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書迷正在閱讀:影后的隱婚日常、別走!無限推文號加載ing、我很強我知道[末世]、死對頭總想獨占我、月明朝汐、抱上金大腿后,我的魚塘炸了、重生后靠畫畫金手指斷案如神、穿進八零:炮灰女配自救指南、決斗當天和死對頭穿進狗血文、穿至獸世當獸醫[種田]
殿門大開,內侍恭迎朝官入殿,嚴向江落后一步,在那衣衫摩擦和宦官迎朝的聲音中道:“譚理的供詞被御史臺的人拿走了?!?/br> 呂謹眸中精光一閃,沒有吭聲。 百官魚貫而入,御前的宦官高聲唱禮,今日的朝議開始了。 北衙禁軍謀逆和謝道成結黨營私、貪污受賄的案子并議,御史臺不敢牽扯太后,只把事情都推到了謝道成身上,殿中群臣皆是精明之輩,只一細想便知道這是誰的授意。 于是原本要彈劾太后的人紛紛閉口不言。 至快要散朝時,李璨方才道:“自父皇去后,母后便因悲傷過度久病成疾,已有神志恍惚之癥,便讓太后安心在千秋殿靜養,不必再過問政事了?!?/br> 群臣互相碰了個眼神,便知陛下這是要幽禁太后了。 工部賬目稽查一案也塵埃落定,大理寺的卷宗已呈到御前,皇帝正要開口,正這時,崔之渙出列道:“陛下,此案尚且存疑,不能結案?!?/br> “何處存疑?” “張靜言供詞中道,當年水患之后他曾上書請朝廷賑災,但這折子卻至今不曾有人看見過,大理寺曾就此事審問譚理,事后卻在卷宗上隱去了這段,還另造了一份供詞?!贝拗疁o道,“大理寺訊問供詞尚且如此,如何能結案?” 皇帝問嚴向江:“可有此事?” 嚴向江道:“大理寺訊問時的確問過譚理此事,但因他并不知情,因此便沒有寫入供詞之中。端南水患時譚理不過是個工部的六品主事,矯飾賬目對他來說很容易,但地方訴災的折子應該是走御史臺,卻是和工部沒有關系,就算當真要查這折子的去處,也該質問御史臺!” 嚴向江竟是直接和御史臺在朝上對峙起來,“臣曾請御史臺詳查此事,但御史臺卻數次以年月過久無從查起而推脫,陛下當時命御史臺主理此案,大理寺只有協理審問之權,又如何能查得動臺院?” 這還真是難得一見的奇景。 三法司在稽查刑獄上從來職責分明、同氣連枝,如今卻因為一樁案子當庭對峙起來。 御史臺許則道:“非是我等推脫,而是確實是年歲日久查起來需要時間,但就在昨日,御史臺已經查到了延熙七年端南水患之時,確有一份來自端城的文書入了臺院,但臺院隨即便將其遞到中書省,這折子是入了中書省之后才不見的!” “試問中書省之中,誰有能力隱下這封訴災的折子?” 殿中私語陡然嘈雜起來。 有人道:“謝道成和陸周涯既有心瞞下此事,藏起一份中書省的折子也不是難事?!?/br> 崔之渙神情肅然:“若真是謝道成,那大理寺又何必急著結案?并且還有意隱瞞下譚理的供詞?” “大理寺故意在卷宗上只字不提,正是因為其中還涉及到一個人,嚴大人這才急著結案?!?/br> “是誰?” “譚理為何能穩坐工部尚書多年,數次賬目稽查均無功而返?”崔之渙反問道。 殿中群臣渾身一震,隱隱有了預感,崔之渙今日這是要—— 崔之渙沒有看向任何人,只對著座上天子道:“譚理昔年入工部,是由賀相舉薦,后來工部尚書林玉清致仕,陸周涯作為統管工部的尚書省左仆射,原本是向先帝推薦了俞辛鴻繼任尚書一職,但也是賀相力排眾議提拔了譚理?!?/br> 人人側目。 崔之渙冷然道:“大理寺急著結案,到底是因為查不出來,還是不想再查?” 滿殿寂然。 天光照進深殿,百官之首政事堂宰相的深紫朝服卻仍被籠罩在一片陰影之下,分外沉郁。 “既然御史臺有疑,就該徹查,臣并無異議?!辟R述微在寂靜中開口,脊骨挺立沉穩如山,“臣忝居中書令一職十余年,雖自認鞠躬盡瘁,但上不曾察禁軍之亂,使陛下臨危,下亦有識人不明之過,致使朝中謝黨亂政多年,至今日,實在算不上問心無愧?!?/br> 他摘下梁冠,在陰影中深深拜下去,“無論此案結果如何,臣已無顏再任宰相,請陛下憐臣年事已高,讓我告老還鄉吧?!?/br> 第73章 朝中被這個消息驚得人人震愕。 賀述微仿佛永遠挺立的脊骨在天子明堂上被壓下去,這位屹立三朝的宰相,終于在歷經無數風雨后顯出了垂垂老態。 李璨親自下了九重玉階,攙扶賀述微起身,道深信賀相為人,讓他實不必如此。 賀述微卻沒有順著李璨的話揭過此事,他按著李璨的肩,像是要扶著他替他鋪平最后一段帝王路。 “陛下,臣意已決?!?/br> 賀述微摘下了梁冠,沒有再戴回去。 殿外的雨停了,賀述微慢慢出去,天光陰郁的籠著太極宮,在他身前照出陰影。 他曾經追隨過三任帝王,明憲皇帝于他亦師亦友,有知遇之恩,神宗皇帝是他一手教導,對他信重至極,而李璨是先帝臨終托孤。 數十年風風雨雨,都在這天子明堂前見過了。 “賀相當真要致仕嗎?”沈霜野落后兩步,道。 濃紫襕衫黯淡,賀述微在側首時流露出蒼蒼暮氣,他同沈霜野站在一處,便如朝暉和夕陽,一人風頭正盛,而另一人已至遲暮之年。 “譚理一案,我確有識人不明的責任?!辟R述微道,“我老了,確實該退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