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禮部尚書的臉頓時就黑了,好啊你們收買人都收買到他這個冷清部門了。 除了過年過節,或是重大祭祀場合,禮部在六部之中是最不起眼的。工部還因為有活要干,都比他們有存在感。 可這不代表禮部尚書就好惹了。 “陛下,對方大人的話臣不敢茍同,十一皇子才十一歲,又住在前朝,有什么不合適的?先帝在時,二郡王等人都是住到十五歲才出宮建府,怎么到了十一皇子這里就不行了?” 禮部尚書瞄了對方一眼,見他額頭上出現了冷汗,甚至不敢看自己。 哼,讓你被銀子迷了眼,二郡王他們的禮都敢收,這擺明了就是和皇帝作對,誰敢幫他啊。 “臣不敢,臣是真心為陛下好??!十一皇年紀確實不到開府的年紀,可現在不是先帝時期,陛下后宮中的嬪妃和十一皇子又是同輩,情況不同,自然也要特事特辦了?!?/br> 對方并不笨,立即替自己辯解。 可惜他的辯解沒有一人相信,畢竟好端端的你參十一皇子做什么? 相比皇帝時期皇室的烏煙瘴氣,現在的皇室已經好多了。 皇帝無子,又獨疼十一皇子,要不是知道皇帝確實子嗣艱難,大家都懷疑皇帝給他爹先帝戴了頂帽子。 雖然還是有人私下這么想,但沒人敢說出口。 不過老臣們倒是沒有懷疑十一皇子的身世,記錄先帝臨幸嬪妃的簿子上清清楚楚地記著先帝臨幸皇貴妃的日期,這是做不了假的。 而且十一皇子是不是自己的崽,先帝能不知道嗎?如果不是,他會在臨終時給十一皇子留□□己? 想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十一皇子的身世沒有問題。 老二他們倒是想在這上面做文章,可是一想皇帝真要認下這個污點,十一皇子就不是十一皇子,而是皇帝的大皇子,那繼承皇位將比現在的身份更有利,也更加的名正言順。 至于給父皇戴綠帽子什么的,只要皇帝臉夠厚,對百姓好,這點事都不影響他成為明君。 畢竟太宗還殺兄弟囚父皇呢! 那影響到他是后世皇帝的白月光了嗎?不影響??! 所以老二他們在心腹的提點下放棄了。 是的,不是他們自己放棄,而是被幕僚和心腹提醒后才知道這么做只會成功皇帝和十一皇子,對他們沒有半點好處。 看吧,就說他們蠢,這種事居然還要幕僚和心腹提醒,說他們是廢物點心一點也沒錯。 只要皇帝想,整個京城就沒什么事能瞞過他。 老二他們在自己的王府和幕僚們開會,不到半個時辰,皇帝就知道了全過程。 看著跟篩子一樣的王府,別說皇帝罵他們是廢物了,就連秦宸這個當弟弟的都十分無語。 他們真是同一個爹生的嗎?為什么智商差這么多? 王府里不僅有皇帝的探子,連大臣們都能輕易在他們的王府里安插人手。 該不會是他們娘在懷他們的時候,腦子被狗啃了吧? 好的,老二他們的愚蠢大家都知道了,我們把視線再次回到朝堂之上。 秦宸坐在屏風后面,聽著朝中大臣們對他的去留問題爭執起來。 皇帝的人要留住他,而老二他們的人卻想把秦宸趕出京城。 只要十一皇子不在京城,時間久了后皇帝對他的感情也就淡了,到時再提過繼之事,也容易多了。 一開始這些大臣們還真沒往秦宸身上想,還是老二他們提醒了他們。 皇太弟,歷史上可是有記錄的。 十一皇子不管是年紀還是身份,都非常合適。 之前還斗得跟烏雞眼似的人,立即握手言和。 他們要斗可以,但是先要把最大的對手弄走。 在京城有皇帝的保護,刺殺十一皇子的難度很大。 只有把人弄出京城后,再行刺殺就簡單多了。 他們就不信了,一直刺殺總有成功的時候吧? 是的,他們想弄死十一皇子,這是老二他們和那些逆臣的共同想法。 十一皇子是他們最大的障礙,他不死皇帝永遠不可能考慮過繼之事。 就是十一皇子有點難殺,上次十郡王準備了那么多人手,都沒讓十一皇子破個皮。 因此不能把十一皇子留在京城,把人趕去封地,也方便他們派人刺殺。 想法都很好,就是他們沒想到皇帝的抵觸這么強烈。 “朕說了,朕不同意,十一還小,朕還想多留他幾年。此事不準再提,退朝?!?/br> 皇帝無視朝堂上的吵鬧,坐在龍椅上對臣子們說道,說完一甩袖走人。 不管對方的用意為何,皇帝都不同意。他的十一才十二歲,連舞勺之年都不到,他們居然想讓朕狠心把年幼的弟弟趕出京城就藩。 朕就知道這些人不懷好意,朕不會順他們心意的,就算要就藩,也得等弟弟年紀再大一點。 放弟弟出去主政一方,有治理地方經驗后再召回京城,這便是皇帝給幼弟安排的路。 他會努力撐到弟弟二十歲,到時弟弟繼位,也不會因為年紀小,讓大臣們輕視他,更不能用年紀小的理由,弄什么輔政大臣出來,侵占皇帝的權力。 不是所有大臣都和孔明先生一樣大義,一心為漢,對劉禪忠心耿耿,從沒有想過要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