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君后 第30節
祝青臣在馬車里坐好,從窗戶里探出腦袋,對李鉞道:“你下午把奏章批完,晚上回來,我再給你上藥?!?/br> “嗯,知道了?!崩钽X依依不舍, “祝卿卿,我在家里等你?!?/br> 馬車駛遠,祝青臣笑著朝李鉞揮揮手。 李鉞站在原地,眼巴巴地看著他。 隨行宮人低聲道:“遠遠看去,陛下還真像是望夫石?!?/br> “閉嘴吧,不要命了?” “你信不信,陛下要是聽見這話,指定高興?!?/br> * 馬車駛出宮門,一路朝著尚書臺的方向駛去。 祝青臣上午就派了宮人,知會沈竹,他下午要過來。 因此,沈竹早早地就帶著一眾官員,在門外等候。 只等祝青臣一來,他們就—— “哇呀!祝青青,你可回來了!” “祝青青你可不知道,這些年我們過得好苦??!” “小祝大人為我們做主??!陛下他……陛下他……陛下他沒跟著來吧?沒有!太好了!” 祝青臣站在尚書臺門前,幾個從前相熟的官員“柔弱”地倒在他的腳邊,抱著他的腿,拽著他的衣擺,死活不肯松開,還用他的衣角擦眼淚。 祝青臣剛下馬車,他們就跟餓狼撲食似的沖上來。 以至于兩刻鐘過去了,祝青臣別說走進尚書臺的大門,他連一步都沒能挪動。 一片鬼哭狼嚎當中,祝青臣弱弱地問:“你們能先讓我進去嗎?” 眾人似乎是沒聽見,繼續哀嚎:“祝青青,你可不知道,你不在的這些年里,我們過得太苦了……” 祝青臣高高地舉起手,提高音量:“事情我都知道!能讓我先進去嗎?這是在大街上!” 眾人這才聽見他的話,紛紛回過神,從地上爬起來,拍拍衣上的塵土。 他們簇擁著祝青臣,跨過門檻,走進尚書臺正門。 一群人七嘴八舌地訴苦。 “祝青青你有所不知,立國之后,陛下執意將都城選在鳳翔。我等力陳弊端,可陛下一意孤行,我等也難以扭轉其心意?!?/br> “鳳翔雖好,可實在偏遠,十年來只辦了兩屆科舉。山高路遠,南方舉子長途跋涉,難以抵達,就算到了,也大多水土不服,著實可惜?!?/br> “我等編撰書冊,意欲統一推行,可鳳翔偏遠,陛下派兵推行,卻也收效甚微。事到如今,南方用的竟還是舊朝官府編撰的書冊?!?/br> “南邊田地江河,雖歸我大周所有,可南邊的大儒士子自視甚高,有了前兩次科舉的事情,竟提出要與都城分開科考,簡直大逆不道?!?/br> “還有世家子弟,私底下蠢蠢欲動,幾次想與南邊串通。若不是陛下以雷霆之威鎮壓,又殺了一批世家官員,只怕他們早就反了??蛇@也不是長久之計?!?/br> “還有還有,陛下長于征戰,前些年四處征討,以戰養戰,國庫倒是充盈,可這些年來,天下應當休養生息,陛下卻執意西征,所幸我等抬出太子太傅的牌位勸阻,陛下這才斷了念頭?!?/br> “還有還有還有,陛下總是插手史書撰寫,指使我們寫這寫那,我們是寫史書的,又不是寫話本的。若是傳出去,豈不是被后人戳脊梁骨?” 一片訴苦聲中,祝青臣一掀衣袍,在尚書臺堂前主位上落座。 尚書臺還是祝青臣在時設立的——當時還叫做政事臺。 那時李鉞還不是皇帝,他也不是太子太傅,他們只是起義軍的將軍與軍師。 為了統管后方政務,祝青臣與幾個文官,征用鳳翔府衙,創設政事臺。 大概是他走之后,李鉞不太會管這群文官,也不太會管這些文縐縐的事情,就直接把政事臺改成尚書臺,讓沈竹管著。 這么多年來,李鉞重用的,始終是當年跟著祝青臣的那群文臣。 李鉞治國,和治軍是一個路數。 他殺了高高在上的世家權貴,把他們圈起來的土地重新分給百姓。 若是國庫空虛,他就帶兵出去打仗,搶點錢回來用用。 誰不服就殺誰。 直到如今,他上朝的龍椅后面,放著的還不是儀仗團扇,而是兩柄青銅長戟。 李鉞草莽出身,他深信并且善用武力與兵權。 他知道文官有用,但他絕不會過分相信除祝青臣外的其他文官。 所以,尚書臺眾臣才會覺得自己蹉跎十年,在朝中無用武之地。 他們與陛下之間,始終隔了一層。 現在小祝大人回來了,那就不一樣了! 眾人紛紛訴苦,就連沈竹也頗為哀怨地望著他,輕聲道:“小祝大人回來就好了?!?/br> 祝青臣無奈嘆氣,大手一揮:“好了好了,你們說的事情,我大概都清楚了?!?/br> “遷都一事,我會馬上同陛下商議。最快開春之后,就會著手準備,到時要派文臣去中原選址,你們自薦?!?/br> “科舉不能馬虎,定好了三年一屆就是三年一屆,就從明年開始,我親自來辦第一屆科舉?!?/br> “另外,絕不能分什么南北科舉,開春之后,派幾個官員,帶著官服書冊,去南邊設立學宮書院,辯經講學,教他們心服口服?!?/br> “世家子弟,我大周從來就沒有什么世家貴族,大家都是泥腿子。與世家貴族對立的,不是你們鳳翔老臣,應是貧寒士子,要快速用科舉把寒門士子拉攏過來,與之抗衡?!?/br> “史官寫史,不用管陛下怎么說,我已經跟他說過了,你們寫你們的,他不會再插手了。另外,把你們之前寫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都交上來,我統一銷毀?!?/br> “陛下執意西征……我回去揍他一頓,就沒事了?!?/br> 祝青臣一口氣把他們提出的所有問題統統說完,長長地舒出一口氣,目光輪番從他們臉上掃過。 “還有事嗎?” 眾人感動得熱淚盈眶,俯身便拜:“太子太傅深謀遠慮,我等拜服!” 祝青臣架著腳,一揚手:“把大周輿圖呈上來,我仔細看看?!?/br> “來嘞!” 幾個素來清高的文官,捧著輿圖,竟小跑著上前來。 “太子太傅請看!” 他們還是喜歡跟著小祝大人做事。 小祝大人與陛下一文一武,一同治國,這才對頭! 尚書臺一群文官圍在祝青臣身邊,歡天喜地,手舞足蹈。 * 祝青臣在尚書臺待了一下午,任命了幾個從前相熟的官員,分管諸項事宜。 料理好一切。 傍晚時分,祝青臣攏著鶴氅,抱著從史官那里收來的《祝青臣傳》手稿,在官員們的簇擁下,離開尚書臺。 “這么早就要回宮?怎么不多留一會兒?” “我們湊點錢,在臨高樓給你辦接風宴,請你吃你從前最喜歡的小烤羊排,怎么樣?” “要不去沈竹沈大人府上,你好不容易回來,咱們再聚聚吧?” 沈竹也點頭應了:“去我府上罷,你還沒去過呢?!?/br> 祝青臣連忙擺手:“今日不行,來的時候和陛下說好了,晚上要回去給他上藥?!?/br> “上藥?你在宮里還兼任太醫呢?” “那可不?”祝青臣叉了一下腰,自信滿滿。 眾人失笑。 “又沒打仗,陛下什么時候受傷了?” “你咬的?還是你撓的?” “就你那點力氣,沒有你給陛下上藥,哪里就疼著他呢?” 雖然嘴上這樣說,但他們也不好再強留,只好將祝青臣送到尚書臺正門外。 馬車已經在門外等著了,兩列宮人,兩列禁軍,浩浩蕩蕩。 眾人一見架這勢,都被嚇了一跳,連忙把祝青臣給推出去。 “這兒呢,這兒呢,太子太傅在這兒呢!” “陛下也真是心急,就一個下午沒見著人,這么大陣仗?!?/br> “倒像是我們綁了祝青青,要把尚書臺踏平似的?!?/br> 祝青臣笑著,回過頭,對好友們道:“那我就先回去了,明日再聚,我從宮里帶酒給你們?!?/br> “好,快去罷,別叫陛下等急了?!?/br> 祝青臣的這些好友,就算從前與他同齡,如今都至少比他大了十歲。 他們滿臉欣慰地看著祝青臣,目送他離去。 祝青臣摸摸頭發,總覺得有哪里不對勁。 就是……總感覺和他們差輩了。 算了,不管了。 祝青臣爬上馬車,坐好之后,朝他們揮揮手。 馬車轔轔,往前駛動。 祝青臣獨自坐在車廂里,打開出來時,李鉞給他的小包袱。 李鉞給他的一包蜜餞,就剩下最后一塊鹽津桃脯了。 他倚在窗邊,托著腮,百無聊賴地嚼著桃脯,心想回去再找李鉞要兩顆。 忽然,馬匹一聲嘶鳴,馬車急急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