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旁支叔父年過四十才得了這個獨子,見幼童瞎了眼,滿身是傷的昏倒在地,他想為自己的孩子討個公道,卻被主支毫不留情的趕出門去。 隨后,蕭淑妃以旁支冒犯皇子為由,略施手段將其趕至邊關,免得對五皇子心存憤怨。 如今太后要把虛弱至極的五皇子送到旁支叔父所在之處,恐怕活不了多久了。 得知此事,蕭淑妃如喪考妣,發了瘋似的跑到太后面前求情,想她高抬貴手,放過凌西一碼。 太后被蕭貴妃吵得腦仁生疼,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她一并送走。 蕭淑妃本以為永和帝能顧念兩人之間的情分,出言向太后求情,誰知躺在御花園曬太陽的帝王只是用手按了按眼角,狀似不舍地道:此行路遠,母子兩人也能作伴,不過邊關到底是苦寒之地,莫忘了給淑妃帶幾件狐裘。 聞言,坐在對面的太后笑得前俯后仰,一連聲說永和帝成長了,換做以前,永和帝根本舍不得懲處身邊的妃嬪,不過經歷了方貴妃下毒一事,他算是徹底想開了,不再像往日那邊愚蠢,任由那幾個心術不正的婦人在后宮攪風攪雨。 被送到邊關后沒多久,蕭淑妃就投繯自盡,幸而被旁支的人及時救下。自那以后,她變得渾渾噩噩,整日里嚷嚷著自己是太子的母妃,應當在京城享盡榮華,而不是留在邊關受苦。 與她相比,五皇子甚至還算清醒,只是不小心從臺階上摔下來,恰被地上的尖銳石子戳瞎了雙眼,嗓子也在后續用藥過程中壞了,口不能言,目不能視,每日須得坐輪椅度日,此生再不能返京。 第54章 逆黨伏誅以后, 太后一直沒讓桑寧回府,她不好主動提出來,索性留在宮內陪伴她老人家, 每天不是抄經,便是在御花園散步。 這日剛落了雪, 桑寧琢磨著采些臘梅花苞,小火烘干了也能保留香氣,輔以沉香、梔子、薄荷等物, 制成香囊, 有提神醒腦之效。 桑寧與宮內女官不太熟稔,獨自一人前往梅園,她腳上穿著的羊皮小靴把薄薄積雪踩得吱嘎作響,留下一串小巧的腳印,她伸手摘取花苞時, 不遠處突然傳來熟悉的交談聲。 桑二真不要臉,在宮里住了兩三個月,竟然還不回府!我看她就是打著飛上枝頭變鳳凰的主意,想成為太子的枕邊人,那探花郎也是瞎了眼,先前這和這等貪慕虛榮卑鄙無恥的女子訂了親,如今落得退親的下場不說, 還淪為旁人茶余飯后的談資, 要我看,指不定退親前桑二便勾搭上了太子,否則怎會經常出入東宮? 說話之人正是瓊枝郡主, 她素來與樊留光交好,眼見著樊相乞骸骨折返鄉間, 沒多久死訊便傳到了京城,而樊留光也絞了頭發做姑子,被迫在佛前清苦度日,瓊枝郡主怎能不心疼? 她不明白永和帝及太子為何會如此狠心,樊相為江山社稷殫精竭慮,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算犯了錯,也不至于將人逼得家破人亡。 瓊枝郡主卻是不知,樊家能有今日的結局,已是永和帝手下留情,若真將樊家牽涉謀反重罪之事抖落出去,下場定會更加凄慘,闔府男丁盡皆發配,女眷充作官奴亦不為過。 她還以為是桑寧從中作梗,不僅蠱惑了身為太子的謝三,還在太后面前挑三撥四,害得好友受盡苦楚。 郡主,話不能這么說,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v使沈既白才學出眾,也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的小官,嫁給他少不得要吃苦頭,桑二雖然上不得臺面,慣會靠著那副艷麗的皮相勾引男子,但你我不得不承認,她確實生得極美,誰能想到太子戰功赫赫,眼光卻如此之差,被這等水性楊花的女子迷了心竅。 另一名女子瞧著眼生,這會兒用絹帕輕拭唇角,秀麗面龐滿是鄙夷,顯然看不上桑寧。 之所以如此,應是家風不正。桑怡和樊留行的婚事還是圣人所賜,樊家敗落后,婚約不也解除了嗎?當初因桑怡養女的身份,滿朝文武都以為相府會主動退婚,豈料退婚的并非相府,而是長夏侯府。真不知陛下究竟是怎么想的,竟真由著桑家這雙姐妹踐踏皇親國戚。 瓊枝郡主越說語調就越激動,即便身處寒天凍地的梅園,她面頰依舊浮起一抹薄紅,應是氣急所致。 桑寧手里提拎著竹籃,理了理略有些松散的鬢發,施施然從假山后走出來。 聽到腳步聲,瓊枝郡主和那名年輕女子均愣住了,臉色忽青忽白,似打翻了染缸一般,瞧著分外精彩。 許久不見,郡主還真是風采依舊。桑寧杏眸彎了彎,打趣道。 瓊枝郡主掌心緊握住梅枝,稍稍用力,便發出一聲脆響,她強忍怒意呵斥:你好卑鄙,竟然偷聽我們說話! 凡事都有個先來后到,分明是我先在這梅園之中,花苞都采了小半籃,你們隨后才到,怎么能是我偷聽呢?桑寧紅唇微勾,又摘了一朵梅花,她抬眼望著那名陌生女子,問:不知姑娘如何稱呼? 女子下顎微抬,神情頗帶著幾分倨傲,我乃鎮國公之女,費盈君,我兄長是太子殿下的副將,與他再是親近不過。 你兄長姓費?桑寧有些詫異。 在邊關那會兒,她和謝三身邊的將領接觸頗多,當時除去上陣殺敵外,這群人大都隱瞞身份居住在城中,要是桑寧沒記錯的話,其中姓費的將領只有費東生一人,可費東生從未提及自己有mei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