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書迷正在閱讀:美人稀里糊涂成了萬人迷、重生真少爺開始養生以后、可愛的怪物們[快穿]、當朱砂痣掰彎了白月光[雙重生]、攀折(abo np)、歸鄉者的荊棘王冠(abo、np)、幸福悖論(1v3)、不乖(校園h 1v1 偽骨科)、偶像失格(NP)、流亡島[強制愛1v1]
裴懷恩這邊話剛說完,李熙已抬腳踹出去。 “我倒不知自己名聲這么臭,見天的招刺客?!崩钗跻Ьo了牙,沒有內勁護體,出招也比從前慢許多,“但這真是太冤枉了,天地良心,我還以為他們是李長樂派來弄你的?!?/br> 裴懷恩眸色沉沉,在又一次擊退刺客之后嗤笑道:“她那孩兒原本就不該活,她若有這本事,孩兒便不會被我殺?!?/br> 李熙臉色紅了又白,像是被氣到了,“裴懷恩,我詐你的,沒想到她那孩兒真是你殺的,虧我還信誓旦旦地在她面前保過你!” 背后濕漉漉的,兩個人似乎都出了汗,裴懷恩余光瞥見角落里用來凈手的銅盆,忽然心生一計,腳下不著痕跡的挪步。 這三名刺客很聰明,將他們二人團團圍著,不許他們再躲到墻壁底下去,裴懷恩行動艱難。 “野種的骨血不能留?!迸釕讯髡f。 李熙聽罷捏緊了拳頭,不顧身前刺客攻擊,驟然轉身道:“但是現如今,真正的野種卻被你葬在親王陵!” 眼見二人似有分歧,圍成一圈的刺客們彼此對視,皆不約而同握緊了刀,打算趁機殺上。 ……就是現在!在場五人皆無聲道。 李熙忽然不再與裴懷恩吵了,他奮力將裴懷恩往左推,幫裴懷恩抓著搭在那銅盆里的軟巾一角。 二三尺長的布條沾了水,沉重如銅鞭,裴懷恩唇角揚起,回身一“鞭”掃過去,李熙恰在此時抱頭蹲下。 水珠落雨似的濺開,裴懷恩話鋒一轉,也不再同李熙吵了,而是字句狠厲地問:“別留活口了吧,我瞧著他們都太安靜了?!?/br> 李熙很贊同地點頭,跳起來抓著一個被水迷了眼睛的刺客下死手,指尖小刀一閃而過,便利落割了他的喉。 “還留什么活口,一招不讓都打的艱難,你要再留情,恐怕死的就是我們了?!崩钗醢櫭颊f,“裴懷恩,你不覺得他們都太安靜了么,想是舌頭早被割掉了,估摸也不見得會寫字?!?/br> 俗話說小別勝新婚,哪有什么真的爭吵,不過是借題發揮,故意吵給外人看罷了,死一個襁褓嬰兒有什么要緊。 裴懷恩的功夫好,沒了李熙故意給他當累贅,又得稱手兵器,很快便將剩下兩個刺客也解決掉,血水泊泊淌了滿地。 短短一盞茶的時間,李熙已然力竭,同最后一名刺客雙雙倒下去,卻被裴懷恩及時從背后托了一把,順勢帶在懷里。 到處都是血腥味,目光對上,裴懷恩不確定地問:“……接下來,應該不會再有什么節目了吧?!?/br> 李熙面色難看,心里居然有點拿不準。 “我沒事,但我不能在這里待了?!崩钗跻话淹崎_裴懷恩,整理帶血龍袍,“裴懷恩,你自己多保重,記得叫十七幫你把這些尸體處理掉,再換間干凈的牢房睡?!?/br> 裴懷恩充耳不聞,只顧滿眼擔憂地看著李熙的傷,提醒說:“你才親政不久,聽聞大滄與南月的使臣不日便要來,此事萬萬不可傳揚出去,更不能讓他們認為京都不安全……得想辦法趕快揪出幕后主使?!?/br> 李熙正在檢查三名刺客的口鼻,嘴巴打開后,果然見到被齊根剪斷的舌頭。 “嗯,我會的?!崩钗跽酒饋碚f,“哪有什么刺客呢,不過是場尋常的刑訊罷了,過會讓十七把衣裳偷到這里來,我換好了再出去?!?/br> 裴懷恩這才稍稍放心些,順手將浸了水的布巾抖開,慢條斯理擦著自己手上的血。 “胳膊上的傷口怎么樣?!迸釕讯鲉?,“傷在右臂,恐怕不太好瞞吧?!?/br> 李熙又轉頭看裴懷恩。 “瞞不了就別瞞了吧,又不是只有刺客能傷我?!崩钗跞粲兴嫉囟嗽斉釕讯?,少頃說,“這不是……還有你呢么?正如你說的,狗急還會跳墻呢?!?/br> 裴懷恩當即會意,走過來攬李熙的腰。 “說的也是,哪有什么刺客呢?!迸釕讯鲙屠钗醴稣l冠,微微笑著道,“皇上是萬金之軀,下回可要記好了,您就是心里再恨,也不該孤身一人進到這牢里,來找我這個臭名昭著的閹狗頭子敘舊呢?!?/br> 第150章 時祁 翌日, 李熙被裴懷恩傷到的消息傳遍京都,李長樂不肯罷休,趁機指使駙馬在朝堂上諫言, 堅持要將裴懷恩的斬首刑改為凌遲, 李熙順勢答應, 與李長樂之間的關系也因此稍有緩和。 距離行刑還有兩天了, 李熙唯恐自己不能說服容氏, 又去見楊思賢, 一直在楊府待到了晌午。 楊思賢如今是真的老了, 縱使病愈,精氣神也不比以前了。 伴著一盞接一盞的香茶, 李熙將裴懷恩的事情全細細說與楊思賢聽,惹得楊思賢落淚。 楊思賢是天下文人的“老師”,有楊思賢作保, 又有皇帝親自登門,容氏沒道理不點頭。 柳州離京都不遠, 來回路程不過三日。無奈楊思賢如今下不了地,更受不住顛簸, 只得幫李熙給容氏寫了信,教李熙隨身攜帶。 一切安排都很順利,只是臨離開前, 李熙問楊思賢何時能再去上朝,楊思賢卻朝他苦笑著擺了擺手。 “皇上恕罪,臣已到了老眼昏花的年紀,看不清人了?;噬先粽鎽z憫臣, 就恩準臣自此卸職回家,閉門思過吧?!睏钏假t這樣說。 眼見楊思賢辭官的心意已決, 李熙無法再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