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炮灰她選擇種田 第841節
“徐大夫,出城???” “徐大夫這是去巡視藥廠吧?快蓋好了嗎?” “徐大夫怎么走著去???我給你叫輛黃包車吧!” 徐茵:“……” 我謝謝您嘞! 得虧火燒假|藥倉庫的時候,沒這么多人認識她,否則她怕是要換個地圖闖副本了。 徐茵頭疼不已,尋思是不是再準備一套裝束,出門的時候再換張臉?總這樣,她還守得住秘密嗎?公眾人物沒隱私??! 這天,她在快要竣工的藥廠工地待到天黑,工人們收工回家了、小吳也被她攆回城陪他爺爺去了,這才換了身夜行服,踏著月色一路疾行回藥師庵。 趕路途中,她突然想到一個主意:藥師庵、城外藥廠、城內藥館,這三點組起來就是個三角形,她可以挖三條地道連通這三個地方,沒事就不用頂著眾人火辣辣的眼神出門了,在地道里就可以暢通無阻地往來。 換個人,會覺得這是異想天開吧?靠一雙手挖通三條地道,最短七八公里、最長將近二十公里,這工程量未免太龐大了。 但她有建筑機器人,不僅會挖地道,還能把地道設計成防震防塌防滲漏的防空洞,這個計劃完全可行! 一臺不夠再兌一臺,三條地道同時開工也不是不行。 說干就干! 當晚,徐茵先在自己房間找了個隱蔽入口,就在床榻底下。 她睡的這張床,是純紅木的,一般人別說扛起來,挪個位置都挪不動。 徐茵把床榻移開,把床底下正中間的大石板撬了起來,打算把藥師庵的地道出入口設在這里。 然后放出建筑機器人,設定好合適的深度、寬度,以及定位到目標地點,就讓它開工了。 機器人晝夜不間斷地挖掘,挖出來的泥被徐茵一堆一堆收在系統倉庫,改天找個由頭拉回藥師庵填土種樹。 不知疲倦的機器人,兩天就挖到了藥廠下方,三天挖到了藥館底下,這兩個地方的出入口,都設在東家休息室。 徐茵在藥館的休息室原先安排在樓上,這幾天做了調整,搬到了樓下,就在藥品倉庫旁邊。 “最近又出怪事了!” 這天,她剛從休息室出來,就聽到候診的病人彼此在嘮嗑: “我家那條狗,以前只在陌生人路過我家門前時才汪汪叫,這幾天不曉得怎么了,時不時亂叫,白天就算了,晚上也叫,吵得我幾天沒睡好了?!?/br> “你家的狗也亂叫???我家的也是,我男人還說是不是發情了,叫得人心煩意亂?!?/br> “你們說,會不會是有那個……” “哪個?” “就是那個啊,這個月什么月你們忘了?” “這個月不是七月嗎?七月怎么了?” “七月十五鬼門開??!我們人看不到,但貓貓狗狗看得到??!” “哎呀!這么說還真是,我家的狗就是進了七月開始亂叫的?!?/br> “對對對!十五前后叫得最厲害!” “哎媽呀!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我也是!” 徐茵:我也是! 我是被你們的腦洞激出來的。 不過,幸好城里的幾段地道已經挖通,接下來挖的是城外的,否則憑貓狗的敏銳度,不僅亂跑亂吠,還時不時盯著地面吠,惹得大帥起疑,派人挖地三尺了,還不完蛋? 有驚無險地度過七月半,三條地道竣工,她也總算結束了每天都要找借口進出城的麻煩日常。 在房門背后貼個針眼通訊器,一旦有人敲門,扳指擬態的接收器就會震動,不用出門,就能馬上通過暢通無阻的地道疾馳過去。 建筑機器人挖好三條地道以后也沒被徐茵收起來,而是繼續挖。 不過接下來挖的都是打掩護的分岔道,基本都在城外,城里的貓貓狗狗總算消停了。 分岔道設計了好幾條,有的寬、有的窄,有的出口就一條窄縫,有的是個老鼠洞,但裝了細眼網,真有老鼠也鉆不進來。沿途還布了陷阱、安了機關,破解方法目前只有她知道。 有分岔道的通風眼,地道里雖然沒法裝新風系統,但空氣還算流通。 徐茵每次進去,還會拿個裝滿靈湖水的噴霧器,沿途噴一噴,含了靈氣,地道空氣更清新。 有了最佳通勤方式,徐茵人在藥師庵不出門,上午帶著眾女尼練拳、種地、采菌子;午后假借在房間休息,實則去了藥館坐診;晚上回到藥師庵教女尼辨草藥、學藥理、制作一些常用的藥粉、藥膏。攢多了帶到藥館寄賣,賣得的銀錢,換成布匹糧油帶回來。 藥廠竣工,她假裝托人從京城運過來的一批制藥設備也到了。 她從兩點一線擴到了三點一線,坐診時間壓縮到午后兩小時,然后去藥廠看小吳同志拿老鼠做的臨床試驗進展。 新藥有兩款:一款是小吳獨立研發的,可以平替磺胺,一款是徐茵借著小吳手問世的青霉素。 她曾經看過一篇關于國內青霉素必須做皮試而歐美大國不需要的研究課題,也是那時候才知道,所謂的青霉素過敏,其實不是青霉素本身讓人過敏,而是純度不夠、雜質太多導致的。 這些雜質中,有個主要成分叫青霉噻唑分子的物質,進入人體后會與蛋白質結合,形成青霉噻唑蛋白,這才是極強的致敏源。 可如果要提高純度,勢必要增加成本。真實歷史上,國內早期的青霉素全靠進口,進價太高老百姓用不起,所以才迫不得已選擇了低成本但低純度的青霉素,用之前必須先做皮試。 這次,她要提純出純度最高的青霉素,讓國內同胞用上價廉物美、無需皮試的青霉素。 同理,出口外匯就靠這款藥去掙了! 第1168章 風月女配民國種田(20) “先生,我感覺有了2號新藥,1號投不投產都無所謂了?!边@天,做完新一輪試驗的吳安平,捧著觀察筆記來找徐茵,“1號的功效,2號都有。而2號的功效,有一部分是1號達不到的,那還有必要繼續做1號試驗嗎?” “有?!毙煲鹫f,“1號藥可以作為基礎用藥,不是所有病癥都需要2號藥來治療。另外,它投入少、成本低,也可以用做獸藥?!?/br> “對??!”吳安平拍了一下腦袋,“我怎么忘了核算成本!” 至于獸藥,他之前倒是沒想到。 “我以前留洋的時候,聽說過當地農場主因為雞瘟、豬瘟導致破產的新聞,要是發現苗頭就隔離用藥,是否就不會引起大規模的瘟疫?” 見徐茵贊同地點點頭,吳安平更興奮了:“我知道成藥方向了!先生!我這就進行第三輪試驗,這次1號藥的臨床試驗對象是雞……哎呀!上哪兒抓只雞過來???要不把我爺爺養的那只年雞抓來?可他發現了會不會揍我?算了不管了!總歸試驗要緊!” “……” 你不會去市場上買一只嗎?給你的研發經費干嘛用的? 徐茵腦闊疼。 第二天趕在吳家雞飛狗跳前,趕緊給吳老送了兩只年雞過去。 她堂堂大股東,還得替二股東擦屁股,容易么! …… 忙忙碌碌的日子過起來飛快。 轉眼到了萬物凋零的深秋。 藥師庵種在后山的蘿卜、冬菜熟了,樹林里的松果、板栗、棗子也到了采摘季節。 徐茵把庵門一關,掛上“今明曬秋,歇業兩日”的告示牌,帶著大伙兒去后山采收了。 說實話,自從黃志仁被她一腳踹下山以后,那些富家子弟就再沒來過了,當時在場的估計嚇得不輕,沒在場的聽在場的一番夸張描述也不敢來找茬。 而山下的村民,在明慧師太當主持的時候,倒是經常上來燒香拜佛,虞圓圓接任主持后,尤其是明慧師太圓寂后,經常為了幾個城里來的貴客轟走他們這些沒錢買供品的窮村民,漸漸的,就不怎么上來了。 如今藥師庵回歸正常,即便尼姑們在下山化緣或采辦物資時告知過山下村民,但正兒八經來庵里求神拜佛做法事的依然不多。 徐茵對此也不在乎,她接管藥師庵,做這個庵的主持,又不是真想當尼姑的頭頭、宣揚佛教,而是想給自己以及來到這個庵的可憐女子們打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庇護之所。 但她不在乎,其他人在乎??! 大家擔心關門兩日,本就不多的香火錢會不會更少?長此以往,豈不是要餓死了? “餓不死!”徐茵安撫她們,“蔬菜瓜果自己種,米面糧油暫時不能自給自足,拿吃不完的山貨和我們自己做的藥粉、藥膏去換?!?/br> 山貨能換錢她們知道,可那些顏色綠了吧唧、味道古怪難聞的藥膏真能換錢? “當然!我不是跟你們說過,我把最容易做的腳氣膏帶去城里藥館寄賣了,那一小壇總共賣了五個大洋,讓清緣記到賬上了,咱們庵的賬面余額,并不曾減少,這下你們放心了?” 眾女尼齊齊看向徐盼兒,見她笑著點點頭,歡喜地低呼: “太好了!” “沒想到后山都能找到的草藥搗成藥膏能賣這么多錢?” “那我們以后永遠不愁餓肚子了!” “但我們得保密,嚴守藥方!” “對對對!不能讓外人知道!否則沒法靠這個賺錢了!” 都不用徐茵叮囑,大伙兒自發地想到了配方的重要性,主動站在后院天井,當著青天白日舉掌盟誓絕不外傳,誰若外傳就天打雷劈。 周師姑雖然也發誓了,但心里對這個腳氣膏的配方很是好奇。 可惜她們幾個不是搗藥組的,是采摘組的,采回去后交給炮制組清理、晾曬,然后才是搗藥組的活。 要是能分到搗藥組就好了,這樣就知道腳氣膏是怎么做出來的、具體是哪幾味藥材做的了,回頭找機會悄悄賣給城里的藥鋪,應該能換不少錢。小小一壇都能賣五個大洋,那要是配方呢? 周師姑動了心思,一掃以前的懶散,在干活中表現得十分積極,想讓徐茵看到她的轉變、然后給她調個崗位,最好能調到能接觸配方的核心崗位去。 徐茵:想什么美事呢! 就算她沒有藏著掖著這幾種常用藥的配方,但也沒打算讓周師姑幾個接觸核心工序。 她還想把腳氣膏、解熱散、金創粉這幾款價廉物美的常用藥,打造成藥師庵的特色產品呢。 一開始,徐茵沒打算推腳氣膏的,這不后山挖到了苦參和黃柏,庵里有幾個尼姑,小時候家里窮,沒自己的鞋子,都是兄弟姐妹幾個共穿一雙,一來二去染上了腳氣。徐茵也是無意中發現,想到后山有現成草藥可以制腳氣膏,就帶著她們做了。 做多了就帶去藥館寄賣,沒想到比金瘡粉、解熱散賣的都要好。 這不,閉庵秋收了兩天,竟然還有顧客一路打聽到了藥師庵。 “請問,徐氏藥館賣的一涂就靈腳氣膏是貴庵做的嗎?還有嗎?” 收了一個銅板給他帶路的村民好生納悶:“藥師庵供奉著藥王菩薩、藥師如來沒錯,但什么時候還賣起藥了?真的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