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既然都是人才,那就到他的碗里來吧! 這么厲害的特長,怎么能放任對方在外面野外生長呢! 當然是要進入特殊組織,發揮他的特長了。 別說,這些節目里還真發現了好幾個人才,全都搜羅進了錦衣使。 相比神機營和親衛軍一直守在王府,錦衣使的作用就大了。 他們負責給秦城收集資料,從上到府尹駐城將軍,下到普通百姓,只要是有用的資料,都要收集歸納后送到秦宸手中。 秦宸沒辦法經常去別的城池了解情況,只能派出錦衣使代替他做眼睛。 錦衣使會不會背叛他和皇帝,只能說可能性有,但不大。 相比成為其他人手中的刀,大秦皇帝和北境王更善待他們這些刀。 在其他朝代,他們這種人都是給皇帝背鍋的,有什么錯都是被下面的人蒙蔽了,然后推他們出去當替死鬼。那些皇帝反而清清白白,隨便認個錯就沒人再追究了。 而被他們推出去的替死鬼,不僅自己沒命,家人也一起共赴黃泉。 這公平嗎?還有真理嗎? 可是在大秦,皇帝從不讓人替他們背鍋,有鍋都是自己背的。 當然真讓對方替自己背鍋,那么這個人絕對是皇帝非常討厭的人,用這種辦法把人弄走。 不過這種情況在大秦很少出現,大秦皇帝向來是有什么事自己上,并不會讓臣子替自己背鍋。 就算要殺某位大臣,都是用堂堂正正的理由。故意冤枉忠臣功臣這種事,在大秦皇帝可不敢做。 太祖可是說了,哪個皇帝敢這么做,宗室就能換一個皇帝,下任皇帝還能把他開出族譜。 所以冤殺忠臣功臣的事,在大秦還從沒出現過呢! 大秦的史書遵照先秦時期,是什么就是什么,皇帝不可以看,也不可以更改。 既然是記錄歷史,當然要尊重歷史。 改史的事,在大秦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 至于前朝皇帝有沒有改史,大秦管不著,反正在大秦是不被允許的。 太祖也是想到了自己穿越前那些改得面目全非的歷史,明明都是正史,卻互相矛盾,簡直不敢想象這里面有多少暗箱cao作。 為了研究這些歷史,歷史學家的頭發是一天比一天少,恨死那些改史的皇帝和人了。 反正這樣類似的事絕對不能在大秦出現,因此史官要公正要客觀,不能帶自己的主觀情緒記錄歷史。 史書太重要了,后世華夏能有幾千年的文明,和史書分不開關系。 作為唯一一個沒有斷代,還有幾千年記錄的文明,太祖不想這個世界的華夏有一天文明消失。 前世那么多矛盾的歷史都能保留下來,這個世界應該會保存得更好吧? 太祖希望后人們學習的是真實的歷史,而不是史書上那一看就很違和的假歷史。 又有多少人因為這些假歷史從黑變白,明明是昏君,愣是在史書上變成了明君。 還有多少人被后世誤解,以為他們是昏君,是jian臣? 這樣的事,明清兩朝還真是數不勝數??! 這兩朝皇帝改史的行為,只要了解過的人真的會很無語。當然不只皇帝,還有一些大臣他們也改的。 反正這兩朝的史書你橫看豎看,都讓人抓瞎不說,還各種矛盾。 有時候都想把這些改史的人從墳墓里拖出來,做什么不好,居然改史? 你以為改了自己就真的能成明君?對方就能變成jian臣? 不會,因為真相不會被埋沒,總有重見光明的一日。 大秦皇帝的陵墓里放得最多的就是各種書籍和史書,為的就是在某一天讓真相重見光明。 書籍是種子,歷史是傳承。 一個把自己偽裝成國家的文明,一頁頁地書寫著歷史,然后傳承后世。 “你是草原升起的太陽……” 這會兒上臺的是一位蒙族姑娘,她唱的是草原民歌。 用的還是蒙語,雖然聽不懂,但是挺好聽的。 秦宸給她鼓掌,對方甚至還用官話唱了一遍。 大秦的官話已經無限靠攏后世的普通話了,只能說太祖他真的很厲害,后世能用上的全都用上了。 各朝的官話都有一些變化,太祖作為大秦的開國皇帝,他用普通話代替前朝的官話,大臣們根本不敢反對。 要不是拼音沒能得到推廣,大秦的官話和普通話真沒什么區別了。 現在之所以是無限靠攏,是因為大家說的普通話還不是很標準,總會夾一些自己家鄉話在里面。 好在大多數發音都是用普通話,秦宸接受起來才更容易。 等以后他要編字典,把拼音這些都弄出來,這樣對于開啟民智會更容易一些。 聽著歌,心里卻是各種各樣想要實施的想法。就是覺得把這些都實施起來,他的頭發有一天也會變少的。 至于禿應該不會,秦家沒有這個遺傳。 除夕,全城百姓一起過,子時還有煙花。秦宸把這個習慣從京城帶到了北境,讓北境的百姓也能在大年初一的子時,欣賞一回煙花。 暫時還只是在安順城推廣,但是大家相信以后北境每座城池都會有的。 “砰~” 煙花在空中散開。 “哇~好漂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