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書迷正在閱讀:[葉羅麗同人] 金手指是花之法典、[綜漫] 飼養人外女友后,帶球跑了、[綜漫] 我的特級咒靈丈夫、[齊木楠雄的災難同人] 齊木心美的災難、[綜漫] 身為真酒的我酒廠過敏、[名柯同人] 真死神穿越柯學世界、[原神/星鐵同人] 令使很好,所以歸巡獵了、[綜漫] 穿咒高,但是變貓、[咒回同人] 說好的是同人世界呢、[綜漫] 在梟谷精神穩定的那些年
武曌顯然很清楚她這話的意思。 她也知道,以阿菟今日的地位和分量,對她最好的安排,莫過于就讓她和其他太子一般留在都城,一步步接管各項要務,而不是親自趕赴藏原之上,去打一場深入雪域腹地的艱難戰役。 倘若她有任何的一點不測,都很有可能會讓今日徐徐推進的局勢遭到顛覆。 但即便出于對女兒的關切,和出于對政局的考慮,她得出的都是這個結論,武曌依然沒有將挽留的話說出口。 而是在看到女兒的笑容時,也暫時脫離了那個執掌天下命脈的帝王身份,像是閑談一般說道:“若如你這么說的話,在外面沒有那些老臣盯著的時候,你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吧?!?/br> 她又問道:“打算什么時候出發?” 武清月給出了一個肯定的答案:“兩個月后?!?/br> 第282章 這既是最適合于出兵吐蕃的時間, 也是一個對武周太子來說最適合離開中原的時間。 兩個月,足夠她再做很多事情了。 比如說,在將雕版印刷的其中一部分人手交給了宗燕客后, 她又親自啟程往桐柏走了一趟。 倒也不是她不太放心那頭的礦脈開采工作,而是她看著神都尚藥局和紙墨坊的進展后,覺得有這個必要, 在桐柏那頭也成立一個化學研究基地。 百姓的智慧從來都不可小覷啊…… 當年還在遼東的時候,那些早前研究煉丹術的人才, 在劉神威的帶領下,明明該當專心于研究炸藥, 卻在中途弄出了不知道多少件副產品。 現在, 這條發展的明路已經被指示出來了,也該當再有些新的進展了。 更不用說,現在已沒有了那些會制衡她發展的東西, 就連炸藥都已可以擺在了明面上說,自然也能給這些走化學路子的人才以更為公道的待遇。 他們之前, 是走了偏門的奇怪術士,現在則是正經的武周基石。 正因如此, 武清月確定了這個想法,直接就在下一次的朝會上,將自己的策劃書給拿了出來。 當然,她沒必要告訴這些朝臣,炸藥這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武器, 也是由這個名為【化學院】的部門拿出來的東西, 更是早早地就已有了方今的雛形, 是礙于彼時先帝尚在,這才將其暫時推延曝光, 免得有心人想要借此挖掘出炸藥和火槍的制作之法。 她說的,是化學院做出的東西,在制作農肥、鞣制皮革和助力紡織上的貢獻。 武周既要做到唯才是舉,便不能讓這些人沒有合適的去處。 劉神威因為火藥之事擔任了軍器監長官的職務,他帶出來的那些弟子卻顯然既不完全適配軍器監,也和尚藥局那頭格格不入,倒不如干脆一點,直接另起爐灶。 “桐柏礦產豐饒,又緊鄰都畿道,相距神都不遠,如有物資不足都能自各地調派,最合適不過?!?/br> “再者,此地雖近洛陽,卻不在都城面前,正能讓那些就讀與任職其中的匠人潛心辦事?!?/br> “那這化學院的化學二字,又做何解釋?”武曌朝著女兒看去,只覺她們的攤子鋪開的可是越來越大了。 但眼下各方都有人可用,做到居中調度,更能借著這一個個部門的建立,去分化朝堂上的勢力,還能從中得到一項項裨益于天下的東西,她又何必拒絕。 正如阿菟在昨日找上她的時候所說的那樣,農、商、士、軍、工、醫缺一不可,工又該當將馬長曦那樣制作器械的工匠,和劉神威這些制作農肥炸藥等物的“醫師”,給區分作兩類。 如此一來,雖然近來立項之事繁多,卻也依然是亂中有序,那又何必非要在一項事情完全辦成了之后再來進行下一項呢? 大可以在第一步就讓人才各歸其位,余下種種,就只交給時間來安排了。 武清月坦然答道:“造化萬物,由無到有,是為化學?!?/br> 所以當武清月驅車前往桐柏的時候,與她隨行的,便還有一份由圣神皇帝頒發的建立化學院公學的圣旨。 第一批的教師,就直接從劉神威弟子,和那些留守遼東的煉丹師中找。 為了盡快再找到一批能盡快適應這化學院工作的人手,武清月直接下令,自周遭的道觀中尋找有煉丹經驗的道士。 一句話—— 從今天開始,他們改行了。 還不還俗的不要緊,反正他們從今日開始不許再用鼎煉藥,而要換上那些透明的器皿。 這些被趕鴨子上架的道士,和遼東那邊剛回到中原的門徒們兩兩相對,都傻眼在了當場。 但此刻這兩方的心態真可謂是天差地別。 前者是沒想到,他們雖然沒因李唐被取代,道教再非國教,而直接遭到滅頂的打擊,卻也突遇此等橫禍,不知道自己接下來的前途如何。 后者……后者是真沒想到,他們這群人居然也能混出個官學師長的身份,吃上一口皇家的俸祿??! 而在這份截然相反的心態碰撞中,忽然有人開口打破了沉默:“那在這邊辦事,還能像之前在遼東一樣,吃的是遼東好米嗎?” 眾人的目光頓時全集中在了那人的臉上。 那個出聲的年輕人仿佛這才意識到,自己這話說得真可謂是出人意料,也多少有些不合時宜,連忙說道:“我的意思是,或許……我們能試試,不將米種在遼東的土地上,也能讓它長成顆粒飽滿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