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
因為這不僅僅關系到伏牛山保鄉營整體的成敗,同樣也關系到了他的未來。 羅志學還想借著伏牛山保鄉營這顆大旗持續壯大自身的實力呢。 過去幾個月來,羅志學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麾下已經有騎兵四人,輜重營里的步卒六十人。 此外他的輜重營里還增設了一個炮隊二十人,內含從孫成立親軍里調派過來的炮手三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個炮手雖然調過來當炮兵了,但是人家之前可是正兒八經的騎兵,必要時候,是可以直接當騎兵用的。 上述兵力乃是羅志學這幾個月來的努力成果,盡管其中大部分輜重營里的步卒也好,炮兵也好都存在著訓練不足,戰力不佳的問題,但是這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 輜重營里的這些新招募的士卒,全都是羅志學親自挑選,所有人都是屬于身體條件不錯,同時性格上老實聽話之人。 后續的訓練里,羅志學也盡可能的湊集更多的糧食給他們補充營養,并進行適量的體能訓練以及戰術訓練,并且給他們配齊了長矛、刀、盾、弓這些基本的裝備。 訓練了一段時間后,這些新招募的士卒在個人戰術技巧上自然是不咋地,但是至少可以列隊,并聽從命令做出一些簡單的戰術動作了。 而僅此一點,其實就足以和尋常流賊里的步卒們拉開距離了。 尋常流賊除了少數的賊兵骨干精銳外,剩下的絕大部分所謂的賊兵,其實大多都是被挾裹的流民青壯而已,他們根本沒有接受過任何的正規訓練。 別說訓練了,他們之中不少人連常規的刀、長矛等武器都沒有。 羅志學之所以想要窩在伏牛山里種田招兵,給孫成立當軍事幕僚,為的就是能夠借機建立起來一支真正屬于自己的軍隊。 如今計劃已經初成,后續需要的就是穩步擴充了。 然而官兵的進山,有可能打亂羅志學的計劃!事情明擺著,一旦讓官兵殺入大山來,別說直接攻破三水村了,就算是他們打不到三水村這里來,只是跑到伏牛山腹地,把三水村周邊的村寨給禍害了的話,那么保鄉營的持續擴充就會失去至關重要的糧食基礎。 而作為保鄉營的一部分,輜重營的擴充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對此,羅志學是絕對不愿意看見的,所以他才極力支持孫成立領軍外出。 他比孫成立自己更加希望能夠把官兵擋在大山外頭。 為此,羅志學在籌集運輸軍械糧食等軍需的時候,可謂是非常的上心,可沒拖孫成立等人半點的后腿。 而孫成立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在孫成立領軍外出大約十天后,羅志學接到了來自孫成立送回來的消息。 消息中稱,孫成立已經帶著人故布疑陣,故意露出了一些馬腳后,吸引官兵往西邊的大山去了。 孫成立腦子還是很清醒的,并沒有直接腦子上頭和官兵死磕,畢竟來襲的官兵總數上千人呢,哪怕是其中真正能打的估計也就幾百號人,但是那也是上千號官兵呢。 而孫成立等人總兵力不足三百,其中兩百余還是新招募,訓練沒多久的新兵步卒。 真正能打的,其實還是保鄉營里的老班底,那六十幾個騎兵,但是這些騎兵在地形復雜里的大山里,其實也很難發揮出來騎兵的優勢,搞不好就得當成弓箭手,步兵來使用。 不管是強攻還是埋伏,風險都很大,這個風險不是說勝敗,而是說真正打起來后這六十多騎兵有可能受到折損。 這種精銳騎兵,在如今可沒法輕易補充,隨便折損三五個都能讓孫成立心痛好久。 孫成立選擇了不是硬抗,而是選擇了把官兵引走,這也是讓羅志學也是放心不少,他還擔心著孫成立腦子一熱,直接和官兵對抗廝殺呢。 而現在看來,孫成立還是有腦子的。 既然孫成立把官兵引向西邊去了,羅志學也是能初步放下心來進行秋收以及征糧事宜了。 如今糧食已經逐漸成熟并開始收割了,羅志學在三水村里是親自上陣,統籌指揮輜重營以及戰俘營里的戰俘們進行秋收。 而原本留守三水村的右軍,也就是老農民許河所率領的右軍五十余人則是提前出發到周邊的各村寨征糧了。 這種征糧是干脆而直接的,周邊村寨的山民們收割糧食的同時就被征收了一部分的糧食,以充作‘保鄉糧’。 這個保鄉糧的名義,還是羅志學折騰出來的,而且征糧的比例也不算太多,只有三成左右。 這個三成比例其實還不如大山外頭的地租多呢,外頭很多佃戶佃租地主的土地,佃租五成很常見,遇上黑心的地主六七成都是有的。 同時佃戶們除了要給地主繳納佃租外,還得負擔官府的各種徭役,稅。 這年頭,哪怕是寸土皆無的佃戶,都得負擔丁稅以及徭役等,可不是說沒有土地就不用交稅了。 但是在這伏牛山里,三水村這邊的伏牛山保鄉營就不會搞這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了,只收三成的保鄉糧,其他的什么徭役,人丁稅之類的一概全無。 同時山民們的土地基本都是直接開荒自己種植,上頭也沒個大地主壓榨他們。 因此縱然在大山里耕種,因為土地貧瘠,灌溉困難,農具不利等因素導致產量不咋地,但是繳納三成保鄉糧后,剩余的糧食依舊足以讓他們養家糊口,甚至還能有一些多余的出售給三水村的商隊,換購一些布匹,食鹽,鐵器等他們無法自產的物資。 這樣的生活,其實已經比大山外頭的貧苦百姓好多了。 至少,不會餓死! 制定出保鄉糧名頭,并且要求征糧士卒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不得額外多征的羅志學覺得。 自己這些人雖然是反賊,但是在征糧這種事上不能和普通流賊一樣直接搶,并且還是直接搶光。 不僅僅要師出有名,而且還要確保征糧過后,山民們還能活下去。 對此,就算是孫成立也深以為同。 哪怕是孫成立也知道,他們如今盤踞在伏牛山,和以往不一樣了。 以往他們是流寇,往往是搶了就跑,只要不被官兵追上或堵住,他們行事就不會有什么顧忌。 而現在嘛,他們變成了坐寇,還指望著在伏牛山里多待一些時間,多獲得一些糧食,多招募一些士卒呢。 自然不會和之前的翻地龍他們一樣,沒糧食了直接屠村搶糧,搞枯澤而魚的事。 而這,對于伏牛山里的山民而言,是一件好事! 第38章 郊游 按照羅志學的設想,這一次如果能夠把官兵順利引走,后頭再小心低調一些,運氣好說不準他們還能在伏牛山待上兩三年的以繼續更多的實力。 所以,周邊的村寨就不能壓榨的太狠,總得讓他們活下去繼續開荒種田,這樣才有糧食可征,才有兵員可募。 但也不是所有反賊和他們都一樣的想法,實際上絕大部分的流賊是去到一個地方,搶光燒光殺一大半,最后把青壯挾裹進入軍中當炮灰。 這不,又有一伙流賊從南陽府的南召縣闖入了伏牛山外圍地區。 這些流賊進入伏牛山南部外圍地區后,這一路上可沒客氣,基本上把路上遇到并且能夠打得過的村寨都給搶了一遍,順帶又挾裹了兩千青壯。 看著前頭的村莊里的糧食已經被盡數搬出,又強行捆綁了一百多號青壯。 踏天虎一臉的欣慰。 不枉自己從鄖陽一路朝著南陽府殺過來,又突破官軍重圍最終跑到了這里。 此地官兵少,人煙雖然少了點,但是多少也有,并且正值秋收,這連續幾天奔波下來,所獲頗豐。 這等機遇,要是自己還留在鄖陽那地方怎么可能啊。 不僅僅踏天虎高興,他手底下的人也高興,其中一個頭領模樣的人湊到踏天虎邊上道:“大當家的,我們這一次來伏牛山是來對了?!?/br> “這里的糧食多得很,而且也沒什么城池和豪強的莊園,我們可以隨便搶?!?/br> “我估摸著伏牛山里頭肯定還會有更多的村寨,里頭的糧食和青壯可都是我們的了,這運氣要是好了,說不準我們就能拉出上萬人來?!?/br> 踏天虎回頭瞄了眼這個下屬,露出微笑后點頭:“是個好地方啊,早就該來了?!?/br> 說到這里,踏天虎又想起了之前南下時的悲慘遭遇。 他老早就跟著陜西里的反賊頭領之一踏天虎玩造反了,后來踏天虎死了后,他占據了原來頭領踏天虎的名號,成為了新一代的踏天虎。 但是踏天虎的名號咋一看似乎很響亮,但是他們這些人實際缺很小,以前最多的時候也不過四五千人而已,王自用當年匯聚諸營義軍并被推選盟主的時候,他連三十六營的名頭都沒能混上。 而等到王自用死了后,高迎祥成為了義軍盟主,而義軍里的十三家更是沒他的份…… 兩代踏天虎,其實都沒能混出什么名堂來,只是當代遍地流賊中的一支而已。 這兩年,作為第二代的踏天虎,他帶著手底下的人馬一直都是跟著高迎祥混,反復在陜西,山西,河南跑來跑去……去年的時候又跟著高迎祥這個盟主一路跑到鄖陽去,最后又跑到四川晃了一圈。 不過高迎祥為盟主的義軍主力在四川吃了個大敗仗,他們又被迫退回鄖陽,在鄖陽又遇上了盧象升等多路官兵圍剿,大量義軍被官兵絞殺,義軍局勢一下子就變得危險起來。 當時大量義軍開始自謀生路,一部分都是北逃進入了秦嶺,還有一部分則是朝著南陽府過去,試圖重返河南。 踏天虎他們也是諸多返回河南中的義軍之一,只不過想要返回河南也不容易,沿途遭到了官兵的圍堵。 這一路上,踏天虎帶著手底下的人馬東躲西藏,一路上還被官兵擊潰了好多次,而等踏天虎好不容易帶著殘兵敗將跑到伏牛山的時候,他手底下的殘兵敗將都不足百來人了。 手下只剩下百來人,骨干精銳也是被殲滅、走散大半,這種事他好多年都沒遇上過的事了。 以往他踏天虎的實力雖然也不咋地,沒能混到三十六營、十三家七十二營之類的名頭,但是靠著挾裹青壯,他手底下的人馬一直都是能維持在幾千人的規模,在官兵那里也算是勉強掛了號的人,可不是什么沒名氣的尋常義軍頭目…… 但是這南下一趟以及沖破官軍唯獨后逃到南召縣的時候,他手底下只剩下百來人了…… 手底下就這么點人,他一點安全感都沒有,所以剛跑到官兵少一些的南召縣,跑到了大山邊緣后,他就開始迫不及待的招兵買馬了。 嗯,也就這么一說。 兵是不可能招的,那都是直接強行挾裹。 馬也不可能買的,那都是直接搶的。 至于糧食什么的,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把路上所遇上,又能打下來的村寨全給槍了。 忙乎了好些天,弄到了糧食又挾裹了兩千多人后,踏天虎依舊覺得不夠。 他手下人馬最多的時候,可是上萬人呢,就算是老兄弟都有好幾百人,如今的這兩千青壯他還不看在眼里。 所以他還得繼續努力加油! 想到這里,踏天虎一揮手道:“讓兒郎們手腳都麻利一點,爭取下午再搶一個村子!” 踏天虎帶著百多號骨干,并且挾裹著兩千多青壯朝著伏牛山進發的時候,沒兩天引起了他人的注意。 孫成立聽著手底下的哨探說,自己的前頭,也就是,伏牛山西南方向,來了一伙兩千多人的流賊后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自己這邊為了盡可能的迷惑并把官兵擋在伏牛山外圍地區,這幾天可是費勁了心思故意把官兵往西邊引。但是沒想到前頭竟然來了一伙流賊,而且好死不死就在自己的前頭不過一天的路程。 怎么辦? 孫成立沒有擅自決定,而是召集了王瞎子、林冬生、王大壯三人一起商議,這幾個人雖然沒讀過兵書,連大字都不認得一個。 但是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官兵出身,而且是打了好多年長的官兵,孫成立以前還是個小軍官呢。 太高深的理論他們也不懂,但是基本的常識以及小聰明還是有的。 他們商量一番后,覺得可以利用這支賊軍轉移官兵的目標,讓他們兩伙人打去,自己則是躲在一邊看看情況。 這四人越商量越覺得這事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