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
書迷正在閱讀:[葉羅麗同人] 金手指是花之法典、[綜漫] 飼養人外女友后,帶球跑了、[綜漫] 我的特級咒靈丈夫、[齊木楠雄的災難同人] 齊木心美的災難、[綜漫] 身為真酒的我酒廠過敏、[名柯同人] 真死神穿越柯學世界、[原神/星鐵同人] 令使很好,所以歸巡獵了、[綜漫] 穿咒高,但是變貓、[咒回同人] 說好的是同人世界呢、[綜漫] 在梟谷精神穩定的那些年
此前李治還想過要為長孫無忌平反,讓他等到了九泉之下遇到先帝,還能對這份舅甥之情給個交代,但被阿娘給勸了回去。因長孫無忌被牽連貶謫的渤海高氏數人,也并未被重新召回朝堂重用,那就更讓高侃少了一個非要效忠于李治的理由。 那正好,高侃以后就是她的將領了,大家皆大歡喜。 李清月:“高侃主動投誠之后,真正還心向李唐,又還有足夠分量兵權在手的人,應當不多了?!?/br> 武媚娘思慮了片刻,說道:“不錯,確實不多了,不過非要說的話,應該還有幾個。但……過些時日就能知道他們是個什么情況了?!?/br> 她也沒在此事上糾結,而是直接在說話間舉起了手邊的杯盞,朝著女兒舉了起來:“總之,此次你再得一方人心,我以茶代酒,為你祝賀!” 在今日阿菟說出那句恭賀北地安定的祝詞之時,天知道她是廢了多大的努力,才能讓自己彼時不要被那等激動的情緒所主宰,在迎接她走到面前的一步步里,也莫要表現出過于異樣的神態。 可在這私下里只有母女二人的場合,便無需有這樣多的顧慮了。 是該慶祝的。 李清月也隨即舉起了手中的茶杯:“那我也祝賀阿娘,再進一步了!” 二人相視一笑,便各自將茶飲去,只剩了空杯擺放在面前。 若非這洛陽之地還有諸多事務需要處理,不是貪杯的時候,李清月實在很想趁著今日的興致痛飲一番。 但既知這滾滾而前的局勢不僅沒有脫離她們的謀劃,反而還以更快的速度在朝著正軌之上去,她又覺得,這杯慶功酒也不是不能挪到往后。 武媚娘顯然也是這樣想的。 不過她面上又忽然多掠過了一縷沉思,在短暫的猶豫后還是接著說了下去:“說到人心經不起這么磋磨,我看朝堂之上的老臣也各有想法了,你老師那邊,你還是多走一趟吧?!?/br> 像是許敬宗這等已到了將死之年,只想著撈一把身后名就走,其他之事根本全不在乎的,終究還是少數。 李唐建國至今雖也不過是五十多年,三代帝王而已,但夾在中間的那位,實在是有著太高的聲望和人格魅力。 天可汗這個稱呼沒有從四夷之地徹底消退其影響,從民間到朝堂對于先帝的懷念之聲也從未停止。 武媚娘毫不懷疑,若是安定之前沒能將李賢給救回來,又或者是在她力挽狂瀾之前,大唐北部邊境就已經狼煙四起、戰禍頻頻,必定有人會跑去昭陵和先帝哭訴。 所以若要取而代之,她們今日所面對的阻力,未必都已浮出了水面。因為在相當一部分人看來,若是由安定公主接替皇位,還算是在李唐內部的傳承。 可既將目標放在更為長遠的地方,也已經確定了計劃,那也不必再做更改了。 那就先從周邊之人排查清楚吧,尤其是那些已經身居高位的人。 其中的頭一號便是安定的老師。 當李清月在次日朝著劉仁軌在洛陽所住之地而去的時候,臉上慣常的笑容也有幾分心不在焉。 這份顧慮終究還是擺在了眼前。 若是當改朝換代到來之時,她的老師選擇了和李唐共存亡,站在了和她對立的方向,就算因她對手下勢力把持極深,不會帶來什么過于麻煩的結果,她也并不在意所謂的名聲,但總會帶來些不太妙的聲音,影響隨后的發展。 確實該當如阿娘所說的,提前看看老師對李唐的忠心到底已因天皇的種種舉動被消磨到了何種地步,將麻煩扼殺在未曾萌芽之時。 但讓李清月有些意外的是,在她被府中隨從接到書房中等候的時候,她隨手拿起了擺放在最上頭的那份公文,驚見其上所寫,竟是一份請辭之書。 劉仁軌踏足屋中,便看到李清月將這份公文舉在手中,神情莫測地朝著他看來:“老師這是什么意思?” 他并未露出被人拆穿意愿的窘迫,而是出聲答道:“七十致仕,在朝堂之上并不罕見吧?!?/br> 李清月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別人是別人,老師是老師。昔年許相和英國公到了這個年紀,需要天皇特許坐轎入宮,老師可沒體弱到這個地步?!?/br> 數年之前,他不是還主持了一場對上倭國的海戰嗎? 比起京中并不少見的尸位素餐、大腹便便的世家高官,劉仁軌在其中絕對能算得上是一股清流。 李清月確實想要改變官員死不致仕的情況,但不包括老師在內。 就算真要先抓個典型,而后朝著更大的范圍內推進,為糊名取士選出的官員和珠英學士讓出位置來,也不是從劉仁軌開始。 “老師也不必跟我說什么,你已在高位數年,該當讓后起之秀有機會出頭這樣的話,或者是你已厭倦了朝堂爭斗,不想繼續涉足官場?!?/br> 李清月目光凝定地看著面前之人,稍稍停頓了一剎便已繼續說了下去,“昔年老師授業,教我如何看懂長安之所需,自己也必定先讀懂了此道,我不信您會選擇歸隱山林?!?/br> 劉仁軌心中長嘆,出口的話倒還稱得上沉穩,“那你覺得我是為何?” 他是為何? 李清月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冷嗤了一聲,反問道:“我不明白,老師啊,您既已看明白了這天下與朝堂的大勢,為何還要躲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