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世家瞧不起太祖,這件事從沒有掩飾過,甚至還有人寫詩說了出來。當然他們的下場也不怎么好就是了,畢竟是太祖哪怕是太宗皇帝這些后代,都要維護自己的祖宗。 世家以為太祖是因為沒文化,沒底氣,不如世家才會不信任他們。這么一想,世家更瞧不上太祖了。 只有秦宸明白并不是這樣的,而是太祖知道另一個世界華夏的發展,才會生出這種不信任。 雖然秦宸承認,世家和勛貴里也有好的??墒窍啾冗@些好的,還是不好的占了大多數。 比起愛國,他們更愛自己的家族。 都說流水的皇朝,千年的世家。對世家來說,只要自己的家族得以保存,忠君愛國是不存在的。 背叛國家的人他和太祖前世看過太多太多了,大多數的世家只會在百姓的身上吸血,讓他們愛護百姓? 做夢可能更快一些。 原來的世界世家走向滅亡,是因為唐末的黃巢。 但是世家滅了,那些大地主們又出現了。 知道士農工商的排名是誰推行的嗎? 可不就是這些世家大臣們,為了獲取利益,不惜挖一個皇朝的根基——土地。 把士排在了第一,農工商全都是在為士服務。 只要是為了百姓,就一定會和他們起沖突,因為他們名下有著整個大秦最多最好的土地。 皇朝為了生存下去,那么這些土地就要讓士族吐出來分給百姓,不然時間一長,土地兼并嚴重,養不活皇朝的百姓后,就會發生農民起義。 起義的結果就是皇朝重新洗牌,大量的土地回歸到百姓手中,新朝建立。 周而復始,這便是皇朝沒落和建立的根本原因。 因為一到皇朝末年,大量的土地掌握在了士族手中,百姓手中無田無地,再加上天災人禍,只能起義求活。 太祖知道原因,秦宸也知道。 而士族不知道嗎?他們知道的,只是他們不在乎。 對他們來說,這個皇朝不行,下個皇朝他們繼續過著人上人的生活。 太祖日記里的提醒,讓大秦的皇帝對士族天然就充滿了不信任。 只是有的皇帝會裝,有的不會。 先帝就不太會,所以他的大臣之間的關系就很緊張,只當了二十年不到的皇帝就下線了。 而他的大哥秦昊,泰寧皇帝就很會裝,登基一年多,大臣們都沒看到皇帝對他們的不信任。 他可以為了太傅的支持,哄著嬌縱的柳貴妃玩。 也可以為了邊境的安穩,寵幸宮中大將軍的女兒。 總之做男人他是個渣男,可是作為皇帝他是合格的。 起碼從目前秦宸得到的消息來看,他大哥雖然不是什么千古一帝,卻也稱得上是一位明君。 明君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審理牢里那些冤案錯案,因為他的這個措施,真救了不少被冤枉的人。 因此泰寧帝才登基一年,在民間的聲譽意外地不錯。 而且泰寧帝眼里不揉沙,對那些喜歡惹是生非的紈绔子弟向來都是嚴懲不貸的。 皇帝的態度就是百官們的態度,哪怕心中不以為然,裝也要裝出個樣子來。 “……” 偏殿里除了他們兄弟,所有宮人都被秦昊揮手退下,抱著玩九連環的弟弟吐槽了一大堆。 秦宸看似在玩九連環,卻把他的話全都聽到了耳里,對朝臣們有了一些了解。 起碼他知道太傅和大將軍不和,兩個人的女兒為了爭寵在后宮也是手段盡出。 而皇帝非常愿意看到他們不和,只在作為文官之首的太傅和武官之首的大將軍不和,登基一年多的皇帝才能平衡好文武之間的關系。 畢竟這雙方的感情太好,該擔心的就是皇帝了。 幸好對邊關的將士,皇帝還是付出了一定的信任,在打仗的時候從不亂指揮,該給的糧草和餉銀,皇帝都不帶猶豫的。 這一點比先帝好,先帝每次撥款都跟誰搶了他飯碗一樣,總要拖上一兩個月才肯給。 別的時候還好,大家忍忍也就過去了,可是打仗的時候你還搞這出,讓還是太子的秦昊十分無語。 他父皇說是昏君吧,又沒到那份上。說他是明君吧,他有時候總會搞出saocao作出來讓太子頭痛。 幸好早早生病離世,讓秦昊接過了皇位,欠的糧草和餉銀一登基就發下去了,成功安撫住了邊關的將士。 說句大不敬的話,所有將士都覺得先帝死得好。 也不是說先帝對他們很差,雖然老是拖欠餉銀和糧草,但是后面也都補齊了。就是先帝的saocao作太多,他們還要守衛邊關,實在沒精力和先帝拉扯??! “小十一,朕告訴你,大將軍可信?!?/br> 皇帝居然也有信任的人? 第6章 那你之前表現出一副誰都不可信的樣子? 正在玩九連環的小手停頓了一下,然后又繼續玩了起來。 而皇帝沒有發現這一幕,繼續說了起來。 “大將軍是朕一手提拔起來的,平民出身。他的兵法是朕教的,朕還為他找了名師。十年時間坐到大將軍的位置,全是因為朕對他的培養?!?/br> 秦昊說到這個有些得志,他還是太子的時候發現了大將軍這個好苗子,只是那時的大將軍郁郁不得志,還只是個從六品的校尉,因為識字不多不怎么受上一任大將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