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書迷正在閱讀:[葉羅麗同人] 金手指是花之法典、[綜漫] 飼養人外女友后,帶球跑了、[綜漫] 我的特級咒靈丈夫、[齊木楠雄的災難同人] 齊木心美的災難、[綜漫] 身為真酒的我酒廠過敏、[名柯同人] 真死神穿越柯學世界、[原神/星鐵同人] 令使很好,所以歸巡獵了、[綜漫] 穿咒高,但是變貓、[咒回同人] 說好的是同人世界呢、[綜漫] 在梟谷精神穩定的那些年
驛卒又認真地端詳了一番孫思邈的臉,只見對方年紀雖大,卻是好一番精神矍鑠的模樣。 他摸了摸自己腰間的錢袋,忍痛從衣袖的內口袋里摸出了十幾個錢幣,塞回了錢袋之中,這才應道:“好,那就勞煩您看看了?!?/br> 孫思邈將他這個舉動看在眼里,卻什么也沒多說。只是在為人看診的時候問道:“你說你之前當過府兵,那家中的永業田按說也足夠生活開支了,何必只管著傷處的保暖?!?/br> 這驛卒頓時自嘲笑道:“府兵和府兵之間也是不同的啊。別看這天下驛站一千多所,驛長也有一千多個,不是個什么要緊的官職,比不得那京官空缺只有一個兩個的,但也是明明白白的府兵所任入流官職,像我們這些驛卒,我這種不用往外跑的,都還算是運氣好的了?!?/br> “再說了,你也瞧見我這人是何脾性,好酒又沒上進心,所以當府兵的時候也沒膽子沖在最前頭,哪能分到多少永業田?!?/br> 孫思邈一邊小心地查驗著他的陳年舊傷,一邊說道:“我還以為是你的戰功被什么人給貪墨了……” “哎,可不敢這么說啊?!斌A卒打斷了他,“這幾年從河北道開始,各州都在陸續追溯府兵功勛封賞未發的情況,我若真被人給占了功勞,早已請安定公主主持個公道了,最起碼也能多換幾壇好酒回來。像我這等一人吃飽全家不愁的,有好日子過,直接拿錢搬家就是,還怕得罪人?” 這不是實在沒有嗎? “對了,敢問您老看診的診金需要多少?”驛卒說起了關鍵問題,先前臉上的懶散神情都不見了,讓孫思邈險些以為,自己就是個強盜。 “你……”孫思邈想了想,回道:“請我一杯水酒吧?!?/br> 驛卒的臉笑出了花:“應該的應該的?!?/br> 然而下一刻,孫思邈就輕輕一下拍在了他的腿上,“但這酒,只能我喝,不能你喝。你這舊傷要想醫好,先得把酒給停了?!?/br> “???”驛卒傻眼了。 他糾結于自己到底要不要遵照醫囑辦事,在將酒送來的時候甚至忘記了介紹。 孫思邈倒是喝了一口就察覺出了端倪:“這不是當地的酒吧?” 這分明是——葛薩在洛陽鋪開攤子的好酒。 驛卒答道:“您真是好眼力,這酒又夠勁又不昂貴,比起我們當地的陳釀還要出名些,既要報答于您,總是要買些好貨的?!?/br> “說起來有個消息您可能不知道,”驛卒神秘兮兮地低聲,“早年間荊襄一帶有不少從上頭梁州、洋州下來的人,最近十年返鄉了不少。其中有個跟我還有交情的,在重來此地的時候說,這種品類的酒水用的是梁州的麥子?!?/br> “但要我說吧,這消息真不真,著實有待商榷。梁州那地方接連遇上了兩個好刺史,比之早年間地廣人稀的情況好了不少,讓他們回去也有活路了,若論土地肥沃卻應當排不上名號,怎么會是以梁州麥子釀酒?!?/br> 孫思邈煞有介事地點頭:“你這推論說得不錯?!?/br> 驛卒很覺自己的分享欲得到了尊重:“我猜啊,這洛陽燒酒能發行四方,和那四海行會分不開關系,既是走的安定公主的門路,說不定就是遼東的麥子,也只有北地才能有這樣的燒酒暖胃了?!?/br> 他頗覺可惜地嘆氣:“安定公主的產業大多在北方,也不知道現如今成了鎮國安定公主,能不能多往南遷移遷移?!?/br> 也不能說沒有吧,但真的太少了。 孫思邈想到了李清月拋給他的那個問題,在一陣目光變幻后,最終還是答道:“或許……會的吧?” …… 次日車馬再次起行的時候,那個驛卒終于后知后覺地發現,登上居中那架馬車的是個氣勢有別于常人的女子。 想到此前驛長透露過的消息,這一行人是為迎接襄王遺體而來的,那么…… “那是——?” 驛長自登記驛馬死損更換的賬簿上抬起頭來,“我沒跟你說過嗎?那是安定公主。也算你有福,昨日給你看診的,可是能夠出入禁宮的孫神醫?!?/br> 驛卒:“……” 他這可疑的沉默,讓驛長頓時警覺發問:“你沒說什么不應該說的吧?” 安定公主南下迎靈,并未提前知會,他也是等到人來了才知曉。好在她也沒有大張旗鼓的意思,甚至沒怎么在外出現,就已安寢休息了,今日也順利離開此地,讓他不必再因貴客在此而擔心。 像他們這種驛長,別看是朝廷命官,擅自丟了馬匹不上報都要被杖打一百的,可不敢搞出什么亂子來。 驛卒搖頭:“應該沒有?!?/br> 他仔細地將自己的話都想了一遍,發覺自己說出的好像都是安定公主的好話。 “我說的都是情真意切的夸獎?!?/br> 至于是不是情真意切,而非言不由衷,孫思邈看得很清楚。 他起先還有幾分疑慮,不確定自己對安定公主做出的答復是否太早了??涩F在在一名驛站小卒的表現里,他卻忽然堅定了自己的答案。 安定公主站在踏實的土地上,以十年磨一劍的方式種下了一顆顆種子,現在便是合該由她收獲的時候。 相反,那位前任太子…… 自入襄陽城后,孫思邈便留意著城中百姓的情況。 按說襄王當了十多年的儲君,倘若真有因數次監國而在百姓中享有聲望,在獲知他死訊的時候,當地百姓也總該有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