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節
而這支親軍,名義上有王瞎子擔任哨官,不過王瞎子其實也沒實際指揮親軍的權力。 親軍一直都是孫成立親自掌控,幾個什長都是孫成立的親兵出身,王瞎子這個哨官可沒辦法越過孫成立直接指揮其他幾個什長。關鍵的是,羅志學和王瞎子以及其他五個什長沒太好的交情。 畢竟那六人都是孫成立的心腹,羅志學平常的時候也不好直接跑上去拉攏套關系啊。 縱然羅志學和王瞎子平時有著比較多的聯系,不過那都是基于雙方都是孫成立心腹,需要聯系的事情也比較多所進行的交往。 換句話說,一旦孫成立有變,羅志學并沒有把握直接掌控親軍。 而這就很要命了。 如果說不管這支親軍玩,自己帶著輜重營玩,這樣的話羅志學又不舍得,更不甘心。 畢竟不管是從戰斗力角度還是從重要性角度等去看,其他左中右三軍加上輜重營一起,其實都不如這支親軍重要。 當然了,現在的話,羅志學手底下除了輜重營里的百多人外,還多了六七十號原屬踏天虎麾下的老賊。 這些老賊一部分會騎射的被補充到了親兵隊里,讓親兵隊擴張為三十人左右的騎兵隊,剩下的三十多人則是編成了第四步兵隊,掛在輜重營下頭。 不過這些老賊暫時看上去似乎是可用,然而誰也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就跑路,甚至反手就給羅志學來一刀了。 畢竟之前他們一路上從三水村來松山村的時候,可是先后有二十多個老賊當了逃兵呢。 如今羅志學是靠著吃飽飯作為利誘,再加上逮著逃兵就當場處決作為威懾,這才讓這剩下的六十來人老賊沒有再一次發生大規模的逃亡。 但是以后,以后誰知道呢。 如今這種局勢下,一旦孫成立病死了,羅志學并沒有絕對的把握能夠接替孫成立,進而繼承整個保鄉營,尤其是繼承親軍這支不可或缺的騎兵力量。 除了內部的麻煩外,更讓羅志學憂心的是,如果有孫成立在,他們就能擰成一股繩來對抗明軍。 一旦孫成立病死,他們還怎么團結在一起對抗明軍? 要知道,外頭還有上千明軍朝著伏牛山而來呢。 心中有所擔憂的羅志學,一邊加派哨探監控山外的明軍官兵,同時也是派了安永多回三水村,安永多的任務除了關注密切關注著三水村的消息外,還需要和王瞎子等人較好。 羅志學這是為了后續的變動做準備了。 如果有可能的話,他還是要盡可能的把王瞎子等幾個親軍的小頭目給爭取過來。 就和當初他陪著孫成立爭取林冬生、王大壯、許河等三人一樣。 但是安永多剛出發沒兩天呢,羅志學就見到了孫成立派來的人,并給羅志學帶來了孫成立最新的命令。 孫成立要求羅志學嚴密監控官軍動向,并在松山構筑防線,以備戰官軍。 同時他會親自率兵南下增援松山村。 孫成立要親自率兵增援松山村? 不是說他重病臥床不起了嗎,怎么還能親自領軍出征? 難道是病又好了? 而數天后,羅志學就知道,孫成立的病沒好! 因為孫成立不是騎馬過來,也不是徒步過來,而是坐著一副兩臺竹轎過來的。 就和他之前從西邊返回三水村的時候一樣,是被抬著過來的,并且孫成立的臉色非常不好,并且全身上有著異于尋常的浮腫,手部看上去都不之前大了一圈。 羅志學只是一看孫成立的這模樣,就知道他絕對是得了重病,而且大概率在這個時代是沒法救的那種,比什么風寒之類的要命多了。 一開始羅志學還以為孫成立來個偶感風寒呢,畢竟小說啊影視劇里都這么寫的,而風寒這種病雖然搞不好也會要命,但是身體好一些,用對藥的話也能扛過去的。 但是沒想到會這么嚴重。 抬轎上的孫成立瞇著眼也看到了羅志學一副神情嚴肅的模樣,當即開口道:“別擺著這臉,老子還沒死呢?!?/br> 但是這話的聲音卻是比往常小了許多,顯得有氣無力。 羅志學上前一步道:“大將軍,前線戰事有我等,您如今養病為要,怎么還親自奔波??!” 孫成立想要直接來個揮手,但是動作卻是很慢,嘴里繼續有氣無力道:“養個屁病?!?/br> 他稍微停頓了會后道:“老子知道,這一次是熬不過去了,這些天我難受的很,昨天夜里我差點就拿刀結果了自己!” “媽的,好不容易當家做主,又搶了伏牛山這個地盤招了幾百號人,還有羅先生你這樣的人才輔助,正是要干一番大事業的時候,但是這老天爺卻是不給面子!” “王八蛋,這賊老天玩我!” “不過死就死了,頂多人死鳥朝天,但是我孫麻子就算是死,要么是死在自家老宅里,要么是死在戰場上?!?/br> “榆林老家是回不去了,所以我只能死在戰場上?!?/br> 孫成立這一番話,斷斷續續說了好久,這說完后見他氣息更弱了。 這個時候,孫成立抬頭瞇著眼盯著羅志學:“羅老弟,以后你會去榆林嗎?” 第50章 托付后事 羅志學站在房門前,感受著不同尋常的寒意。 昨天,突然有一股冷空氣南下,直接導致了伏牛山一片氣溫大幅度降低。 雖然沒有溫度計,但是羅志學估計著溫度怕是降低到了四五度甚至更低,以至于讓羅志學都是穿上了厚厚的棉襖。 明明只是深秋時分,但是卻這么冷了,這都讓羅志學懷疑,等冬天來臨的時候,豈不是要零下幾十度? 這就是小冰期的寒冷嗎? 以前羅志學知道明末清初的時候有過一段時間的小冰期。 不過以前看到的只是文字,羅志學對所謂的明末小冰期時代也沒有一個直觀的感受。 而到了這個時代的前面幾個月里,因為前面是夏天,所以羅志學對此也沒什么直觀的感受。 畢竟那是夏天,天熱著呢。 但是可進入秋天后,羅志學就逐漸感受到了明末時期的秋冬不同尋常。 早在中秋時節的時候,其實伏牛山一帶的溫度就比較低了,尤其是早晚的溫差極大,等到晚上的時候都得穿上外套,不過都還算好,秋天嘛,晚上有些涼意也算正常。 而到了深秋時分,溫度更是進一步降低,如今一夜寒潮襲來,直接把溫度拉倒了只有幾度。 羅志學一點都不懷疑,如果這一場寒潮持續多那么幾天的話,伏牛山肯定會下雪。 小冰期,果然名不虛傳。 溫度下降的這么快,也不知道今年的雪大不大,如果雪大一些的話,其實也是好事,至少可以緩解目前的旱情,瑞雪兆豐年嘛。 但是羅志學很懷疑,即便是今冬下了瑞雪,大概率明年也應不來豐年。 如今河南府,汝州一帶正在遭遇持續的旱情,至于其他地方羅志學沒去過,暫時還不知道,但是附近的幾個州府大概率也好不到那里去。 常理來說,當地有所旱情的情況下,如果這個冬天能下多幾場雪,對當地的旱情緩解肯定是有極大的幫助的,但是羅志學卻是不認為效果會有多大。 因為就算是下雪了,雪化為雪水流淌進入河流,但是當地也缺乏足夠的良好水利灌溉設施,難以有效利用。 而反過來,如果說當地有良好的水利設施,能利用上這些雪水的話,那么當地也不會發生大面積干旱了,因為有這些水利設施的話,不用一場瑞雪也能夠利用正常的水資源澆灌農田。 其實羅志學雖然知道周邊的地方處于干旱,但羅志學并不覺得這種干旱有多嚴重,之前他一路南下的時候可沒見著什么赤地千里,黃土裂開的情況,就是比降雨量少了一些,但是也沒到太嚴重的地步。 前世他家鄉里就經歷過連年干旱,那旱情比這嚴重多了,一年到頭就沒見幾滴正常降雨。 但即便這樣,當地的農作物一樣沒有大面積絕收,就是因為有著良好的水利設施以引用沿途河流的水,又有一座超級大的水庫儲蓄了大量水,并且但凡氣象條件許可的時候就會往天上打一大堆的人工降雨火箭。 所以雖然連續好幾年天公都不作美,創下了當地五十年內有記錄以來的最干旱年份,但是一樣保證了正常了農業、生活、生產用水。 然而羅志學更加清楚,不能拿后世的應對干旱的手段來對比當代應對干旱的手段,就明王朝基層官府的組織動員能力,根本不可能組織大量人手修建水利設施自救的。 所以,后世遇上哪怕是百年一遇的干旱都能撐過去。 而現在,這里,別說五十年一遇的干旱了,就算是五年,十年一遇的干旱都會造成嚴重的糧食減產,繼而造成大面積的饑荒。 他之前一路南下的時候,可沒有在河南府,汝州等地平原地帶的傳統糧食產區里看見有什么大規模的水利設施,頂多只有一些當地村民自己折騰的小水溝,水車這些東西,而且極少。 這些水利灌溉設施,甚至都不如羅志學帶著人在三水村里干了幾個月后,搞出來的水利灌溉設施完善呢。 沒有充足的水利設施,這降雨量又不多,因此周邊地區的干旱肯定會持續下去,甚至會變得更加嚴重。 而干旱之外,還有人禍。 其實這玩意更要命。 之前可是有大量的義軍度過黃河南下,大量官兵或圍堵或追擊也是跑到了這里來。 義軍和官兵合力,徹底把河南府,汝州,南陽府禍害了一遍,讓本來就遭到干旱的當地徹底完蛋,造成了大面積的糧食絕望,人員死亡。 如今河南府、汝州還殘留著大量的零散起義軍和官兵不斷作戰呢。 對于河南府、汝州這一片的百姓而言,天災固然可怕,但是人禍更可怕。 通過這些,羅志學基本就能判斷,后續還會有更多的人陸續逃荒進入伏牛山一帶求活,而這些逃荒而來的人口,將會成為伏牛山保鄉營持續發展壯大的基礎。 但這一切的前提卻是,他們能夠保住伏牛山這個基地,不僅僅要控制住,還要把明朝官兵以及其他流賊都擋在外頭,不能讓他們殺進山來破壞伏牛山的正常農業生產。要不然的話,伏牛山一帶就會和山外的南陽府,汝州等地一樣,成為人間慘地。 只是,自己能夠擋住官兵的進擊嗎? 能夠保住伏牛山這片基業嗎? 現在的自己,可不是孤家寡人了,而是要帶著幾百號人保鄉營士卒,不說帶著他們奔向榮華富貴的生活,好歹要帶著這些人活下去吧。 此外,雖然誰都沒說,但是羅志學卻是知道,自己還需要保護伏牛山中的眾多村寨里的山民們。 因為只有這些山民還存在著,能夠正常耕種,才能夠向他們提供足夠的糧食,兵員。 羅志學看著晴朗的天空,感受著刺骨的寒意,又是想起了三天前和孫成立的多次談話。 三天前孫成立拖著病重的身體帶人抵達松山村后,剛到就問了羅志學一句,以后會去榆林嗎? 羅志學一開始不知道孫成立為什么沒頭沒腦的問這一句,但是只是數秒鐘后他就知道了。 孫成立是一方面是問他的志向,想要知道他的野心夠不夠大。 這去榆林,可不是說讓羅志學一個人孤零零的跑到榆林去,而是指羅志學帶著大軍過去。 此外孫成立就是向他托付后事了。 后續也的確如此,孫成立讓他以后如果能夠去榆林的話,讓他去孫成立的老家看一看,如果他的家人還活著那么就盡可能的讓他們過上好一些的生活,也沒求多好,至少要活著不是。 如果還有條件,以后再把孫成立的墳遷回榆林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