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羅志學選撥士兵的時候,基本只選選老實本分之人。 而后續提拔伍長、什長等人的時候,則是選擇執行命令更加堅決的人。 之前訓練過程里,羅志學經常會下達一些看似荒唐的命令以考察士兵們的服從性,而這個過程里但凡面露猶豫,執行起來打折扣的人基本上都被羅志學在心里打了個叉,后續提拔的時候,基本就沒有他們的機會了。 畢竟羅志學對軍官的最大要求是服從并堅決執行命令,不管這個命令有多么的荒唐。 只要能夠達到這一點,哪怕是能力差一些,但是在羅志學的眼里就是好隊長,什長。 畢竟能力不足后續可以學習,經驗不夠也可以慢慢積累。 但是心性不行,那是真沒辦法了。 當羅志學在三水村里整軍備戰,以迎戰可能到來的官兵進擊時。 山外的官兵們也沒有讓羅志學久等,僅僅是五天后,五里關方向的許河派遣傳令兵告知,一隊約兩百人規模的官兵從伏牛山外圍開始深入伏牛山。 按照這隊官兵的行程來看,不用幾天時間他們就能夠抵達伏牛山腹地。 對此,羅志學沒有猶豫,直接下令輜重營出兵,準備攔截這支官兵。 第45章 松山村 羅志學很清楚一旦讓這些官兵殺到伏牛山深處來,他們伏牛山保鄉營的蹤跡,三水村的位置必然會暴露,他們要爭取把官兵直接攔截在外圍地區里。 除了想要繼續隱瞞三水村的蹤跡外,羅志學也是為了保護三水村周邊的各村寨。 這些村寨如今已經是伏牛山保鄉營的兵員、糧草來源之地,哪能讓官兵輕易襲擾??! 雖然孫成立現在還沒有回來,只靠著羅志學和許河兩個人手底下的力量還比較單薄,但是羅志學依舊決定出兵。 出兵之前,他還再一次把目光打到了那些戰俘老賊上。 這些老賊都是有作戰經驗的士卒,哪怕是不能選為騎兵輔兵使用,但是作為普通士卒使用也比新兵強得多。 羅志學還是和之前一樣,按照自愿原則讓他們自行選擇,愿意投奔他羅志學混口飯吃的就過來,不愿意也不勉強。 不出意外,除了極少數幾個人不愿意外,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當成選擇了投效。 對這些人,羅志學也沒太大指望,抱著的是能用就用,用不了也無傷大雅的心態。 甚至為了保持這些人的戰斗力,同時也是為了避免他們帶壞三個步兵隊里的那些老式士兵們,羅志學干脆把他們直接直接單獨編為兩個隊。 不過隊長和什長還是從輜重營里選拔的。 這么做,自然是不可避免會出現逃兵之類的人,畢竟里頭肯定有人對羅志學他們心懷不滿,或者不敢居于人下,或者干脆是為了自由之類的。 帶著他們出來后沒兩天,就跑掉了二十幾號人……其中不乏之前被選為騎兵輔兵的人,尤其是以前的幾個頭目有一個算一個,全跑了…… 對此羅志學不覺得意外,畢竟這是預料之內的事。 他也不會感到憤怒,甚至他還覺得這事好事。 這心懷不滿,或者有其他小心思的人都逃走了,那么剩下的人用起來也就更放心了。 這要是一直都沒人跑路,羅志學都還要擔心他們會不會中途叛變甚至掉過頭來打他羅志學呢。 當然了,不感到意外、不感到憤怒,不代表著羅志學沒有反應。 這些人既然答應了給他當兵,吃了他的飯要為他效力,如今卻中途跑路當了逃兵,羅志學要是沒點反應,以后還要不要帶隊伍了。 所以這幾天安永多很忙,他不斷的帶著親兵隊追殺這些逃兵呢。 在騎兵隊的追殺之下,除了極少數幾個幸運兒外,剩下的人基本都被砍下了頭顱掛在山道小路的樹上! 如此一路出擊,羅志學帶著的隊伍還沒和官兵交戰呢,就已經損失了將近三十人,不得不說也是挺諷刺的事。 如此一路往外走,最終來到了松山村,并和許河之前派遣出來,由許河心腹手下隊長王炳奇帶領的二十余人進行了匯合。 之前王炳奇一直就帶著少數人在三水村外圍的村寨活動,之前是征糧,而后續則是監控攔截明軍哨探。 如此,在小小的一個松山村里,伏牛山保鄉營就匯集了兩百人左右的兵力,此外還有臨時征用,用來運輸輜重的戰俘營三十余人和民夫四十余人。 而三水村那邊,如今只剩下許河帶著三四十人看著老家,并等待孫成立回來。 抵達松山村后,羅志學第一時間就找王炳奇了解了松山村及明軍的情況。 王炳奇也是官軍騎兵出身的老賊了,之前是許河的親兵,后續被許河提拔為麾下的隊長,手下管著二十多人。 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王炳奇并不算羅志學的手下,不過他也知道羅志學乃是軍師管著營務輜重,同時手底下還有一支名為負責運輸護衛輜重,但實際上實際比其他三軍都要更強的輜重營。 所以王炳奇也沒敢怠慢,很快就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情況一一說了出來。 “松山村距離我們三水村大概有四天路程,也是目前我們所掌控的十多個村寨里,最南邊的一個村子,如果繼續往東南邊走的話,那么就會穿出大山到了外圍地帶?!?/br> 說是四天路程呢,但實際直線距離也沒多遠,只是山中的道路都是一些小路比較難走,同時這些山路往往彎彎繞繞。 有時候只是一座山頭而已,但是要想翻過這座山頭往往卻是需要大半天的時間呢。 望山跑死馬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只聽王炳奇繼續道:“松山村里現在一共有四百余口,周邊還有零散的數十口山民獵戶,之前我們募兵的時候,也招募了十余人?!?“因為松山村是我們最外邊的村子,而且翻過村子南邊的松山后雖然還不算出山,不過也到了外頭了,外頭的山都不高,而且多有人煙?!?/br> “之前我們就在松山的進山小道里發現了官兵哨探的蹤跡,抓了活口詢問后,才發現有一大隊官兵已經到了松山南邊扎營,距離我們松山村大概也就一天的路程?!?/br> “前天我親自跑了一趟,查探了官兵的營寨,估摸著至少有兩百官兵,但不可能都是戰兵,其中不少都是隨軍進山的民夫青壯?!?/br> 一邊聽著王炳奇的介紹,羅志學也是抬頭看向了前邊的村子以及遠處的大山。 松山村和其他大山里村子們一樣,都是建立在幾座大山下的一片比較平坦的小山谷里,有一條從大山深處流出來的小河從山谷經過。 也只有這種比較平坦,同時有著小河流的山谷,才能夠提供足夠多的可開發耕地以養活人口,如此才能夠源源不斷的吸引逃荒的農民來到此地開荒生活。 而村子周邊有著不少的松樹,羅志學估計著這就是此地被當地人稱之為松山村,又把南邊的高山稱之為松山的緣故了。 羅志學瞇著眼稍微打量了一番松山村的周邊地形,隨后就把目光投向了南邊的松山上。 這松山果然和之前王炳奇曾經報告過的一樣,雖然不算太高,但是卻極為陡峭,而且叢林密布,好幾處地方干脆就是無法攀爬的懸崖。 如此陡峭的山勢再加上密集的叢林,就算是山民獵戶們想要翻越也不容易,更別說攜帶大量輜重的軍隊了。 而就注定了山外的明軍如果想要進山的話,只能是沿著群山中的一些低勢峽谷里已經開辟出來道路進入。 這樣一來,己方想要抵擋明軍來襲也就有了地勢可以利用。 而這,其實也是羅志學得知明軍消息后,馬不停蹄帶著軍隊南下松山村的緣故,就是因為之前他就知道了這里有地形可以利用,可以更好的把官兵擋在大山外頭。 有這樣打算的羅志學,在抵達松山村了解了初步情況后,又親自帶著人前往南邊的松山進行詳細勘察地形,以便在官軍進山的時候采取相應措施。 不管是打狙擊戰,還是打伏擊戰,甚至是打不過了想要逃跑,都得熟悉地形才行。 就當羅志學在松山村里做這些準備工作的時候,松山南邊七八里外的明軍營地里,費秉清則是微微皺著眉頭。 他派往幾個方向的哨探大部分都回來了,但是唯獨派往北面松山方向的哨探遲遲不回。 一天兩天不回來也就算了,但是偏偏已經過去四五天了還沒有回來,都不用問別人費秉清就能夠猜得出來,這派出去的哨探肯定是出了意外。 而且也不太可能是遭到山中猛虎等猛獸的襲擊,或者失足掉入山崖。 因為他派往北邊的哨探,都是三人一組,因為意外一個兩個死傷都有可能,但是三個人全滅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所以,費秉清斷定,這北上的哨探大概率是被流賊或者山中刁民給干掉了。 既然如此,那么北邊的情況就非常明顯了,肯定有敵人。 既然發現了北邊大山有潛在的敵人,那么費秉清也不打算拖延了,準備明天一早就北上。 他可是接受了黃光茂的命令,讓他率部前出伏牛山,雖然也不是非要讓他直接進山大殺特殺,但是好歹也要把伏牛山深處的基本情況給摸清楚。 要不然,等后頭黃光茂和王繼達帶著上千人的大軍跑過來了,對前方的情況卻是兩眼一抹黑,很容易就陰溝里翻船了。 所以,費秉清需要提前搞清楚松山那邊到底是什么情況。 如果只是些許山中刁民或少量流賊,那么費秉清也不會客氣直接指揮麾下軍隊橫掃過去。 如果是遇上了大隊流賊,那么就要搞清楚對面到底有多少人,裝備如何,如此等黃光茂親自帶著大軍上來后詢問他情況的時候,才不至于一問三不知。 心中有了計較之后,次日一早費秉清就帶著兩百多號人,沿著山間小道朝著北邊的松山進軍。 明軍營地位于大山腹地,周邊山高林密,縱然費秉清已經派出了士兵在四周警戒,但依舊無法找出藏身在密林之中的三水村探子。 因此在費秉清所部剛出發呢,就被三水村的探子所探知,并派人一路朝北狂奔告知松山村方面。 不用多久羅志學就得到了明軍北進的緊急報告。 第46章 戰場上的笑容 因為知道前方大概率有潛在的敵人,所以費秉清也沒敢輕視直接傻乎乎的帶著大軍一路悶頭前進,而是提前派出了多組哨探前往偵查,免的中了埋伏。 畢竟他所率領的這兩百多號人其實也沒多少戰兵。 人家黃光茂手底下一共也就三百主力戰兵而已,怎么可能讓費秉清獨自帶領太多戰兵過來啊。 費秉清手底下其實也就只有五十來號人是戰兵,另外還有百人左右是魯山縣勇,還有大幾十號人則是連武器都沒有,單純用于運輸輜重的民夫了。 真要遇上大規模賊軍的伏擊,他手底下也就五十多號人能打的,一個搞不好恐怕就要完蛋。 因此費秉清極為謹慎,一路走的不快,并且時刻派出了哨探警戒四周,尤其是前方。 但是吧,費秉才根本就不知道,他的人馬剛出發呢,就已經被三水村方面的探子給知道了。 他帶著人馬北上的時候,羅志學也帶著人馬進入了昨天就選好的地點準備伏擊。 他選擇的地方按照傳統意義上來說,并不算是什么很好的伏擊地點,并不是那種什么一線天之類的峽谷,就只是一段看似普通的山谷而已。 而進山的道路其實大部分都是屬于這種山谷里的道路,畢竟是要穿越松山,而且也不可能真的爬越山頂翻過去,都是繞著山腳下,穿越山谷進去的。 羅志學帶著人到了這地方后,一部分兵力部署,直接藏身在山道右側大約數百米外的山林里,并不是說直接靠近山道,如此自然是無法直接在敵人抵達山道后就發起攻擊的。 但是如果過于靠近山道的話,也肯定會被敵人的哨探發現。 羅志學之所以這么做,是有他自己的考慮。 從傳統目光來看就不適合伏擊,官兵的戒備應該也不會太重,至少那些哨探們不會和經過一些危險地帶一樣,會仔細反復的搜索。 如此一來,這些哨探們大概率是隨意搜索山道兩側的情況,而且也不太可能離開山道太遠進行搜索。 而等這些官兵的哨探們搜索過這一片地方繼續前進的時候,那么羅志學的機會也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