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炮灰她選擇種田 第1111節
徐茵不知道他們在聊啥,實在是沒空聽那么多語音內容,直到她爹私信她: “閨女,親家公喜歡吃白切羊rou,親家母喜歡吃烤鴨,你媽喜歡鹵牛rou,你姥姥姥爺喜歡芋頭糕、南瓜餅,有空捎點回家,沒空的話我坐地鐵去拿,別忘了!” 徐茵:“……” 是時候搞個外賣平臺了。 公眾號再次用起來! 讓封燚手底下的程序員在公眾號里添了個外賣點餐服務,順便也給本科的學弟學妹們增加個兼職崗位。 夜市街17號自開張以來,雇的店員清一色都是家境困難、需要勤工儉學的在校大學生,截至目前登記在冊的兼職生人數已經高達兩百余人。 在合理的排班下,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兼顧學習與兼職,隨機采訪任何一個人,都表示很喜歡這份工作,不僅大大緩解了他們的經濟壓力,還充實了他們的大學生活,雖然沒有太多時間躺在宿舍床上睡懶覺、打游戲、看小說,但他們學會了鹵熟食、烤甜品、調飲料……畢業后如果愿意,還有機會申請去新開的分店當店長。 最后一點或許是老板給他們畫的大餅,畢竟目前就只有這一家分店,但他們就是沒來由得信任老板,因為老板至今沒有騙過他們。 第1580章 帶著修真記憶回到現代(30) 賣蔬果生鮮甜品飲料的同行,眼睜睜看著夜市街17號從一家小門面的夜市攤,發展到一家三門面的夜市攤,如今還在人流量很大的鬧市區開起了上下兩層、占地三個門面的全天門店,要說不眼紅不嫉妒是不可能的。 也不是沒有商家動用一些不入流的手段,私底下買通顧客,要么造一些不利于夜市街17號的謠言,要么假裝吃了夜市街17號的東西嘔吐、腹瀉、得急性腸胃炎,但錢花了,效果并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 夜市街17號的生意始終紅紅火火,那些被買通的人,剛造謠生事,就被其他顧客七嘴八舌地罵了個自閉: “既然這么嫌棄,就別來排隊??!少你一個我們還能多買一份!” “就是就是!既然這么多意見,那還來干嘛!” “是不是想找老板要賠償???喏,人家白紙黑字的承諾書鑲了鏡框掛在墻上,如果真吃出了問題,一賠萬!趕緊去??!擱這浪費時間干什么!” “我從去年開春的小龍蝦吃到現在的鹵牛rou,還沒聽說有誰讓老板賠萬倍的,要是真有這么一出,我還更放心了,說明店里的東西是真的好,徐老板也是真的言出必行!” “我看你們這些人是故意的吧!說什么夜市街17號賣的東西不咋地、全靠營銷什么地,還說還有人吃了惡心嘔吐拉肚子……嘖!你們不會是想嚇退我們,然后你們好承包是不是?居心太太太叵測了!” “……” 不是!沒有! 他們真的就是收了錢來造謠的! 萬萬沒想到,任務沒完成,反而還促使夜市街17號的生意比先前更好了! 那些花錢買通顧客去造謠生事的幕后商家同樣很郁悶。 怎么這么油鹽不進??! 那他們怎么辦?眼睜睜看著夜市街17號崛起再崛起,搶占海城的生鮮蔬果市場嗎? “還有一個辦法?!彼麄冎杏腥藝@了口氣,“就是和夜市街17號一樣,價廉物美、童叟無欺、公道經營?!?/br> “……” 讓這些賺慣了昧心錢的商家,從此不再偷斤少兩、以次充好,而是老老實實帶著良心做生意,簡直比拿著刀在他們心上割還難受。 可除此之外有什么辦法?除非關門轉行。 今年全球各地的經濟都不景氣,到處聽說哪家企業裁員了、哪家公司破產了、誰誰下崗了、誰誰在領失業金……就算轉行了又能干什么? 倒不如繼續維持著蔬果攤、生鮮店,不就比以前少賺點么,利潤多少還是有的。 于是,這些商家被迫調整了經營策略,品質提上去、服務跟上去、秤砣調回去。 剛開始,看著被挑出來的爛水果、死魚蝦rou痛無比,有人死馬當活馬醫地撥通了徐茵的電話: “徐老板,我是鮮美佳的老吳啊,咳,是這樣的,我們店一直以你家店為榜樣,努力提高生鮮品質,但因為拿到的貨參差不齊,還沒上架就要淘汰不少死魚死蝦還有腐爛變質的瓜果,不知你那飼料廠收不收……” 徐茵:“……” 競爭對手找她幫忙這她是真沒想到。 不過這事兒對她來說沒壞處,飼料廠正愁效益太好了原料緊缺。 于是一口應允了。 有了一家,就有第二家、第三家…… 漸漸的,海城大部分生鮮超市、蔬菜店都把挑出來的霉爛變質的蔬菜瓜果、死透了的水產賣給徐茵家的飼料廠,并且還把這事兒打印出來張貼在店里,宣傳他們和夜市街17號是一模一樣的經營模式,倒是漸漸地又拉回了一批回頭客。 畢竟,夜市街17號全海城一塌刮子就只有兩家店,每次還得排隊,既然自家門口的超市、菜店賣的蔬果、生鮮品質也不錯,雖然比不上夜市街17號,但跟以前比確實好很多了,服務方面也改進了,斤兩上也沒見短缺,那他們不介意在這兒買點,等有空了再去夜市街17號排隊吧。 其他沒想好要不要學夜市街17號的商家,一看這么多同行倒戈,并且成效還不錯,利潤是薄了,但口碑打出去以后,附近居民又都回來買菜了,薄利多銷之下,生意居然還不錯,畢竟海城的人口擺在那里,于是更多的生鮮超市、蔬果店有樣學樣,忍著rou痛參照起了夜市街17號的經營模式。 徐茵知道后:“……” 她這算不算間接整頓了海城的蔬果生鮮市場?不曉得天道會不會分點功德值給她? 算了,與其靠分別人的功德值,還是自個多努力吧! 不管怎么說,海城各家生鮮蔬果店的品控確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這些商家發現跟風確實能賺到錢,一個個都學乖了,不但學夜市街17號的經營模式,還學它的經營內容——助力滯銷農產品,愣是把滯銷農產品卷成了暢銷品。 如今,各大超市的蔬果生鮮區,最受歡迎的成了以前容易被忽略的國產貨,倒是那些進口產品,因為售價太高,或是性價比過低,漸漸的沒人捧場了。 國產的不僅便宜,品質還比進口的好,就譬如水果,進口水果很多受原包裝局限,沒法像國產水果一樣在上架前篩選,顧客買回家拆開包裝,才知道品質,運氣不好也會遇到爛的或是干癟沒水分的。 國產水果以前質量參差不齊,現在沒這個擔心了,上架前一律經過嚴格篩選,個個都是品質果,久而久之,大家都傾向于買國產水果了。 除非是國內沒有的,大家會買點進口的嘗嘗。 其他產品也一樣。 這個現象以海城為中心,逐漸往其他省市輻射。 進口的蔬果生鮮,在華國的銷售量第一次出現大滑坡。 那些個出口大國起初沒在意,但隨著這個數據每個月都在下跌,頓時坐不住了:到底發生什么事了? 派人一打聽,說是華國內銷額在遞增。 再打聽,是被一家名為“夜市街17號”的店鋪帶起來的,這家店憑一己之力把滯銷的農產品帶成了暢銷品,如今還和其他商家聯手把全國各地的農產品卷成了暢銷品,導致進口量與日俱減。 出口大國:“……” 怎么辦?難道他們也要跟著卷嗎? 第1581章 帶著修真記憶回到現代(31) 一晃五年,“夜市街17號”分店已然遍布神州大地。 不論是繁華程度在全球排名也是數一數二的一線城市,還是偏安一隅的四五線小縣城,都有了“夜市街17號”的分店,無非就是規模大小。 飼料廠、肥料廠也在這些城市開設了分廠,以便及時接收當地分店在上架前及時淘汰的不合格產品,轉化成綠色有機的飼料、肥料后在當地市場出售,省的旗下車隊太過忙碌。 別看分店如雨后春筍年年冒、月月有,但品質始終保持著總店的水準,服務等其他方面也絲毫不拉胯。 那些模仿夜市街17號經營模式的同行,一部分跟著卷了一段時間以后,嘗到了口碑的甜頭,想開了; 但也有部分同行,一邊被迫跟著卷,一邊覺得這么做生意,簡直跟做慈善沒兩樣: 定價實惠還不能偷斤少兩、以次充好,利潤也太薄了,加上到貨后要對全部貨品進行檢查,挑出發霉爛變質的蔬果或死魚蝦蟹少,因工作量太大,還得單獨雇人來干,規模大的超市雇一個顯然還不夠,這么一來,利潤更薄了。 得知夜市街17號去別的城市開分店了,他們一個個伸長脖子等著抓小辮子。 海城有徐老板坐鎮,底下員工自然不敢動手腳。 等去了別的城市……等著瞧吧,遲早會出問題。 人心是貪婪的,那些店長手里有了權利,又天高皇帝遠,還會始終如一地遵守店鋪規矩、老老實實賺死工資嗎? 別的不說,把一些僅僅只是有點小瑕疵、口感上還沒有變味的瓜果蔬菜切掉瑕疵部分做成果切、榨成果汁鮮蔬汁,或是把剛死沒多久的水產做成熟食,而不是挑出來送去飼料廠,從中就能撈不少油水。 嘗到甜頭,不信那些家境困難、或是從貧困山區走出來的大學生會把持得住。 讓他們迷失一段時間,再找媒體曝光,相信一定會很勁爆! 那些顧客以前有多信任夜市街17號,不論它賣什么,他們都狂熱支持,排半天隊也無怨無悔,還說什么它值得;那么等這個新聞曝光,就有多憤怒。 他們等著看好戲,等著夜市街17號塌房,那他們就能回到以前的賺錢模式了。 然而,他們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市街17號的分店遍地開花,等到蔬果生鮮市場被整頓得一派清明,依然沒等到各家店長撈油水的情況發生。 “……” 特么的那幫大學生是中蠱了嗎? 大學生:特喵的你們才中蠱!我們腦子沒磕壞,分得清哪條路是光輝大道,哪條路是必定走向滅亡的。 他們當初有多窘迫,如今就有多感激。 老板在他們經濟負擔最重的時候拉拔了他們,就沖著這一點,他們也絕對不會干出對店鋪不利的事。 更何況,兼職這些年,他們不僅僅只是賺到了足以交得起學費、養得活自己的錢,還學到了許多象牙塔里學不到的知識。 是以,他們不但沒有如那些商家的愿——做一些背叛老板、背叛店里的事,甚至比在海城總店更愛崗敬業。 夜市街17號在全體員工的努力下,效益呈直線上升。 但大頭仍然被徐茵拿來捐贈,頻率也依然是一個季度一次,只不過捐贈金額一直在增加,捐贈對象也時而在變化:從社區老年活動室、轄區消防站,到緝毒總局、邊防站…… 捐贈物資對這些部門來說也相當實用:m國產的最新式隱形航拍無人機、d國產的超薄恒溫防彈衣、e國產的超智能無死角聯絡儀……當然還有封燚投資的yin科技花了三年時間研發成功的海陸空多功能超級防護服,通過測試后,正式投產的第一批,并沒有對外出售,而是無償贈給了國家。 緊接著,yin科技又立了個與超級芯片相關的項目,該項目一旦研發成功,或能實現小說里提到的“星網”、“智腦”。 那些曾經在網上吐槽徐茵在立人設、目的是為了給夜市街17號做宣傳的網友們,早就閉嘴了。 就算是真的在立人設,能堅持做到這個地步,他們也心服口服。 更何況,夜市街17號根本不需要宣傳,沒宣傳都天天要排隊了好嗎! yin科技更是低調,在超級防護服面世之前,大家都以為這個公司純粹是封總拿來取悅他媳婦的,首輪投資固然很驚人——五個億呢!但似乎也就像大石頭扔到河里,撲通一聲炸了個水花,隨后就沒動靜了。 沒想到還真搞出了個名堂。 聽說這款超級防護服能讓穿著的人真正實現上刀山、下火海、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雖然聽上去是夸張了點,但那么多國家派官方采購團過來洽談,可見還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這讓關注著yin科技最新動態的人們,心頭隱隱升起了一股希冀——他們是不是可以稍稍期待一下超級芯片? “茵茵,如今你和阿燚都事業有成,打算什么時候要孩子?趁我和你爸還帶得動,早點給我們生個外孫?!?/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