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節
不管是東進還是南下,兩個方向的軍事行動都非常順利。 不僅僅軍事行動順利,連帶著保鄉軍在上述各地組織設立鄉、村兩級行動機構的時候也比較順利。 郭全書這個人吧,在羅志學看來還是有能力的。 之前都在伏牛山以及魯山縣東部地區的時候就已經小試身手,先后組織了六個鄉衙門,把控制區里的各村都分片管理。 同時作為吏務處處長,他在招攬人才上也做的非常不錯。 他針對傳統讀書人不愿意主動投效為保鄉軍效力的情況,同時保鄉軍也已經放棄了之前那種抓地主子弟人質順帶給自己干活的做法。 為了補充人才缺口,郭全書加大了對非傳統讀書人的招募。 這個非傳統讀書人也只是說的好聽,實際上只要懂文識字就算其內。 甭管你以前干什么的,只要你能讀寫公文那么就算是保鄉軍需要的人才。 對于這些人才,保鄉軍給出的待遇有高有低。 最基本的文書領取的薪資,也能勉強養活自己再加上兩三個家人。 真算待遇的話,這請一個文書花費的錢還沒養一個士兵多。 別看士兵到手的錢只有那么幾百文,但是人家吃得好啊,而且現在兵荒馬亂的糧價飛漲,大多時候有錢你還買不到。 士兵們一個月吃掉的糧食其價值就比一個文書的月薪高了。 要是有人嫌棄待遇低不愿意來也沒事。 這年頭你想要找個正兒八經玩科舉的讀書人可能比較難,但是找沒飯吃,但是又懂得幾百上千個常用字,勉強能讀寫公文的人還是有一些的。 其他不說,僅僅是在流民里就有不少。 要知道以前羅志學一家子還是流民呢…… 羅志學已故父親以及大哥還有著童生功名呢,但還不是因為家鄉連年遭天災人禍后被迫逃亡當了流民。 怎么說呢,這年頭只給普通待遇,你想要找到什么高級人才可能比較難,但是只找一些具備最基本文化水平的人還是可以的。 郭全書就是通過招募這些非正統讀書人來緩解保鄉營日漸擴大的人才缺口的。 這也是羅志學認為郭全書上任吏務處處長以來,所作出的最大成績了。 在郭全書的支持下,保鄉軍招募了一大批因為各種原因而吃不飽飯,養不活家人的非傳統讀書人。 這里頭有家破人亡的賬房。有少年時候讀過幾年書但是還沒能混出來的伙計。 有小時候讀過幾年書又跑回去務農,但是遭遇天災人禍后破產的自耕農。 還有少量原本家境不錯,書也讀得比較多,按照正常道理應該是奔著科舉去,然而卻最終淪為流民的讀書人,就和當初的羅家一樣。 還有好多一些是大戶人家里的家生子,奴仆之類的。 總之各種各樣的都有,而不管他們之前是什么人,但是在被保鄉軍招募之前都是屬于那種吃不飽飯或者對現狀極度不滿的人。 也只有這些人,才不會對保鄉軍這種反賊有發自內心里的反感。 相反,只要保鄉軍給他們飯吃,讓他們能夠養家糊口,他們并不介意給一群反賊做事。 或者說,他們已經沒有了介意的資本! 郭全書這段時間里,陸續招募了一百多人這種人才,極大的充實了保鄉軍的文官缺口。 使得大將軍府里的各處能正常運轉,也能夠讓設立的各鄉衙門里有了做事的官員。 文官的缺口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緩解,因此內政各事務也就能夠順利的推動下去。 當軍務和內政事務都沒啥大事的時候,羅志學一時間就有了無所事事的感覺。 閑了兩天后羅志學覺得自己不能坐吃等死,否則的話回頭官兵主力殺過來了。 所以當天下午他就跑出去視察正在建設當中的兵工廠分廠。 工業處處長袁高峰陪同著羅志學視察了在建中的兵工廠,并不時的給羅志學解說: “按照大將軍您的指示,我們這個南召縣兵工廠分廠后續是要承擔松山村兵工廠轉移的重任的,同時還要為進一步擴產做準備,因為整體廠房的規模比較大?!?/br> “而且因為這里水力充足,我們也會建造更多、更大的水力機械,以節省蓄力和人力,也能夠進一步提高產能,并獲得對大塊鐵料的加工能力?!?/br> “之前機械廠的同僚們,在松山村打造各類機械設備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把大將軍您交代下來的水力鍛機、鏜床、鉆床、磨床等各種設備琢磨的差不多了?!?/br> “所以這一次我們也算是放開了手腳,預計在這里建設水力鍛床三座,水鏜床兩座,水鉆床一座?!?/br> “這些機械和和更小型的人力、蓄力機械配合,用于各類鐵料的加工?!?/br> “此外機械廠那邊的同僚們后續還打算建設一座大型水力鏜床,準備用于火炮的炮管內部打磨?!?/br> “再建造一座大型水錘,用于鐵炮架、炮彈等較大型鐵料的加工?!?/br> “另外還配套建設了一個專門的煉鐵廠,準備用我們自己改進過的鐵爐,直接用水力帶動風箱,這種爐子煉出來的鐵雜質也更少?!?/br> 羅志學一邊聽著郭全書的話,一邊看著前方依舊還在緊張施工當中的廠房以及河邊正在建設的一排水車。 雖然目前還只是一個輪廓,連一座廠房都還沒有完工,但是并不妨礙羅志學幻想這一座兵工廠建成之后的大概場景。 完全建成后,整體規模應該有松山村兵工廠的三倍不止。 單純的廠房規模都不算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同樣建設中的大量水力設備。 這些水力機械也都不是什么新鮮貨色了,早在三水村,兵工廠只有小貓兩三只的時候,為了提高加工效率羅志學就親自和工匠們一起,設計了一大批各種機械設備。 當時搞出來的也只是一些小型,利用蓄力、人力的簡單機械而已,不過基本原理都有了。 有了這些機床的基本原理和構造后,后續在松山村的時候,機械廠的工匠們就繼續完善,并往大型化、水力化努力。 如今在松山村那邊的兵工廠,基本上都用上各種機械設備用于各類軍械的生產,要不然的話,也不可能以這么點人就生產出來這么多的軍械。 保鄉軍的軍械生產,和明王朝那邊用工匠手工一錘子一錘子敲出來是不一樣的。 羅志學親自制定了工序劃分,以火槍為例子,把造火槍的各道工序都分開來,并統一度量。 后續造槍就簡單了。 煉鐵廠那邊煉出合格鐵料,再用水力鍛造機,嗯,實際上就是個大號的錘子在模具上進行反復捶打,并在捶打過程里進行塑形。 最后進行卷管工序,持續捶打后鐵料合攏,變成了一根空心鐵管。 鍛打完鐵管后,就需要對鐵管內、外進行精加工,外部簡單一些也沒那么高要求,而對內部的加工,如果是手工進行就非常麻煩了。 而到了保鄉軍這里就變得簡單多了,直接用專門的水力鏜床對槍管內徑進行切削擴徑。 鏜床的精鋼制刀具隨便搞兩下,反復來幾次基本也就完事了,省時還省力。 第105章 豐和商行來人 用水力機械切削打磨出來的槍管內徑高度統一,而且還更加光滑平直,其質量比工匠們手工cao作一些原始工具搞出來的強多了。 把鐵料變成一根空心的鐵管,再把這跟鐵管變成光滑的槍管,這兩道工序也是造槍過程里耗時最久,同時也是對工匠要求最高的兩個環節。 技術不行或者稍微大意一根半成品槍管就會被玩報廢。 為什么說一個熟練工匠一個月也只能造一把槍,因為相當多一部分時間都耗費在鍛打槍管這個環節里了,并且報廢率太高。 但是用了水力機械后就省時省力多了,而且搞出來的槍管質量還更好,報廢率更低。 鍛打的時候,水利機械帶動的鐵錘子,用力比人力更加均勻,落點位置更加準確,比尋常工匠們鍛打出來的槍管質量好多了。 打磨內徑的時候,也是機械cao作,并且有著統一的標準,這樣搞出來的槍管也就不會和手工打造的一樣,存在著這個工匠打造的槍管大一點,另外一個工匠打造出來的槍管小一點的情況。 最重要的是,上述工序根本不用資深工匠來cao作,隨便找個青壯培訓個三五天,就能讓他照樣畫葫蘆進行這種重復枯燥的cao作工序。 資深工匠只需要來回巡視盯著技術參數就可以了。 所以保鄉軍這邊的軍械生產,和外頭的軍械生產是完全不同的模式,如此也才能做到在熟練工匠比較少的情況下,還能做到比較大的產能。 羅志學看完在建的廠房和設備后問道:“這個南召縣兵工廠建成后,產能能有多大,能達到要求嗎?” 袁高峰道:“大將軍府放心,新兵工廠是完全按照大將軍您的要求來辦的,建成后,以新兵工廠的廠房以及設備規模,完全能夠做到月產火槍六百支,六百斤長袍六門?!?/br> “此外有需求的話,我們還能夠在月產兩百斤輕炮十門以上?!?/br> “傳統軍械上,布面甲預估有兩百套、長矛六百支,各式刀千把以上?!?/br> “只要工匠和原料齊全的話,加班加點之下,這個兵工廠是能夠做到一個月的產能裝備兩個步兵營,一個月的長炮產能能裝備一個炮兵哨?!?/br> 羅志學聽罷點頭,他當初給這個兵工廠設定的目標就是這個。 在加班加點的情況下,盡全力爆產能一個月要能裝備兩個步兵營和一個炮兵哨。 這個目標并不是亂來的,而是考慮到了保鄉軍自身的擴軍需求。 現在保鄉軍擴軍速度非???,隨著第一批三步兵營計劃完成后,羅志學就立即啟動了第四步兵營的整編計劃。 第四步兵營的新兵剛到位呢,羅志學就已經準備近期同時展開第五步兵營和第六步兵營的整編計劃了。 這兩個步兵營所需要的新兵一個月前就已經開始準備了,那個時候羅志學人還在宋家莊呢。 這些新兵目前在松山村進行新兵訓練,預計再有十天半個月估計也能完成最基本的新兵訓練了。 盡管完成基礎的新兵訓練不代表著就能上戰場了,但是用來整編訓練還是可以的,后續完全可以一邊訓練一邊駐防某地,以緩解目前保鄉軍兵力匱乏的局面。 而上述還是六營兩哨計劃呢,后頭羅志學想要控制南陽盆地,甚至南下江漢平原,只靠這點兵力是遠遠不夠的。 哪怕是開個頭,最少也得有五千以上的戰兵。 因此短期內,羅志學還會再擴編三個營,同時再編練一炮兵哨、一輜重哨、一騎兵哨。 做到九個步兵營,三個炮兵哨、三個騎兵哨、三個輜重哨的規模。 這樣也就能夠組成三個能夠獨立作戰的旅級戰斗群了。 要想在未來幾個月內練出三個旅級戰斗群來,糧食不是問題,兵員也不是問題。 唯一的問題就在于軍械、騾馬。 騾馬問題暫時無解,而軍械嘛,至少后面三個步兵營的裝備就得指望這個南召縣兵工廠了。 現在看來,這個袁高峰還是按照他一開始制定的計劃執行的,并沒有出現偷工減料的情況。 但是羅志學也很清楚,就算是后續兵工廠能夠順利建成,機械設備也弄好了,工人也培訓好了,但是這個兵工廠后續能不能達到這個預估產量也是一個未知數。 因為這個預估產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鐵料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