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炮灰她選擇種田 第45節
招手喚來個后生:“你拿著犁下田耕一段給貴人看看?!?/br> 附近田里的人都直起腰看過來。 有人打趣道:“王伯,你咋喊柳生拉犁啊,他那小身板,拉得動才怪!要不換我上?” 話音剛落,就見那名叫柳生的小后生,輕輕松松地推著曲轅犁走了起來。真的像在田間行走,瞧著絲毫沒用力氣。 大伙兒吃驚得不行。 隨即一個個爭先恐后地想要試試。 實在難以相信,柳生多瘦弱的一個人,居然能把犁推著走,往常拉著走都要費老鼻子勁。 再看曲轅犁經過的地方,不僅土塊顏色深、顆粒小,可見翻耕得既深又碎,而且還被推到了兩側,仿佛一艘船,劈開風浪前行。 這太不可思議了! 對農民來說,有什么興趣勝過農具的改良、畝產的增加? 眼下,最費力卻又不可或缺的農具,在他們面前出現了,誰不驚喜,誰不歡呼? 附近的莊稼漢全都圍過來試了一把,都覺得這犁好用。 輕便省力不說,關鍵是犁出來的地,比牛耕的還要深。 徐茵見效果不錯,滿意地點點頭,對王伯說: “這把就留給你們用,明日我會讓人再送一批過來。另外,我需要幾畝地做試驗田,最好離莊子口的大路近一點?!?/br> 遠了她要走好多路。 要是有橡膠就好了,試試能不能把輪胎做出來,有了輪胎,就能造自行車了。 路上她問了嬤嬤和丫鬟,可惜兩人都沒聽過、更沒見過類似橡膠的東西。 可她記得橡膠確實是熱帶作物,莫非還沒傳進這片大陸? 回到王府時,天色已經暗下來了。 府里的晚膳掐點似的跟在她后頭送到偏院。 徐茵洗完澡出來,看到滿桌豐富的菜肴,不由挑了挑秀眉:這么豐盛? 秋霜福身回稟:“管家問姑娘是不是對府里的膳食不滿意,中午都沒讓大廚房送,這不晚上讓大廚房好好整了一桌席面,希望姑娘能滿意?!?/br> 徐茵:“……” 她能說中午沒讓大廚房送是因為早餐太豐盛給吃撐了,鬧得中午吃不下飯嗎? 這么丟臉的事哪好意思說。 “都坐下來吃吧,今天大家都辛苦了?!?/br> 馮嬤嬤幾個推辭不過,就在角落添了張桌子,分了一部分菜肴,陪姑娘一起用膳。 那廂,燕恪瑾也在用膳,邊聽燕七匯報他那未過門的王妃今兒一天的動向,聽到曲轅犁,持筷子的手頓了頓。 “你說她讓木匠做了個不同于以往的犁,拉起來輕便又省力?” “是,屬下聽暗衛回稟后,親自去莊子驗證過,不僅輕便省力,入土深淺、起土寬窄隨心所欲,且并非肩膀負重,而是像推磨一樣,人站在犁后頭,往前推著走,但遠比推磨省力,掉頭也沒有任何妨礙。王伯說,用這個犁耕地,一晌能比以前多耕五六畝?!?/br> 這是什么概念? 平時需要五天才能耕完的地,如今一天就能完成,關鍵還沒以前累。 燕恪瑾擱了筷子,擦了擦手,一連串指令隨之發下去: “十九還在臨????飛鴿讓他召集一批工匠過來?!?/br> “十三可在府里?讓他負責采買新犁所需的材料?!?/br> “至于圖紙,你去和她說一聲……算了,本王親自去?!?/br> 于是,飽餐一頓后,正捧著酸酸甜甜消食茶,悠閑無比地靠在貴妃榻上教冬雪下五子棋,順便琢磨,要不要整副麻將或是紙牌出來充實夜間娛樂生活的徐茵童鞋,一臉懵逼地迎上了王府男主人詫異的目光。 “在對弈?” 燕恪瑾閑庭信步似地走進來。 “……” 徐茵與王爺身后的馮嬤嬤對了個眼神: 他咋來了? 馮嬤嬤不禁頭疼。 王爺百忙之中抽空來看姑娘,姑娘卻還懶在榻上不起來。 接收到嬤嬤瘋狂的眼神暗示,徐茵才想起來這里的禮儀。 “……” 這萬惡的…… 吐槽歸吐槽,小命還是要保牢。 她連忙起身,只是沒來得及行禮,被燕恪瑾托住了。 “免禮?!?/br> 燕恪瑾并沒有兜圈子,坐下來就表明來意。 徐茵愣了愣:“曲轅……哦,就我下午拿去莊子上用的那個犁?你感興趣?” 燕恪瑾聽著她話語里的你啊我啊,微微抽搐了一下嘴角,卻也沒跟她計較,手指摩挲著嬤嬤奉上的茶盞,垂眸說道: “你有所不知,南蠻之所以被燕華視為可有可無的不毛之地,一為瘴熱,二為貧瘠。此處的土壤不及北地肥沃,不太適合種麥稷,棉花在這里不僅沒產量,即便種出來了品質也不過關。 相比之下,只有稻谷和粟米的產量高一些,但那需要深耕。你下午拿去莊子的犁,不僅輕便省力,翻耕深度和廣度,比以前的犁好使許多,若能推廣,自是再好不過?!?/br> 能讓百姓受益的事,徐茵哪有不答應的。 何況她本來就有推廣曲轅犁的想法。 只不過她能買到的鐵片有限,無法量產到全南蠻推廣曲轅犁。 如今瑾南王愿意主動攬下這個事,對她來說相當于減負了,高興都來不及呢,哪會介意??! 圖紙奉上,拿走不謝! 順便附贈一個后世改良的漚肥法。 另外,她早就想說了: “其實,這里的氣候環境吧,種冬小麥才合適,種什么春小麥呢!春小麥抗旱不耐熱,可偏偏這里,潮濕悶熱,動不動來波陣雨,再精心呵護,也種不出北方的產量來。徒勞無功罷了!” 這和“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是一個道理。 第61章 作精女配選擇種田(11)(四更~求月票~) 想著難得有跟王爺面對面探討農事的機會,徐茵干脆把知道的都說了: “棉花也是,它喜陽抗旱,不適應這里的氣候地理,與其費勁伺候也折騰不出產量,倒不如種甘蔗呢?!?/br> “甘蔗?” 燕恪瑾不止一次聽她提到甘蔗,只不過上一次是經燕七的口聽說的。 徐茵想了想說道:“我是從一本雜書上看來的,說海外有種叫甘蔗的作物用途很廣,本身是味防病健身的良藥,榨得的汁能制糖,榨完汁后的渣是造紙原料,葉子能漚肥,頭部能循環種植甘蔗…… 我看書上描述的生長環境,跟南蠻沒多少差別,就想著能不能在這里找到。要是能找到,批量種植批量產糖造紙,想要多少布匹換不來,您說是吧?” “哪本書?” 燕恪瑾似乎對她口中那本記載著甘蔗的雜書更感興趣。 徐茵一臉無辜:“當時跟我五妹慪氣,撕了?!?/br> 原身確實撕過一批書,那是在得知太師千金被賜給新太子當太子妃后,給氣的。 反正她跟府里的jiejiemeimei關系都不好,那天五妹確實在場,想來是去看原身笑話的,就扯她當個擋箭牌了。 燕恪瑾深深地看了她一眼,能從一本雜書里看出這么多東西來的人,會做出撕書的事來? 他不信! 可她不愿意說,他也不勉強。 “你說的甘蔗,本王會派人去尋?!?/br> 今兒他來,主要是為曲轅犁一事,她答應的如此爽快,他卻不能拿的理所當然,除了把那座三進宅子劃到她名下以外,還給了她一張金票。 燕恪瑾離開后,徐茵拿著金票翻來覆去地看。 “原來銀票和金票的區別,僅在于寫的是紋銀還是黃金,票本身沒啥區別啊?!?/br> 在燕華,金子和銀子的兌率是十倍,一兩黃金等于十兩白銀。 這張金票面值一千兩黃金,折合紋銀一萬兩。 徐茵喜滋滋地彈了彈金票,瞬間又有錢了耶。 馮嬤嬤擔心她又像之前那樣大手大腳地花,忍不住提議: “姑娘不如去購置些產業?!?/br> 產業? 徐茵不禁想到各類工坊。 甘蔗還沒尋到,制糖、造紙先放一放,但養殖業可以搞起來了。 蠶寶寶吐絲后能紡絲、織絲,有了絲綢就能制衣,這些都需要工坊。 雞鴨鵝豬也可以大規模養起來了,糞便能漚肥,rou類除了新鮮吃還能加工成香腸、rou松、rou脯、rou丸……同樣都需要工坊。 哦對了,百桂郡與百越、閩越兩郡一樣臨海,海鮮養殖也可以搞起來,這么一來還需要建座海產品加工廠。新鮮海鮮銷路窄,制成干貨就能遠銷中原、北方。潛在的市場大著呢! 開廠子需要地,完了建造是筆大頭,之后還有工人工資、工具、材料等各項開銷,總之前期基本是純投入。 這么一算,一千兩黃金還不知夠她開幾個養殖場和工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