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沒關系,他們還能投資寒族士子。 居然真讓他們投資成功了幾位,這些人中就有右相。 是的,還是右相,皇帝并沒有升他為左相。左相的位置一直空著,那些上書試探皇帝意思的奏折全都留中不發。 這讓那些隱藏在身后的世家豪族們急了,別看都是丞相,可丞相和丞相之間也是有區別的。 左相會接觸一部分軍權,這是右相沒有的權利,他們盯的就是左相的這一部分權利。 偏偏皇帝一直不任命左相,他們就碰觸不到軍權。 原來屬于左相的軍權被皇帝收了回去,暫時由皇帝代理。 而右相也不高興,他本以為沒有了柳太傅,自己這個右相就是鐵板釘釘的左相,可皇帝卻一直留中不發,根本不想任命他為左相,右相能高興得起來嗎? 可現在不是前朝,是大秦的天下。他無法左右皇帝的思想,甚至皇帝不高興時他都得跪下求饒,這在前朝是不可能出現的。 因此右相與背后那些人的聯系更深了。 表面上他好像是老二他們的人,實際上他是世家豪族的人。 這些世家豪族,經過幾代皇帝的打壓,其實已經不成氣候了。但是他們聯手,也算得上一股不小的勢力。 為了恢復前朝的榮光,他們不僅拿出了自己大半的家產支持老二他們。 而條件就是老二他們當了皇帝后,要允許世家進入朝堂。不是那種只能當小官的,而是真正能做到三品以上大官的。 老二他們為了奪取皇位,先帝還在時就和他們拉拉扯扯,直到皇帝登基才消停下來。 而近幾年他們又恢復了先帝時的關系,因為皇帝無嗣。 本來一開始沒想針對秦宸,畢竟他年紀小,又是皇帝的弟弟??衫隙麄冸y得機靈了一回,提醒了世家十一皇子才是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 覺得老二他們說得很有理的世家豪族們,開始聯系朝堂上的人手,要盡快把十一皇子弄死。 就算弄不死也得把人弄出京城,遠離皇帝。到時兄弟不在一起,他們在中間挑撥幾下,一開始不相信,挑撥的次數多了,假也成真了。 抱著這種美好的愿望,他們開始針對秦宸,不斷地上書參他。 明明都是一些一戳就破的理由,但是讓他們說出來,好像十一皇子繼續留在宮中就十惡不赦一般。 這讓中立大臣和皇帝的人,都覺得他們是瘋了吧?明知道皇帝忌諱什么,居然還一個個去激怒皇帝。 不對勁,很不對勁。朝上的聰明人看出了異常之處,他們抬頭看向龍椅上的皇帝。 “……” 皇帝朝他們輕輕搖了搖頭,讓他們繼續冷眼旁觀,他倒要看看這樣的人還有多少。 已經跳出來了一半,雖然大部分都是三品以下的官員,可三品以上的還是有幾個。 很好,這些世家豪族還真是無孔不入,居然真讓他們抓住了機會,把自己人送到了三品以上的高位。 不過隨著事情越演越烈,這些以前潛藏得很好的人,一個個開始露頭。 當然這里面也有被利用的,他們就是單純地覺得十一皇子再住宮中不合適,畢竟皇帝和秦宸是平輩,后宮中的嬪妃算得上是十一皇子的嫂子。 自古以來叔嫂都要避嫌,作為小叔子長久住在宮中,會對后宮的嬪妃們名聲有礙。 這一類人不多,但是他們非常古板,堅持自己的想法,因此被世家豪族們利用了。 皇帝知道這些人忠心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他們的智商。雖然沒想過殺他們,但是也不想再讓他們留在朝堂,因此沒讓人暗中提醒他們。 皇帝決定要弄波大的,把這些人都弄出朝堂。大秦不需要無能的臣子,也不需要包藏禍心的臣子。 更不需要一群想左右皇位繼承人的臣子。 大秦的皇帝對臣子雖說一直帶著懷疑不怎么信任,卻也不像前朝皇帝那般說殺就說。就算要處置,也都是按照國法來的。 他們一個個埋怨皇帝對他們不信任,有沒有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就你們做的這些事,能讓皇帝信任嗎? 看看大將軍,再看看你們,讓皇帝如何信任? 想cao控朝政,也不看你們這些配不配?果然太祖說得沒錯,這些官員大部分都為自己為家族,真心為百姓的官員很少。 大秦皇帝不求他們對大秦有多忠心,起碼你們對百姓要好吧?可事實上,忠心沒有,對百姓也不好,這種官員大秦還真不需要。 因為太祖對科舉進行了改革,大秦的讀書人比前朝多了不少,要不是怕大秦冗官,對官員的錄取數量進行了控制。每一屆會試,都是根據當時官員的數量按比例錄取的。 可能某屆會多一些,某屆數量特別稀少。 因此科舉的錄取數量每一屆都不同,錄取后還要經過國考,然后分配到各個部門或是地方。 因此皇帝還真不缺人手,也不怕對朝堂進行清洗后人手不夠用的情況出現。 只要皇帝愿意,他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補充朝堂,因此他還真不怕這些人鬧,就怕他們不鬧,也不枉費自己和小宸留著老二他們釣魚。 這魚要是不出現,他的布局不就白費了嗎? 看看這一次釣出來多少?半個朝堂??!他的大秦都快被世家豪族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