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書迷正在閱讀:[葉羅麗同人] 金手指是花之法典、[綜漫] 飼養人外女友后,帶球跑了、[綜漫] 我的特級咒靈丈夫、[齊木楠雄的災難同人] 齊木心美的災難、[綜漫] 身為真酒的我酒廠過敏、[名柯同人] 真死神穿越柯學世界、[原神/星鐵同人] 令使很好,所以歸巡獵了、[綜漫] 穿咒高,但是變貓、[咒回同人] 說好的是同人世界呢、[綜漫] 在梟谷精神穩定的那些年
他臉上的神情變幻,終于在想清楚這些的時候,徹底定格了下來。 而李清月也收回了朝著隨行扈從打量的目光,轉回到了與她同車的孫思邈身上。 “我猜元希聲的這個困惑,也是您的困惑?” 孫思邈點頭:“不錯。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我的那些弟子雖然還沒一個真能超過我的,但也在這幾年給了我不少啟發?!?/br> 他雖然動輒要往來宮中為天皇看診,但東都尚藥局這樣的環境,對于孫思邈這樣立志拯救更多人、栽培出更多醫者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神仙之地。 以至于這幾年間,李治是因風疾的緣故,以更快的速度衰老了下去,孫思邈卻還看起來更年輕了點。 但若要孫思邈自己說的話,心態上的年輕和醫道上的進步,終究也不是萬能的。 “我經手的病患越多,也就越是在想,五行陰陽之氣的說法到底能否適用于所有的病癥。再有,癆瘵之疾早年間就有的癆蟲說法到底是否合適??上О?,人的眼睛能看到病灶,人的耳朵能聽到心臟跳動,卻還是不能看透所有的病理真相?!?/br> 孫思邈倒也并沒讓自己沉浸在這等困惑糾結之中,反而在說到這里的時候笑了笑,“說來也不怕公主聽著見笑,我前陣子和神威在長安城中有過碰面交談。這十多年里他為公主研究那炸藥之物,居然也沒在醫道上走偏太多,讓我都有些心動了?!?/br> 李清月輕咳了一聲。 她試圖腦補了一下孫思邈扛著個炸藥包的場面,覺得這多少有點不太對勁。 仿佛是猜到了李清月此刻在想些什么,孫思邈又道:“我不是說我真要去走一趟神威的路,而是我在想,這兩條路是否有殊途同歸的機會呢?” 殊途同歸嗎? 這句話從孫思邈的口中說出,讓李清月難免有種時空錯亂之感。 但想到正是她的一道道決策在將人往那個方向推動,又覺她看到的其實只是這些砥礪前行的醫者又往前邁出了一步。 李清月并不想在這個問題上敷衍于對方。 或許以孫思邈活到這個年紀,也應當看得出來,她到底有沒有在說謊。 她斟酌了一番后回道:“或許,等到看得更清楚的時候,就什么都知道了。您看,我幼年之時第一次聽聞逐食場面的時候,也是這樣告訴自己的,后來在這咸亨災情中,我也確實以宣州稻、東海棉保住了更多的人。孫神醫今日的困惑,也未嘗不能以這等循序漸進的方式實現?!?/br> 孫思邈那雙老邁卻也清明的眼睛里,頓時閃過了一抹沉思。 他忽然問道:“那么公主覺得,自己現在看得足夠清楚了嗎?” 車廂內的氣氛有須臾的凝滯,可下一刻,流動的風就已自車外吹過了二人面前的車中茶桌。 “不?!崩钋逶绿谷蛔鞔?,“我想,我還得站得更高,也……看得更清楚一些?!?/br> 這便是——她在此間將近二十年給出的答案。 第241章 登高望遠這個答案, 換了旁人來說出口,或許也僅僅是登高而已。 但安定公主呢? 像是孫思邈這樣年紀的人,雖然并不真正涉足朝堂, 卻還不至于看不清方今的局勢。 出入禁宮之時不難察覺到的微妙氣氛,讓他干脆告知兒子孫行,在通過了科舉選拔后, 老實一點走弘文館學士的路子。 這顯然是一條極有必要的忠告。 他當年能被年幼的安定公主慫恿著帶人去找自己的父親,在朝堂博弈中也必定沒有多少通權達變的頭腦, 還不如別想著冒尖出頭。 可孫行還不必面對什么艱難的抉擇,這個越發浮出水面的問題, 現在已被擺在了他孫思邈的面前。 鎮國安定公主這個名號, 已完全是公主身份所能達到的極限了,到底要如何才能做到像是李清月所說,朝著更高的位置上再走一步? 沒有其他答案! 唯獨有可能的, 正是坐到那個天下間最高的地方。 但讓孫思邈這個長者都不由為之心驚的是,李清月在說出這個回答的時候, 好像并未經過什么其他多余的考慮,而是早已在心中對此有了決斷。 哪怕在她的上頭, 還有一位屬意于傳位太子的天皇陛下。 此刻的車馬正自洛陽以南的伊闕關而過,稍稍放慢了一些行路的速度,以便這批南下的隊伍通過關前的審核。 守關的武將在車邊探問了一聲,以確認安定公主的身份,將二人的交談打岔了一陣。 等到重新回到正常的行路速度時, 孫思邈就忽然聽見李清月笑了一聲, “說起來, 襄州也真是個好地方。當年高祖皇帝意圖遷都的時候,不就是如此分析的嗎, 北方羌胡為患,長安未必太平,但襄州以北先有洛陽八關,后有牛首山之下的魯陽關阻截,能將北方戰線拖長,又能更為便捷地獲得南方水路物資?!?/br> “彼時的隱太子李建成懾于秦王軍功,一力贊同遷都決定,以免秦王因北擊突厥再有所獲?!?/br> “但當時的秦王,后來的太宗皇帝說了一段話啊?!崩钋逶旅佳蹚娜?,卻在開口間多出了一抹銳利,“他說,戎狄為患,自古有之……怎么能因為胡寇sao擾邊境,就遷都來躲避,到時候豈不是要貽四海之羞,為百世之笑!孫神醫是怎么看這句話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