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書迷正在閱讀:[葉羅麗同人] 金手指是花之法典、[綜漫] 飼養人外女友后,帶球跑了、[綜漫] 我的特級咒靈丈夫、[齊木楠雄的災難同人] 齊木心美的災難、[綜漫] 身為真酒的我酒廠過敏、[名柯同人] 真死神穿越柯學世界、[原神/星鐵同人] 令使很好,所以歸巡獵了、[綜漫] 穿咒高,但是變貓、[咒回同人] 說好的是同人世界呢、[綜漫] 在梟谷精神穩定的那些年
當她朝著窗口小心地往外張望時,正看到對面的小樓外,一列或是抱著書或是抱著包袱的姑娘正在一邊高聲暢談,一邊在日暮中折返回到住所。 “咦?”韋淳抬眸朝著那道探視的目光看去,卻并未在窗口看到人。 “怎么了?” “或許是我看錯了吧?!表f淳朝著顏真定回道,“算了,反正應該也不是什么事?!?/br> 這四海行會之內都是自己人,會有人忽然看向她也沒什么需要在意的。 又不是安定公主突然到來,對她來上一出端詳評估。 她現在滿心滿眼想的都是另一件事。 “你說,為什么這一次行首的海航計劃居然會在遴選人手上這么嚴格,而且和之前的標準截然不同?” 這一次的航行貿易絕不可能只是前往廣州,否則根本不必對于船員的年齡、身體素質、海航經歷、使用武器作戰、語言學習速度全部都有要求。 “而且更奇怪的是,除了行首和副會長外,先被敲定一并出行的,居然是朝散大夫和隔壁那個無所事事的家伙?!?/br> 韋淳憤憤不平。 在她看來,如果說隔著一條街的閻立本因為能幫四海行會設計房屋駐地,得到她的尊重,那么時常散步到附近的尉遲循毓,就明顯是個別有居心之人。 “身為雍王李賢的屬官,不好好做他的倉曹之事,反而總想打聽行會有沒有經由陸上商路跨越西域,讓他效仿朝散大夫一展身手的機會……誰知道是不是不懷好意?!?/br> “聽說他還走了他好友的路子,得以向大都護引薦,簡直無恥!” 顏真定望了望天,覺得自己但凡沒有聽錯的話,韋淳此時的口氣,和之前看到許穆言先去見公主的時候并沒有什么區別。 “這也算是多年堅持一朝如愿吧,想來你的機會也不會太遠了?!?/br> 說這是一朝如愿還真沒說錯,此次澄心這位行首在行會中張貼的遠航計劃里,先行確定的人手確實很特殊。 高麗出身的阿左作為澄心的副手自然要去。 隨后就是安定公主向天皇要來了朝散大夫王玄策。 算來,距離他上次出使印度已又過去了十三年了。只可惜,因一些陳年恩怨的緣故,王玄策遭到牽連無法升遷,在這長安城中幾乎沒什么出頭的機會,所以李治也沒猶豫,就批準了安定公主這個請求,讓他作為此次的“指導”。 緊跟著被準允同行的,正是李敬業的好友,尉遲敬德的孫子尉遲循毓。 也不怪韋淳覺得有些不滿。 這家伙在海航經歷上的條件絕對是不滿足的,只能說他在其他方面必定有超過標準的地方…… 她剛想到這里,忽聽韋淳語氣堅決地說道:“我猜這次計劃絕不簡單,若是嚴格以這樣的要求招募人手,不可能招到符合的人數,那么放出王玄策和尉遲循毓這兩人必定有道理。無論是以這兩人為參考設定條件,可以放寬標準,還是希望有人能在符合幾項的情況下效仿尉遲循毓自薦——我都想去試一試?!?/br> 她到這四海行會來教習學生,原本就是奔著在安定公主麾下效力的目標去的,又不是真的學富五車,以桃李滿天下為己任。 她在這兩年間對于行會之內的人員和事務都有了了解,正是該當尋求機會一展身手的時候。 行首跟隨安定公主多年,被派遣去執行的必然是個大任務。她又怎能因為所謂的標準,就止步不前。 “可是,按照招募的信息說,這次一去起碼需要一年半的時間,”顏真定不無擔憂地問道,“你家中不會允許你離開長安這么久的時間?!?/br> 和韋淳相識多年,顏真定深知她的脾性。也知道她在靈機一動的時候所想出來的答案,往往不會出錯。 既然她有了這種猜測,覺得這起招募的條條框框本身正是一種考驗,那也不妨去試試! 這么一來,唯一的問題,便是此次出行的時間了。 “他們才限制不住我,我有……有護身符的?!表f淳眸光熾烈,“大都護當年問我姓名的時候都說了,她問的是我的名字,不是我后面的京兆韋氏。那么只要我能爭取到這個出行的資格,我相信她能解決我家里的問題?!?/br> 她這話說得極其認真而篤定,仿佛早已因此得到過安定公主的許可。但就算還不曾,也不影響她對對方的信任。 顏真定仔細地瞧了她一陣,笑了出來:“我覺得,我到今天可能才更加認識你是個什么樣的人?!?/br> 韋淳一把抱住了她的胳臂,喜道:“我就知道,你這人雖然老成穩重,但還是站在我這一邊的。你說,我是直接在宮門前攔人,還是勞煩行首幫我往蓬萊宮中遞個拜帖?” “……”顏真定無語凝噎,覺得自己但凡有韋淳這種橫沖直撞的本事,可能都敢在明年年初的制舉之中下場了!“再過幾日就是月初了,安定公主只要身在長安,定例會來行會choucha課業、賬目還有行當產出成果的?!?/br> 那海航招募有兩月的期限,不差這兩天吧。 正好她還能幫著韋淳一起分析分析,若要毛遂自薦,到底還有哪些東西能派上用途。 不過此時已然下定了決心的韋淳不知道,倘若她當真恰好在此時遞上拜帖求見的話,可能還能省去她不少口舌。 只因此時的李清月提筆所寫,正是這出海航計劃的最后一份文書。