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炮灰她選擇種田 第765節
想她過去幾天,每天被不同的人召見,一路行禮、磕頭,人累,心更累。 “那就回去?!贝廾翔е蠑埩藬?,輕柔地啄了啄她的唇角,“明日求見陛下,請他恩準我們返鄉。不用額外找理由,就說冬閑將至,地里需要施基底肥,否則會影響來年產量。陛下重視農耕,想來不會為難我們?!?/br> 皇帝確實沒為難他們,盡管他也挺希望他們留下的,他們的淳樸、樂觀、善良以及對農耕的獨到見解深深觸動了他。每次跟他們夫婦倆聊天,他的心情就會變得特別好,那是發自內心的高興開心。 但他也知道,大洼村是他們的家,那里有他們的父母長輩、鄰里鄉親,硬把他們留下,不是成人之美而是奪人之好。 皇帝開了金口,后宮嬪妃們再不舍也只得放人。 徐茵一家趁皇帝沒改口之前,趕緊撤。 皇帝賞賜的宅子、田產留著沒動,萬一崔季康或是他們的子女將來考中舉人來京城發展了呢,在這兒好歹也有個落腳點不是? 崔巧巧這些天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去找大哥。 從六皇子那里得知,徐氏不僅入了陛下青眼,還很受后宮娘娘們歡迎,雖然不知道她打哪兒弄來那些個西域種子,還瞎貓碰到死耗子似地種成功了,不僅受封八品司農,還得了不少賞賜,要是受封的是大哥就好了,偏偏是那個惡毒女人。 崔巧巧之前不想跟大哥一家有瓜葛,因此沒跟六皇子說,被陛下加封八品司農的是她大嫂,如今…… 她躊躇再三,決定還是去找大哥。 她這些年別看有六皇子護著寵著,看似風光無限,可背地里瞧不起她、說她配不上六皇子的大有人在,說六皇子將來要娶的正妃必定出自名門。她再如何好運,也不過是六皇子府邸一個上不了臺面的妾室,說不定連妾室都輪不上,要不沒名沒分地跟在六皇子身邊當個紅粉知己,要不就是被他養在外面當個外室。 如果是以前,崔巧巧也就忍了,可如今大哥兩口子得到了陛下的器重,要是能把他們留在京城,自己不就多了個靠山? 想到這里,她不再猶豫,決定找大哥拉攏一下兄妹感情。 沒想到迎接她的是緊閉的大門,一打聽,她大哥一家竟然跟陛下辭行、回大洼村去了。 “……” 崔巧巧百思不解:怎么還有人放著三進大宅不住、寧愿回去住茅草屋、土坯房的呢? 徐茵隨著離京城越遠,心里越踏實。 還是遠離京城這個權力漩渦好啊,不用整天懸著心,一忽兒被這個召見、一忽兒被那個召見的。 經歷的越多,她越發喜歡寧謐的鄉村生活,遠離城市的喧囂紛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子雖然沒有那么奢華精致,但此心安處是吾鄉。 “回去就蓋漂亮的青磚瓦房四合院!”她握爪振臂。 “噗噗……” 小崽子沖她吐了一串泡泡。 “你聽得懂嗎?傻小子!”徐茵笑吟吟地給兒子擦了擦掛著哈喇子的嘴。 “要不,娘親給你布置一間練功房?等你會走會跑了,娘親教你扎馬步?” “噗噗……” 崔孟瑾捏了捏兒子的小鼻尖笑著說:“我以為娘子會想要布置一間書房,等他咿呀學語了給他啟蒙?!?/br> “書房要布置,練功房也要布置,文能修身養性、武能強身健體,文武兼備才是好男兒??!我們文武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對吧辰哥兒?” “噗噗……” 崔孟瑾唇角輕揚,笑容溫煦地看著娘倆互動。 傻小子,被他娘親賣了都不知道。 馬車漸行漸遠,車廂里偶爾飄出的談笑聲,也隨著噠噠的馬蹄聲漸漸遠去。 金烏西沉。 帶著涼意的暮秋,云霞酡紅如醉。 明日必定又是晴朗的一天…… 第1052章 農門福女的懶饞壞大嫂(番外) 徐茵于二十五歲這年,懷了三娃。 前兩個都是小子,這一胎是個閨女,嬌嬌軟軟的小閨女,成了全家的團寵。 要是評選誰是最寵閨女的人,小瑾同志排第二,沒人敢跟他爭第一。 這不,閨女周歲這天,家里幾個男子漢,張羅了一堆的小玩意兒,說要給閨女(meimei)抓周。 挎著一籃雞蛋上門的崔氏張了張嘴,想說“從來都是男丁才抓周,丫頭片子抓什么周?!笨稍挼阶爝呥€是忍住了。 這些年她也想開了。 不想開不行啊,因為她發現到頭來,竟然是最早分出去的大兒子離她最近,就在身邊,有啥事喊得應。 其他子女—— 老二成了鎮上紙扎鋪掌柜的上門女婿,原就不怎么回來,成親以后,有了小家庭,還要侍奉他丈人丈母娘,回大洼村的次數屈指可數; 老三四年前考中了舉人,后又一路考中貢士、進士,然后到外地赴任當了個七品縣官,因為政績出色,今年來信說升遷了,但赴任的地方依然離大洼村遠得很,馬車得走五六天才到,回來一趟很不容易; 老幺,也就是唯一的閨女,跟著貴人去了京城就再也沒回來過,直到去年,宮里的貴人來給大兒媳婦送賞賜,順便捎回來一個喜訊:她家巧巧進了當朝圣上的胞弟——六皇子的府邸做了侍妾。 崔氏直到這時候才知道,閨女當年救的貴人,竟然是皇子。雖然巧巧嫁過去不是做妃子,但皇子府的侍妾,地位也高普通人一等,等將來六皇子封了王,身份地位就更尊崇了。 可惜閨女沒來接她去京城,不然她也想去看看京城到底長啥樣,是不是真如老大媳婦手下那幾個奴仆說的那么繁華熱鬧。 明明她的子女一個比一個有出息,可到頭來,有事喊得應的只有大兒子,崔氏心里不是不郁悶,可郁悶有啥用?郁悶也不能把最出息的老三、老幺喊回來。 這時候,崔氏不免回憶起沒分家之前,閨女曾信誓旦旦地拍胸脯說,將來她和老三給自己養老。結果咧,她和老三跑得最遠。 所以現在崔氏想明白了,還是跟老大一家處得好點兒,別得罪老大媳婦,將來說不定就指望著老大給她養老了。 關于崔巧巧雖然還是進了六皇子府,但卻不是正妃側妃而是侍妾這事,徐茵些微有些心虛。 總覺得是她這只蝴蝶讓太上皇提前退位讓賢——把江山大任丟給太子,帶著太后、太妃去氣候宜人、風景秀美的皇家園林養老了,并未發生微服私訪被刺客襲擊從而被崔巧巧所救的情節,崔巧巧也就沒被賜婚。 沒有大boss賜婚,她的身份想嫁給皇子做妃就很難,哪怕崔巧巧透露深受陛下器重的八品司農是她大嫂,一正二側三個妃位也輪不到她。最終,只是做了六皇子府中諸多侍妾中的一員,無非就是比較得寵,因為她的好運確實有點玄乎。 出于這點心虛,崔巧巧抬入六皇子府那天,徐茵托白姐幫忙置辦了一副嫁妝。 指望她婆婆出錢置辦是別想了,崔氏還在怨閨女不帶她上京享福呢。 團寵閨女過完周歲,荷塘又到了起底挖蓮藕的時節。 這幾年,隨著大小洼村種的蓮藕和藕粉,銷往鎮上、縣城乃至更遠的地方,兩個村的集體荷塘成了遠近聞名的賞荷勝地。 鎮上書院的學子每到六七月份,就把這里當成了舉辦書會的最佳地點,學子們掏點錢,村里給他們安排賞荷的涼亭、呈上荷葉茶、荷花糕、嫩蓮子當茶點,擅長繪畫的作畫,擅長吟詩的作詩,隨著流出去的詩和畫越來越多,外地的學子,也經常成群結隊過來賞荷。 后來他們發現,大洼村的四季都很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是以來這里踏青、郊游的人越來越多。大洼村后山快被踏平了。 當然僅限于外面的幾座小山包,至于深山,這些文人雅士還是不敢貿然去闖的。 如今,大洼村村民人人有紅利吃、家家有分紅領,田里的產出也很喜人。 這幾年不知是天公作美,還是大洼村的水土得到了改善,下大雨也沒見鬧過水災,風調雨順得很。 村民們富裕了,就在徐茵的號召下,把村里的道路修了修:能鋪石板的鋪石板,不能鋪的撒上了小石子,免得雨天泥濘。 修完村道,大伙兒又把目光放到了村莊通往鎮上的路。修路工找的不是別人,就是周邊村落的村民,有錢大家賺嘛。 一個村富起來,帶動周邊更多的村。 徐茵親眼目睹著大洼村從貧走到富、一步一個腳印過來,內心感慨無比。 收完蓮藕,藕粉加工坊開始馬不停蹄地運作起來。 今年推出了一道新品藕粉——紅棗銀耳藕粉。 從三年前的純藕粉、到兩年前的桂花藕粉、一年前的紅棗蓮子藕粉、再到今年的紅棗銀耳藕粉,花樣是越來越多了。 除了大眾價格的紅棗銀耳藕粉外,徐茵還單獨定做了一批堅果燕窩藕粉,準備當做禮物送給宮里那幾條金大腿。 除了藕粉,還有木桶裝的葡萄酒。 去年她又買了幾畝山地種葡萄,今年是第一次嘗試葡萄酒,不過口感還可以,所以就給宮里那位送了一桶。 京城。 皇帝上完早朝,留下心腹大臣陳展鵬,正想問他今年怎么沒聽說大洼村那邊往京里送東西,就聽下屬來報:“陛下,清河縣司農遣人送來了一車中秋節禮?!?/br> “快快呈上來!” 皇帝對徐茵送的禮物總是特別感興趣,因為太與眾不同了,而且年年都有新意,你永遠猜不到她會送什么。 不像其他臣子,每次送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東西。說好聽點叫合規制,說難聽點就是敷衍了事,他看都懶得看。 陳展鵬也很好奇,今年徐司農又送來了啥? 藕粉?新口味的藕粉?堅果燕窩?這幾樣能跟藕粉搭一塊兒?虧她想得出來! 接著又看到一個大木桶。 “此乃何物?” “啟稟陛下,此乃徐司農親手釀制的美酒,桶底設了個小機關,可以從這里取酒……” 經過反復檢驗和試毒,皇帝終于喝上了徐茵上貢的葡萄美酒,晶瑩剔透的就酒質、入口微澀回味甘的口感,讓他一口就愛上了。 皇后以及受寵的妃嬪,也分到了一杯。 但也就一杯,不能更多。 余下的被皇帝珍藏了起來,留著慢慢享用。甚至還讓前往大洼村送賞賜的侍衛捎了句口諭:美酒不嫌少。 言外之意,一桶太少了不夠喝,就不能多送幾桶嗎? 收到口信的徐茵:“……” 只能說陛下你三宮六院的女人太多了,不然這么大一橡木桶還嫌少?你是當涼白開在喝嗎? …… 崔巧巧前幾日跟早她半年入府的侍妾吵了一架,氣得差點小產,好在她重生后運氣一直不錯,孩子保住了,但這幾日需要臥床安胎。 聽聞宮里收到了大洼村徐司農送來的中秋節禮,陛下和諸位娘娘們都很喜歡,光給的賞賜就裝了兩馬車,心底五味雜陳。 她有些恍惚地回想起過去,怎么就跟大哥一家鬧得如此生疏呢? 當初要是沒分家、沒鬧僵該多好,大哥給宮里送東西,肯定不會忘了她這個小妹。有了這樣的好東西,還怕籠絡不住六爺的心嗎? 不過她也只是這般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