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書迷正在閱讀:過來跪下,求你個事[快穿]、綠茶靠套路被肥啾少爺投喂后、[少年漫同人] 松田的酒廠二周目、[綜英美] 我是一只掃興客、[原神同人] 星核獵手帶崽日常、[原神同人] 花心,但是蘿卜、[原神同人] 魔陰身爆改深海龍蜥、心動失焦、我在精神病院學斬神、相思曲
而帶沈夏去看郎中,于他也不過是順手的事兒。 大林二林泄氣,下次就得是下個月月中去給八叔送干糧的時候了,八叔還不能離開書院太久,拿了干糧說不了幾句話就得回書院。 吃過了晚飯,沈大娘子刷鍋刷碗,沈劉氏則是忙著和面蒸窩頭,本來不用這么急的,但明天去縣城總要隨身帶著干糧,來回這么遠的路,看病也不知道要花多長時間,總不能讓這爺仨餓著肚子。 另一邊,已經回屋的沈二娘子從陪嫁的木箱子里拿出包錢的布包。 “把這些錢都帶上,如果夠藥錢,明天就別讓八弟付錢?!?/br> 沈夏好奇湊上去,銅板挺多,但也好數。 每十個銅板用麻繩串成一串,而灰色的布包里放了六十串銅板,也就是六百文,八叔今日花九十文買了四斤半的豬rou,也就是說她們這一房的家底用來買豬rou的話也就是買個三十斤。 也不錯了。 沈夏安慰自己,沈家畢竟沒有分家,在這個兒女沒有私財的古代,能攢到六百文,她爹娘已經很厲害了。 “這些銅板能換到一塊八叔手里的銀錁子嗎?”沈夏好奇問道,一般來說應該是一千枚銅錢,也就是一貫錢換一兩銀子,但實際生活中往往并非如此,一貫錢是換不到一兩銀子的,只是不知道在這個時代這個地方差多少。 “傻丫頭,這些銅板還不到一貫錢?!鄙蚨尚Φ?,“一兩的銀錁子怎么著也得一貫半才能換到?!?/br> 沈二娘子心中嘆息,這些銅板攢起來可不容易,從她剛嫁進來就開始攢了,這都多少年了。 沈家沒分家,不管是家里產的糧食,往縣城酒樓買的白菘,都是由公婆拿著,只有孩子他爹出去打短工賺來的銅板,每次能留下一成。 沈二娘子摸著這些辛苦攢起來的銅板,忍不住看了看躺在床上啃腳丫玩的三林,等將來小叔子考中秀才,家里也就寬裕了,小叔子說不定還會去書院當先生,到時候她肯定得求公婆讓三林也去讀書。 沈夏順著娘的目光看過去,被擦洗的干干凈凈的小娃娃,白胖可愛,臉上的奶膘都還在。 只是……沈夏低了低頭,看著布包里的銅錢。 原來爹娘手中是有錢的,前幾日她一直嚷嚷著頭疼,一是傷口的確隱隱作痛,當然沒她叫嚷的那么痛,二是她擔心傷口會發炎化膿,對草木灰她實在不能完全信任。 她以為爹娘是怕爺爺奶奶不同意才會不答應,或許在她不知道的時候,爹娘已經去求過爺爺奶奶了。 可現在她才知道,爹娘是攢了錢的。 沈夏試探著問道:“為什么不能讓八叔付錢?” 既然舍得明天付藥錢,那之前為什么不答應帶她去看郎中,如果舍不得付藥錢,那又為什么把錢拿出來讓爹帶上。 “夏夏舍不得了?”沈二娘子笑道,把銅錢一串串都拿出來放在背簍里,“你看病當然不能花你八叔的錢了,他的錢還要用來讀書用來趕考,明天記得好好謝謝你八叔,要不是他,你爺爺奶奶也不會同意你去看郎中,咱們鄉下人到了城里連藥鋪都找不著?!?/br> 沈夏心里頭怪怪的,八叔回家之前,家里都會來一次大掃除,打掃院子和堂屋,全家人洗澡洗頭換干凈衣裳,像是迎接遠來的貴客一樣。 她先前一直以為是八叔去縣城讀書后回家有流露出對家中的嫌棄,所以才有了這規矩。 但八叔得來的獎學金,奶奶不肯收,娘也不肯花,明明家里日子過得并不好,沈家也并沒有分家。 沈夏發現全家人對八叔好像尤為的客氣,她那天磕破了腦袋還是四叔背回來的呢,娘也沒有特意囑咐她向四叔道謝。 “自家人也要道謝嗎?”沈夏繼續試探。 “你八叔不一樣?!?/br> “哪兒不一樣?八叔和四叔不都是我親叔嗎?” 難不成八叔是什么寄養農家的富貴公子哥,是沈家的救命恩人之子?又或者是親戚臨終托孤……沈夏忍不住腦洞大開?!笆悄阌H叔,但叔跟叔也不一樣?!鄙蚨镒有÷暤?,“你八叔是讀書人,前程大,又不常在家待著?!?/br> 沈二郎推了推媳婦,“跟孩子說這些干嘛?!?/br> 沈二娘子訕訕:“夏夏也不小了?!?/br> “別聽你娘的,你八叔和四叔是一樣的,都是爹的親弟弟?!?/br> “是是是?!鄙蚨镒記]好氣地應和道,一個在土里刨食的親弟弟,一個在縣里讀書的親弟弟。 老沈家這四兄弟,聰明勁兒全給了后頭那兩個,八弟就不說了,打小就聰明,出去趕趟廟會都能被書院里的先生收為徒弟,四弟也猴精,這么大了還不相看可不是因為沒人說媒,還不是心氣高,想等著八弟考中秀才后相看更好的。 說起來也是倒霉,八弟當年考童生,名次那可是排在前頭的,大哥去陪考在榜下聽得真真的。 十五歲的童生,據說縣里頭都少見,書院還做主給免了一半的束脩。 可從童生到秀才,這都考了四年多快五年了,每次都會出岔子。 但愿八弟明年考秀才能順順利利。 沈夏不能理解但大為震撼,讀書人在這時候的地位未免也有些太高了,難怪八叔要賴在書院做讀書人。 翌日,吃過了早飯,沈劉氏給二兒子塞了倆窩頭,給夏丫頭的是一個雞蛋一個窩頭,幺兒是倆雞蛋一個窩頭。 邈邈一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