三個副營長之一,主要負責率領傳統作戰的刀盾隊以及重步兵哨,玩的是傳統戰術。 之前就是他和陳永福一起去南陽城城門騙取城門,可惜的是被城內官兵識別了,沒能給他發揮的機會。 而今天大軍抵達南陽城的時候,大將軍羅志學以及參謀處等高級將領們一致認定,攻克南陽城是必定的,而且也用不了多久。因此當時的羅志學他們就考慮著打下南陽城后,下一步攻占襄陽城這個戰略要地了。 而考慮到襄陽城的堅固城防以及變態的護城河,還有城內不少的兵力,因此上頭認為要盡可能的避免正面強攻,最好是能夠通過奇襲,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方式快速奪取襄陽城。 為了更好的配合奇襲作戰,又提出來了派遣人手提前南下混入襄陽城里,以求在大軍奇襲攻城的時候,直接奪取城門迎接大軍入城。 如此才有了李東紹的南下之舉。 他們甚至在大軍還在攻打南陽城的時候,就已經繞過南陽城并坐上了商貿處準備好的商船南下了。 到現在,他們甚至都還不知道后方的大軍有沒有拿下南陽城呢。 但是,李東紹對后方的大軍有絕對的信心,最多一天,大將軍就能夠率領大軍攻克南陽城,不出意外的話,明天大將軍就會率領大軍一路迅速南下。 以他們保鄉軍的快速行軍能力,再加上南陽、襄陽一帶地形平坦,道路通暢,不用幾天大將軍就能率軍殺到襄陽城下。 到時候,就是需要他李東紹率領提前潛伏進城的將士們出力的時候了。 一旦成功,親兵營營長之位指日可待! 要知道,如今親兵營雖然已經制定了上千人的額定編制,但實際上遠遠沒有滿編,同時更重要的是前任親兵營營長湯自原在一個月前抵達李青店的時候,就已經病重無法理事。 之前的趙莊戰役、南陽城戰役里,湯自原這個親兵營營長其實都沒在現場,一直待在李青店那邊呢。 根據大夫的說法,湯自原頂多也就再能熬半個月,之前湯自原已經多次請辭親兵營營長之位。 雖然羅志學每一次都拒絕了他的請辭,并讓他好好養病,甚至專門派人‘請’了幾個大夫給他看病。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親兵營營長的位置已經可以說空出來了,哪怕是羅志學這個大將軍其實都已經開始挑選下一任的親兵營營長了。 生老病死,奈何! 出發之前,羅志學親自召見了李東紹,告訴他此行南下的任務非常重要,直接關乎能夠奪取襄陽城,同時這個任務也會非常危險。 羅志學向他道明厲害后,拍著他的肩膀語重心長道:“我很期待下次再見到你的時候,親自為你戴上營長的肩章?!?/br> 每當想起在句話,李東紹都是忍不住心中激動。 這可是親兵營營長,哪怕不論親兵營本身的編制比較大,算是一個小號的混成旅,只說親兵營本身屬于羅志學的直屬嫡系部隊,其營長職務就屬于擁有巨大誘惑力的職位。 這種位置,不是大將軍的真正嫡系心腹,不是才華過人之輩根本就坐不穩。 而論嫡系,李東紹自認為已經足夠了,他李東紹暫時在整個保鄉軍體系里不算太顯眼,至少沒有那些旅長、副旅長們引人注目。 但是他李東紹卻是羅志學的親兵出身,乃是安永多等第一批四名親兵之后,第二批親兵之一。 當初羅志學招收了安永多等四人為親兵后,不用多久又從新招募的新兵里挑選了十多人為親兵。 和安永多他們只是當親兵沒有多久,很快就被派遣到輜重營、騎兵部隊里任職不一樣,李東紹他一直都是待在羅志學身邊,按部就班,隨著親兵部隊的擴張而先后晉升為親兵營里的伍長、什長、隊長、哨長、副營長。 這資歷和信任是夠了。 然而能力和戰功他卻還是有所欠缺。 論戰功,實際上他并沒有參與過什么大規模的戰斗,一直都是作為羅志學身邊的親衛的他,也沒機會親臨戰場。 論才能,這也不好區分,至少他也沒有表現出來什么過人的才華。 李東紹很清楚,自己的才華就那樣,和徐志賢那樣本身就是讀書人出身,并且腦袋靈活,制定計劃起來一套一套的完全沒有可比性。 李東紹他只是年少的時候讀過一年書,連啟蒙都沒有完成呢,哪怕后續他也自行學習,但撐死了也就認得幾百個常用字,連寫個正常書信都是非常勉強的,錯別字一堆的那種。 沒有什么文化,軍事才華也談不上。 所以李東紹很清楚,自己想要繼續高升,從三個副營長之中脫穎而出成為親兵營營長,只能依靠過人的戰功了。 這,也是他自行請戰,率領七十多名挑選出來的親兵營里的精銳潛入襄陽城的原因。 他需要戰功! 第134章 奔襲襄陽城 宋啟忠、李東紹這兩個為了升官而甘愿冒險的人,帶著多船的貨物,以及偽裝成為伙計、船工的七十多名保鄉軍將士在天色未亮的時候,就匆忙繼續行船趕路,一路順風順水的抵達了襄陽城城外的碼頭。 宋啟忠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來了能力,發揮了之前在襄陽城里經營的人脈,加上用錢開路…… 于是乎碼頭上駐防的官兵直接無視了這幾艘船,讓他們順利進入了泊位并且卸貨,又用馬車把貨物運輸到了城內他們租賃的倉庫里,一路上根本沒有官兵來盤查,更加沒有人來阻攔。 讓李東紹他們順風順水的入了城,順帶也把武器給帶了進來。 他們運回城內的貨物大部分其實都是正兒八經的貨物,包括糧食和布匹等,但其中還夾藏著一批刀、盔甲、長矛甚至火槍等武器。 人進來了后,李東紹他們七十多人就一直待在倉庫里,并沒有外出,畢竟他們這些人并不是普通人,一個個可都是親兵營里的士兵呢,長期接受軍事訓練的他們和尋?;镉?、力工看起來差別還是挺大的的。 這些人外出的話,難免會被一些經驗豐富的人給看出馬腳來。 倒是宋啟忠指揮著情報科里的探子們密集外出,搜集各種信息,同時也嘗試著暗中收買一些守城官兵里的小頭目之類的。 —— 就在宋啟忠、李東紹他們在襄陽城里潛伏起來的時候,羅志學也已經率領了大軍正式南下。 四月二十五日中午時分,保鄉軍正式攻克了南陽城后,經過一下午的肅清之后,基本已經粉碎了城內殘留的有組織抵抗,不敢說徹底清理了城內的頑抗分子,但是也算得上全面控制了城內局勢。 后續保鄉軍肯定還是要在城內繼續進行肅清作戰,同時配合征糧處對城內的頑抗分子進行抄家。 不過這些事情就用不著羅志學多花費心思,更用不著保鄉軍的主力部隊了。 實際上第二天一大早,休息了一晚上,恢復了充沛體能的第一步兵旅、親兵營、輜重營以及騎兵和炮兵部隊就在羅志學的親自率領下踏上了南下之路。 后續南陽城里駐防,彈壓任務將會暫時交給第四混成旅負責。 實際上第四混成旅也不會在南陽城里待太久,羅志學南下之前,已經給第四混成旅的安永多、費秉清下達了新的命令。 第四混成旅后續一邊整編,一邊駐防南陽城,初步整編完成后,最遲三天內就需要發兵裕州,以搶占裕州,控制方城古道。 而后續南陽城的防務,將會全面移交給第三步兵旅。 按照羅志學的這一系列命令,保鄉軍將會分成四個部分! 第二混成旅負責南召縣城以及魯陽關方向的戰事,以攻占南召縣城、魯陽關,封鎖鴉路古道為核心任務。 第四混成旅則是負責裕州一線戰事,以攻占裕州,封鎖方城古道而核心任務,同時有機會,時機許可的話也可以繼續東進攻占舞陽。 第三步兵旅這個尚未訓練完成的純新兵部隊,則是會駐防南陽城,并以南陽城為核心控制后方大片區域,后期正式成軍之后,也會負責攻占鎮平縣城等周邊城池的任務。 至于第一步兵旅這個核心主力部隊以及幾乎所有的野戰炮兵、精銳騎兵,再加上羅志學直屬的親兵營,輜重營等部隊將會南下襄陽城,以攻占襄陽城為核心任務,后續也需要承擔起來阻擋湖廣、鄖陽等地區明軍在南線、西線地區的反攻。 一共才幾千兵力,但是卻是要分成四個方向作戰,對此羅志學也很無奈。 兵力不足他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哪怕是保鄉軍一直都在努力的擴編,甚至每天都在招收大量的新兵,但是想要把這些新兵訓練成軍也需要時間。 連準備多時的第三步兵旅,現在都還沒有成軍呢,其他新招募的新兵就更不用說了,一個個連新兵訓練都沒有進行幾天呢。 保鄉軍需要時間來擴軍,練兵。 但是現實情況又逼著在兵力緊缺的情況下不斷發起進攻,不管是封鎖鴉路古道還是方城古道,還是說控制襄陽城,這都是屬于非常重要,事關生死的戰略任務。 北邊的兩個古道如果不封鎖起來,北邊的洪承疇分分鐘就能夠率領好幾萬的主力大軍南下。 南邊的襄陽城如果不及時攻克,等鄖陽以及湖廣地區的明軍主力反應過來,估計就會有大幾千甚至好幾萬的明軍增援襄陽城。 以襄陽城本身的堅固城防,再加上大量兵力駐防,妥妥就會變成一個硬骨頭,都時候保鄉軍再進行強攻的話,搞不好就會打成持久漫長的圍城戰,人員傷亡也會非常巨大。 而這可不是羅志學想要的。 因此羅志學考慮了許久后,最終還是決定了奇襲襄陽城。 能夠趁著官兵沒有反應過來之前,順利奇襲拿下襄陽城,就能夠徹底以襄陽城為依托,穩固南方防線,擋住盧象升的大軍。 并給己方的招募、訓練新兵、制造軍械提供足夠的時間。 只要拖上那么兩三個月的時間,保鄉軍的規模就能夠再翻一番,屆時局勢可就不一樣了,化守為攻是分分鐘的事,甚至都可以南望江漢平原。 如果說奇襲失敗了,也不會損失什么,頂多就是白跑一趟。 而且即便是奇襲失敗了,但是只要他羅志學帶著三千多號人的大軍待在襄陽城北部一帶,鄖陽地區明軍也好,湖廣地區的明軍也好,他們就無法直接北上南陽府。如此一來,羅志學同樣能夠給后方的擴軍爭取時間。 南下襄陽城,說到底還是為了爭取時間。 帶著這樣的目的,羅志學帶著南下大軍一迅速南下。 為了趕時間,他們的南下速度非???,僅僅是第一天他們就走了足足三十多公里。 這可不是步兵輕裝行軍的速度,而是攜帶了火炮和輜重的行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