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學說,是需要驗證的
在林可講述之時,他身后的各種儀器也在不斷變換。 衍射實驗…… 光的色散實驗…… 機械波理論…… 林可一一講述,同時儀器一一變換,展現出這些實驗的結果。 于是場上出現什么情形? 一開始實驗,光一下是粒子,讓眾學生們挑不出實驗毛病,只覺得光確確實實是粒子。 然后再度實驗,光怎么又變成了波。 于是眾學生又認為,光好像應該是波? 這樣反復下來,學生們被搞得暈頭轉向。 當然了,大多數物理學院的學生都是知道的,并且也有支持的學說。 “我早就說過,光就是粒子!我們院長的意思很準!” “沒錯!衍射實驗難道還不能證明嗎!” “光,就是粒子!我說的!” 一些支持光粒學說的學生發生回應林可的實驗。 “光是粒子”一派的學生在林可進行粒子實驗的時候開始叫囂起來。 然后到了其他實驗,又有另一些人開始叫囂了。 “看看,看看!什么叫實驗!這才是實驗!” “沒錯!這種證明光是波動的實驗,才是真正的真理!” “對!這才是真理!機械波!” “粒子?那是異端!那是邪惡!那是墮落!” “樓上,附議?!?/br> “附議?!?/br> 支持光波學說的學生也不少,兩邊學生開始吵了起來。 “什么狗屁學說?沒眼睛嗎?看看那明顯的波長!” “去你的,那么明顯的粒子現象你和我說這是波?” “所以說你們是魚人學派,因為你們的智商和魚人一樣!” “如果說我們和魚人一樣,你們就和魚人的腳趾一樣!” “光是粒子!” “光是波!” 兩邊在林可進行實驗和演講的時候,開始在那兒口水仗了。 當然了,作為職業者,一邊聽講一邊吵架是很容易的事。 不過他們的吵架并不影響林可的演講,因為有相應的隔絕法陣。 雖然林可也能從下面觀眾的表情和嘴型,能猜得出來他們在爭論什么。 于是乎,隨著演講和實驗的進行,林可也慢慢講出了后面的話: “……所以,目前來說就是以奧夫閣下和托馬斯閣下為首的兩個學說,即‘光是粒子’,或者‘光是波’?!?/br> 林可介紹完了整個關于光的爭論史。 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數學、工學……等等一大堆理工自然類學說斗爭史,有一個非常典型的特征。 什么特征? 純粹! 你說光是粒子? 那好,我一定要證明出光是波動! 我會動用我的所有聰明才智,將我畢生所學融會貫通,然后在學說上擊敗你! 你說在一般數學條件下1 1等于3,那我就拿出事實來告訴你等于2! 數學上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有文學那么亂七八糟的,什么也對也不對。 而且和政治歷史不一樣。 很多歷史總是由利益來衡量。 如果是政治,或許科學家們就不會動用聰明才智,而是動用人脈、權謀和拳頭,來讓對手屈服。 但是在科學上,一加一就是等于二,你即使刀架在脖子上,還是等于二。 藍星就是圍繞著太陽轉,你殺光所有地心說反對者,藍星和太陽的公轉關系也不會改變。 別說殺光所有學說反對者了,就是殺光所有生命,或許藍星和太陽的物理運行規律也很難改變。 所以說,這就是科學歷史的魅力。 這也使得科學的歷史并沒有那么波云詭譎且復雜,反而純粹無比,也同樣令人著迷。 林可同樣著迷于科學歷史,不管是前世的還是納森格的。 就比如納森格。 奧夫和托馬斯,明明可以用拳頭來解決誰對誰錯的問題,就像大多數人文歷史一樣。 誰強,誰就可以顛倒黑白、指鹿為馬! 但是他們偏偏要用最簡單也是最困難的方式。 那就是證明自己學說的正確性,以辯駁對面的方式,讓對面輸的心服口服。 同樣,就算在這樣的過程中輸了,他們也會心服口服,并且虛心學習。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輸不是因為對方改變了法則,而是因為對方通過研究和實驗發現了法則。 這樣的科學家,也令人敬重。 當然了,如果林可要是弄個什么副教授、教授、院師的晉升制度…… 有了利益糾葛,說不定奧夫和托馬斯會把腦子都打出來。 反正腦子打出來也沒事,元素體也不會死,就是不太好看。 或者就是林可搞出制度,然后一個個要晉升院師,都要提兩條煙、提兩瓶酒來見他。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這就是科研的純粹性。 純粹性是純粹的研究,就像兩個人打皇者榮耀爭勝負一樣,沒有利益糾葛才是純粹。 但是如果告訴你,對面是誰誰誰家的公子,或者是輸給對面就可以得多少錢、晉升什么崗位、治愈什么疾病之類的。 那你就不一定想贏了,因為你的輸贏已經超出了游戲規則,使用的是場外規則。 所以這也是林可沒有搞什么狗屁倒灶的科研晉升制度一樣的。 而此時,林可終于也開始講述他的二象性學說: “所以,諸位同學、老師們,你們聽到這些消息的時候,你們想的是什么?” 林可看向所有觀眾,然后頓了頓,又繼續道: “看實驗的時候,你們是不是腦子里跟著過了一遍,就覺得某個實驗更符合你所認為的邏輯?更符合你所認為的理論?” “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同學也會試圖去思考另一個學說的邏輯,但是最終卻義無反顧地加入自己所在的學說?” “而這,還不是問題所在嗎?” 林可的話語讓下面的聲音為之一靜。 這……這是問題所在? 一些師生迷茫,也有一些師生露出恍然之色。 “真理,是需要證明,或者證偽的?!?/br> 林可環視全場,一字一句說出來,聲音堅定有力: “你們作為【學者】,在聽到這些實驗的時候是否有以及去嘗試實驗?是否有嘗試去思考新的證明方法?” “我的老師,當初在我十五級晉升的時候教導過我,這也讓我收益終生?!?/br> “他問我:你都是在聽別人說十五級應該怎么樣怎么樣晉升、怎么樣怎么樣晉升對自己有好處……” “那你有沒有想過去實踐?別人說的話,就算是無眠大帝說的,就算是安德魯說的,就一定是對的嗎?” “你們沒有去實踐,真的確定自己支持的學說是對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