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我的神探祖父穿越爹 第218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沒想在過去的年代當學霸、穿成耽美文總受的炮灰室友、給反派當崽那些年[快穿]、小君后、穿到獸世做祭司[穿書]、獸世養山君[種田]、招財樹今天也在養崽、穿到蟲族和軍雌相親、我死后的第十年、醋缸王爺只想追媳婦兒
不足? 聽起來好像很謙虛的樣子,但怎么聽著就是感覺這么奇怪? 天雷都被你們父子倆引下來了,還指哪兒劈哪兒,還能有什么不滿?還有什么可以挑剔的? 景泰帝已經許久未曾睡一個踏實覺了。 他想要當明君,想要成為千古贊頌的帝王。 卻在愈演愈烈的壓力下,不得不為了平民憤下罪己詔,明知道沒有用,明知道若下了罪己詔蝗蟲還止不住,他會陷入更為糟糕的境地,背上難以磨滅的污點。 但為了云州官員能再多幾分統治力,傳達下去的政令能更有說服力,為了百姓不至于徹底落入絕望放棄抵抗,他短短半月內,連下了兩道罪己詔。 猶如親握匕首捅入臟腑,那匕首,還是他想要盡力庇佑的子民遞上,其中酸楚,自是難言。 “轟隆——” “轟——??!” 在電閃雷鳴中,景泰帝放下千里眼,看向遠方半空。 他壓下翻涌的情緒,問:“此物神通威然,竟還有不足之處?” 狄昭昭點頭:“有的!” 他看向狄先裕:“咱們本來想的是,讓引過來的雷電,全部傳到地下,這樣地上就不會有人受傷了,也不需要清空周圍了,對吧?” 不僅引雷,還直接使其威力全無,不能損人分毫? 眾人忍不住跟著狄昭昭一起轉頭看向狄先裕。 咸魚:? 什么對吧? 這難道不是你小子想的嗎? 還是他又在什么時候不經意間說漏嘴了? 狄先??囍?,心噗噗的跳,但詭異的,竟然覺得這個場面熟悉,好像也不那么嚇人? 在大家驚訝、好奇、疑惑、震撼的目光中,狄先裕努力讓自己淡定地點頭說:“本來是這樣計劃的沒錯?!?/br> 他人高腿長,表情“淡定”,語氣還似乎有一種天然的信任,好像此引雷而來的神器,真能做到化雷于無形。 并且還是“計劃”好的。 景泰帝:? 已經僵成石雕立像的眾臣:?? 景泰帝語氣都變得有點艱難,且謹慎地問:“所以此物若再精進,不僅可以縱天引雷,還能化解雷霆之力于無形?” 狄先??艘幌?。 為什么避雷針的功效,用文縐縐的話這么一說出來,就好像一下子就變得高大上起來了? 但仔細想想,好像也是這個道理,于是他說:“理想狀態下,應該是可以的?!?/br> 眾人咽了咽口水,還是覺得有點接受不了。 那可是天雷,能把巨樹劈得焦糊,能把人劈成焦黑尸體的天雷。 “天打雷劈”這個詞,在這會兒,可不是開玩笑的。 雷雨天,在田野里,曠原上,都有可能直接被劈成焦炭。每年各地都會有田地里干活的農民被雷擊而亡。 正是因為時不時有人目睹,且看到被雷劈死的人是如何一副凄慘的模樣,這才會將“天打雷劈”這個詞,作為違背誓言、背信棄義的懲罰。 有人恍然:“竟然還能化雷電之力于無形?!?/br> 狄昭昭正琢磨呢,聽到這話,他反問道:“為什么不行呢?” 小孩看過碎畫,明明還沒頭緒,但底氣莫名很足,還提問:“是發現哪里有問題,會導致行不通嗎?” 要是誰發現了問題,他就不用費力去找問題出在哪里了。 眾人:“……” 狄昭昭語氣太有底氣了,像是做不到才應該是有問題的神色,一下讓大家都有些不知該如何作答。 難道能做出能化解雷霆之力的東西,才是正常的? 瞬間變成景泰帝等人欲言又止。 狄昭昭見大家的表情,從袖口掏出一張筆記紙:“那我來給大家講講吧!” 小孩語氣振作:“剛好引雷棍要好好用起來,不能只做這一根,大家都要懂它的道理才好?!?/br> 學會了,然后做多多的引雷棍!有了引雷棍,總有辦法可以讓云州百姓相信不是天罰的! 不管是講道理,還是裝神仙! 屆時眾志成城,只要還沒有形成遮天蔽日的蝗蟲,說不定還能挽救。 *** 當天,雷雨都還沒有停。 就有一群臣子匆匆從家中、各個衙門中趕來,想要進宮面圣。 而相比狄昭昭的“精品課”,眾人默默找到狄先裕,先要了一個“傻瓜教程” 主打一個暫時不管其中道理,先直接學會怎么做就好。 幸好的是,引雷棍的制作并不復雜。 從父子倆路途上,邊趕路邊見縫插針的搗鼓都能做出來,就知道沒有太難的地方了。 長棍、磨尖、用拉金絲的工藝來拉銅絲…… 一晚上的時間,就緊急生產出了一大批引雷棍。 而當天,著急入宮的群臣,也商討出了該如何使用。 其實要論短時間內凝聚人心的效果,肯定是裝神一派更好使的。 以百姓絕望中對神明的渴望,若此刻真有神明降世,絕對能爆發出巨大的希望和凝聚力。 但極好的效果,背后也藏著極深的雷。就像最厲害的藥多半傷身一樣。 若是情況沒有按照預期的走向,反而變得更壞,百姓會不會要求神明出手,替蒼生解決眼前的難題? 畢竟在百姓眼里,對身負神力的人來說,消滅蝗蟲豈不是隨手一揮的事? 背負了過多的期待,一旦沒有做到,就會有更大的反噬。 不得不下第二次罪己詔的景泰帝,對此深有感觸,絕不想見到類似的事再次發生。 其實有點來神,躍躍欲試的蕭徽:“……” 他一早就請命去云州了。 但沒有被同意。 縱觀蕭徽的功績,與官斗、與各地勢力斗更多,反而親身與百姓接觸的不多。 云州如今最需要的是穩住,可禁不起蕭放之這個家伙去折騰一遭了——這是朝中諸位大人的共識。 蕭徽嘆口氣,只能在京城隔空暗暗心急。 在看到“雷神”這個人設的時候,蕭徽一顆不安分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危險怕什么?有風險怕什么?這可是眼瞧著效果最好、凝聚力最強的辦法,他蕭放之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就愛這種雷厲風行、果斷出擊的奇招! 但是被駁回了。 蕭徽當真是嘆氣:“昭哥兒你說,你覺不覺得師父去云州,是最好的選擇?” 狄昭昭盤腿坐在蕭府書房,抬頭看了一眼蕭徽,搖搖頭道:“這事不管誰去,背負的代價實在太大了?!?/br> 但凡出一點差錯失敗了,那就是遺臭萬年、遭萬民唾罵的罪人。 余生都要背負數不清的人命和罪惡感。 他想了想,“皇上不許師父你去,也是想保護師父你吧?!?/br> 如今的辦法,不依靠某一人之力,而是靠整個國家運轉,靠所有人眾志成城。 也許才是最好的辦法,狄昭昭想。 蕭徽靜靜地看著小昭昭,一笑,伸手揉了一把他的腦袋:“出去一趟是不一樣了?!?/br> 狄昭昭一抬下巴,得意道:“是吧!我也覺得我又變厲害了好多?!?/br> 小孩美滋滋,連師父都發現了! *** 云州有旱。 周圍州府降雨也變少,人人自危,生怕云州蝗蟲成災,再飛過來,將他們的糧食啃食一空。 在更遠的州府,又神奇的發生內澇,可謂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在京郊雷塔被證實有用的第二天清晨,數不清的引雷棍就被送往各個州府。 用八百里加急送去云州周圍的州府,五百里加急沿途每個州府都留一批。 隨著引雷棍而來的,還有來自景泰帝的政令。 詔各州府起高塔,以引雷霆之力入無人之境,免除百姓在雷雨天遭受雷擊之苦。 各州府附近的駐軍,也都被調動,以搭建瞭望塔的經驗,不惜人力,不惜物力、不惜畜力趕制一座座高塔。 全都建在無人荒野,但又恰好是城內外百姓能親眼看到的地方。 這時沒有什么高聳的建筑,對百姓們來說,視野都是無遮擋的。 即使高塔在遠方,但在城中大部分地方,都能看清塔身、塔尖。 自北向南,自東向西,各地官員以最快的速度,修好引雷塔。 不論是為了心中秉持的道義,還是因為不敢在這個風口浪尖的時候出差錯被記住,總之各地官員的效率非常高。 即使是更遠一些,暫時送不去引雷棍,只是傳書一封,告知其怎么做高塔的,也沒有人敢拖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