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炮灰她選擇種田 第224節
老車夫自從替徐茵拉了幾次茶樹苗,又幫她給二郎捎了幾次東西,已然成了希望村的???。時不時拉一趟貨來這兒賣,能賺不少錢。 村里人也都歡迎他,不必再起大早走半天去隔壁鎮趕集了。而且老車夫時而跑縣城,拉來的雜貨比鎮上豐富得多。 徐茵喜聞樂見這個雙贏的局面。 她甚至思忖,等需求再大一些,就在山腳蓋間小瓦房,開個雜貨店。問車夫進貨,擺在店里賣。 這么一來,村里人缺點什么,不必眼巴巴地等車夫拉貨來了。 不過這個不著急,目前先解決溫飽問題。 二郎回來秋收,徐茵見他清瘦了不少,固然有抽條的原因,但讀書也是真辛苦,聽他說每天至少學習六個時辰。 徐茵聽了不禁心疼,才七歲就得這么學呀?那往后豈不是更苦? 難怪有科考考到一半累暈病倒了被抬出來的傳聞。 “二郎,讀書固然要緊,但身體也要經常鍛煉?!?/br> 徐茵給他煲了個藥膳調理身體,還教他做后世的廣播體cao。 “大嫂,這是什么武術?好奇怪??!哈哈哈哈!” 徐茵幽幽睇了他一眼:“你還想不想有健康的身體了?” “想想想!” “那就好好學!三妹也來,跟著你哥一塊兒學!還有你們這些小家伙,愿意的一起來,對身體有好處哦!學了不吃虧!學了不上當!” 就這樣,徐茵每天早上帶著村里這幫蘿卜頭做起了廣播體cao。 她邊喊口令邊示范。 孩子們在底下照著她做。 第一天東倒西歪像耍大刀、完全看不出是在做cao。 幾天下來,總算有模有樣了。 徐茵挑了幾個學得快、做得好的孩子,讓他們站前排領cao,做完還給他們發糖塊。 孩子們一看做得好有糖塊吃,練得更起勁了。 村民們好奇地圍過來看,看著看著,不由跟著做了起來。 “別說,這扭扭脖子、轉轉腰,確實舒坦不少?!?/br> “前幾日秋收,累得腰板挺不直,跟著兔崽子練了兩天,舒服多了!” “所以說村長教什么,一定有她的道理!” “可不!學了不吃虧!學了不上當!” “對!我們也一起來!” 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廣播體cao的隊列。 這是徐茵萬萬沒想到的,不知不覺開辟了古代廣場舞。 但若能推廣開來,倒也是樁好事。 早上起來集中做一輪廣播cao,做完各回各家開始新的一天,凝聚力都高了不少。 于是,親自驅趕騾車連夜趕路來拉磚瓦的李元瑾,看到空蕩蕩的村落,嚇了一大跳,還以為山匪襲村了,扔下騾車就往家跑,結果猜他看到了什么? 他娘子帶著全村人手舞足蹈在跳大神。 “你說我們在跳啥?” 徐茵跳完一輪廣播cao,還有些氣喘,拿著擦汗巾擦臉的手頓了頓,以為自己聽錯了。 “跳大神啊,難道不是?”李元瑾臉上的詫異不比她少,“是不是秋收不理想?” 否則怎么大早上領著村民跳大神祈愿? “……” 沉默了幾秒鐘,徐茵實在忍不住,哈哈哈地放聲笑起來,笑得眼淚都出來了,指指他,“你可真是……” 李元瑾一頭霧水。 直到二郎跑來說:“大哥,你誤會了,大嫂教我們做cao鍛煉身體呢!” “……” 第289章 惡毒女配逃荒種田(40) 搞明白以后,李元瑾自己也笑了,撓撓頭:“我說呢,收成再不好,娘子也不至于跳大神??!” 又問二郎:“這cao真那么有用?” “有用??!滿倉叔說每天堅持,腰酸背痛的毛病都好了。梨花嬸說,她脖子不僵硬了,干活更輕松了。大牛叔說……” 李元瑾一聽,那還等什么!拎著二郎到屋旁的空地,讓他教自己。 二郎:“……大哥,我還要幫大嫂收土豆呢!” “你大嫂那兒我會去幫,你先教我?!?/br> 頓了頓:“怎么?大哥的話都不聽了?” 他的家庭地位真的是越來越低了…… 等等,好像就沒高過,始終位列倒數第一。 李元瑾勉強學會了一套廣播cao,放二郎離開了。 他屁顛屁顛蹭到徐茵身邊:“娘子,我來結這兩趟的磚瓦錢?!?/br> “你們在蓋房子了?” “上回拉去的蓋了一間,先當糧倉儲糧草。聽當地老農說,今年氣候有些反常,此前遲遲不下雨,下也只下一點點,后續擔心鬧水患。趁天晴把排水溝挖好了,順便挖了個大深池養魚。將士們都夸我有福氣,還說我大運娶到了娘子。嘿嘿……” 這厚臉皮每次正事說著說著就偏題。 不過,他的話里有個信息—— “過去這一帶鬧過水患嗎?” “十幾年前鬧過一次?!崩钤f到這事,神色一肅,“那一次同樣是先干旱了半年,之后連著下了一個月雨,地勢低的村落都被淹了,跑到山頂找山洞躲避才撿回一條命。這還是運氣好的,很多人沒跑到山頂就被洪澇沖走了。所以本地老農才說今年這氣候反常,擔心十幾年前的天災重演?!?/br> 徐茵心神一凜。 一直以來,她防的都是旱災,想著努力茍著,茍到明年開春就好了,災情解除、百姓回歸原來的生活。她種種草藥采采茶,完成系統任務的同時,爭取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沒想到還可能發生洪災。 防洪……防洪…… 她意識不斷刷新系統商城,搜索與之相關的工具或技能書。 快用完當天的刷新次數時,終于發現了一本防洪手冊。 500積分薄薄一本冊子,徐茵不帶考慮地買下了。 一目十行看完,心里有了主意。 “我隨你去看看屯軍周圍有沒有合適建窯的場地。你這一趟一趟來拉,效率太低。盡快建窯燒磚,燒多多的磚,鞏固河堤?!?/br> 李元瑾自然同意。 因此收完土豆、紅薯,徐茵帶著三妹,跟李元瑾去了軍營。 順路送二郎去夫子那讀書。 徐茵沒有食言,獎勵了他一錠銀子,并鼓勵他勞逸結合,最好把夫子也教會做廣播cao,回來另有獎勵。 一聽這話,本來有些羨慕三妹能去軍營而他去不了的二郎,一掃郁悶的小表情,高高興興地上學去了。 徐茵琢磨著這小子以后即使考取了功名,不會成為個貪官吧?這么小就這么愛財。 這不行! 下回來,一定要給他洗洗腦才好。 眼下先把洪災預防措施做到位。 植樹造林不用說,這是一項長期任務,擱后世還是項基本國策呢。 算算時間,劇情不欺她的話,開春才開始下大雨,距離現在至少還有三個月,夠種下去的樹扎根了。 徐茵便讓李元瑾發動休沐的將士上山種樹,當然,本地人愿意參與進來就更好了,人多力量大。 考察完軍營四周的地形,徐茵選定了一處離河岸不遠的背風角。 同興府與東宣府交界的這片區域,雖不及東宣府城內雨水充沛,河道水位淺、山上溪流細,但供當地百姓日常生活不成問題。 徐茵在軍營外的小村莊借宿了七八天,直到軍營建起窯、燒出了第一批磚,又教他們如何拓寬與山溪銜接的河道、加固河堤,才帶著三妹回希望村。 如果洪災要來,希望村也得早做準備才是。 柴山已經清理掉一批枯枝灌木,種上了茶樹,但還有半座山沒清理。 她每天忙完藥田里的活就上山,跟著雇工一起清理,邊清理邊種樹。 南坡向陽種茶樹,北坡背陰種杉木。 杉樹苗哪兒來? 出去一趟,拉了一車系統出品的優種杉樹苗回來。 等柴山煥然一新,已是一個月后了。 這一個月,整個希望村家家住上了磚瓦房。 山下村莊的人,有事上山,看到后驚呆了: 這不是逃荒來的災民嗎?來這兒開個荒還蓋磚瓦房?有錢沒處花呀? 一打聽,竟然是希望村在村長指點下自己建的窯燒的磚瓦,心里頓時直冒酸泡,他們咋沒有這么能干的村長、里長。 繼而打聽磚瓦價格,不貴的話,他們也想把泥房子推了起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